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健康養生 > 正文

膽囊腺肌症何時需要手術切除?

臨床工作中很多患者甚至部分醫生都認為膽囊腺肌症是一種「癌前病變」,需要盡早幹預進行手術切除。

筆者查閱相關資料發現目前證據并不支持「膽囊腺肌症是癌前病變」這種說法。

根據 UpToDate 臨床顧問最新證據顯示膽囊腺肌症的本質是膽囊息肉的一種,其診治原則基本與膽囊息肉相同,這樣來看部分腺肌症患者被過早「幹預」了。

01 定義

首先,我們來看一下膽囊息肉的定義及分類:
膽囊息肉是膽囊黏膜壁上的贅生物,通常在超聲檢查中或膽囊切除術後偶然發現,人群中超聲膽囊息肉的檢出率在 1.5%~4.5% 左右,包括良性息肉和惡性息肉。
良性息肉又可以分為非腫瘤性和腫瘤性息肉,最常見的良性非腫瘤性病變 (假瘤) 是膽固醇息肉,其次是腺肌瘤性息肉和炎性息肉。
最常見的腫瘤性 息 肉為腺瘤,其 他膽囊良性腫瘤比較罕見,包含纖維瘤、脂肪瘤和平滑肌瘤等。
各種病理類型的發病率見下表:

膽囊息肉不同病理類型的發病率 [1]
圖源:作者提供
其次,我們來研究下膽囊腺肌症到底是怎麼回事?
膽囊腺肌症其實應該叫膽囊腺肌瘤病,是一種以黏膜過度增生、肌層增厚和壁内憩室為特征的膽囊異常。
它的病理特征以慢性增生為主,兼有退行性改變,它既不同于因炎症引起的疤痕組織增生的病變,它也不具有腫瘤那種破壞性趨勢。
膽囊腺肌瘤病的患病率較低,一項研究在 2290 例經超聲診斷出息肉的膽囊切除術患者中僅發現 61 例 (2.7%) 腺肌瘤病 [2] ,按照膽囊息肉檢出率 4% 估算,膽囊腺肌症的患病率在萬分之八左右。
02 分型

膽囊腺肌瘤病病變可為彌漫型、節段型 (環型) 或膽囊底局限型。
彌漫型: 整個膽囊壁均有增生,引起膽囊黏膜表層及肌層增厚和不規則,膽中造影時,造影劑可進入羅阿氏窦,可在增厚的膽囊壁内出現點狀陰影。
節段型: 膽囊壁的一段發生增生,常造成膽囊環形狹窄,狹窄部壁厚超過 2 mm,邊緣不規則。
局限型: 膽囊壁局部發生明顯增厚,常為單發,多位于膽囊底部,易被誤為腫瘤,受累區域的肌層往往增厚至平常厚度的 3-5 倍。
03 診斷

再次,我們來看看膽囊腺肌症的臨床表現及鑒别診斷
膽囊腺肌症一般無特異性症狀,可有腹痛及類似膽囊炎、膽石症症狀。
膽囊腺肌症的鑒别診斷主要是與右上腹疼痛的其他原因進行鑒别,包括膽石症、急性膽囊炎、膽總管結、急性膽管炎、膽囊癌以及膽囊先天異常(先天性膽囊隔膜、折疊膽囊等)。
常可根據病史、實驗室檢查和腹部影像學檢查與這些其他疾病相鑒别。膽囊底的腺肌瘤病可導緻膽囊壁局竈性黏膜增厚和突起,在超聲上表現為息肉樣外觀,其最常見的鑒别診斷是膽囊結石,可通過腹部超聲檢查相鑒别,因為與膽結石不同,息肉較為固定,當患者翻轉身體時不會随之移動,且無聲影。
04 治療

最後,膽囊腺肌症需要不要腹腔鏡膽囊切除術(LC)?
從上述分析可以看出,膽囊腺肌症的本質是膽囊息肉,故其診治原則參考膽囊息肉。
治療原則:對于膽絞痛或有并發症 (如胰腺炎) 患者、或者有膽囊癌危險因素的無症狀患者(息肉大于 1 cm、原發性硬化性膽管炎、年齡 >50 歲、印度種族、無蒂息肉伴膽囊壁局竈性增厚 >4 mm 等)建議腹腔鏡膽囊切除。
具體診療流程見下圖:
膽囊息肉診治流程 [3] ( 點擊查看 大圖)
圖源: 作者提供

參考文獻

1.Weedon,D.Benignmucosalpolyps.InpathologyofthegladdedMason,NewYork1984.p.195.andLaitio,MRtholResPract1983;178:57. 2.Li Y,Tejirian T, Collins JC. Gallbladder Polyps: Real or Imagined? Am Surg 2018; 84:1670. 3. https://www.uptodate.cn/contents/zh-Hans/gallbladder-polyps?search=%E8%83%86%E5%9B%8A%E6%81%AF%E8%82%89&source=search_result&selectedTitle=1~12&usage_type=default&display_rank=1

你可能想看:

有話要說...

取消
掃碼支持 支付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