壽光兩人成為全省“職工達人”
由山東省總工會組織開展的2022年全省職工達人秀宣傳展示活動入選名單新鮮出爐,經過綜合評選,共有83名職工脫穎而出,成為2022年度全省“職工達人”。壽光有兩名職工成功入選。
趙敏, 女,碩士研究生,山東省民間藝術家協會會員,山東美術家協會會員,濰坊美術家協會會員。畢業于山東師範大學,1986年6月出生,現工作于壽光市實驗小學。
用色布代替顔料,以剪刀代替畫筆,将毫不起眼的碎布頭玩出新花樣,拼貼成栩栩如生的花鳥、植物等,這是壽光的非物質文化遺産布貼畫。跟随布貼畫的傳承人趙敏,我們認識了這門傳統藝術。
初見趙敏時,她正小心翼翼地将一塊塊碎布貼到畫布上,當顔色各異的碎布慢慢貼到位,畫布上老虎的樣子就變得栩栩如生。“這是一幅一米七乘六十厘米尺寸的布貼畫,描繪的是上山虎,寓意人們的生活蒸蒸日上。這件作品差不多做了三周,一天做四個小時,稍微費一點工夫。”
布貼畫是中國古老的手工藝術之一,極具民俗特色,已有1500年的曆史。布貼畫原本隻是家常縫補工藝,如圍嘴、虎背心、虎頭鞋等。現在,伴随生活節奏加快,縫縫補補的日子已成記憶,布貼畫的實用性逐漸淡化。
趙敏是一位小學美術老師,在一次與老藝人的聊天中,她與布貼畫結緣。2017年,趙敏開始學習布貼畫。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趙敏剛開始拿布直接往畫布上貼,但布的松緊度、軟硬度都不一樣,在造型上很難達到她想要的精細程度。時間長了,粘膠容易老化,布就掉下來了。為了做好布貼畫,趙敏不斷地嘗試,慢慢了解了布料的質地、花紋,并用鑲嵌的方式來固定花布。這樣一來,不僅作品表面平整,保存的時間也長,還達到了她想要的精細程度,作品整體有立體感、凹凸感,精美絕倫,栩栩如生。
“一開始創作了一些京劇臉譜題材的作品,後來覺得濰坊的年畫比較有特色,門神等形象的寓意都是非常吉祥的,我就做了一系列的門神布貼畫作品,後來又嘗試做了一些西方的靜物題材的作品。我覺得,可以把國畫工筆技藝用到作品中來,最近還做了一些荷花、老虎題材的作品。”趙敏創作的布貼畫從生活出發,就地取材,每幅畫都極具畫面感。在趙敏看來,制作布貼畫不僅是裁剪拼貼,還賦予了作品鮮活的生命。
“貼畫與現在的材料結合後有三層,第一層是一個棕色的底闆,底闆上貼了一層KT闆,上面覆了一層雙面膠,在做的時候先把紋樣畫到上面來刻,比如這個地方是葉子的部分,再給它擴出去,把雙面膠揭下來,選取一個合适的布料先貼上,順着一定的深度,嵌進去,像這隻老虎身上用的純色比較多,我想用葉子的繁瑣把它的簡單襯托出來。”趙敏一邊介紹,一邊不停演示制作着手裡的貼畫。
如今,趙敏已經從普通的布貼畫愛好者轉型成為當地的非物質文化遺産傳承人。身份的轉變意味着責任和擔當,她表示,不僅會把布貼畫做好,還要将其傳承下去,讓更多人的人看見、了解布貼畫這項傳統手藝。
1970年出生的吳春堂是壽光市聯盟化工集團磷複肥公司的一名員工。雖然因公導緻身體殘疾,但他卻學了一手絕活——核雕。一枚小小的桃核,經他精雕細琢,馬上就會變成一件栩栩如生的藝術品。
說起自己學習核雕的經曆,吳春堂告訴筆者,2012年5月,他因公受傷而導緻左下肢截肢。遭遇如此變故,對吳春堂是一個不小的打擊。“當時手術後隻能躺在床上,心情一度很差,但後來我覺得不能就這麼放棄,就琢磨着做點自己想做、能做的事。那時候,部門、單位和一些社會好心人都來看望,給了我很多鼓勵和幫助,在他們的支持下,我重拾生活的信心,決心一定要重新站起來,不能讓關心和幫助我的人失望。”吳春堂說,一直以來,他對核雕有着濃厚的興趣,但從沒有沉下心來系統地學習研究過。手術後,在家靜養的他為了打發時間,也為了調整心态,購買了大量的相關書籍,開始自學核雕,并決定用核雕收入去幫助需要幫助的人。
因為沒有老師教,吳春堂就從網上和書店買來書籍自己學,一邊摸索一邊研究。他經過學習和思考後,決定走傳統純手工雕刻的路子,以寫實為主。因基礎太差,他又自學了素描。因為核雕是一種微雕技藝,有些一厘米左右的桃核,因麻紋多,無法在上面作畫,隻能在草紙上先畫好後記在腦子裡,再在桃核上直接下刀雕刻。從最初雕刻成型到作品滿意,他經曆了四五年,過程艱辛複雜,手指變形起老繭,經常被紮出血。因為網上買來的雕刻刀不适合微雕,他就買來工具自己做,也學會了怎樣磨刀。
“對于核雕者來說,雕刻的過程也是讓人安靜、思考的過程。”吳春堂說,在他看來,核雕藝術是他對生活的一種诠釋,更是他對社會各界幫扶的一種回饋。“我打小生活在農村,對一些老物件、舊玩意兒格外喜歡,像小人書等。我就尋思着,能不能通過什麼技術或物品,把腦海中的這些東西‘還原’出來。”吳春堂說,在鑽研的過程中,他的心态得到了很好的調整,其間,還結識了不少同行好友。
首次試刀,他手中的桃核變成一隻展翅欲飛的蟬,花了一周時間精打細磨後,竟也像模像樣。“這隻核雕蟬被河北的一個客戶買走,讓我更加堅定了自己的想法。”此後,吳春堂愈加癡迷核雕,作品也逐漸受到更多人的喜愛。
每當作品被客戶買走,吳春堂都會把核雕收入用于公益事業,如看望孤寡老人、資助困難學生等。為了能夠便于幫助更多的人,吳春堂加入到正大公益團隊。從此,晚上下班後他就做核雕,常常一忙就是幾個小時,有時甚至忙到深夜。正是因為這種執着,幾年下來,一件件精巧的核雕作品從他手中“走出”,平均每年近萬元的核雕收入,全部被他用于公益資助。
到目前為止,利用核雕收入,吳春堂已經資助了70多名困難學生和20多位困難患病老人。他本人也加入了濰坊市扶貧志願者協會、濰坊市核雕協會、濰坊市工藝美術協會,被評為壽光市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産核雕傳承人,榮獲“壽光好人”榮譽稱号,作品也多次獲獎。
“我隻是希望在有生之年盡自己最大的努力,用核雕技藝去幫助那些需要幫助的人,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讓他們得到像陽光一樣的一絲溫暖。”吳春堂說。
來源:壽光工會
有話要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