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健康養生 > 正文

《本草精荟》:溫經散寒:桂枝

桂枝為樟科植物肉桂的嫩枝,與肉桂來源于同一植物。主産于廣西、廣東及雲南等地,尤以廣西為多。通常于春季刈下嫩枝,曬幹或陰幹,切成小段入藥。

一、功效應用

桂枝味辛、甘,性溫。歸肺、心、膀胱經。

功效能發汗解肌,溫通經脈,助陽化氣,平沖降氣。其特點即能溫升肝陽,又可平沖降逆,乃溫經散寒之要藥。

常用于風寒感冒,脘腹冷痛,血寒經閉,關節痹痛,痰飲,水腫,心悸等證的治療。

名家名著摘要:

《本經》:“主上氣咳逆,結氣,喉痹吐吸,利關節。”

《珍珠囊》:“去傷風頭痛,開腠理,解表發汗,去皮膚風濕。”

《本經疏證》:“能利關節,溫經通脈。其用有六:曰和營,曰通陽,曰下氣,曰行瘀,曰補中。其功最大,施之最廣,無如桂枝湯,則和營其首功也。”

《本草綱目》:“治一切風冷風濕,骨節攣痛,解肌開腠理,抑肝氣,扶脾土,熨陰痹。”

《長沙藥解》:“桂枝辛溫發散,入肝脾而行營血。風傷衛氣,衛閉而遏營血,桂技通達經絡,瀉營郁而發皮毛,故善表風邪。桂枝溫散發舒,性與肝合,得之髒氣條達,經血流暢,是以善達脾郁。桂枝即宜于逆,又宜于陷,左之右之,無不宜之,良功莫悉,殊效難詳。凡潤肝養血之藥,一得桂枝,化陰滞而為陽和,滋培生氣,暢遂榮華,非群藥所能及也。”

《本草備要》:“溫經通脈,發汗解肌。治傷風頭痛,中風自汗,調和營衛,使邪從汗出,而汗自止。亦治手足痛風、脅風。”

《醫學衷中參西錄》:“桂枝力善宣通,能升大氣,降逆氣,散邪氣。桂枝非發汗之品,亦非止汗之品,其宣通表散之力,旋轉于表裡之間,能和營衛、暖肌肉、活血脈,俾風寒自解,麻痹自開,因其味辛而且甘,辛者能散,甘者能補,其功用在于半散半補之間也。”

二、配伍應用

1.用于外感風寒,頭痛、發熱、惡寒等證。桂枝辛散溫通,發汗解表。治外感風寒,表虛有汗、惡風、發熱者,常配伍白芍、甘草、生姜、大棗,共奏調和營衛,解肌發表之功,即被譽為“群方之冠”“衆方之祖”的《傷寒論》第一方桂枝湯。

若治風寒表實無汗之證,常配伍麻黃、杏仁、甘草,以和營通陽,發汗解表,即中醫治病“汗法”的代表方劑麻黃湯。

桂枝湯與麻黃湯都是《傷寒論》中的基礎方,也是中醫臨症最常用到的方劑。由此二方加減衍生出的方劑,可謂不計其數,單是《傷寒論》中就有數十種之多,其中有關桂枝的應用,更是最具有代表性。故學習經方,首先要從認識桂枝開始。

《類聚方個義》:“仲景之方凡二百餘首,其用桂枝者,殆六十方,其中以桂枝為主藥者,垂于三十方。”甚至認為:“桂枝湯者,蓋經方之權輿也,《傷寒論》資始于桂枝湯。”

2.用于風寒濕痹,肩背肢節痠痛。桂枝能祛風寒濕邪,溫經通絡而緩解疼痛。治風寒濕痹,最常與附子相須配伍,即桂枝附子湯。本方乃治風寒濕痹之基礎方,臨症加減變通,對各種風濕痹痛療效顯著。

胡希恕言“痹痛多離不開少陰”,桂枝治痹亦屬解外範疇,是以經方治痹痛廣用桂枝。常用方劑有桂枝附子湯、桂枝加附子湯、桂枝芍藥知母湯等。

3.用于心脾陽虛,陽氣不足,水濕内停而緻的痰飲證。桂枝能溫運脾陽,溫陽利水,尤善治水濕内停之水腫、痰飲等證,常配伍茯苓、白術、薏苡仁、生姜、甘草等,即苓桂諸劑。

若治腎陽虛所緻膀胱氣化不行,小便不利,水腫等證,常配伍茯苓、澤瀉、白術等,即五苓散;或配伍山茱萸、山藥、地黃、丹皮等補腎之品,即桂附地黃丸。

4.用于胸痹,胸痛或心悸等證。桂枝能溫通胸中陽氣,常配伍瓜蒌、薤白等,即枳實薤白桂枝湯。

若治心悸、脈結代證,常配伍炙甘草、阿膠、人參、生地等,以助陽複脈,即炙甘草湯。

朱良春經驗,凡冠心病、病态窦房結綜合征引起的心動過緩,用桂枝有提高心率的作用,常以桂枝、黃芪、丹參、炙甘草等為基礎方,随症佐藥。共奏益心氣、複心陽、通心脈之功。

5.用于經寒瘀滞,經閉,痛經及癥瘕等證。桂枝尤善溫通血脈,散寒逐瘀。治沖任虛寒,瘀血阻滞證,常配伍當歸、川芎、吳茱萸、阿膠等,以溫通血脈,散寒逐瘀,即溫經湯。

若治腹寒血瘀癥瘕,常配伍茯苓、丹皮、赤芍、桃仁等,即桂枝茯苓丸。

6.用于奔豚證,症見氣從少腹上沖心者。桂枝能溫腎制肝,平沖降逆。治奔豚上氣之證,常于桂枝湯方中加大桂枝用量,即桂枝加桂湯。然也有醫家加肉桂者,以散下焦沉寒痼冷,亦為可取。

黃元禦言:“凡氣沖心悸之證,皆緣水旺土虛,風木郁動之故。桂枝疏肝脾之郁抑,使其經氣暢達,則悸安而沖退矣。”

三、用法用量

桂枝常入煎劑,也可做丸散。

中藥用量不同,其功效也不同,以桂枝最具代表性。不同劑量的桂枝,其功效與主治病症區别甚大,從中也最能反映出中藥的特點。

桂枝小劑量應用幾克時,可舒暢氣機,如逍遙散中以桂枝代替薄荷之用法;若用至十餘克,可升肝陽、疏肝郁、調情志、和血脈,治療諸虛百損,久用除痹,如黃芪桂枝五物湯用法;若用至十五克左右,可育陰和陽、調和營衛、發汗解肌,如桂枝湯、麻黃湯、桂枝加葛根湯用法;若用至二十餘克,可溫陽化氣、散寒除濕,如苓桂諸劑、腎氣丸、桂枝附子湯用法;若用至三十餘克以上,則可溫振胸陽、溫肺化飲,如小青龍湯、桂枝甘草湯用法;若應用更大劑量,桂枝還可平沖降逆,如桂枝加桂湯用法。

學中醫之難,從中藥學中可見端倪,而學中藥之難,從桂枝上又可見一斑。想學好中藥學,除書本知識外,還要有長期的實踐經驗積累。

張錫純言:“《傷寒論》用桂枝皆注明去皮,非去枝上皮也,而是指所用桂枝皆當年新嫩枝,折觀之内外如一,皮骨不分,若見皮骨可以辨者去之不用,故曰去皮”。

四、應用注意

桂枝辛溫助熱,易傷陰動血,故凡溫熱病及陰虛陽盛、血熱妄行諸證均忌用;孕婦及月經過多者慎用。

《傷寒例》:“桂枝下咽,陽盛則斃;承氣入胃,陰盛則亡。”

——中醫實戰筆記:20.11.4

#中醫實戰筆記# #2020生機大會#

《本草精荟》:溫經散寒:桂枝

你可能想看:

有話要說...

取消
掃碼支持 支付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