捏脊的四種方法
捏脊,在民間叫“擀皮”,也叫“捏背”、“提背”,對孩子保健防病很好。
捏脊是小兒推拿常用手法之一,是指通過捏、提、拿脊背部皮膚達到治病保健目的一種外治方法。
可是,您知道嗎?
一旦方向捏錯很可能達不到治病保健的目的哦!所以根據自身情況進行捏脊真的很重要!
今天就來講講捏脊的方法有哪些:
上捏脊:
(從下往上捏)是補陽法,主要作用為升提陽氣、溫腎健脾,适合虛寒證為主的積食、便秘、腹瀉、感冒等症狀,用于治病或日常保健均可。
下捏脊:
(從上往下捏)屬于滋陰法,主要作用為滋陰補氣,用于陰虛火旺或氣陰兩虛所緻的口臭、夜啼、脾氣暴躁、口舌生瘡、肺燥咳嗽等症狀。
推脊法:
(從上往下捏)屬于滋陰法,主要作用為滋陰補氣,用于陰虛火旺或氣陰兩虛所緻的口臭、夜啼、脾氣暴躁、口舌生瘡、肺燥咳嗽等症狀。
工字搓背法:
工字搓背位于背部,成“工”字型,為脊柱正中線和上背部“肺俞”“身柱”所在橫線及腰部“腎兪” “命門”所在橫線組成。
具有溫補陽氣、行氣活血、強身健體、止咳平喘的作用。
因工字搓背的部位包括督脈、肺部重要穴位及腎髒重要穴位,所以具有通督脈和強肺腎的功能,可治療督脈不通,肺腎兩髒相關疾病。
01
捏脊的重點是捏督脈
後背是人體一身陽氣彙聚的地方。
脊柱正中線上的督脈,主一身之陽氣。
督脈上穴位,會陽,陽關,大椎,命門……聽聽這些名字,就知道它們都是具有提升陽氣的效果。
所以在臨床中醫生會采用上捏脊來達到治病保健目的。
上捏脊(從下至上)
小兒推拿講究天人合一,捏脊可以鼓動陽氣,陽氣從下往上升,所以方向是從下往上,從長強到大椎。捏脊雙向調節,陽生陰長,平衡陰陽。
02
什麼情況下可以下捏脊?
傳統的兒童保健,隻有上捏脊,下捏脊是成人用,嚴格的說,是捏膀胱經。
捏脊手法,都是從下往上捏。
下捏脊一般用于治療高熱、大便秘結等,多用于實熱證。
中醫推拿
用心推薦
陳雲川 主治醫師
陳雲川,中醫主治醫師,國家二級心理咨詢師,1998年畢業于北京中醫藥大學中醫系。在針灸方面拜師學藝,盡得真傳。臨證二十餘年,在長期的中醫臨證實踐中認識到:天地一統,萬物歸宗,不離脾胃元氣。隻要抓住脾胃元氣,就可以從根本上讓治愈疾病,不是緩解和控制一下症狀,而是根治。
治療方法和特色:針灸與湯藥配合為主,輔以心理疏通、抻筋、養生保健、經絡療法、刺絡拔罐、功能康複等多種方法綜合治療。
診療範圍:
(1)失眠、多夢、早醒、抑郁、焦慮、情緒不穩定、心煩易怒、頭痛、偏頭痛、壓抑、胃痛、胸悶、腹脹、便秘、口瘡、四肢發涼、頸背疼痛、腰胯疼痛等。
(2)頸椎病、頸椎增生、腰椎間盤突出、腰腿痛、坐骨神經痛、腰椎管狹窄、肩周炎、膝關節疼痛、半身不遂,腦中風後遺症、肢體麻木、言語不利、四肢酸沉麻痹、風濕類風濕關節炎、強直性脊柱炎。
(3)肥胖症、高血壓、高血脂、糖尿病、月經不調、前列腺增生、過敏性哮喘、閉經、不孕、不育、性功能障礙、子宮肌瘤及囊腫、慢性盆腔炎等疑難雜症。像高血壓、糖尿病也能達到根治的程度。
(4)兒童青少年免疫力低、容易感冒發燒、消化不良、身心發展障礙、親子關系協調、青少年注意力障礙、記憶力下降、更年期綜合症、精神分裂症、幻覺、妄想、癫痫、腦外傷後遺症、癡呆。
出診時間:周六、日、一全天
任鑫 主治醫師
畢業于北京中醫藥大學中醫臨床系,碩士研究生,師從北京中醫醫院關幼波弟子陳勇教授、北京中醫醫院呼吸科王玉光教授、東直門醫院周平安教授、東直門醫院針灸科張學麗教授,曾學習、工作于東直門醫院、北京中醫醫院、北京地壇醫院。
擅長運用經方,根據髒腑及六經辨證治療各科雜病。
1、急慢性支氣管炎、小兒肺炎、咳嗽變異性哮喘、肺間質纖維化、發熱性疾病等;2、胃炎、胃、十二指腸潰瘍、消化不良、反流性食管炎、潰瘍性結腸炎、慢性腹瀉、腸易激綜合征、小兒厭食、慢性肝炎、肝硬化、脂肪肝、膽囊炎等;3、腎炎、腎功能不全、蛋白尿、尿道炎、前列腺炎、男性不育、精子活力低下、陽痿早洩、女性不孕、月經不調、痛經、輸卵管阻塞、多囊卵巢、乳腺增生、功能性子宮出血、白帶病、更年期綜合征等;4、頭痛、失眠、三叉神經痛、美尼爾綜合征、耳鳴耳聾、過敏性鼻炎、頑固性口腔潰瘍;5、風疹、濕疹、荨麻疹、帶狀疱疹、毛囊炎、老年瘙癢症等;6、高血壓、冠心病、高脂血症、甲狀腺功能亢進症、糖尿病及其并發症,針藥結合治療失眠、頸椎病、老年腰腿痛、骨關節疾病、風濕及類風濕性關節炎、痛風、腦梗後遺症期等。
出診時間:周二至周六全天
張少成 主治醫師
畢業于湖北中醫學院針灸推拿專業,10多年來一直從事中醫針灸推拿工作,為廣大患者解除病痛,通過,針灸,推拿,中草藥,正骨,等方法治療多種疾病。
擅長診治:頸肩腰腿痛及骨關節扭傷等疾病,面癱,脾胃病,男科性功能等疾病。
1.頸椎病,落枕,腰椎間盤突出膨出,胸椎關節退化小關節紊亂(岔氣感等),各種腰疼(有時間規律性,夜裡痛,晨起痛,咳嗽痛等),坐骨神經痛,梨狀肌綜合征,臀上皮神經痛,腹股溝痛,小腿肚痛抽筋,各種膝關節踝關節疼(老年性,退行性,損傷扭傷)。腱鞘炎,足跟痛。骨折後加速長骨愈合等各種骨關節疾病。2.脾胃病,痰濕體質,胃痛,胃炎,胃潰瘍,消化不良,胃反酸,便秘,痔瘡,腹脹腹瀉,五更瀉,完谷不化。腸易激綜合征(出門前上廁所),口中異味,單純性肥胖等。3.頭痛,偏頭痛,眩暈,失眠(固定時間醒,不容易再睡),面癱(周圍性面癱一般十次基本治愈)麥粒腫,慢性咽炎,慢性支氣管炎,胸悶氣短,咳嗽,過敏性鼻炎,梅核氣(嗓子異物感),咽喉腫痛。斑秃,帶狀疱疹。4.腎陽虛,腎陰虛,陰虛火旺,夜尿多,男科性功能障礙,陽痿,早洩等疾病。婦科月經不調,量多量少時間不規律等。自汗盜汗,汗出怕風,手腳冰涼,腰涼。
出診時間:周二至周六全天
免責聲明:
我們尊重原創。本平台部分文章、圖片來源或改編自互聯網及其他公衆平台,主要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如有侵犯您的權益或版權請及時告知我們,我們将盡快删除。
有話要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