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綜合 > 正文

“比較型”選擇題答題技巧!建議收藏!借助傳統文化考查地球運動

【第一部分 方法指導】

在做這類選擇題時,要特别關注題目涉及的可比内容。一般需要注意地形地勢特征、氣候特征、河流水文特征、土壤和植被特征、經濟特征,以及人口、城市等方面的特征。

解題時,首先要準确再現題幹給出的每一個地理事物的特點,然後通過對比,确定它們的共同點(或不同點),再根據題意準确地做出判斷。這類題的解題關鍵是用聯系的觀點看待地理事物,找出地理事物間的差異性和相似性。

例題1 浙江S集團是一家研發和生産空調控制元件和零部件的企業,其生産的零部件占全球智能空調配件市場60%以上的份額。至2017年,S集團除國内工廠外,還在美國、墨西哥、波蘭等國家建有工廠。其國内工廠生産的産品除供應國内市場外,還滿足出口需求。2018年,在國内工廠産能飽和、訂單不斷增長的情況下,S集團入駐越南某工業園,在買地自建廠房的同時,租用廠房開展生産。據此完成下面問題。

與國内建廠相比,S集團選擇在越南建廠,可以( )

A. 降低生産成本

B. 增加産品産量

C. 提高産品質量

D. 方便原料供應

【答案】A

【詳解】就S集團來說,國内的優勢是經濟發達(勞動力和低價較高)、技術先進、資金充足、經驗豐富、市場廣闊等。越南的主要優勢是經濟較為落後,勞動力和地價更加低廉。材料“2018年,在國内工廠産能飽和、訂單不斷增長的情況下,S集團入駐越南某工業園”說明在越南建廠主要是為了完成生産,這是目的,與國内建廠相比,在越南建廠并不能增加産品産量,B錯誤。而越南相對我國來說,經濟相對落後,地價和勞動力價格等低廉,故與我國國内建廠相比,生産成本更低,A正确。CD錯誤。故選A。

例題2 吉林省是我國最大的玉米生産基地。傳統的翻耕種植方式易造成黑土流失、土壤闆結等巨大危害。目前吉林省采取玉米稭稈覆蓋還田、免耕播種為核心的保護性耕作技術。據此完成下列小題。

與傳統的翻耕種植方式比,玉米稭稈覆蓋還田、免耕播種的耕作技術可以( )

A. 使土壤保濕增肥

B. 提高植被覆蓋率

C. 提高勞動生産率

D. 減少機械化投入

【答案】A

【解析】傳統的翻耕種植方式特點易造成黑土流失、土壤闆結等巨大危害,玉米稭稈覆蓋還田、免耕播種為核心的保護性耕作技術能夠有效減輕水土流失問題。故與傳統的翻耕種植方式比,玉米稭稈覆蓋還田有利于增加土壤的有機質,提高土壤的肥力,免耕播種的耕作技術可以保存好土壤中的水分,使土壤保濕,A正确;稭稈還田是需要機械化作業粉碎稭稈回歸土壤,并不會增加植被覆蓋率,稭稈還田不能提高勞動生産率,B、C、D錯誤。故選A。

【第二部分 變式訓練】

(2023·徐州·一模)海上浮動核電站也被稱為海上移動“充電寶”,是小型核反應堆和船舶工程的有機結合,可為海洋石油開采和偏遠島嶼提供安全、有效的能源供給,也可廣泛應用于海水淡化領域。據此完成下面小題。

1.下列國家,最适合廣泛使用海上浮動核電站的是( )

A.加拿大

B.印度尼西亞

C.冰島

D.尼日利亞

2.與陸上核電站相比,海上浮動核電站的優勢是( )

A.機動靈活,發電量大

B.受地質災害的影響小

C.适用範圍廣,建設難度小

D.不會對周邊環境造成破壞

【答案】1.B 2.B

【解析】1.印度尼西亞島嶼衆多,海上石油資源豐富,海上浮動核電站可為其海洋石油開采和偏遠島嶼提供安全、有效的能源供給,也可廣泛應用于海水淡化領域,最适合廣泛使用海上浮動核電站的是印度尼西亞;B正确;加拿大、冰島和尼日利亞島嶼較少,使用範圍較小,ACD錯誤。故選B。

2.海上浮動核電站使用的是小型核反應堆,發電量小,A錯誤;海上移動“充電寶”受地質災害的影響小,B正确;實現該技術的國家非常少,說明技術要求高,建設難度小,C錯誤;核能開發也不會對周邊環境造成破壞,D錯誤。故選B。

(2021·全國·高考真題)陸港是指在海港以外地區建設的、代表海港行使報關、報檢等功能的物流中心。按其離海港距離可分為近海陸港(小于100千米)、遠海陸港(一般500千米以上)等。據此完成下面小題。

3.建設陸港使海港( )

①擴大承載規模②緩解用地緊張③增加用地成本④提高設備水平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4.與近海陸港相比,遠海陸港更能使海港( )

A.緩解交通擁堵

B.提高通關效率

C.拓展腹地範圍

D.減少環境污染

【答案】3.A 4.C

【分析】本題考查港口的發展和影響港口建設的條件

3.陸港是指在海港以外地區建設的、代表海港行使報關、報檢等功能的物流中心,提升了港口的服務能力,影響範圍更大,擴大了承載規模,①正确。不再擴大海港的規模,減少土地使用,緩解用地緊張的問題,用地成本下降,②正确,③錯誤。海港的規模沒有進一步擴大,設備水平沒有較大影響,④錯誤,故選擇A項。

4.陸港對交通狀況沒影響,A錯誤。報關效率是由工作人員的操作和管理決定的,B錯誤。陸港可以使港口的影響範圍進一步擴大,拓展腹地範圍,C正确。陸港遠近與污染無關,D錯誤。

(2021·天津·高考真題)下圖為我國華北某地的地質剖面示意圖。讀圖文材料,完成下面小題。

“比較型”選擇題答題技巧!建議收藏!借助傳統文化考查地球運動

5.與我國西南地區同類岩層發育的岩溶地貌相比,甲地的地表岩溶地貌發育程度較低,其原因在于甲地( )

A.水熱條件較差

B.岩石的可溶性低

C.地表植被茂密

D.地質構造較複雜

【答案】5.A

【分析】5.本題主要考查自然地理環境整體性的表現。岩溶地貌主要是石灰岩受流水侵蝕作用形成。讀圖可知,該地位于華北某地的,因此與西南地區相比,該地岩溶地貌發育程度低的原因最有可能是該地水熱條件較差,不利于岩溶地貌的形成,A正确;由于兩地是同類岩層,因此岩石的可溶性無差異,B錯誤;地表植被茂密與否對岩溶地貌形成的影響較小,C錯誤;岩溶地貌的發育與地質構造複雜程度關系較小,D錯誤。故選A。

【點睛】一般而言,沉積岩是越向下層年齡越老;結合圖例,确定①③④為沉積岩是解答第一小題的關鍵。喀斯特地貌是指可溶性岩石受水的溶蝕作用和伴随的機械作用所形成的各種地貌,一般而言,水熱條件越好越有利于岩溶地貌的形成,我國岩溶地貌發育最典型的地區為雲貴高原。

(2021·海南·高考真題)圖左示意我國某熱帶雨林地區人工多層經濟林模式,圖右示意我國某地區“豬沼果”模式,二者均為生态農業模式。據此完成下列小題。

“比較型”選擇題答題技巧!建議收藏!借助傳統文化考查地球運動

6.與圖右模式相比,圖左模式的環境效益凸顯在( )

A.減少土壤污染

B.減少水污染

C.減少大氣污染

D.減少溫室氣體

【答案】6.D

6.與右圖模式相比,圖左模式中植被覆蓋率高,環境效益凸出表現為植物通過光合作用,減少二氧化碳溫室氣體,D正确;左圖模式比右圖模式,可能用到的化肥農藥較多,右圖為生态農業模式,化肥農藥少,因此圖左模式土壤污染和水污染可能要較大,AB錯誤;二者中大氣污染都較少,C錯誤。故選D。

(2023·河南新鄉·模拟預測)美國的大櫻桃生産在世界各地處領先地位,70%以上來自于其西北部。近幾年自智利、新西蘭等國的大櫻桃也大量進入中國市場。請完成下面小題。

7.與智利相比,美國西北部大櫻桃生産突出優勢是( )

A.降水豐富

B.光照充足

C.技術先進

D.市場廣闊

【答案】7.C

【解析】7.美國西北部地區經濟發展水平高,科技優勢明顯,C符合題意;美國西北部車厘子生産地遠離美國人口稠密區,且材料信息顯示智利車厘子在中國已經開辟了廣闊的消費市場,故美國西北部車厘子市場條件不如智利優越,D不符合題意;美國西北部和智利南部均是典型的溫帶海洋性氣候,終年溫和濕潤,兩地的光照條件和降雨量差異較少,AB不符合題意,故C正确。

(2021·福建·高考真題)科隆自貿區和新太平洋自貿區(下圖)對我國實施“一帶一路”倡議具有重要意義。為了改變經濟落後狀況,1948年,巴拿馬建立科隆自貿區,發展轉口貿易(從各國進口商品再批發到拉美地區)。20世紀70年代,拉美地區陸續建立新自貿區。20世紀80年代以來,科隆自貿區以運河航運為基礎發展金融、保險、通訊等産業。2007年,以高端制造業為核心的新太平洋自貿區建立。據此完成下面小題。

“比較型”選擇題答題技巧!建議收藏!借助傳統文化考查地球運動

8.20世紀70年代後期,科隆自貿區陷入困境的主要原因是( )

A. 勞動力的成本上升

B.地理位置優勢弱化

C.制造業的比例增加

D.市場份額逐漸下降

9.巴拿馬建立新太平洋自貿區可直接( )

A.縮小東西部經濟差異

B.增加國内就業機會

C.緩解生态環境的壓力

D.提升運河轉運能力

10.與新太平洋自貿區相比,中國首選科隆自貿區作為中拉貿易投資平台的主要影響因素是( )

A.産業結構

B.經濟腹地

C.基礎設施

D.地理位置

【答案】8.D 9.B 10.A

【解析】8.由材料“1948年,巴拿馬建立科隆自貿區,發展轉口貿易。20世紀70年代,拉美地區陸續建立新自貿區”可知20世紀70年代,拉美地區陸續建立新自貿區與科隆自貿區形成競争關系。由此推測20世紀70年代後期,科隆自貿區陷入困境的主要原因是市場份額逐漸下降,D正确。由材料可知科隆前期自貿區主要發展轉口貿易,轉口貿易對于市場和資金的需求大,而對于勞動力的成本影響較小,A錯誤。科隆自貿區地理位置優勢一直較優越,地理位置不是科隆陷入困境的原因,B錯誤。科隆自貿區前期主要發展轉口貿易,不會導緻制造業的比例增加,C錯誤。故選D。

9.由材料可知巴拿馬建立新太平洋自貿區,且産業結構中以高端制造業為核心。讀圖片可知新太平洋自貿區位于巴拿馬中部,不會單一地帶動巴拿馬的東部或西部地區的發展,因此縮小東西部經濟差異表述有誤,A錯誤。新太平洋自貿區以高端制造業為核心,會提供大量的就業崗位,B正确。新太平洋自貿區以高端制造業為核心,會加大生态環境的壓力,C錯誤。運河轉運能力由自身的河流水文水系特征和運河管理決定,周圍的自貿區建設不會直接提升運河轉運能力,D錯誤。故選B。

10.新太平洋自貿區以高端制造業為核心,科隆自貿區以運河航運為基礎發展金融、保險、通訊等産業,兩者的産業結構不同。我國在積極進行産業結構的調整和升級,積極發展金融、保險、通訊等第三産業和高新技術産業,而高端制造業的吸引力就顯得較弱,因此中國首選科隆自貿區作為中拉貿易投資平台的主要影響因素是産業結構,A正确。讀圖可知新太平洋自貿區和科隆自貿區兩地的經濟腹地、基礎設施、地理位置差别不大,因而不是首選科隆自貿區的影響因素,排除BCD,選A。

(2022·全國卷·高考真題)蒙古族将靠近山林的優質草原稱為杭蓋草原。杭蓋草原地形和緩,多由緩丘和河谷組成。緩丘上牧草蔥郁,河谷中的牧草更加繁茂。通常鼠類打洞、啃食等對草原多有破壞,而杭蓋草原的河谷中鼠害卻很輕。杭蓋草原是古時遊牧民族最喜愛的牧場。據此完成下面小題。

11. 杭蓋草原附近山地對古時遊牧民族越冬的重要性在于( )

A. 提供水源

B. 擋風保暖

C. 食物豐富

D. 圍獵場所大

12. 相對于周邊坡度較大的草原,杭蓋草原的緩丘牧草生長更好,是因為緩丘上( )

A. 降水較多

B. 蒸發較弱

C. 溫度較高

D. 徑流較少

【答案】11. B 12. D

【解析】11題,據材料可知,杭蓋草原為蒙古族的牧場,緯度較高,距離冬季風源地近,冬季受西北季風的影響強烈,氣候寒冷。選擇有山地的地區南坡即陽坡越冬,相比北坡而言,一方面日照時間較長,光熱條件較好,另一方面,位于西北季風的背風坡,受冬季風影響較小,較溫暖,B正确。山地的水源、食物相比淺丘和河谷沒有優勢,AC錯誤。遊牧民族以放牧為生,獵人以狩獵為生,故圍獵場所與遊牧民族選擇山地越冬關系不大,D錯誤。故選B。

12題,杭蓋草原位于我國西北地區,溫帶大陸性氣候,降水較少,A錯誤。溫度與坡向和海拔有關,與坡度無關;蒸發與溫度和坡向有關,與坡度無關,BC錯誤。緩丘草原相對于周邊坡度較大的草原,徑流速度較慢,有利于下滲,地表徑流更少,土壤水分條件較好,牧草生長更好,D正确。故選D。

(2023·全國·模拟預測)木耳生長期氣溫以20℃-24℃為宜,相對濕度以90%-95%最佳,生産基地宜選擇在有稀疏的林木遮陽、地面相對平坦的地區。現代木耳栽培有兩個階段:采取段木打孔出耳法(圖1),采用塑料袋地栽出耳法(圖2),以木屑、玉米芯、稭稈等作原料,利用塑料袋盛裝制成菌棒。其中黑龍江省産量最大、品質最佳。近年來,在政府引導下,逐步實現了“公司+合作社+農戶”的經營模式,使木耳産業獲得了良性健康發展。據此完成下面小題。

“比較型”選擇題答題技巧!建議收藏!借助傳統文化考查地球運動

13. 與“段木打孔方式”相比,說明“塑料袋菌棒方式”的優越性( )

A. 産品質量更優

B. 對環境沒有污染

C. 投入成本更低

D. 能錯峰上市

【答案】 C

【解析】由材料信息““塑料袋菌棒方式”以木屑、玉米芯、稭稈等作原料,利用塑料袋盛裝制成菌棒”可知,所以與“段木打孔方式”相比,木屑、玉米芯、稭稈等原料,來源廣、成本低,C正确。産品質量、 對環境沒有無污染、 能否錯峰上市的信息,材料中無此類信息,ABD錯誤。

(2023河南信陽高三模拟)河南信陽某油茶園依托“公司+基地+農戶”的農業運營模式(下圖),即企業租用土地、建設基地,并雇用農民進行田間管理,形成了集油茶種植、水産特禽養殖以及旅遊觀光于一體的農林示範基地,有效促進農民脫貧增收。讀圖,完成下面小題。

“比較型”選擇題答題技巧!建議收藏!借助傳統文化考查地球運動

14. 該農業運營模式中,甲、乙、丙、丁四大業務流程環節分别為( )

A. 農産品-基礎設施-勞動力-農業技術

B. 勞動力-基礎設施-農産品-農業技術

C. 農産品-農業技術-勞動力-基礎設施

D. 勞動力-農業技術-農産品-基礎設施

15. 相比于普通的油茶種植,該油茶園的突出優勢為( )

A. 産品更多,效益更高

B. 市場更廣,産品價格更低

C. 能耗更小,環境更優

D. 投入更少,生産成本更低

【答案】14. C 15. A

【解析】14題,閱讀圖中信息,結合材料和所學知識可知,該農業運營模式中,甲是由企業面向市場,而面向市場的一定是産品,材料顯示此為農業,因此為農産品,故BD錯誤;企業要施行該模式,必須要為基地修建基礎設施,因此丁為基礎設施,且農戶要進行該企業的規範化的種植等,需要企業傳授農業的技術,因此丁為農業技術,而農戶能帶給企業的除了圖中已示的種養、田間管理、收獲意外,主要為企業帶來的是勞動力,故A錯誤,C正确。答案選擇C。

15題,根據題意,結合所學知識可知,材料顯示該油茶園種類較多,因此産品也較多,其中包含旅遊觀光等模式,因此效益會更高,故A正确;材料并未顯示市場的範圍,且比較普通茶園也需要看區位等,故B不選;油茶園的的種植本身屬于綠色産品,對于能耗非常少,可以說沒有,故C不選;該茶園相對普通茶園基礎設施更多,需要的勞動力也較多,因此投入更多,生産成本相對較高,故D不選。答案選擇A。譚老師地理工作室綜合整理

【點睛】影響農業區位的因素,主要有氣候、地形、土壤、市場、交通運輸、政策、科技、勞動力價格等。

01

例題

(2017·天津高考·節選)我國A市某中學(圖1所示)的旗杆影子在北京時間14:08為一天中最短。冬至前後,師生們能在學校升國旗時(北京時間10:00)看到日出。結合圖文材料,回答下題。 

“比較型”選擇題答題技巧!建議收藏!借助傳統文化考查地球運動

“比較型”選擇題答題技巧!建議收藏!借助傳統文化考查地球運動

學生發現,日落時旗杆影子的指向随日期而移動。

1.下列時段中,日落時杆影的指向由排球場逐漸移向籃球場的是(  )

A.驚蟄到立夏      

B.立夏到小暑

C.白露到立冬

D.立冬到小寒

思考時間

解析:選A 杆影位于排球場時,日落方向位于西南方,此時太陽直射南半球;杆影位于籃球場時,日落方向位于西北方,此時太陽直射北半球,說明太陽直射點由南半球—赤道—北半球移動。驚蟄到立夏,太陽直射點由南半球—赤道—北半球移動,A項正确。立夏到小暑,太陽直射點一直位于北半球,B項錯誤。白露到立冬,太陽直射點由北半球—赤道—南半球移動,C項錯誤。立冬到小寒,太陽直射點一直位于南半球,D項錯誤。

(2015·重慶高考·節選)二十四節氣是我國獨有的農業物候曆,是我國優秀傳統文化之一,寒露節氣在每年公曆左右。據此完成下題。

2.地球繞太陽運行一周為360°,以春分日地球在黃道上的位置為0°,則寒露日地球在黃道上的位置為(  )

A.15° B.105°

C.195° D.285°

思考時間

解析:選C 春分日地球在黃道上的位置為0°,一個節氣運行的度數為15° (一年24個節氣),寒露與春分之間相差13個節氣,所以寒露日地球在黃道上的位置為195°。

02

考情分析

本考點試題在曆年高考中出現較少,特别是全國卷中尚未明确出現過。出現的題目,以二十四節氣為背景材料,考查地球在公轉軌道上的運動規律。需要學生有較高的、抽象的空間想象能力。因此在新高考備考時,要注意兩點:一是不要忽視一些邊緣化的知識,要全面夯實基礎知識。二是要注意搜集和分析與地球運動有關的傳統文化素材,提高自己獲取和解讀信息、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四季更替是晝夜長短和正午太陽高度随季節的變化而變化的結果,五帶劃分則是因為一年中晝夜長短和正午太陽高度随緯度的變化而變化。因此這兩個現象是地球公轉的具體體現。

1.四季的更替劃分

2.五帶的劃分

“比較型”選擇題答題技巧!建議收藏!借助傳統文化考查地球運動

03

熱點訓練

01

利用圖文材料,考查四季更替或五帶劃分

下圖為我國北京、廣州、武漢、哈爾濱四個城市的季節分配示意圖。讀圖完成1~2題。

“比較型”選擇題答題技巧!建議收藏!借助傳統文化考查地球運動

1.圖示季節分配自上而下依次為(  )

A.北京、廣州、武漢、哈爾濱

B.北京、武漢、哈爾濱、廣州

C.廣州、武漢、哈爾濱、北京

D.廣州、北京、哈爾濱、武漢

2.下列關于季節更替的叙述錯誤的是(  )

A.低緯度地區季節更替不明顯

B.中緯度地區季節更替明顯

C.高緯度地區季節更替明顯

D.季節更替取決于晝夜長短和正午太陽高度的季節變化

思考時間

解析:1.D 2.C 第1題,緯度越低的地區夏季時間應越長,故夏季時間由長到短的順序為緯度由低到高的順序,結合選擇項可知,D項正确。第2題,低緯度地區由于接受太陽輻射較多,熱量變化較小,故季節變化不明顯;中緯度地區不同地區熱量差異明顯,季節性較強;高緯度地區接受太陽輻射較少,溫度較低,季節變化不明顯;季節更替取決于晝夜長短和正午太陽高度的變化。

(夏至),中國國務院發布批複,同意自2018年起,将每年農曆秋分設立為“中國農民豐收節”。據此完成3~4題。

3.從國務院發布批複到第一個“中國農民豐收節”(  )

A.巴西利亞(15.8°S,47.9°W)的日落時間越來越早

B.莫斯科(55.8°N,37.6°E)正午物體影子越來越短

C.瑞典北部适宜觀賞美麗的極光

D.新加坡(1.4°N,104.0°E)晝夜長短變化幅度比悉尼(33.9°S,151.2°E)小

4.下列詩句反映“中國農民豐收節”當天自然現象的是(  )

A.仲春初四日,春色正中分

B.晝晷已雲極,宵漏自此長

C.燕将明日去,秋向此時分

D.夏至一陰生,稍稍夕漏遲

思考時間

解析:3.D 4.C 

第3題,從國務院發布批複到第一個“中國農民豐收節”的時間段,即為夏至到秋分,太陽直射點由北回歸線向赤道移動,南半球晝越來越長,夜越來越短,北半球正好相反。巴西利亞位于南半球,晝變長夜變短,日落時間變晚;莫斯科位于北半球中緯度,随着太陽直射點的南移,正午太陽高度角不斷變小,正午物體影子越來越長;适宜觀賞美麗極光的時間為冬半年北極地區出現極夜現象,此時段内,瑞典北部仍然是晝長夜短,未出現極夜現象,不能觀賞極光;緯度越低,晝夜長短的變化幅度越小,新加坡比悉尼緯度低,晝夜長短變化幅度小。第4題,“中國農民豐收節”當天,太陽直射赤道,候鳥南飛,北半球進入秋季;仲春是春季;晝晷已雲極指的是夏至日,北半球白晝達到最大;夏至一陰生指夏至。

02

以二十四節氣為命題素材

考查相關的農業生産活動規律

二十四節氣是中國先秦時期開始訂立、漢代完全确立的用來指導農事的補充曆法,是通過觀察太陽周年運動,認知一年中時令、氣候、物候等方面變化規律所形成的知識體系。它把太陽周年運動軌迹劃分為24等份,每一等份為一個節氣,始于立春,終于大寒,周而複始,既是曆代官府頒布的時間準繩,也是指導農業生産的指南針,日常生活中人們預知冷暖雪雨的指南針。在二十四節氣中,反映四季變化的節氣有:立春、春分、立夏、夏至、立秋、秋分、立冬、冬至8個節氣;反映溫度變化的有:小暑、大暑、處暑、小寒、大寒5個節氣;反映天氣現象的有:雨水、谷雨、白露、寒露、霜降、小雪、大雪7個節氣;反映物候現象的則有驚蟄、清明、小滿、芒種4個節氣。二十四節氣速記詩:

春雨驚春清谷天,夏滿芒夏暑相連;

秋處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二十四節氣是中國曆法的獨特創造,幾千年來對我國農牧業的發展起了很大推動作用。如圖為二十四節氣圖,讀圖完成5~6題。

“比較型”選擇題答題技巧!建議收藏!借助傳統文化考查地球運動

5.下列農事活動中的諺語與“驚蟄”這一節氣相吻合的是(   )

A.春雷響,農夫閑轉忙

B.麥熟一晌,虎口奪糧

C.東風不倒,雨下不小

D.有霜有霜,晚稻受傷

6.有關濟南的描述,正确的是(   )

A.寒露較清明的夜更短

B.小寒較大寒日出時刻早

C.立春與立冬的正午太陽高度相同

D.夏半年與冬半年時間長度一樣

思考時間

解析:5.A 6.C 

第5題,根據二十四節氣可知,驚蟄是春分之前的一個節氣,進入春季,春雷響,農夫閑轉忙與之相符。麥熟一晌反映的是夏季麥子成熟的季節。東風不倒反映的是夏季多雨。有霜有霜,晚稻受傷,反映的是秋季。第6題,寒露在秋分之後,濟南晝短夜長,清明在春分之後,濟南晝長夜短。小寒較大寒日出時刻晚。立春與立冬剛好對稱分布在冬至日的兩側,太陽直射點的緯度相同,所以濟南的正午太陽高度相同。由于近日點和遠日點地球公轉速度不同,夏半年和冬半年時間長度不一樣。

下圖為我國二十四節氣時地球在公轉軌道上的位置示意圖。據此回答7~8題。

“比較型”選擇題答題技巧!建議收藏!借助傳統文化考查地球運動

7.古人根據一年内太陽的位置變化把二十四節氣分列在十二個月中,每月月首的叫“節氣”,月中的叫“中氣”,由此推算8月份的“節氣”是(  )

A.處暑 B.立秋

C.大暑 D.小暑

8.“雷打秋,晚冬一半收”是民間描述立秋日如有雷,晚冬收成不好的諺語。該諺語描述的場景最可能出現在(  )

A.華北平原 B.柴達木盆地

C.長江中下遊平原 D.東北平原

思考時間

解析:7.B 8.C 

第7題,二十四節氣分列在十二個月中,每個節氣間隔15天左右,夏至為後,因此7月份的“節氣”為小暑、“中氣”為大暑,8月份的“節氣”為立秋、“中氣”為處暑。故選B。

第8題,材料“雷打秋,晚冬一半收”說明該地區冬季有農作物收獲,可判斷該地區緯度較低。華北平原一年兩熟,收獲期為夏季和秋季,A錯誤;柴達木盆地和東北平原一年一熟,秋季收獲,B、D錯誤;長江中下遊平原熱量豐富,可一年兩熟到三熟,晚稻冬季收獲,C對。故選C。

03

立足于地球運動

考查中國文化中對地理原理的應用

日晷、滴漏等都是古代勞動人民的計時工具,是人民充分利用地球公轉規律而形成的發明。諸如此類的文化符号都是高考入題的材料和切入點,這類考題的出發點是借助文化考查地球運動、借助考題傳承傳統文明,解答的關鍵是把握準确和靈活運用地球公轉産生的正午太陽高度和晝夜長短的時空變化規律。

日晷是古代先民利用日影測得時刻的一種計時儀器。小明同學去北京故宮參加社會實踐活動,觀察了安放在太和殿前的日晷,并繪制了當時的日晷計時示意圖。回答9~10題。

“比較型”選擇題答題技巧!建議收藏!借助傳統文化考查地球運動

9.此處安放的日晷,其晷面與地平面的夾角應接近(  )

A.35° B.40°

C.45° D.50°

10.小明同學觀測日晷的時間最可能為(  )

A.9時 B.11時

C.13時 D.15時

思考時間

解析:9.D 10.B 第9題,晷針指向北極星,晷針與地面的夾角即為當地的地理緯度,晷面與晷針垂直,可推斷晷面與地平面的夾角與晷針與地面的夾角互餘,該地為北京,北京的地理緯度為40° N,可知晷面與地平面的夾角為50°。第10題,根據圖中晷針在晷面上的投影不到午時,在午巳之間,可以判斷此時應為11時。

敦煌(北緯39°40′~41°40′,東經92°13′~95°30′)具注曆日中,漏刻标注呈現的是晝夜百刻制。漏是指計時用的漏壺,刻是指劃分一天的時間單位,它通過漏壺的浮箭來計量一晝夜的時刻。漏箭浮在水面上,上面有刻度,随着水位變化,可以指示時間的流逝。漏箭上刻度固定,不能伸縮,需要經常更換,稱為“漏刻改箭”。下圖為漏刻示意圖。據此完成11~13題。

“比較型”選擇題答題技巧!建議收藏!借助傳統文化考查地球運動

11.古人“漏刻改箭”是因為(  )

A.晝夜不斷更替 B.太陽高度變化

C.晝夜長短變化 D.存在黃赤交角

12.如敦煌具注曆日顯示“晝60夜,則該日敦煌日落時的地方時為(  )

A.18時 B.19時12分

C.19時28分 D.21時

13.下列地區最适合采用敦煌具注曆日的是(  )

A.上海 B.北京

C.哈爾濱 D.拉薩

思考時間

解析:11.C 12.B 13.B 第11題,根據材料信息“刻是指劃分一天的時間單位”,“可以指示時間的流逝”判斷“漏刻改箭”主要與時間變化有關,晝夜不斷更替雖能體現出時間流逝,但是每天24小時是固定的,根本沒必要“改箭”,而晝夜長短變化會導緻白天和黑夜的時間出現差别,而材料中“漏箭上刻度固定,不能伸縮,需要經常更換”可判斷古人“漏刻改箭”是因為晝夜長短變化。C正确。第12題,根據材料“漏刻标注呈現的是晝夜百刻制”可知“晝60夜的白晝時間大緻為14小時24分鐘,通過計算可得出該日敦煌日落時的地方時為19時12分。B正确。第13題,結合材料信息可知晝夜長短變化規律與敦煌相似的地點最适合采用敦煌具注曆日,四個選項中北京與敦煌的緯度最接近,晝夜長短變化規律大緻相同,故最适合采用敦煌具注曆日。B正确。

更多資料資源,請掃碼加入知識星球

推薦關注防失聯純地理知識公衆号——譚老師講地理

你可能想看:

有話要說...

取消
掃碼支持 支付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