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綜合 > 正文

揭秘:嬴秦一族由盛至衰,非子被封附庸國,嬴秦一族續寫輝煌

前言

秦國曆經38位國君695年奮鬥,終于在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滅六國、一統華夏,建立我國曆史上第一個中央集權封建制王朝---秦朝。奠定了華夏民族根基,為後續王朝确定了範本,不僅影響古代,也深刻影響當今,即将影響未來。

秦國的建立者嬴秦一族,源自古老的華夏大地,雖然經曆由盛至衰,終不忘其先祖榮耀,永葆奮鬥精神,抓住西周末年機會,重新崛起于遠離中原的雍州之地,在華夏大地譜寫永不屈服的奮鬥者之歌。

黃帝後裔,輔助大禹治水有功,獲賜嬴姓,嬴姓一族步入貴族階層。

遠古時期,華夏大地部落從各自為營獨自發展,經過長期的鬥争與合作,推舉黃帝為部落首領,形成華夏地區最大的部落聯盟。黃帝為了讓兒子少昊得到曆練,将其送到東夷部落,少昊娶鳳鴻氏女子為妻,被推選為東夷部落首領。

黃帝

少昊在東夷部落帶領各個氏族興修水利、開發良田、預防天災、使得東夷部落農業生産大大發展,社會更加穩定。少昊年輕時候,就勇武過人善于打獵,曾将危害人的九頭怪征服,他的英雄事迹和仁德廣為流傳,被後世尊稱為“水神”、“農耕之神”,千百年來被人們當做智慧和勇敢的神話人物在華夏大地傳頌。

少昊

在遠古時代,華夏大地諸多部落中普遍都存在圖騰崇拜,東夷部落便是以鳥為圖騰的部落之一,對玄鳥圖騰崇拜也是母系氏族原始圖騰崇拜形式之一。少昊所領導的東夷部落就是以玄鳥為圖騰崇拜的典型例子,他們以玄鳥為圖騰崇拜,發展成為以玄鳥為圖騰崇拜的龐大部落聯盟。東夷部落中的商國人,将玄鳥視為自己的祖先和圖騰崇拜。

玄鳥圖騰

在商人神話傳說中,玄鳥生下卵,簡狄服下玄鳥卵後生商人先祖契,商人便以玄鳥為崇拜圖騰,構建了商國人神聖的血統,強化商人以玄鳥作為部落圖騰,形成強大的凝聚力。

玄鳥圖騰

秦人的祖先源自于颛顼苗裔孫女女修,女修正在織布,天降玄鳥蛋,女修服下玄鳥蛋生子大業,大業便是嬴姓男性祖先。嬴姓一族以玄鳥為圖騰,構建嬴姓家族神聖的血統。

秦故都鹹陽出土的秦代文物上的玄鳥圖案

我們也能從在遠古社會時期,圖騰崇拜中看到華夏地區部落從母系氏族向父系氏族發展痕迹。東夷部落孕育了商人、嬴姓秦人等,都以玄鳥作為自己祖先以及圖騰,給圖騰注入文化内涵,并以此建立自己神聖的血統,提高了對本族的高度認同,凝聚人心,達成共識,利于本族對内治理和對外競争中,作用巨大。這些圖騰還增加了宏大叙事,讓本族人具有了天命所歸的神聖地位。并且在政治、經濟、文化、日常生活中,處處都有圖騰文化的印記,無論曆史變遷,圖騰作為凝聚本族最重要的文化符号,長期存在。

龍圖騰

例如,我們中華民族的龍,就是圖騰,我們自稱龍的傳人。龍,始終凝聚中華民族最重要的圖騰。

出土文物中的玄鳥圖騰圖案

東夷部落、商人、嬴姓秦人雖然都以玄鳥作為圖騰,在發展中有傳承,也有各自的獨立的文化體系。玄鳥,具體指什麼鳥,東夷部落時期估計作為圖騰的鳥很多,在發展過程中逐步将燕子作為圖騰。遠古時期的史料有限,隻能根據考古成果、史料記載和傳說來推斷。

颛顼

黃帝生昌意,昌意生颛顼,颛顼自小在東夷部落長大,接受教育,輔助少昊治理東夷部落。被封于高陽(河南省杞縣高陽鎮),故号高陽氏。少昊死後,颛顼打敗争奪帝位的共工氏,最後被推推舉為華夏地區部落首領,在颛顼帶領下,華夏地區部落法律得到完善,加強了部落治理和對領地的管轄;颛顼還注重對文化和技術的發展,為提升了農業技術、紡織和手工業得到大大的提高;颛顼将全國劃分九大區域,就是華夏早期的九州,為後世行政規劃貢獻巨大,還推出《颛顼曆》,在秦王嬴政一統華夏之後,推廣到全國使用。在颛顼領導期間,人民生活安定、社會和諧。

嬴秦圖騰

嬴秦一族認少昊和颛顼為祖,并且以玄鳥燕子為圖騰,構建自己神聖的血統,形成高度文化認同,形成強大的凝聚力,在嬴秦發展過程中,意義重大。

舜帝命大禹帶領大家治水

華夏大地發展到舜帝時代,天下洪水洶湧,各部落百姓不能耕種、放牧、打獵,生活無比困苦,舜帝命大禹率各部落治理天下水患,嬴秦先祖颛顼傳到大費這一代,也稱伯益,舜帝命伯益為大禹助手輔助大禹治理水患。

大禹治水

治水成功後,舜帝論功行賞,大禹禀告舜帝說,伯益不僅具備治水本領,還能夠團結各個部落氏族,積極動員各部落氏族人員參與治水,用自己善于馴化鳥獸的本領積極發展農業、養殖、畜牧等,造福各個部落氏族。

治水十三年,伯益貢獻巨大。舜帝認為伯益有功,賜伯益一族“嬴”姓,并賜予黑色旌旗以彰顯“嬴”姓一族地位。舜帝并主動做媒,促成嬴姓娶姚姓部落女子,嬴姓和姚姓聯姻後,嬴姓實力和影響力更大。

嬴姓

遠古時代,姓氏是家族和血脈的象征,被賜姓,就是進入貴族階層,将被賦予更高的社地位和榮譽。伯益一族被賜“嬴”姓,不僅是對伯益個人功績肯定,也是對伯益一族子孫的祝福和期望。至此,伯益被尊為“嬴”姓始祖。嬴姓一族逐漸發展壯大,形成龐大的嬴姓家族,後續子孫人才輩出,人才濟濟,為華夏曆史發展做出了卓越的貢獻。

嬴姓一族,黃帝颛顼之孫女修吞下玄鳥蛋後生兒子大業,大業傳至大費,也就是伯益在舜帝時期,作為大禹助手治水有功,被賜姓“嬴”,自此嬴姓一族高舉黑色“嬴”姓旌旗,活躍在華夏大地,發展成為龐大的家族,子孫後輩英雄輩出,為華夏民族加快發展貢獻巨大!

多次遷徙、融合發展

遠古時代,從黃帝時期,部落聯盟還是比較松散的,經過長期發展,到了堯舜禹時期,華夏大地上部落聯盟關系更加緊密。部落首領對各部落影響力和控制能力要比黃帝時期大大加強。

堯舜禹時期部落生活

這主要源于人們在征服自然,适應自然過程中,生産力逐漸提高,社會組織越來越完善,部落内部勞動分工逐漸出現,部落内部首領對部落成員控制力增強的同時,部落聯盟首領對各個部落控制和影響力也在增強。奴隸制社會已具備一定社會基礎。部落首領和部落聯盟首領開始不願意從首領位置權力位置上退下來,早期禅讓制度受到挑戰。

禅讓制

據傳說,當時舜年老之後,将帝位禅讓給禹,到了禹的晚年,按照禅讓傳統,禹應該在部落中選出繼承帝位的人,伯益被選為繼承帝位人選。可是大禹并不對伯益進行作為帝位繼承人在能力方面的培訓,更重要的是,不給伯益參政曆練的機會,導緻伯益在各部落氏族中幾乎沒有影響力,得不到忠心擁護。另一方面,在大禹的默許下和支持下,禹的兒子啟卻不斷發展勢力,争取各部落氏族支持,擴大自己影響力。

啟當仁不讓,繼承帝位

想當年舜帝禅讓帝位給禹,禹假意将帝位辭退,讓舜帝兒子繼承,舜帝兒子因為能力和影響力不夠,最後又公開讓禹繼承帝位。舜帝兒子獲得好名聲,禹也獲得了仁德的好名聲,并且還掌握了實權,坐上帝位,統領各部落氏族獲得大家認同。當禹禅讓帝位于伯益的時候,伯益也效仿當年禹,将帝位辭退,推讓禹的兒子啟繼承繼位。按照正常劇本,啟應該辭退,再次讓伯益繼承帝位。這本該是個政治權力交接流程,也就是為了獲得權力合法性的一個權力交接儀式。

啟,建立夏朝

可是,啟卻有備而來,直接繼承帝位,以武力做後盾,确保自己帝位鞏固,再加上各部落氏族支持,啟,便繼承帝位,并建立中國曆史上第一個奴隸制王朝~夏朝。

自此開始,華夏大地以“禅讓制”的權力交接方式宣告終結,代替的是父終子及和兄終弟及等,權力在某一個家族内部以血脈傳承所取代,這一繼承制度最後發展為嫡長子繼承制。這一制度确立,對我國古代權力繼承交接穩定性具有極大的積極意義。

禅讓制終極,世襲制建立

啟,為了鞏固自己地位,打擊伯益一族和其支持者同時,加強對各部落控制,更重要的是以武力做後盾,恩惠做誘餌。逼迫各部落氏族支持,中國曆史上第一個奴隸制國家夏朝建立。開啟了中國曆史新篇章。至此,傳位遠古美談的“禅讓制”結束,開啟父終子及和兄終弟及以血統傳承制時代。因為伯益曾被禹選為“帝位”繼承人,夏王朝始終不再信任嬴姓,不敢重用伯益嬴姓一族,并且對其長期打壓。嬴姓一族便依托東夷部落,繼續發展,并沒有在夏朝有重大活動原因之一。

投靠商國,滅夏有功,嬴姓重獲輝煌

嬴姓一族世代擅長馴化各類鳥獸,積累了豐富的經驗,這對發展農業,畜牧等特别有價值。特别擅長馴馬,駕馭馬車,這對古代交通,戰争,後勤保障貢獻巨大。

嬴姓一族善于馴化鳥獸

夏朝末年,嬴姓傳到費昌這一代,他看夏桀無道,導緻政治腐敗、經濟衰退、财政危機四伏、社會動蕩各階層矛盾被激化、社會道德淪喪、文化衰落,夏朝統治下的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苦不堪言!

費昌投奔商湯

費昌毅然投靠商國首領商湯,為商人發展農業,畜牧業等,增強了商人的經濟實力,助力商人養馬、訓練駕駛戰車,大大提升了商人的軍事實力。商湯攻打夏桀開始,在商湯和夏桀軍隊多次戰争中,嬴姓一族不僅為商湯軍隊運送物資,訓練戰馬,駕車征戰,還表現出卓越的軍事才能,每次開戰,駕車沖鋒在前,勇而有謀。為商湯戰勝夏桀貢獻突出。

武王伐纣,周商爆發牧野之戰

嬴姓一族,審時度勢,順應天道,選擇和商湯結盟。因助商滅夏有功,受到商朝信任和重用,商湯滅夏建立商朝後,嬴姓一族一舉從夏朝平民成為商朝時期貴族,為嬴姓一族争取巨大的收益,并為嬴姓一族未來發展獲得巨大空間。嬴姓一族參與商朝建立有功,所以在商朝獲得貴族身份,家族成員在商朝擔任諸多重要職位,參與政策制定和社會治理,為商朝社會的穩定和發展貢獻巨大,由于善于馴化鳥獸,團結社會各部族,在農業生産、畜牧養殖的發展方面,為商朝社會經濟發展貢獻突出,嬴姓一族很多成員勇武善戰,善于養馬、擅長駕馭戰車,不僅使得商朝軍隊戰鬥有了很大提高,還親自率領商朝軍隊、四處征戰,為商朝開疆拓土、維護統治,屢建功勳。

除了早期參與商朝建立的費昌,後來的孟戲、中衍、戎胥軒、中潏、飛廉(蠻廉)、惡來等成員等都為商朝貢獻巨大,其中費昌、孟戲以自己善于駕馭車的本領成為商帝太戊的馭者,負責為商帝太戊駕車。飛廉能言善辯,善于奔跑,以商朝使節身份多次出使周邊部落,為商朝外交工作盡心竭力,促進商朝和周邊部落外交、文化、關系交流,惡來勇敢善戰,為商朝内部穩定和抵禦外敵貢獻巨大。嬴姓一族和商朝幾乎是命運共同體,嬴姓一族對商朝政治,經濟,文化,軍事深度參與,貢獻巨大。也讓嬴姓一族發展壯大奠定了雄厚的物質和文化基礎。

費昌為商王太戊駕車

我在想,嬴姓一族和商人都源于東夷部落,有更多的文化和傳統認同,在夏朝末年費昌投靠商湯,在商取代夏戰争中,貢獻巨大,獲得商信任和重用,在商朝不僅晉升為貴族,參與商朝社會治理和發展。嬴姓迎來曆史又一個高光時刻。通過嬴姓一族發展,給我們了解古代部落氏族姓氏文化提供有意義的資料。也是也因為遠古史料缺失,我們無法了解當時詳細具體資料。

忠誠于商朝,維護商纣,參與三監之亂,受罰被遷徙到西部雍州之地,不忘先祖榮耀,艱苦奮鬥,伺機崛起。

商朝末年,周人崛起于西部,商纣無道,武王攻伐,周商曆經牧野血戰,商朝戰敗,纣王在朝歌自焚,商朝宣布滅亡。和商朝結成命運共同體的嬴姓一族,依然選擇忠誠于商,蠻廉以商朝使節身份,還在為商朝外交和文化交流奔波。周人攻打前朝時,蠻廉并沒有參與戰争。蠻廉的兒子惡來作為武将,參與保衛商朝戰争,對周朝軍隊造成巨大威脅。

武王伐纣,周朝建立

周朝建立後,周朝為了鞏固統治,穩定社會,對周朝功臣封賞的同時,對商朝支持者和遺民進行不同程度的懲罰和安置。周朝統治者處罰依據,主要是根據其在商朝時期政治立場和周朝滅商過程中的具體表現,嬴姓一族的惡來不僅政治立場上堅決支持商朝,并且率領商朝軍隊和周國軍隊拼死血戰,被周朝統治者處死,嬴姓一族很多重要成員也受到不同程度懲罰。嬴姓一族成員被和殷商其他遺民一起安置在殷都(原商朝古都朝歌,今天河南省安陽地區)。

周朝初期,為了維護社會穩定,采取殷人制殷,讓纣王兒子武庚帶領殷商後裔,依然執行商朝時期的制度,主要官員還是有殷商原貴族擔任,治理殷都,讓原來商朝遺民能夠正常生活,讓他們放棄反抗。

同時,在殷都周圍設置管叔、蔡叔、霍叔率重兵,監視殷商遺民,防止殷商後裔和遺民反叛,史稱“三監”。還将一部分殷商遺民遷徙到周朝其他地區,編入周朝戶籍,讓他們以周朝臣民正常生活。以上措施,緩解殷商遺民反抗精神和反抗行為,有效緩解社會矛盾。

周武王去世後,年幼的周成王繼承周天子,命周公旦攝政,手握周朝内政外交大權,統領周朝群臣和諸侯。這引起管叔、蔡叔等姬姓諸侯不滿,纣王之子武庚趁機拉攏策反他們背叛周朝,起兵攻打周成王為代表的周朝,目的是奪取周公攝政權力。周公姬旦受周成王之命,率領周朝軍隊,曆經三年,誅殺武庚,管叔,放逐蔡叔,廢霍叔為庶人,還消滅東南方向50多個參與叛亂的諸侯國。

平定三監之亂後,将參與的殷商後裔和貴族後裔進行流放和遷移。嬴秦一族,有一部分被廢除爵位和貴族身份,廢為庶民,有一部分被懲罰為周朝王室家奴。嬴姓一族大部分遷徙到遠離遠離中原富庶地區,主要被遷徙到西北地區甘肅一帶。這一帶地處雍州,不僅遠離中原政治中心,環境特别惡劣,生存條件異常艱苦,對嬴姓一族生存與發展構成重大挑戰。

嬴姓一族雖然受到嚴厲懲罰,并未因為重大政治地位、經濟壓力、惡掠生活環境等重要不利變故,而放棄奮鬥和發展。繼承榮耀和文化,團結族人很快适應新環境,依然保持華夏文化傳統,構建新的政治、經濟、文化、生活社會體系,在西部邊陲繁衍後代,重塑社會組織,發展文化,成為一支獨特的力量,活躍在西部邊陲,為嬴秦崛起奠定良好基礎。

造父推薦、非子因養馬有功,被封附庸國,封地為秦邑,嬴秦一族再續輝煌。

話說商朝名将飛廉有兒子惡來和季勝,飛廉和惡來因忠誠于商朝,反周擁商,最終被殺,季勝一支因沒有參與周商紛争,并未受到周朝排擠和打壓,傳到曾孫造父這一代,因精通駕車本領,被周穆王封為馭者,為周穆王駕馭馬車,周遊天下,深受周穆王信賴和重用。

造父為周穆王駕車西遊

傳說造父駕車本領高強,精通駕馭之術,能夠駕馭日行千裡的駿馬,是聞名遠近的駕馭能手。周穆王時期,周朝國力強盛,周穆王喜好打獵、遊玩,曾西行至昆侖山,遇到西王母,喜不自勝,樂而忘歸。

徐偃王,是夏朝時期分封的諸侯國國君之後,長期以來不服從周朝統治,趁周穆王遊曆昆侖山不在宗周鎬京之際,周朝朝野群龍無首之際,率領軍隊攻打宗周鎬京,志在代周号令天下,周朝面臨滅國之危。

造父獲得徐偃王造反消息,迅速寫一封信裝入皮袋中綁在一匹千裡馬身上,并且以獸語命令這匹馬迅速向周穆王報信,此馬在飛奔昆侖在路上遇到周穆王士兵,士兵将造父所寫信件彙報給周穆王,周穆王立刻起身,造父駕有八匹馬拉着的馬車,向宗周鎬京飛奔,日行千裡,以最快速度,回到鎬京。周朝軍隊見到周穆王歸來,士氣大振,作戰更加勇敢,以一當十,奮勇沖鋒,如猛虎一般沖向徐偃王軍隊。徐偃王做夢也沒想到,周穆王能迅速歸來,所率領士兵無心決戰,士氣低落,徐偃王兵敗,叛亂迅速平定,周朝保全。

在平叛事件中,造父高超駕車本領和周穆王英明決策和指揮才能分不開,也證明當時強大的周朝天子周穆王深受臣民和軍隊擁戴。周穆王為表彰造父功績,封造父于趙地(今天山西省洪洞縣地區)。嬴姓造父一支,以地為氏,稱“趙氏”,造父被尊為嬴姓,趙氏之祖。飛廉生惡來、惡來生女防、女防生旁臯、旁臯生太幾、太幾生大駱,大駱生非子。季勝生孟增、孟增居于臯狼生衡父,衡父生造父。按嬴姓族譜輩分排行,造父為大駱叔輩,又因為造父深受周王室信任和器重,大駱嬴姓一支尊造父為祖,這就是後來秦趙兩國同宗同源,嬴秦一族自稱嬴姓,趙氏的原因。

周朝為提升軍力和發展交通,對馬匹需求巨大,希望招攬人才為國養馬,造父便将大駱一族推薦給周王養馬,周王召見大駱和非子,并命大駱一族在在汧渭之間開辟馬場,為周王室養馬。在周朝,養馬、馴馬可是技術活。馬匹在交通、作戰中作用巨大,大駱一族開辟馬場,為周王室養馬,是周王室鼓勵發展的,周王室天子定期查看馬場。

當時為周王室養馬馬場很多,非子養馬不但數量巨大,而且所馴養戰馬不但腳力驚人,而且一旦上了戰場,馬匹和士兵配合默契,并極力攻擊對方馬匹和敵軍士兵,大大提高騎兵戰鬥力。當周孝王巡查非子養馬馬場,對非子養馬非常滿意,為表彰非子養馬之功,封非子為附庸國,封地秦邑,号曰“秦”。

總結

嬴秦一族從遠古走來,是東夷部落核心成員,參與大禹治水,雖然錯失大禹禅讓的帝位,在夏末投靠商湯,支持商滅夏,不僅為商朝建立和發展貢巨大,也為嬴姓一族發展壯大獲得更多機會和支持。在周滅商的過程中,忠誠殷商,參與三監之亂,被從中原核心區,西遷雍州華夏邊緣區,最終以養馬之功,獲封附庸國,被封于秦邑,号曰“秦”。至此,嬴秦一族開啟了新的篇章。

嬴秦一族為了本家族發展,始終繼承先祖榮耀和志向,以華夏正統自居,即使被周天子遷于西部邊陲,和戎狄雜居,依然保持商文化傳統,積極向中原先進周文明學習。最終曆經685年奮鬥,于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一統華夏,建立中國曆史上第一個中央集權封建王朝---秦朝。為中華民族建立不朽功勳。

嬴秦一族的奮鬥史,也是我華夏民族奮鬥史的代表,值得我們重視、了解、研究。

你可能想看:

有話要說...

取消
掃碼支持 支付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