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月十一,是傳統的“子婿日”,百姓口中的“姑爺節”,是嶽父母宴請閨女女婿的日子。在舊時,這天可是非常隆重且受歡迎的,不過随着社會的發展,這一風俗好像也不是那麼受重視了。傳說,出嫁的女兒是不能擅自回娘家的,隻有大年初二這天才能回娘家看望父母。到了正月十一這天,作為回禮,嶽父母要宴請女兒女婿到家裡吃飯,而且必須要有家裡的男孩出門迎接,以示對女兒一家的重視,這便是“子婿日”的由來。
按照老傳統,女婿上門,嶽父母是不需要大操大辦的,雖然說禮節上要重視,但在吃這一方面,卻是要吃“剩菜”。正月初九是天公日,就用祭拜天公的“剩菜”來招待女兒一家就行。在古人的眼中,這既不浪費,也能聊表心意。在老北京的風俗中,子婿日這天是要吃烙盒子的。因為盒子的寓意是“和”,吃完盒子确保女兒女婿一家人和和氣氣,和和美美。在民間,正月十一不隻是“子婿日”,還有這4大習俗,3大禁忌,記住這些老風俗,幸福美滿人安康。
“5大習俗”
奉紫姑,民間傳說,紫姑是廁神,因為被害死在廁所,寓意看她可憐,便封他為廁神。在民間,紫姑是被壓迫女性的代表,正月十一這天,百姓會到她的神像前說說心裡話。後來,就成了弱勢女人的保護神,所以民間便有正月十一奉紫姑的老傳統。
賀添丁,在我國廣東地區,每到正月的初十,十一這兩天,百姓會逐家逐戶送米方糖,慶賀添丁(添男孩)。還有地方還會舉辦酒席,慶賀添丁。各地習俗雖然略有不同,但其中包含的都是對新生活的期望。
上采日,這是元宵節前夕的一個小節目,叫做上采日。上采日的曆史是比較悠久的,具有迎新納福的美好寓意。各家各戶都要點燈慶賀,還有些人家這天還要吃“上采飯”。
行彩橋,這也是我國南方部分地區的風俗,這是春節後,元宵節前,最隆重的一項民俗慶賀活動。從正月十一至十六,數以萬計的百姓,扶老攜幼、呼朋引伴,一起“行頭橋”摸石獅,祈願新年幸福安康。
炮龍節,這是廣西部分地區的民俗,炮龍是一種舞龍,每年正月十一的晚上,要舉行炮龍節,炮龍所到之處各家各戶都要燃放鞭炮,夾道相迎,有“炮聲不停,龍舞不止”之說,故稱“炮龍”。
從正月初一至十五,這半個月的時間裡,幾乎每天都有禁忌和風俗,那你知道正月十一這天的禁忌嗎?按照民間百姓的說法,這天有3大禁忌是不能觸碰的。忌觀看紅喜事;忌吵架罵人;忌打碎器具;
當然,在傳統的風俗中,或多或少帶一些“迷信”的成分。但正是這樣,才能體現出中國傳統文化的魅力!好了今天的内容就是這樣,你們當地正月十一這天都有着怎樣的一種習俗呢?歡迎大家在評論區留言……
有話要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