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文化 > 正文

朝花夕拾主要人物性格特點,要有文段說明

主要内容和主題思想

《狗•貓•鼠》——在這篇文章裡,魯迅先生清算貓的罪行:第一,貓對自己捉到的獵物,總是盡情玩弄夠了,才吃下去;第二,它與獅虎同族,卻天生一副媚态;第三,它老在配合時嗥叫,令人心煩;第四,它吃了我小時候心愛的一隻小隐鼠。雖然後來證實并非貓所害,但我對貓是不會産生好感的,何況它後來确實吃了小兔子!這篇文章取了“貓”這樣一個類型,尖銳而又形象地諷刺了生活中與貓相似的人。

《阿長與〈山海經〉》——阿長是魯迅小時候的保姆。記述兒時與阿長相處的情景,描寫了長媽媽善良、樸實而又迷信、唠叨、“滿肚子是麻煩的禮節”的性格;對她尋購贈送自己渴求已久的繪圖《山海經》之情,充滿了尊敬和感激。文章用深情的語言,表達了對這位勞動婦女的真誠的懷念。

《二十四孝圖》——所謂《二十四孝圖》是一本講中國古代二十四個孝子故事的書,配有圖畫,主要目的是宣揚封建的孝道。魯迅先生從自己小時閱讀《二十四孝圖》的感受入手,重點描寫了在閱讀“老萊娛親”和“郭巨埋兒”兩個故事時所引起的強烈反感,形象地揭露了封建孝道的虛僞和殘酷,揭示了中國兒童可憐《五猖會》——五猖會是一個迎神賽會,在童年的我的心目中是一個節日。記述兒時盼望觀看迎神賽會的急切,興奮的心情,和被父親強迫背誦《鑒略》的掃興而痛苦的感受。指出強制的封建教育對兒童天性的壓制和摧殘。

《無常》——無常是個具有人情味的鬼,去勾魂的時候,看到母親哭死去的兒子那麼悲傷,決定放兒子“還陽半刻”,結果被頂頭上司閻羅王打了四十大棒。文章在回憶無常的時候,時不時加進幾句對現實所謂正人君子的諷刺,虛幻的無常給予當時魯迅寂寞悲涼的心些許的安慰。

《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描述了兒時在家中百草園得到的樂趣和在三味書屋讀書的乏味生活,揭示兒童廣闊的生活趣味于束縛兒童天性的封建書櫥教育的尖銳矛盾,表達了應讓兒童健康活潑地成長的合理要求。

《父親的病》——父親被庸醫治死,一直是埋在魯迅心中的痛苦。文章重點回憶兒時為父親延醫治病的情景,描述了幾位“名醫”的行醫态度、作風、開方等種種表現,揭示了這些人巫醫不分、故弄玄虛、勒索錢财、草菅人命的實質。

《鎖記》——魯迅在這篇文章裡主要回憶了自己離開紹興去南京求學的過程。作品描述了當時的江南水師學堂和礦務鐵路學堂的種種弊端和求知的艱難,批評了洋務派辦學的“烏煙瘴氣”。作者記述了最初接觸進化論的興奮心情和不顧老輩反對,如饑如渴地閱讀《天演論》的情景,表現出探求真理的強烈欲望。

《藤野先生》——記錄作者在日本留學時期的學習生活,叙述在仙台醫專受日本學生歧視、侮辱和決定棄醫從文的經過。作者突出地記述了日本老師藤野先生的嚴謹、正直、熱誠、沒有民族偏見的高尚品格,表達了對藤野先生深情的懷念。

《範愛農》——追叙作者在日留學時和回國後與範愛農接觸的幾個生活片段,描述了範愛農在革命前不滿黑暗社會、追求革命,辛亥革命後又備受打擊迫害的遭遇,表現了對舊民主革命的失望和對這位正直倔強的愛國者的同情和悼念。

人物形象

《朝花夕拾》中出現的四個主要人物,是作者的保姆、恩師、朋友和父親。

長媽媽——有愚昧迷信的一面,但她身上保存着樸實善良的愛,令作者永生難忘。從長媽媽身上,我們看到魯迅對底層勞動人民的感情:他既揭示他們身上愚昧麻木的一面,也歌頌他們身上美好善良的一面。

藤野先生——一位異國醫學教授,因為表現出平等待人的态度,因為關心弱國子民的學業,他樸素而偉大的人格令人肅然起敬。他所做的一切都很平凡,如果我們不設身處地地想象魯迅當時的處境,便很難感受到這位老師的偉大之處。

範愛農——一位覺醒的知識分子,但是無法在黑暗社會立足。他無法與狂人一樣,最終與這個社會妥協,也無法像N先生一樣忘卻,所以他的内心痛苦、悲涼,我們和魯迅先生一樣,疑心他是自殺的。

父親——父親曾讓童年魯迅困惑過,因為在他興高采烈地要去看五猖會時,勒令他背書。但是,魯迅從來沒有指責過自己的父親,他忏悔的是自己沒有讓父親安靜地死去,這讓他的心靈永遠不安永遠痛苦。我們感到魯迅先生強烈的愛。

主要人物: 我們就先說祥子,随手兒把駱駝與祥子那點關系說過去。

在這裡,二十歲以下的——有的從十一二歲就幹這行兒——很少能到二十歲以後改變成漂亮的車夫的,因為在幼年受了傷,很難健壯起來。他們也許拉一輩子洋車,而一輩子連拉車也沒出過風頭。那四十以上的人,有的是已拉了十年八年的車,筋肉的衰損使他們甘居人後,他們漸漸知道早晚是一個跟頭會死在馬路上。他們的拉車姿式,講價時的随機應變,走路的抄近繞遠,都足以使他們想起過去的光榮,而用鼻翅兒扇着那些後起之輩。可是這點光榮絲毫不能減少将來的黑暗,他們自己也因此在擦着汗的時節常常微歎。不過,以他們比較另一些四十上下歲的車夫,他們還似乎沒有苦到了家。這一些是以前決沒想到自己能與洋車發生關系,而到了生和死的界限已經不甚分明,才抄起車把來的。被撤差的巡警或校役,把本錢吃光的小販,或是失業的工匠,到了賣無可賣,當無可當的時候,咬着牙,含着淚,上了這條到死亡之路。這些人,生命最鮮壯的時期已經賣掉,現在再把窩窩頭變成的血汗滴在馬路上。沒有力氣,沒有經驗,沒有朋友,就是在同行的當中也得不到好氣兒。他們拉最破的車,皮帶不定一天洩多少次氣;一邊拉着人還得一邊兒央求人家原諒,雖然十五個大銅子兒已經算是甜買賣。

我們再說祥子的地位。祥子,在與“駱駝”這個外号發生關系以前,是個較比有自由的洋車夫,這就是說,他是屬于年輕力壯,而且自己有車的那一類:自己的車,自己的生活,都在自己手裡,高等車夫。這可絕不是件容易的事。一年,二年,至少有三四年;一滴汗,兩滴汗,不知道多少萬滴汗,才掙出那輛車。從風裡雨裡的咬牙,從飯裡茶裡的自苦,才賺出那輛車。那輛車是他的一切掙紮與困苦的總結果與報酬,象身經百戰的武士的一顆徽章。在他賃人家的車的時候,他從早到晚,由東到西,由南到北,象被人家抽着轉的陀螺;他沒有自己。可是在這種旋轉之中,他的眼并沒有花,心并沒有亂,他老想着遠遠的一輛車,可以使他自由,獨立,象自己的手腳的那麼一輛車。有了自己的車,他可以不再受拴車的人們的氣,也無須敷衍别人;有自己的力氣與洋車,睜開眼就可以有飯吃。

祥子——一個曾經是那麼要強的頭等車夫,最後卻還是沒有掙紮出悲慘的命運。人生并不因為他的要強而多給予了他什麼,大兵、駱駝、曹宅、孫探長、虎妞、小福子……這所有的一切似乎都不讓他逃脫車夫的最終命運。他曾經也不信命,可是又有什麼用呢,他的努力,他的第一輛車,他買車的積蓄,沒有招誰也沒有惹誰,不也就這樣沒了嗎?這能怨誰呢,隻能怪命是如此了。所以祥子最終變的和其它的車夫一樣,不再要強,養成了煙酒等他過去從來不肯沾染的東西,也就讓人覺得可以原諒了,所有的惡習似乎都不再像過去那樣不可饒恕了。可是祥子過去是一個怎樣要強的人啊!為了買車,他從生活中扣出每一點錢,他舍下面子和下等車夫搶座,沒命的拉車,甚至連一口好茶也不願喝——雖然像他這樣的高等車夫喝點好茶是再平常不過的事了,他把自己當作鐵打的,拼命攢錢……事情卻常常不如人願,所有的意外都與願望悖道相馳。祥子的見聞和經曆将他磨砺成了另外一個人——與過去的祥子完全相反的人——他學會了所有的惡習,學會了和巡警找别扭,學會了保養自己,成了一個混日子的車夫。有時他也曾想過應該好好的生活,可是一想起他自己的經曆他就沒了信心,要強又怎樣呢,自己過去不也要強過嗎,到頭來還不是和其他人一樣,還不如趁早快樂一天是一天。

直到最後,連他最後的寄托--小福子也離開了這世界,他徹底的絕望了。一個由鄉間來的淳樸、老實、善良、結實的小夥子就這樣淪落成一個讓人同情的混混,最後像一條狗一樣栽倒在街頭,再也爬不起來。祥子是舊社會貧苦勞動人民的縮影,他反映了舊社會勞動人民生活苦難與無奈。老舍筆下的祥子來自農間,帶着中國農村破敗凋敝的大背景,也帶着農民的質樸和固執。駱駝祥子善良淳樸,對生活具有駱駝一般的積極和堅韌精神,他的唯一願望就是買一輛自己的車來拉,做一個獨立的勞動者。後來,經過3年的努力,他用自己的血汗錢換來了一輛嶄新的洋車,但是沒過多久,卻被大兵搶走,接着反動政府的偵探又騙去了他所有的積蓄,虎妞對他那種推脫不開的‘愛情’又給他身心都帶來磨難。用虎妞的錢買了一輛車,很快,又不得不賣掉以料理虎妞的喪事。他的這一願望在經過多次挫折後,終于完全破滅。他所喜愛的小福子的自殺,熄滅了他心中最後一朵希望的火花,他喪失了對于生活的任何乞求和信心,從上進好強而淪為自甘堕落,他開始遊戲人生,吃喝嫖賭,徹底堕落為城市的垃圾。老舍通過這個人物寫出了不合理的社會制度對下層勞動者生活空間的威壓。對祥子的評價為:祥子是一個經不住生活的考驗,而失去生活的人。

俗話說:“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将上下之求索。”他為何不再尋求新的路,而成為社會的人渣,敗類?他為何不做生活的主宰者,去自謀生活呢?我想,他也是害怕了,因為他是農民出身,他受不了生活一次次對他的打擊,他放棄了。所以釀成了書中的人物一直走下坡路的原因後果啊!祥子的悲劇,是他所置身的社會生活環境的産物。小說通過祥子周圍人物及人際關系的描寫,真實地展現了那個黑暗社會的生活面目,展現了軍閥、特務、車廠主們的醜惡面目,以及由他們織成的統治之網對祥子們的壓迫與被壓迫關系的一種變形反映。

虎妞——潑辣而有心計的中年婦女,生就一副男兒性格,很會打理事物,将人和車廠管理的井井有條。頗有心計的她安排好了一場騙局,卻沒料到早早的被父親——劉四爺——拆穿,但她還是騙取祥子和她結了婚,但卻沒料到父親會狠心抛下她不管,賣了廠子到外地去了。最終由于她的好吃懶做引起難産而死去了,她的一切結局都是又她自己一手造成的,算來算去結果把自己的命也算了進去。道高一尺,魔高一丈,像虎妞那樣搭進了一條命還得不到個好名聲,人死了也沒人同情,看來還是老老實實的做人好。這本書裡,給我印象最深的人是虎妞。在當時,這樣的女子少有。她的形象最鮮活。她是“母夜叉”,誰得罪了她,她就會罵街。她橫沖直撞的語氣,撇撇嘴的樣子,和祥子說話時半笑半傲的口氣,在書裡是那麼生動。要不是說她的年齡,我準以為是十八、九歲不懂事兒的女孩兒。但回想她想出的騙局,演出的戲,她和老爺子頂嘴的詞兒,又覺得老練。

虎妞在小說中兼有雙重身份:車廠主劉四的女兒,人力車夫祥子的妻子。1、這似乎是矛盾的兩面兼于一身,使虎妞的性格呈現出二重性:一方面,她沾染了剝削階級家庭傳給她的好逸惡勞,善玩心計和市儈習氣,她缺乏教養,粗俗刁潑;另一方面,她被父親出于私心而延宕了青春,心中頗有結怨。她對愛情與幸福的追求長期被壓抑,身受封建剝削家庭的損害,心理也因之變态,虎妞是劉四爺的另一種壓迫對象和犧牲品。在她和祥子的婚姻問題上,她并不是真的甘心做一輩子車夫的老婆,而是在很大程度上企圖把祥子也拉上她生活理想的軌道。當然,虎妞對于祥子,也不能說是沒有一些感情。祥子也得到她的關心——一種虎妞式的、近乎粗野的“疼愛”;而更多的,是她那種畸形的、祥子所接受不了的性的糾纏與索取,這是完全從她自身的需要出發,甚至也可以說,就是對祥子心靈和肉體兩方面的摧殘,她害了祥子。不合理的社會和剝削家庭造成了她的不幸,而她介入祥子的生活,又造成了祥子身心崩潰的悲劇結局。虎妞是祥子向上進取的阻力和障礙,是導緻祥子走向堕落的外在原因之一。

劉四爺——舊社會的袍哥人物,改良辦起了車廠,為人耿直,性格剛強,從不肯在外場失面子。這輩子最大的遺憾是沒有一個兒子來接自己的班,女兒雖能幹但畢竟是女兒。由于女兒中年了還未出嫁,覺着對不起她,平日裡也挺讓着她,但卻不願自己辛辛苦苦掙得的家産遂着女兒一起給了别人。于是斷絕了與女兒的關系,最後連女兒的墳也不知道在哪兒。封建的思想使他忘記了親情,當他醒悟過來是已為時過晚,相信當祥子将他趕下車,一個人久久的立在那兒的時候,他真正感到了孤獨,真正感到了自己除了錢以外什麼也沒有了,甚至連女兒的墳也不能看上一眼。親情是可貴的,希望我們不要在失去它以後才懂得珍惜。

曹先生——舊社會的小知識分子,有點錢。有時候教點書,有時候也做别的事,一個中等人物,自居為“社會主義者”,同時也是個唯美主義者。在政治上、藝術上并沒有高深的見解,不過能把所信仰的那一點體現在生活小事中,他希望自己能成為一個真正的革命戰士又知道自己沒有這個能力。他對于祥子這樣的下層勞動人民表現出一定的關心和同情,能以自己所能解決他人一時之困。可以說他是一個較為正直和進步的知識分子,但是他的思想受到時代局限,這也就使他并沒有成為真正的戰士。

孫排長/偵探——在祥子第一次買上車後,因一次冒險拉活,被大兵們逮捕,不但丢了車,還得天天伺候這些當兵的,這些個兵的頭頭就是孫排長,這時孫排長還并未露面。祥子第二次遇到孫排長的時候是在曹先生被搜查的時候,此時孫排長已經成為了孫偵探,可成為偵探的他依然擺了祥子一道,從祥子這把他所有的積蓄全都搜刮走了。祥子最後的堕落是因為夢想的破滅,原因有很多,可這個姓孫的就直接的兩次使祥子的夢想破滅,不可謂不是罪魁禍首之一啊。

小福子——祥子與虎妞結婚後住在了一間四合院,四合院裡住着各種各樣的人,其中就有二強一家。二強一家共有五人,為二強夫婦、女兒——小福子及兩個兒子。二強把小福子二百塊錢賣給了一個軍官,而在小福子不在家期間,二強因喝多失手将二強嫂打死。而為了辦喪事,便把車便宜賣給了虎妞和祥子。過了一陣子小福子回來了,迫于生計,隻好靠當妓女維持一家人的生活。其實祥子在虎妞死後便喜歡上了小福子,可是當祥子回到曹先生處找到了一份穩定的工作時,小福子已經上吊自殺了。

小馬兒與祖父——一次在茶館裡的偶遇,讓他認識了小馬兒與他的祖父,也第一次讓他感覺到即使自己拼命拉車,到老了,也是會無法維持生計的,何況小馬兒祖父也有自己的車,但到老,還是一個窮樣。于是祥子決定與虎妞結婚,也不圖别的,就圖點錢,因為靠自己無論如何努力,到老,也得像這小馬祖父一樣。這兩人後來也有了交代,小馬後來因得病卻沒錢治療而死了。

高媽——曹先生的老媽子,為人熱情,曾三番五次勸祥子去放高利貸,但都因祥子的固執而失敗了。高媽是當時這個社會的投機主義者,精明透頂,很會精打細算,或許在當時這個社會裡,隻有熬成像高媽這樣的人精,才能在各處左右逢源。

二強子——一個自暴自棄的車夫,把自己女兒賣了買了車,又風光了一陣,等錢用完了就喝了酒在家發脾氣,結果将自己的妻子打死了,賣了車辦完事,又開始拉車,天天喝的爛醉,家裡的兩個孩子也不管。女兒回來後,還逼着女兒賣身養活一家人,時常回家找女兒要錢,要了錢又去喝的爛醉。二強子的行為是令人氣憤的,但是生活的壓迫使他喘不過氣,隻有用酒精麻醉自己,每當他清醒時又覺得對不住女兒和兩個二子,可是沒本事的他隻有靠拉車維持生活,而他又沒有祥子的要強,身體也不夠硬朗了,這使他更加自暴自棄,幹脆淪為了一個不折不扣的敗類。

性格特點:剛毅堅強,有着非凡的

和工作毅力。平凡中見偉大,在烈火中成長起來的

性格特點:沉着幹練,富有

,長期做地下工作。

性格特點:對勞動群衆有同情和同等對待,但對生活更向往安逸。

性格特點:善良溫柔,待人大方,對生活不拘泥。

狗•貓•鼠》——在這篇文章裡,魯迅先生清算貓的罪行:第一,貓對自己捉到的獵物,總是盡情玩弄夠了,才吃下去;第二,它與獅虎同族,卻天生一副媚态;第三,它老在配合時嗥叫,令人心煩;第四,它吃了我小時候心愛的一隻小隐鼠。雖然後來證實并非貓所害,但我對貓是不會産生好感的,何況它後來确實吃了小兔子!這篇文章取了“貓”這樣一個類型,尖銳而又形象地諷刺了生活中與貓相似的人。

《阿長與〈山海經〉》——阿長是魯迅小時候的保姆。記述兒時與阿長相處的情景,描寫了長媽媽善良、樸實而又迷信、唠叨、“滿肚子是麻煩的禮節”的性格;對她尋購贈送自己渴求已久的繪圖《山海經》之情,充滿了尊敬和感激。文章用深情的語言,表達了對這位勞動婦女的真誠的懷念。

《二十四孝圖》——所謂《二十四孝圖》是一本講中國古代二十四個孝子故事的書,配有圖畫,主要目的是宣揚封建的孝道。魯迅先生從自己小時閱讀《二十四孝圖》的感受入手,重點描寫了在閱讀“老萊娛親”和“郭巨埋兒”兩個故事時所引起的強烈反感,形象地揭露了封建孝道的虛僞和殘酷。

揭示了中國兒童可憐《五猖會》——五猖會是一個迎神賽會,在童年的我的心目中是一個節日。記述兒時盼望觀看迎神賽會的急切,興奮的心情,和被父親強迫背誦《鑒略》的掃興而痛苦的感受。指出強制的封建教育對兒童天性的壓制和摧殘。

《無常》——無常是個具有人情味的鬼,去勾魂的時候,看到母親哭死去的兒子那麼悲傷,決定放兒子“還陽半刻”,結果被頂頭上司閻羅王打了四十大棒。文章在回憶無常的時候,時不時加進幾句對現實所謂正人君子的諷刺,虛幻的無常給予當時魯迅寂寞悲涼的心些許的安慰。

《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描述了兒時在家中百草園得到的樂趣和在三味書屋讀書的乏味生活,揭示兒童廣闊的生活趣味與束縛兒童天性的封建書櫥教育的尖銳矛盾,表達了應讓兒童健康活潑地成長的合理要求。

《父親的病》——父親被庸醫治死,一直是埋在魯迅心中的痛苦。文章重點回憶兒時為父親延醫治病的情景,描述了幾位“名醫”的行醫态度、作風、開方等種種表現,揭示了這些人巫醫不分、故弄玄虛、勒索錢财、草菅人命的實質。

《鎖記》——魯迅在這篇文章裡主要回憶了自己離開紹興去南京求學的過程。作品描述了當時的江南水師學堂和礦務鐵路學堂的種種弊端和求知的艱難,批評了洋務派辦學的“烏煙瘴氣”。作者記述了最初接觸進化論的興奮心情和不顧老輩反對,如饑如渴地閱讀《天演論》的情景,表現出探求真理的強烈欲望。

《藤野先生》——記錄作者在日本留學時期的學習生活,叙述在仙台醫專受日本學生歧視、侮辱和決定棄醫從文的經過。作者突出地記述了日本老師藤野先生的嚴謹、正直、熱誠、沒有民族偏見的高尚品格,表達了對藤野先生深情的懷念。

《範愛農》——追叙作者在日留學時和回國後與範愛農接觸的幾個生活片段,描述了範愛農在革命前不滿黑暗社會、追求革命,辛亥革命後又備受打擊迫害的遭遇,表現了對舊民主革命的失望和對這位正直倔強的愛國者的同情和悼念

、藤野先生━《藤野先生》

特點:簡樸的生活作風,正直、熱情,誨人不倦,治學嚴謹,沒有民族偏見。

說明:

(1) 藤野先生是魯迅在日本仙台醫學專門學校的解剖學教師。

(2) 關心魯迅的學習,耐心仔細地糾正“我”講義上的錯誤,引導“我”以實事求是的态度對待科學。

(3)對“我”後來放棄醫學很惋惜,并送照片給“我”以作紀念。

2、範愛農━《範愛農》

特點:是一個為人孤傲,正直、倔強、愛國的知識分子,不滿黑暗社會,追求革命 。

說明:

(1) 魯迅的朋友。與魯迅在日本留學時相識。

(2) 回國後,一直受到輕視、排斥和傷害,“隻得躲在鄉下,教着幾個小孩糊口”。他憎恨腐敗的封建統治,常搭船進城與魯迅喝酒,抒發心中憤懑。

(3)辛亥革命後他曾在紹興示範學校任教,又受到排擠,最後溺水而亡。

3、阿長━《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阿長與》《狗·貓·鼠》

特點:沒有文化,粗俗,好事,而又心地善良,富有愛心,熱心幫助孩子解決疑難。

說明:

(1)魯迅幼年時的保姆,是在魯迅童年生活中很有影響力的人。

(2)她睡相難看,平日喜歡“切切察察”,滿肚子繁瑣的道理,常給“我”講事故,“謀害”過“我”的隐鼠,後主動為“我”買來思慕已久的《山海經》。

4、壽鏡吾━《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

特點:是一位極方正,質樸,博學的人。在舊時的塾師中,他還是比較開明的。

說明:

(1)童年時在三味書屋讀書時的老師。魯迅對壽鏡吾先生充滿了真摯的愛戴和敬意。

(2) 知識淵博,但拒絕回答“怪哉”一類的問題。

(3) 教學認真,不斷增加教學内容,讀書很投入,但不太束縛也基本上不體罰學生,通常總不過是瞪瞪眼睛而已。

5、無常━《無常》

特點:爽直而公正同情冤魂、懲辦惡人,既有同情心又主持公道,既可愛又恐怖。

說明:

(1) 通過描述兒時在鄉間迎神會和戲劇舞台上所見的“無常”形象,表達了對活無常的敬佩及贊美之情。

(2)無常也有老婆和孩子,富有人情味。3 無常去勾魂的時候,看到母親哭死去的兒子那麼悲傷,決定放兒子“還陽半刻”,結果被頂頭上司閻羅王打了四十大棒。

6、s城的名醫陳蓮河━《父親的病》

特點:巫醫不分、故弄玄虛、勒索錢财、草菅人命。

說明:

(1)文章重點回憶兒時為父親延醫治病的情景,描述了幾位“名醫”的行醫态度、作風、開方等種種表現。

(2)魯迅的父親身患重病,請了兩位有名的中醫看病,中醫給魯迅寫了藥引奇怪的藥方,命魯迅去找藥引。但是奇特的藥方沒能救父親,卻讓魯迅家付了不少看病的錢。而聽說那神醫還天天坐着驕子闊氣着呢、生活好得很、還康健。父親被江湖庸醫治死,一直是埋在魯迅心中的痛苦。

7、父親━《五猖會》《父親的病》

特點:父親是一個專制、不了解兒童心理的封建家長。

說明:

父親曾讓童年魯迅困惑過,曾在魯迅興高采烈地要去看五猖會時,勒令他背書,這讓他感到掃興和痛苦。但是,魯迅從來沒有指責過自己的父親,甚至忏悔沒有讓父親安靜地死去,這讓他的心靈永遠不安永遠痛苦。

擴展資料:

《朝花夕拾》是現代文學家魯迅的散文集。分篇為:

⑴《狗·貓·鼠》描寫了作者仇貓的原因,取了“貓”這樣一個類型,諷刺了生活中與貓相似的人。

⑵《阿長與山海經》記述作者兒時與阿長相處的情景,表達了對她的懷念感激之情。

⑶《二十四孝圖》重點描寫了在閱讀“老萊娛親”和“郭巨埋兒”兩個故事時所引起的強烈反感,揭露了封建孝道的虛僞和殘酷,揭示了舊中國兒童的可憐的悲慘處境。

⑷《五猖會》以趕會為背景,描寫了封建制度對兒童天性的束縛和摧殘。

⑸《無常》通過描寫無常救人反遭毒打事件,表達了舊時代中國人民絕望于黑暗的社會,憤慨于人世的不平。

⑹《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描述了作者兒時在家中百草園得到的樂趣和在三味書屋讀書嚴格但不乏樂趣的生活,揭示兒童廣闊的生活趣味與束縛兒童天性的封建書塾教育的尖銳矛盾。

⑺《父親的病》重點回憶兒時為父親延醫治病的情景,描述了幾位“名醫”的行醫态度、作風、開方等種種表現,揭示了這些人巫醫不分、故弄玄虛、勒索錢财、草菅人命的實質。

⑻《瑣記》回憶了隔壁家表面對孩子好,其實是暗中使壞的衍太太,描寫了她是一個自私自利、奸詐、壞心眼的婦人。

⑼《藤野先生》記錄作者在日本留學時期的學習生活及他決定棄醫從文的原因,表達了對藤野先生深切的懷念。

⑽《範愛農》描述了範愛農在革命前不滿舊社會、追求革命,辛亥革命後又備受打擊迫害的遭遇,表現了對舊民主革命的失望和對這位正直倔強的愛國者的同情和悼念。

你可能想看:

有話要說...

取消
掃碼支持 支付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