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社會 > 正文

十二首最美麥花詩詞,花開似仙境,如雪兆豐年

如果說,春天裡,有一種花,最讓心系蒼生天下的人士關心和喜歡,那一定是麥花。麥花很小,白色;在月色照耀下,如雪,讓人想起,“瑞雪兆豐年”的俗語。因此,深受那些關心民生的詩人的喜愛。

1. 《村夜》,白居易

唐代大詩人白居易是一位比較關心民間疾苦的詩人,他的農村題材詩詞和農作物題材詩詞不在少數,而這首《村夜》則是描寫麥花的:

霜草蒼蒼蟲切切,村南村北行人絕。

獨出前門望野田,月明荞麥花如雪。

獨出前門望野田,月明荞麥花如雪

這首詩是夏荞麥開花的情形,夏荞麥開花已經到了秋天,因此有“霜草蒼蒼蟲切切”,被霜打過的草已經不複碧綠的顔色,而有些蒼蒼了;到了秋天,蟲子的叫聲已經開始切切了,不複夏天的高昂了。“村南村北行人絕”,晚上的農村,沒有什麼娛樂活動,所以晚上就行人絕了。

這句“月明荞麥花如雪”是全詩的詩眼,大片的荞麥地,一望無際;在明月的照耀下,麥花如雪,在昭示着一個豐年。

同時,月明如水,麥花如雪,又是一個何等讓人心曠神怡的景色。麥花雖小,但勝在規模,在月光的照耀下,像是一場皚皚白雪,使得麥花更勝于其他觀賞性花朵的宏大氣場。

2. 《甘州子·乍寒乍暖暮春天》,黃琬璚

同樣的麥花場景,在女詩人筆下,則如同仙境一般。我們來看清代詩人黃琬璚的《甘州子·乍寒乍暖暮春天》:

乍寒乍暖暮春天。

梅豆小,麥花妍。

風梳碧柳一村連。

遠岫抹晴煙。

殘照外、啼鳥和流泉。

梅豆小,麥花妍

一句“麥花妍”,在女詩人眼裡,麥花是天上地下最漂亮的花兒;再加上風吹一村的碧柳,就像用梳子梳過一樣整齊;還有遠山的一抹輕煙,更有啼鳥、流泉。這是山村嗎?不,這是人間仙境。

夏小麥的花季,山村會略顯蕭條,但冬小麥的花季,則是山村最好的季節。

3. 《題盧處士山居》,溫庭筠

曾經有一幅畫,題目是,“深山藏古寺”,畫中并沒有出現寺廟,而是畫了一個擔水的僧人,寓意是,有僧人擔水,附近必有寺廟,以此來表達題目中的“藏”字含義。同樣的道理,如果一座山裡藏有人家,那該怎麼表現呢?大家一定會想到,有莊稼的地方,必有人家。唐代詩人溫庭筠的《題盧處士山居》就表達了這樣一個意境:

西溪問樵客,遙識楚人家。

古樹老連石,急泉清露沙。

千峰随雨暗,一徑入雲斜。

日暮飛鴉集,滿山荞麥花。

日暮飛鴉集,滿山荞麥花

“西溪問樵客,遙識楚人家”,一句“問樵客”,表明詩人還沒有找到盧處士家,一句“遙識楚人家”,表明人家還不在視線裡。“古樹老連石,急泉清露沙”,古樹、急泉,這裡端的是好風光。“千峰随雨暗,一徑入雲斜”,山居下雨了,天色暗了下來;視線也更小了,一條小路歪歪斜斜,直如白雲深處。

“滿山荞麥花”,這是點睛之筆,表明了這裡一定有人家。詩人看到了滿山的荞麥花,一是欣喜,盧處士家一定在這裡;二是高興,又是一個豐收的年景。

4. 《有感·南風霏霏麥花落》,張耒

看麥花的好處是,即使花落也不會傷感,相反,更是帶來了即将收獲的喜悅。宋代詩人張耒的《有感·南風霏霏麥花落》即給人強烈的即将豐收的喜悅:

南風霏霏麥花落,豆田漠漠初垂角。

山邊夜半一犁雨,田父高歌待收獲。

雨多蕭蕭蠶簇寒,蠶婦低眉憂繭單。

人生多求複多怨,天工供爾良獨難。

南風霏霏麥花落,豆田漠漠初垂角

“南風霏霏麥花落,豆田漠漠初垂角”,“麥花落”就意味着小麥進入了收獲期;而“豆田漠漠初垂角”中的“蠶豆初垂角”也是即将收獲的景象。“山邊夜半一犁雨,田父高歌待收獲”,一場及時雨,使得田裡的水有一犁高,剛好進行春耕生産,可以種早水稻了;所以有“田父高歌待收獲”。

雨多雖然對植物好,但對于桑蠶來說,下雨氣溫低,就不利于其生長,所以有“雨多蕭蕭蠶簇寒,蠶婦低眉憂繭單”。對于這樣反向的需求,詩人解釋道,“人生多求複多怨,天工仈爾良獨難”,人生欲求太多,不能完全滿足就會産生多怨,但實際上,即使是老天爺也很難周全。

5. 《偶題·新荷點水麥花齊》,李之儀

冬小麥開花的時候,風光實在太好了,如同世外桃源一般,使人不得不産生了歸隐的想法。宋代詩人李之儀在《偶題·新荷點水麥花齊》就寫到:

新荷點水麥花齊,一抹殘陽露淺晖。

回首西山歸未得,片心還逐暮雲飛。

新荷點水麥花齊

“新荷點水麥花齊”,在暮春時節,荷葉剛剛出水,頗有“小荷才露尖尖角”的詩意;麥花也開完全了。“一抹殘陽露淺晖”,一抹殘陽還露出淺淺的光輝,讓人意猶未盡。在這種風光夏,詩人“回首西山歸未得,片心還逐暮雲飛”,詩人想歸隐西山而未達成,一片芳心隻能随着暮雲飄蕩。

古代,“雲”代表的是自由自在,是一顆歸隐的心。

6. 《秋郊有懷·漫漫荞麥花》,陸遊

宋代大詩人陸遊看到了遍野的荞麥花,如同皚皚白雪,覆蓋大地。不禁想起了自己的家鄉。他在《秋郊有懷·漫漫荞麥花》種寫到:

漫漫荞麥花,如雪覆平野;

離離豆子莢,數枝忽堪把。

頗憶故鄉時,屏迹謝車馬,

水宿依蟹舍,泥行沒牛骻。

作勞歸薄暮,濁酒傾老瓦,

縷飛綠鲫脍,花簇赬鯉鮓。

漫漫荞麥花,如雪覆平野

他的家鄉在江南水鄉,所以有“水宿依蟹舍,泥行沒牛骻”,住的房子緊挨着蟹舍,地裡泥土很深,可以淹沒牛的大腿。“作勞歸薄暮,濁酒傾老瓦”,每天在外勞作到旁晚才回家,晚上喝一些從老瓦罐裡倒出來的濁酒。

江南自有江南的特點,平常飲食魚類較多。有鲫魚做的魚片,薄于絲縷;有鯉魚做的炸魚片,裡面點綴着花朵。

7. 《至陳冕家》,陳憲章

如果一個人大半輩子漂泊在外,去一個老朋友家拜訪,卻看到了一望無際的麥花,那他心裡的感觸一定是,我想回家了,自己家鄉的麥花一定也開了。明代詩人陳憲章的《至陳冕家》就記錄了這樣複雜的情感:

遠樹晴堪數,孤雲暝欲遮。

自憐江海迹,能到友生家。

落日明江色,輕風動麥花。

相看吾鬓白,不必問年華。

輕風動麥花

“遠樹晴堪數,孤雲暝欲遮”,在晴天下,幾顆遠處的樹木清晰可數;孤雲将要遮住落山的太陽。看到“孤雲”,自然會想起自己“自憐江海迹”。

“落日明江色,輕風動麥花”,落日把江水染成紅色,輕風輕拂麥花,一片雪白,看看将要豐收了。

“相看吾鬓白,不必問年華”,你看到了我雙鬓的白發,也就不必問年齡了。我大半生漂泊在外,是到了該回家鄉的時候了。

8. 《道中即事·荞麥花開如雪鋪》,姚勉

真正熟悉農事的詩人,不但關心麥花,更關心麥的長勢,因為不是有麥花就一定會豐收,還跟麥稈、麥葉的長勢有關。宋代詩人姚勉就是這樣一個熟悉農事的詩人,他在《道中即事·荞麥花開如雪鋪》中寫到:

荞麥花開如雪鋪,新霜寒早半欲枯。

故山今年熟此否,讀書夜饑需餅爐。

荞麥花開如雪鋪

值得高興的是,“荞麥花開如雪鋪”,麥花如雪,是豐收的一個條件;但不好的是,“新霜寒早半欲枯”,今年秋天霜太早,寒也太早。所以,荞麥是“半欲枯”。

詩人由此挂念家鄉的荞麥是否能夠成熟,因為荞麥關系到天下饑飽。别的不說,讀書人夜深讀書的時候,肚子餓了,也需要爐餅充饑。

9. 《絕句·初日新寒政曉霞》,楊萬裡

初秋還不是很蕭條,因此,風光還是很旖旎的,特别是在麥花開放的時候。宋代詩人楊萬裡的《絕句·初日新寒政曉霞》便是寫的這個時節:

初日新寒政曉霞,殘山剩水稍人家。

霜紅半臉金甖子,雪白一川荞麥花。

雪白一川荞麥花

“初日新寒政曉霞”,入秋,稍微有一些新寒,但初日升起,雲霞滿天,給人一股暖意。“殘山剩水稍人家”,秋天的殘山剩水環繞着稍稍的幾戶人家。

“霜紅半臉金甖子,雪白一川荞麥花”,“金甖子”是一種中藥材。金甖子被霜打了一個半邊紅;而一川的荞麥花像雪一樣白。

初秋就像一個童話的世界,色彩對比十分強烈:就像“霜紅”對“雪白”一樣。

10. 《到飛泉·曉入飛泉帶月華》,曹勳

宋代詩人曹勳的《到飛泉·曉入飛泉帶月華》也是描寫初秋的景色,他把筆觸放在早上太陽還沒出來,月亮還沒落下去的時候:

曉入飛泉帶月華,山如相識路如家。

百蟲不響露初下,開盡一川荞麥花。

百蟲不響露初下,開盡一川荞麥花

“曉入飛泉帶月華,山如相識路如家”,早上來到飛泉腳下,還帶着月光;山就像一個老相識,路也很熟悉,就像家一樣。

“百蟲不響露初下”,天氣開始轉冷了,所以“百蟲不響露初下”。“開盡一川荞麥花”,在月光的照耀下,開盡的荞麥花像一川清泉一樣白花花。

“開盡一川荞麥花”,有一點夢幻,不是嗎?

11. 《田家詞·大兒荷锸去疏麻》,艾性夫

麥花開了,并不表示豐年就一定到來,特别是麥花開的時期,非常害怕大風氣候的。宋代詩人艾性夫的《田家詞·大兒荷锸去疏麻》就描寫了這種情況:

大兒荷锸去疏麻,小兒提筐來采茶,

翁自決水灌秧芽。

今年續食不可望,一夜老風搖麥花。

一夜老風搖麥花

在麥花開放的時節,農家通常是很忙的時候,“大兒荷锸去疏麻,小兒提筐來采茶,翁自決水灌秧芽”,他們家人口多,分工也比較明确,大兒去“疏麻”,小兒去“采茶”,而老爸則灌溉秧苗。農家無閑人,一幅繁忙的景象。

隻可惜的是,“今年續食不可望,一夜老風搖麥花”,那麼辛勞,但今年不一定能夠續上口糧,因為一夜的大風把麥花都吹沒了。

沒辦法,農業不光是要勤勞,還需要看天吃飯。

12. 《常山道中其一》,趙蕃

宋代詩人趙蕃的《常山道中其一》寫得相對活潑,看得出詩人是真正喜歡農村生活的,而不是簡單為了隐居:

桃李成陰麥有花,筍輿咿啞我還家。

謬恭莫望臨邛令,雨後東陵宜種瓜。

桃李成陰麥有花

“桃李成陰麥有花,筍輿咿啞我還家”,一路上,桃李成陰,小麥開花;詩人坐着竹轎,咿咿呀呀的回家去。

“謬恭莫望臨邛令,雨後東陵宜種瓜”,我也不用等待貴人來賞識我,在這裡生活就很好。下過雨了,陵東面非常适合種瓜,我得趕快忙去了。

你可能想看:

有話要說...

取消
掃碼支持 支付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