駱駝聊新疆,就是不一樣。
”願将腰下劍,直為斬樓蘭。”(李白《塞下曲》),”黃沙百戰穿金甲,不破樓蘭終不還。”(王昌齡《從軍行》),在古代,有很長一段時間,樓蘭都是西域諸部的代名詞;在近代,樓蘭古城遺址,成為了西域探險家的必經之地;時至今日,樓蘭變成了西域曆史的代名詞。樓蘭的興衰過往,至今仍吸引着大批學者,一探究竟,今天,駱駝也來聊聊樓蘭。
從考古學家在樓蘭遺址的發掘來看,樓蘭的曆史已能追溯到新石器時代。傳說樓蘭人,源自樓蘭系黃帝裔支夏禹的後裔,周朝諸侯國杞國始封君杞東樓公。杞東樓公後人中,曾有一系向西遷徙,一直遷居至新疆羅布泊地區。在這裡樓蘭人得到發展,并在戰國末年,建立起了獨立的樓蘭國。
但見于文字的樓蘭,最早出現在《史記》中,“樓蘭、姑師邑有城郭,臨鹽澤”,這句話的意思是,樓蘭和姑師是有固定城邦的國家,與羅布泊離得不遠。瑞典探險家斯文·赫定,在羅布人奧爾得克的帶領下,發現的樓蘭古城遺址,正是在羅布泊的西北部。但是關于此遺址是否是樓蘭的都城,尚有争議。
樓蘭因為國小人少,曾經一度在匈奴和漢朝間勉強求活,但一次意外,讓樓蘭二字,一度消失在了曆史的記錄中。在大漢朝打敗了大宛後,漢朝前派傅子介去大宛,換取汗血寶馬,并順道給路上的小國,宣傳一下我大漢的勇武。沒想到這邊傅子介剛回國,彙報領導說沿途各國都很乖,接着就收到消息說漢使被殺。怒火中燒的傅子介,重回西域,用樓蘭王的鮮血洗刷了大漢的恥辱。而樓蘭也在随後放棄了樓蘭的名字,改稱鄯善。
鄯善在漢朝的努力下,被迫南遷,但原來的城邦沒有長腿,依然留在原地,仍以樓蘭相稱。所以東漢和前涼時期的樓蘭,指的不在是樓蘭國,而是指樓蘭故城。到公元四世紀,法顯路過此地時,這裡已經是一片廢墟,《佛國記》中記載這裡“唯以死人枯骨為标識耳”。至于如何荒廢,衆說紛纭,有的說是和高昌一樣毀于瘟疫,也有的說是因為氣候變遷,導緻水源命脈孔雀河改道所緻。
而南遷的樓蘭國,南遷至今天的新疆鄯善地區,王城也搬遷至一個叫“扜泥城”的地方,至于“扜泥城”的位置,至今仍是懸案未決。改名鄯善的樓蘭,也曾盛極一時,它先後并吞了婼羌、小宛、精絕、且末等國,和烏孫、龜茲、大宛、康居、大夏等國一起,被人們稱為西域七強。不過後來被丁零所破(也有人認為是高車,這又是一個關于樓蘭的不确定項),存世600餘年的鄯善,國滅人散。
清康熙年間,收複西域的清兵,曾在羅布泊附近,發現了一支與世隔絕族群,并把他們納入自己的國家,并封部落統領為五品伯克。伯克這一稱呼,一直傳承到1898年,直到被稱為“末代樓蘭王”的昆齊康伯克去世。西域探險家普爾熱瓦爾斯基和斯文·赫定等人,都曾在自己的書裡提到過這位友好的羅布人伯克。随着昆齊康伯克去世,羅布人,也慢慢退出了這塊已經荒蕪的土地。至于羅布人,究竟是不是樓蘭人的後裔,這又是一個尚未解開的謎團。(據說正在啟動DNA溯源項目,這個項目也不确定)
有話要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