當前位置:首頁 > 健康養生 > 正文

蔡氏婦科經驗方

蔡小荪,男,1939年畢業于上海中國醫學院,秉承庭訓光紹軒歧,深得先祖蔡小香,父香荪公之傳。素有儒醫之稱的江灣蔡氏女科,源于清代乾隆年間,曆代名聞遐迩,至五世蔡小香於清末被推舉為全國性中醫師學會--中國醫學會首屆會長,并創刊全國第一份醫學期刊--“醫學報”,極力倡導中西醫結合。蔡小荪老師的父親香荪公也是一位蜚聲滬上的名醫,一貫急公好義,曾參加孫中山先生的同盟會,為抗日救國作出不少貢獻。還曾擔任中國醫學院副院長。在這樣的醫學世家熏陶下,蔡小荪老師對祖國的中醫事業無比鐘愛。并為之付出了不懈努力。中國醫學院畢業後即随父襄診,1943年香荪公去世。21歲的蔡小荪即獨立應診。門庭若市。

蔡師精通各流派學術要旨。嘗謂:“治學當厚古而不薄今、集思廣益、博采衆長,治病當師法而不拘方,變化在我,講究實效”。他治學嚴謹,醫德高尚。勤于臨證,長于思考,敢于創新。辨證靈活,精确;用藥果敢、審慎;在診治中頗多獨到灼見。學術上強調婦人以氣血為本,肝腎為綱;推崇辨病辨證相結合;倡導審時度勢論治方法;注重補肝腎、健脾胃、調沖任,理氣活血化痰諸法;擅長活用古方小方,并因病尋藥,創制專方、套方;用藥以簡、輕、廉、驗為特色。50餘年的醫學實踐,理論上不斷深化,積累了豐富的臨床經驗,擅長治療婦科疑難雜病。如不孕症、崩漏、子宮内膜異位症、先兆流産、症瘕、盆腔炎及婦科腫瘤等證。并身體力行倡導中西醫結合,對古籍文獻,前人學說均辨證接受,對現代醫學專業理論和這實驗檢查,廣為借鑒。

[育腎培元方]

組成:雲茯苓12克,生熟地(各)10克,仙茅10克,仙靈脾12克,鹿角霜10克,女貞子10克,紫石英12克,巴戟肉10克,麥冬12克,山萸肉10克。

功能:育腎培元,溫煦助孕。

主治:不孕證之腎氣不足,基礎體溫單相或雙相不典型。亦可用于月經失調,甚至閉經等證之周期調治,一般用于月經中期,可根據各種伴有症狀加減施治。

方解:本方從六味丸化裁,僅用其半,雲茯苓、生熟地、山萸肉和中益脾腎,滋陰養血興陽;仙靈脾、仙茅補肝腎,助陽益精;鹿角霜補腎益氣,生精助陽,性較溫和;巴戟肉溫腎助陽;紫石英暖宮助孕;女貞子治肝腎陰虧,益肝腎,強腰膝;麥冬強陰益精,與女貞子相配以抑制諸陽藥之偏溫,以使陰陽平衡而相得益彰。

[化瘀散結方]

組成:雲茯苓12克,桂枝3克,赤芍10克,丹皮10克,桃仁10克,皂角刺30克,炙甲片9克,石見穿20克,莪術10克,水蛭6克。

功能:化瘀散結,搜剔通絡。

主治:子宮内膜異位證

方解:本方為桂枝茯苓丸加味。桂枝茯苓丸治瘀阻,下瘕塊;皂角刺辛溫銳利,直達病所,消腫散結;石見穿活血消腫;山甲片散血通絡,消腫排膿;莪術行氣破血,消積散結;水蛭逐惡血,破瘀散結。

治則:治療子宮内膜異位,在行經期間須控制症狀,經淨以後拟消除病竈。

[四物調沖湯]

組成:炒當歸10克,川芎6克,赤芍10克,制香附10克,川牛膝10克,延胡索12克,制乳沒(各)6克,生蒲黃12克,艾葉3克。

功能:活血化瘀,調經止痛。

主治:由瘀滞引起的經行腹痛,翻滾不安,甚至痛劇拒按,不能忍受,以緻暈厥;或經量不暢或過多,有下瘀塊後腹痛稍減者,也有經量愈多愈痛者。本症多見于子宮内膜異位症,因宿瘀内結,積久不化。

方解:本方以四物湯加減。當歸、川芎辛香走散,養血調經止痛;赤芍清瘀活血止痛;川牛膝引血下行,逐瘀破結;香附理氣調經止痛;延胡、沒藥活血散瘀,理氣止痛;生蒲黃通利血脈,行瘀止痛;艾葉溫中逐寒,調經止痛。

你可能想看:

有話要說...

取消
掃碼支持 支付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