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熟不是看懂事情,而是理解人性。
聽過一句話:“真正的高手,都會順應人性。”
人性是難以捉摸的,也是無法改變的。
執拗地與之相抗,試圖去改變,隻會讓自己步入深淵。
要想活的通透,就要順應人性,不與之較勁。
不要指望别人為你讓步
一位劇作家有言:“人,切不可把自己看得過重。”
為人處事最大的不幸,就是高估了自己在别人心中的位置。
古時,在山村裡,一隻綿羊與一隻羚羊是好友。
綿陽較為和順,而羚羊卻極為高傲。
一日,天朗氣清,和風麗日。
綿陽與羚羊結伴,一同來到了河邊。
忽然,兩隻羊瞧見河對岸有一墩肥美的青草。
想要過河,就隻能通過眼前的獨木橋,但獨木橋每次也隻能容得下一隻羊渡河。
綿陽心想:“我們是好友,羚羊肯定會讓我先過去的。”
然而,羚羊瞧都未瞧綿羊一眼,就毫不猶豫的從獨木橋上悠然走過,吃上了美味的青草。
綿陽為此傷心不已,日夜難寐,最終,因思勞成疾而一命嗚呼。
在生活中,不少人都會有自己是不可或缺的錯覺。
但實際上,自己不是太陽,沒有人會圍着自己轉。
在别人的世界裡,自己永遠都隻是配角,隻是微不足道的存在。
很多時候,在遇事時,他人甯願一别兩寬,也不退卻,也不從權。
總是寄希望于他人,指望他人的讓步,到頭來隻會是竹籃打水一場空。
人貴在有自知之明。
做自己世界裡的主角,才是人生最好的狀态。
再深的感情也不及利益
一位商人在家書中寫道:“利益是光照人性的影子,在它面前,一切與道德、倫理有關的本質都将現形,且一覽無餘。”
人與人之間,利益向來都是檢驗人性的試金石。
古時,有兩個乞丐,一個跛子,一個駝子,乃是至交好友。
二人一路乞讨,同甘共苦,患難與共,熬過了數不盡的千難萬險。
漸漸地,冬日來臨,寒風凜冽,日子越發難熬。
一日,大雪紛飛,二人乞讨一整日,依舊一無所獲,饑冷不已。
于是,便在一座破廟裡避寒休息。
跛子眼尖,發現了角落裡有一袋裝滿金銀的錢袋子,不禁欣喜若狂。
他對駝子說:“這麼大的錢袋子,一人一半,就能過上好日子了,咱們得好好慶賀一下。”
于是,駝子立即前去買來大魚大肉。
剛踏進門,腦後就傳來一陣疾風,不知被何物打中,昏倒在地。
躲在門後的跛子,上前又是幾棍,直到駝子斷氣才肯罷休。
邊打邊說:“兄弟,實在對不住。”
而後,拿過酒肉,大吃大喝起來。
沒多久,便覺腹痛難忍,七竅流血,中毒而亡。
最後,二人因一袋錢而身亡他鄉。
生而為人,斤斤計較是本性。
很多人,為了眼前蠅頭小利,争得頭破血流,結果卻徒勞無功。
在這世上,利益是最動人心的,也是争端的根源。
與人交往,一旦牽扯到利益,就摻雜了算計和謾罵。
再好的關系,也會逐漸變質;再深的感情,也會分崩離析。
正如《省心錄》中所雲:“利可共而不可獨,謀可寡而不可衆。”
一個人越是獨占利益,越會招來厭棄,惹來怨恨。
與其步步算計,過分較真,不如順其自然,放過自己。
唯有懂得讓利,方能在人生路途中,行之将遠。
和人性較勁傷的是自己
莫言有雲:“和人性較勁,受傷的隻能是自己。”
北宋時期,呂蒙正生于官宦世家,勤奮好學。
年幼時,父親沉溺于美色,與母親感情不睦,二人屢次為此争吵不休。
後來,父親在盛怒之下,将母子二人一并掃地出門。
呂蒙正苦苦哀求父親收回成命,卻無情被拒,不禁陷入了彷徨無措中。
但母親臨危不亂,直接帶着呂蒙正回到娘家,以求得到親人的庇護。
不料所有族親聞訊前來,卻隻是冷眼旁觀,搖頭歎息,竟無一人伸出援手。
母子二人不得已隻能在寺廟旁的石洞裡栖居。
兩年後,呂蒙正欲要進京趕考,卻身無盤纏。
他挨家挨戶叩門去借錢,卻無人願施舍半文。
甚至還有人出言譏諷:“别白把日做夢了。”
最終,呂蒙正高中狀元,衣錦還鄉,那些曾經退避三舍的親朋好友,卻紛紛前來巴結。
人生在世,感情最是善變,人性最是涼薄。
在風光時,真心盼望自己好的人,可謂是屈指可數。
誠如螃蟹定律一般,他人隻會試圖将自己拉入深淵。
而落魄時,能拉自己出泥沼的人,更是鳳毛麟角。
往往遭逢難處時,入眼的注定是陰雨綿綿。
不論何時,期待越大,奢望的越多,失望也就越大。
要知道人性本就不完美,多的是缺陷。
若是一味地怨天尤人,與之較勁,不過是在作繭自縛,懲罰自己。
懂得凡事不奢求,不較真,方能過好自己的生活,安穩一生。
▽
在這世間,最經不起推敲的東西,永遠是人性。
人性從來都不是美好的。
與其抵制人性,費力不讨好,不如尊重人性,順應人性。
就像一位著名的心理學家所說的:“成熟不是看懂事情,而是理解人性。”
往後餘生,願你順着人性做事,逆着人性做人,活出屬于自己的精彩豐盈。*作者:國文來源:國學生活(ID:)
有話要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