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健康養生 > 正文

用得妙:蟲藥蜈蚣妙用奇效!


蜈蚣的妙用

蜈蚣,為蜈蚣科動物少棘巨蜈蚣的蟲體。其性辛味溫,有毒,入肝經。具有祛風鎮痙解毒之功。《醫學衷中參西錄》謂:“蜈蚣,走竄之力最速,内而髒腑,外而經絡,凡氣血凝聚之處皆能開之。”本品臨床應用廣泛,若配伍得當,用治疑難頑症效果很好。但必須指出的是,使用本品應中病即止,因為蜈蚣有毒,長期使用會損害肝腎功能。即使病情需要而長時應用,也得經常複查肝腎功能,以防造成其損害而贻誤病家。筆者于臨床以蜈蚣為對藥治療一些疑難雜症,療效滿意。

蜈蚣配全蠍治周圍性面神經麻痹

周圍性面神經麻痹又叫面癱,是面神經運動纖維發生病變所造成,是以顔面表情肌群運動功能障礙為主要特征的莖乳孔内的急性非化膿性面神經炎。此病發于任何年齡,目前認為此病與勞累、寒冷、感染病毒有關,春秋換季時發病較多。臨床表現為患側面部無表情、額紋消失、眼裂擴大、眼睑不能閉合而流淚,不能皺眉、鼻唇溝變淺、口角下垂偏向健側、鼓腮漏氣,或伴有聽覺改變和舌前期2/3味覺障礙及耳痛等症狀。

中醫學屬“口眼歪斜”,認為是由于人體氣血不足,面耳部遭受風寒侵襲,使局部經絡瘀滞,筋脈失養所緻。常用牽正散有效,因方中白附子一藥缺貨,故用蜈蚣代之亦效。後習用蜈蚣祛風化瘀通絡,配全蠍解痙止痛,治療面癱多例效果均很好。如李某,男性,56歲,患者清晨醒來時發現左側面部麻木,照鏡子發現口眼歪斜,心中驚恐,急到醫院就診,經檢查後并無重病,診斷“周圍性面神經麻痹” 而轉入中醫。現口角向健側歪斜,露眼流淚,鼻唇溝變淺,不能做蹙額、皺眉、露齒、鼓頰等動作,舌伸居中,苔薄膩,脈弦。藥以蜈蚣2條,全蠍3g,白芷10g,防風10g,豨莶草20g,僵蠶10g,川芎10g,生甘草6g,當歸15g,加減調治3周而愈。

蜈蚣配川芎治血管神經性頭痛

血管性頭痛是較為常見且難治的疾病,部分患者有家族史,多因勞累、經期、情緒等因素誘發。本病痛點固定,其痛如刺,病程纏綿反複,遷延日久不愈。中醫屬“頭風”、“内傷頭痛”、“偏頭痛”之範疇。臨床一般為肝經郁熱、痰濁中阻、氣滞血瘀、肝風内動、肝陽上亢而引起。筆者遇該病常以氣滞血瘀論治,用蜈蚣祛風通絡,解痙止痛,配川芎上行頭目,行氣活血,治療血管神經性頭痛、婦女月經期、月經前後期頭痛等效果較好。如治黃某,女性,48歲,患血管神經性頭痛有5年餘,偏左頭痛難忍,猶似刀割痛,伴惡心欲吐,夜寐不安,痛緩時則如常,納食減少,小便短赤,舌布瘀點,苔薄黃,脈弦澀。藥用蜈蚣2條,川芎15g,當歸15g,赤芍15g,元胡15g,茯苓15g,蔓荊子10g,生甘草10g,雞内金10g,夜交藤30g,加減調治匝月而諸症消失。

蜈蚣配蟬蛻治皮膚瘙癢症

皮膚瘙癢症是指臨床上無原發損害,而以外觀正常的皮膚發生劇烈瘙癢為主的一種神經功能障礙性疾病。皮膚發癢的範圍可局部也可全身,發癢的程度可間歇出現或連續不斷。中醫學認為皮膚瘙癢症主要由于濕熱蘊于肌膚,不得疏洩,或由于血虛火旺,風燥郁結所緻。輕症經治療,可較快得到控制和改善,而重症及頑固者往往反複發作,不易控制。筆者用蜈蚣祛風活絡,配蟬蛻抗敏止癢,治療皮膚瘙癢症都取得了較好的治療效果。如治米某,男性,71歲,患皮膚瘙癢症已3年多,每到冬季瘙癢病即發,且在洗熱水澡後或脫衣睡覺時,便開始瘙癢,多處求治,服用多種藥物,并控制各種酒、辛辣、腥味等刺激性食物,還是頻頻發作,不得緩解,非常痛苦,故來中醫治療。症見瘙癢以軀幹為主,有時針刺、灼熱,似蟲爬行感,伴頭昏,乏力,寐差,舌淡苔薄,脈細。藥以蜈蚣2條,蟬蛻10g,赤芍20g,丹皮10g,丹參15g,當歸15g,紫草15g,土茯苓20g,銀花20g,生地30g,生甘草10g,制首烏20g,白蒺藜10g,加減治療3個月而告瘥。

蜈蚣配地鼈蟲治雷諾氏病

雷諾氏病是發于肢端的一種血管性疾病,多由四肢末端動脈發生陣發性痙攣,使皮膚因缺血而成蒼白色或局部缺氧而發绀。屬于中醫學“四肢逆冷”的證候範圍。筆者認為本病是由于脾腎陽虛,兼感寒邪,陽氣衰微不能溫煦四肢而發病,治用蜈蚣溫經通絡,配地鼈蟲逐瘀散結,以治陽虛之人有瘀,脈絡痹阻之雷諾氏病有較好療效。如治楊某,女性,46歲,患雷諾氏病2年餘,起初發于手足末端,指甲發暗,經西藥治療後減輕,但每遇冬天則發,逐漸加重。近有四肢冰冷不溫,雙手指甲呈深青色,輕度變形,手指僵硬不能自由伸屈,局部發绀,伴腰膝酸軟,食少便溏,形寒,苔薄膩,脈弦細澀。藥用蜈蚣3條,地鼈蟲15g,黨參15g,當歸20g,川芎10g,淡附子5g,桂枝10g,細辛3g,生甘草10g,杜仲15g,丹參15g,加減調治半年而諸症改善。

蜈蚣配烏梢蛇治強直性脊柱炎

強直性脊柱炎是一種慢性、進行性、中軸關節受累的關節病變,主要影響骨盆的骶髂關節、脊柱關節和椎旁組織。好發于20~30歲的青年男性。其發病原因尚與遺傳因素有密切的關系。臨床表現是腰骶疼痛,晨僵,腰椎各方向活動受限等。屬中醫學中“腰痛”、“痹症”、“脊強”的範疇。認為其病因與先天禀賦不足、腎氣虧虛、外感風寒濕熱邪氣、飲食不節等諸多因素有關,而病程日久,邪氣閉阻,血行不暢,痹阻脈絡骨節而發本病。筆者以蜈蚣溫經活絡,配烏梢蛇通痹強骨,用于治療強直性脊柱炎取得較好療效。如治章某,男性,28歲,患強直性脊柱炎1年餘,腰骶酸痛,晨起僵硬,活動後疼痛改善,休息後疼痛加重,行走欠靈活,形體消瘦,夜寐較差,苔薄,脈弦細。藥用蜈蚣2條,烏梢蛇15g,獨活10g,桑寄生30g,杜仲15g,狗脊10g,川斷10g,威靈仙20g,千年健30g,川牛膝15g,鹿角片15g,宣木瓜10g,赤芍15g,當歸15g,加減調治6月餘,疼痛減輕,諸症改善。

此外,本品還用于治療慢性骨髓炎、慢性淋巴結炎、痙攣性咳嗽等。筆者用蜈蚣3條,配仙靈脾30g,研粉末,裝入膠囊,口服,一日3次,治療男子陽萎也有很好的效果。

蜈蚣新用顯奇效

葉水泉 

  蜈蚣,又名百腳、天龍。在古書《廣雅》上稱為“吳公”。蜈蚣頭部之腹面有肢一對,上有毒鈎,毒鈎末端有毒腺開口,能排出類似蜂毒的毒汁,是用來毒殺小動物和抵禦外敵入侵的武器。如果人不小心被咬,輕則會紅腫疼痛,或發熱、頭痛、惡心、嘔吐等症狀,重則會出現皮下出血,甚至過敏性休克。

  中醫認為,蜈蚣味鹹、性溫、有毒,歸肝經。具有息風止痙、解毒散結、通絡止痛的功效。傳統主要用于急慢驚風、破傷風等痙攣抽搐,以及瘡瘍腫毒、頑固性頭痛、風濕痹痛等。一般用量為1~3克,研末吞服,每次0.6~1克。

  據現代藥理研究,蜈蚣具有抗腫瘤、鎮靜、止痙和抗真菌等作用。蜈蚣的藥用成分,正是它的有毒成分即組織胺樣物質及溶血性蛋白質。據臨床試用,具有以下新的功用:

  治療傳染性肝炎 用蜈蚣注射液,每次肌注兩毫升,每次1~2次,10日為一療程。

  治療肺結核 将蜈蚣去頭足,烘幹,研末内服,每次為3克,每日3次,連服一個月,停藥休息一周。有效率在60%以上。

  以蜈蚣為主治療陽痿 用蜈蚣18克、當歸60克、白芍60克、甘草60克,共研細粉,分為40包,每次服0.5~1包,早晚各1次,空腹用黃酒送服,15日為一療程。

  以蜈蚣為主治療癫痫 用蜈蚣、全蟲等量制成片劑,每片0.3克,每次4~5片,每日兩次。

  以蜈蚣為主治療慢性骨髓炎 用蜈蚣60克、淫羊藿30克、肉桂10克,研細末,每日服20~30克,分2~3次用溫開水送服。

蜈蚣治病驗方

  治口眼歪斜、肢體麻木:蜈蚣3條,天南星10克,半夏、白芷各10克。将上藥研細末,加麝香少許混勻。每日兩次,每次3克,黃酒送服。

  治驚痫:蜈蚣、全蠍各等分。研細末,每次5克,每日服兩次。

  治蛇咬:白芷50克,雄黃15克,蜈蚣3條,樟腦10克。研細末。以香油調敷患處。

  治陽痿:取蜈蚣(不去頭,忌烘烤)18克,當歸、白芍、甘草各6克,共研細末,混合均勻,每次3克,早晚各一次,空腹服用,以白酒或黃酒送服。

  治氣管炎:蜈蚣10克,甘草15克,将蜈蚣研細末,用甘草煎水沖服,每日兩次。

  治慢性副鼻窦炎:蜈蚣5克,穿山甲5克,研細末,黃酒沖服,每日兩次。

  治癫痫:取蜈蚣、全蠍各等分,共研細末,每次服1~3克(按年齡、病情增減用量),每日3次,開水送服。

  治驚搐:蜈蚣、僵蠶、全蠍、朱砂各等量,共研細末,每服3克,每日2~3次。

  治乳癰:取蜈蚣兩條,全蠍4隻,焙幹,研細末,分兩次黃酒送下。

  治雞眼:用蜈蚣粉加冰片3克,敷于雞眼上,無菌紗布覆蓋。以膠布封固,數日後可軟化脫落。

  治百日咳:用蜈蚣、川貝母各等分,研為細末,1~2歲每次用1.5克,3~4歲用兩克,每日3次,連服5~7天。

  治疝氣:蜈蚣兩條,蠍子3個,楊樹皮内的白皮适量,共研為細末,黃酒或開水送服,每日兩次,5~7天可痊愈。

  治脫發、斑秃:活蜈蚣12條,浸入200克豆油中。7天後用棉球蘸取該油塗搽患處,每日兩次,連用7~14日。

  治帶狀疱疹:蜈蚣10克研細末,麻油調勻,擦患處。每日3次,3~5天可痊愈。

你可能想看:

有話要說...

取消
掃碼支持 支付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