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綜合 > 正文

譯文(可跳過直接看解析)

《資治通鑒》第六十五卷 漢紀五十七

東漢·漢獻帝建安十三年(戊子,公元208年)

[原文](可跳過直接看解析)

是時,曹操遺權書曰:“近者奉辭伐罪,旌麾南指,劉琮束手。今治水軍八十萬衆,方與将軍會獵于吳。”權以示臣下,莫不響震失色。長史張昭等曰:“曹公,豺虎也,挾天子以征四方,動以朝廷為辭;今日拒之,事更不順。且将軍大勢可以拒操者,長江也;今操得荊州,奄有其地,劉表治水軍,蒙沖鬥艦乃以拮數,操悉浮以沿江,兼有步兵,水陸俱下,此為長江之險已與我共之矣,而勢力衆寡又不可論。愚謂大計不如迎之。”魯肅獨不言。權起更衣,肅追于宇下。權知其意,執肅手曰:“卿欲何言?”肅曰:“向察衆人之議,專欲誤将軍,不足與圖大事。今肅可迎操耳,如将軍不可也。何以言之?今肅迎操,操當以肅還付鄉黨,品其名位,猶不失下曹從事,乘犢車,從吏卒,交遊士林,累官故不失州郡也。将軍迎操,欲安所歸乎?願早定大計,莫用衆人之議也!”權歎息曰:“諸人持議,甚失孤望。今卿廓開大計,正與孤同。”

[譯文](可跳過直接看解析)

這時,曹操寫信給孫權說:“最近,我奉天子之命,讨伐有罪的叛逆,軍旗指向南方,劉琮降服。如今,我統領水軍八十萬人,将要與将軍在吳地一道打獵。”孫權把這封書信給部屬們看,他們無不驚惶失色。長史張昭等人說:“曹操是豺狼虎豹,挾持天子以征讨四方,動不動就用朝廷的名義來發布命令。今天我們如果進行抗拒,就更顯得名不正而言不順。況且将軍可以抵抗曹操的,是依靠長江天險。現在,曹操占有荊州的土地,劉表所訓練的水軍,包括數以千計的蒙沖戰船,已由曹操接管,曹操計全部船隻沿長江而下,再加上步兵,水陸并進。這樣,長江天險已由曹操與我們共有,而雙方勢力的衆寡又不能相提并論。因此,依我們的愚見,最好是迎接曹操,投降朝廷。”隻有魯肅一言不發。孫權起身上廁所,魯肅追到房檐下,孫權知道魯肅的意思,握着魯肅的手說:“你想說什麼?”魯肅說:“剛才,我觀察衆人的議論,隻是想贻誤将軍,不足以與他們商議大事。現在,像我魯肅這樣的人可以迎降曹操,但将軍卻不可以。為什麼這樣說呢?現在我在迎接曹操,曹操一定會把我交給鄉裡父老去評議,以确定名位,也還會做一個下曹從事,能乘坐牛車,有吏卒跟随,與士大夫們結交,步步升官,也能當上州、郡的長官。可是将軍迎接曹操,打算到哪裡去安身呢?希望将軍能早定大計,不要聽那些人的意見。”孫權歎息說:“這些人的說法,太讓我失望了。如今,你闡明的策略,正與我想的一樣。”

[解析]

看上面材料,記住一句話,有人的地方就有左中右。

但左中右又是以什麼樣的形式劃分出來的,關鍵還看利益。

咱們就以上面材料作為切入點來聊一聊。

曹操拿下荊州後極其嘚瑟,立馬東向準備把孫權也給收拾。

軍事對比來看,曹操統一北方,實力極強,孫權不過占據一州之地,力量極弱。

政治上來看,曹操挾天子,有正統大義,孫權雖說割據,但還是漢臣,更低一等。

因此對于曹操南下孫權方面應該持什麼态度,孫權内部出現分歧。

以張昭為代表的的文官、僑居以及江東本地士族,想的是投降曹操。

張昭這人雖然說是孫策托付之人,但他也有自己的利益算盤,和曹操那邊也沒少眉來眼去。

而孫權或者說孫家政權的建立,卻充滿血腥。

孫堅雖然說是江東人,但卻是豪強,并非士族出身,孫策在接管孫堅家業後打江東過程,對當地士族的态度極其不友好,幹了不少混賬事,造成了孫家并沒有得到本地士族的全力支持,而攝于武力威脅,卻又不得不的扭捏配合。

可以這麼說,孫家和當地士族,就如同一對名存實亡、同床異夢的夫妻,分不掉,兩看相厭,卻又必須在一起,那就隻有講究湊合着過日子。

現在曹操南下,這就給了江東本地士族脫離孫家最好的機會。

隻要孫權投降,必然要去洛陽或許都當個太平侯,到時候江東就會回到原有狀态。

基于此,為什麼張昭想投降,不是他一個人想,而是他代表了一大批人想。

因為投降,不但能夠确保既得利益,而且還能因為曹操為了穩定地方,擔任大量關鍵崗位進一步加強對地方控制。

張昭是投降派,那麼對應的就一定有主戰派。

比如,上面材料提到的魯肅以及周瑜,都是主戰派的代表人物。

魯肅和周瑜都是江北人,并不算江東地區本地士族,算是僑居士族。

兩人身份決定了,在江東政權中, 他們是孫權用來制衡江東本地士族的關鍵人物,因為沒根基嘛,就必須要和孫權抱團。

但就像魯肅說的那樣:

今肅迎操,操當以肅還付鄉黨,品其名位,猶不失下曹從事,乘犢車,從吏卒,交遊士林,累官故不失州郡也。

張昭投降,少不得高官厚祿,魯肅要是也投降,自然也不會少,同理周瑜也是如此。

别人想做這事,對方覺得有道理可以搞,不見得你就也應該如此。

記住,人與人是有差别的,别人的路不一定是你想走或能走的。

從張昭的主政思路來看,他是傾向治理地方、保境安民,不參與天下争霸,所以當甘甯投孫權,提出争霸天下的戰略,張昭對此表現去憤怒,因為張昭想的是有朝一日還是要回歸漢室。

再看魯肅以及周瑜,下面節選他們對孫權、孫策的建言中關鍵的幾句。

肅對(孫權)曰:因其多務,剿除黃祖,進伐劉表,竟長江所極,據而有之,然後建号帝王以圖天下,此高帝之業也。

周瑜對魯肅說:今主人親賢貴士,納奇錄異,且吾聞先哲秘論,承運代劉氏者,必興于東南,推步事勢,當其曆數,終構帝基,以協符,是烈士攀龍附鳳馳骛之秋。吾方達此,足下不須以子揚之言介意也。

周瑜對孫權說:質一入,不得不與曹氏相首尾,與相首尾,則命召不得不往,便見制於人也。極不過一侯印,仆從十馀人,車數乘,馬數匹,豈與南面稱孤同哉?

看出來了吧,周瑜和魯肅本質上都是同一種人。

他們認為,漢室天命已盡,現在天下大亂,有能者居之,輔佐賢主成就帝業,以建立功勳就是他們的追求。

有人可能會說,投降曹操,幫助他統一天下不也能建功立業嗎?

别人怎麼想不知道,但對于魯肅、周瑜這種人來說,跟着别人幹出成績,和在自己說了算情況下幹出成績能一樣嗎?

前者你隻是作為龍套配角,後者卻是作為主要玩家,體驗能一樣嗎?

看明白這點,你再去看職場中的人為什麼争權奪利,其實争的就是這個。

劉邦麾下,你大概率隻記得三傑以及張良,其他那100多個侯你記得多少?

魯肅、周瑜想做如蕭何、張良、韓信那樣的人物,不願意做那100多個侯中的路人。

現在問題是,投降曹操,他的隊伍裡面,尤其是高層核心位置能給你魯肅、周瑜騰位置嗎?

既然如此,那就甯做雞頭不做鳳尾,全力扶保孫權搏他一搏。

換一個角度來說,魯肅、周瑜與張昭這個分歧算是路線分歧。

而在之前的文章中多次提到,路線分歧背後其實就是利益、權力之争。

若孫權選擇了投降曹操,那麼作為投降派代表人物的張昭,必然能夠吃到大部分紅利,而魯肅、周瑜就沒多少了。

反過來,若孫權選擇迎戰,那麼作為主戰派的代表人物,魯肅、周瑜就會成為作戰負責人,進而整個江東政權圍繞此運轉,兩人在後續隻要維持主戰路線,必然是有極大話語權和影響力。

[閑扯]

這裡魯肅也好、周瑜也罷,乃至張昭,都沒有貶低他們的意思。

他們都是在做自己認知中認為應該做的事情。

但背後邏輯,乃至于一個組織或者一個個體在面對同一個事情出現态度分歧的時候,是可以通用的。

因為屁股決定腦袋,腦袋決定說什麼話做什麼事。

包括現在網絡一些大V、專家,他們有的時候說的話,大多數網民覺得很無腦,按理來說以其智商、情商不應該說出這樣的話。

但,現實就是人家這話并不是說給咱們聽的,而是說給他背後那些人聽的,亦或者為他背後那些人發聲,說白了背後那些人才是他的金主爸爸。

而他說那個話,就算他覺得也很扯淡,但沒關系,他的利益卻擺在那裡,需要他說這話。

這下明白了吧。

所以,一件事态度的分歧,很難說就事論事,往往背後必定涉及到利益與權力博弈。

小到家庭,比如,你和老婆洗碗洗不幹淨吵架,背後其實是家中話語權的争奪。

中到公司,比如,一個項目要不要上,背後其實是誰主推,資金流向帶來的利益的争奪。

大到國家,比如,越南對中國、美國矛盾的态度,背後其實是納入誰的體系來賺錢的問題,更深也是其國内既得利益集團路線選擇的問題。

所以,看到一件事,如果出現了分歧,要學會透過事件,看到相關分歧方在這個事件以及分歧中的利益變化,這才是最重要的。

你可能想看:

有話要說...

取消
掃碼支持 支付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