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書法的雄強,我們首先想到的是魏碑。
而魏碑中最雄強者,當屬《始平公造像記》——
那種刀劈斧砍,劍拔弩張的點畫,有種驚心動魄的雄性之美。
魏碑很少注明書寫者,但此碑刻得清清楚楚,書家叫朱義章。雖然沒有生平傳世,但書法史應該記住他的名字。
《始平公造像記》刻于北魏孝文帝太和22年,也就是公元498年。不過刻上去之後,它就湮沒在龍門的洞窟中了,直到1200多年後,一個清朝胖老頭發現了它——
這個胖老頭叫黃易,他可不是寫《尋秦記》那個黃易,他是杭州人,生活在乾隆年間(1744-1802),是著名的“西泠八家”之一。
黃易的小像裡,最醒目的就是他手裡的東西。古人畫像,一般都會選擇一種道具,這道具最能反映主人公的身世和喜好。黃易面帶微笑,手捧拓本,這正意味着此人愛好金石碑闆,樂在其中。
在清朝乾嘉年間那場轟轟烈烈的訪碑熱潮中,幾乎地面上的碑刻都被金石學家們翻遍了。這些人看到好碑就玩命捶拓,拓片如雪片般飛到文人墨客的圈子裡,大家品頭論足,大力鼓吹。
這一天,黃易到了河南龍門山,在古陽洞北壁,他發現了《始平公》。
當時的龍門石窟可不像今天,風景名勝,人流不息,那時是荒郊野地,人迹罕至。所以黃易在灰塵蛛網中看到這塊陽刻小碑時,起初并不經意,但拓下來一看,才知道發現了寶貝——
不知他一下子拓了多少,反正他回到城裡沒多久,大家都知道龍門出了個《始平公》。
很快,作為魏碑裡最雄強的代表,《始平公》被碑學領袖們當做“大招”,直接與帖學一脈PK去了。
自黃易發現了《始平公》,圈裡人開始湧向龍門石窟,争相捶拓,一折騰,就是幾百年。
黃易初拓時,有字處鋒棱宛然,無字處遍布麻點,後來者為取字的清晰,将無字處的麻點挖去,但此舉對碑的傷害極大。
石頭再硬,哪經得起人們千萬次的捶砸。據記載,到了道光年間,此碑神采已大不如前,很多字已經被毀掉了。
我們說,後人有幸看到這世上最雄強的書法,多虧黃易這個胖老頭的探索發現。若論對書法的貢獻,黃易功不可沒。
但是那塊北魏的石頭,一經面世便從此走上毀滅的道路,每念及此,也令人遺憾頓生。
世間的事,好與壞,功與過,誰能真正說得清呢?
有話要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