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年真好,家人開心相聚,不用上班,還天天都有好飯吃,吃着吃着,這就吃到了正月十一。
在每年的正月十一,老北京這一天有吃烙合子的習俗。古人認為,“十”是“齊備完美,周而複始”的美好數字,在十之上再加一個“一”,就有了新的開始的意味,所以把二月後前的四天作為“拜晚年”的時段。過年期間,因為各種事情還沒來得及拜年的,在正月十一拜個晚年,也不算失禮哦。
正月十一,有什麼飲食習俗呢?
一、吃春卷
正月十一食春卷。我國南方一些地區,立春後氣溫略有回升,已經有了春天的味道。吃春卷寄予了老百姓對新一年的美好祝願,願老年人健康長壽,祝青壯年身體健壯,祈福小孩兒茁壯成長,吃春卷有很好的寓意。
春卷的餡料,一般是用肉絲,豆芽,粉條,各種蔬菜炒制的,然後用春卷皮卷好,炸熟,炸好的春卷外酥裡嫩,香氣撲鼻,特别好吃。
俺們海邊人,靠海吃海,吃春卷都吃得這麼清新脫俗,大蝦春卷絕對滿足你對海鮮的渴望。當然,裡面可能還有鱿魚,鮮貝丁等其他海鮮。海鮮春卷一般是用清蒸或者油煎的方法,盡量避免油炸,以免失去海鮮原本的鮮美滋味。
二、吃盒子
正月十一吃烙盒子,盒的諧音是和,寓意和和美美,和氣生财。舊時的盒子一般烙成圓形的,古人認為這樣的盒子能轉起來,轉的諧音是賺,寓意賺大錢發大财,招财進寶。
咱中國人最愛吃的盒子,是韭菜雞蛋餡的,初春的韭菜十分鮮嫩,特别适合做盒子吃,過年吃膩了各種大菜,正月十一烙盒子,配上粥,鮮美又清爽。
三、吃魚
正月十一老丈人招待女婿,必須得有魚,而且還要是整條魚。這樣的講究,寓意女兒女婿日子富足,連年有餘,表達了老人對晚輩的祝福。
四、吃方糖
每年正月,廣東各地區都有慶賀“添丁”(即生有男孩)的習俗,潮汕地區每逢農曆正月初十、十一便挨家挨戶送“米方糖”,客家地區“升燈辦酒席”款待村民,廣州文化名村珠村則高挂“人燈”為新丁祈福。
五、八寶粥
民間有正月十一,正月十二煮八寶粥的習俗,據老輩人說,八寶粥是米和豆子煮的,喝了八寶粥,寓意新年風調雨順,五谷豐登。
從現在生活的角度來講,應該是過年吃多了大魚大肉,飲食過于油膩,正月十一和十二,煮些粥喝,可以清理腸胃,讓身體更舒服。
六、荷包蛋
舊時女兒女婿回娘家,娘家都會煮荷包蛋給女婿吃。吃荷包蛋的寓意就是圓圓滿滿,互相包容。有的丈母娘還會做上一碗湯面,把荷包蛋卧在湯面裡端上桌。面條表示長長遠遠,荷包蛋表示幸福圓滿,荷包蛋飽含了父母對孩子的期望和祝福。
正月十一的習俗:
1.炮龍節
每年農曆正月十一晚,廣西省賓陽縣都要舉辦“炮龍節”。“炮龍”是一種舞龍,但比常見的舞龍要大,龍的身長約40米,短的有7節,長的有11節。“炮龍”所到之處,各家各戶燃放鞭炮、夾道相迎,有“炮聲不停,龍舞不止”之說,故稱“炮龍”。
2.行彩橋
“行頭橋”習俗,具有濃厚地方色彩,是潮汕一種重要的民俗。正月十一日晚開始的“行彩橋”,稱為“行橋頭”。當夜幕降臨,華燈初上,人們成群結隊,興緻勃勃地向彩橋湧來。“行頭橋”時,人們都要采下橋頭的榕枝竹葉,并各作四句:“摘榕葉,日日有錢揸(拿)”。拿回家裡插在門楣上,以祈帶來好運。
3.子婿日
正月十一,是老丈人宴請女兒女婿的日子。在古代,正月初九慶祝“天公”生日剩下的食物還沒有吃完,因此會利用這些祭祀過神靈的美食,來招待女兒和女婿,作為初二女兒回門時的一個答禮,那時人們覺得這些祭品豐盛又吉祥,是絕對不能浪費的。
而正月十一這天,女兒女婿趕回娘家必須由娘家的哥哥或弟弟提前出門來迎接,以此表示娘家人對女婿的重視。
有話要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