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文化 > 正文

從0歲到100歲,古人對年齡的稱謂,居然這麼美!

從0歲到100歲,古人對年齡的稱謂,居然這麼美!

如今我們說年齡基本上都用數字,而古人對年齡的稱謂則更多元和雅緻,除了我們比較熟悉的“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知天命”,你還知道哪些關于年齡的稱謂?

從0歲到100歲,古人對年齡的稱謂,居然這麼美!

古人對年齡的稱謂

初度

指始生之時,出生之日。

出自屈原的《離騷》:“皇覽揆餘初度兮,肇錫餘以嘉名。”後世也将生日稱為“初度”,如《元史》中 “朕初度之日,群臣毋賀”。初度也可用來表示開始的意思,如 “初度之辰”。

赤子

指初生的嬰兒。

嬰兒剛生下來是赤色的,所以稱為“赤子”。顔師古注《漢書》:“赤子,言其新生未有眉發,其色赤。”

襁褓

本意為包裹嬰兒的被子和帶子,後借指未滿周歲的嬰兒。

黃庭堅就有這樣一句詩:“白頭晏起飯,襁褓語嘔啞。”

孩提

指兩三歲的幼兒。

《紅樓夢》第五回:“那寶玉亦在孩提之間,況自天性所禀來的一片愚拙偏僻,視姊妹弟兄皆出一意,并無親疏遠近之别。”

從0歲到100歲,古人對年齡的稱謂,居然這麼美!

龆龀(tiáo chèn)

意為孩童換齒之時,借指孩童。

《水浒傳》第七十五回:“天兵一至,龆龀不留。”

垂髫(tiáo)

指三四歲到七八歲的兒童。

古時兒童不束發,頭發下垂,因以垂髫指兒童。陶淵明在《桃花源記》裡就寫過:“黃發垂髫,并怡然自樂。”

幼學

指十歲左右。

《禮記·曲禮上》:“人生十年曰幼,學。”因稱十歲為“幼學之年”。

總角

指八九歲至十三四歲的兒童。

《詩經》裡有:“總角之宴,言笑晏晏。”總角也可用來泛指孩童時期,如陶淵明《榮木》中寫的: “總角聞道,白首無成。”

黃口

本意指雛鳥的嘴,借指幼兒。

唐代詩人許碏在《題南嶽招仙觀壁上》裡寫:“黃口小兒初學行,唯知日月東西生。”

從0歲到100歲,古人對年齡的稱謂,居然這麼美!

金钗之年

指女子十二歲的年齡。

在古代,女子十二歲開始帶钗梳妝。

豆蔻

豆蔻本是植物名,借指十三四歲的少女。

杜牧在《贈别》一詩裡寫:“娉娉袅袅十三餘,豆蔻梢頭二月初。”

舞勺之年

指男子十三至十五歲。

勺是一種樂舞,古代未成童者習之。《禮記·内則》:“十有三年,學樂,誦詩,舞《勺》。”

及笄(jī)

指女子十五歲。

“笄”指結發而用笄貫之,出自《禮記·内則》:“女子……十有五年而笄。”吳敬梓在《儒林外史》中也寫過: “魯老先生有一個令愛,年方及笄。”

志學之年

指十五歲。

出自《論語·為政》:“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學。’”因稱15歲為“志學之年”。

舞象之年

指男子十五至二十歲,是“成童”的代名詞。

“象”和前文提到的“勺”一樣,也指樂舞。《禮記·内則》:“成童,舞《象》。”

弱冠之年

指男子二十歲左右的年紀。不能用于女子。

古代男子二十歲行加冠禮,表示成年,但體猶未壯,還比較年少,故曰“弱”。王勃在《滕王閣序》裡就寫過:“勃,三尺微命,一介書生。無路請纓,等終軍之弱冠。”

花信年華

指女子年齡到了二十四歲,也泛指女子正處在年輕貌美之時。

範成大在《元夕後連陰》裡寫:“誰能腰鼓催花信,快打涼州百面雷。”

而立之年

指三十歲。

出自《論語·為政》:“三十而立。”是說一個人到了三十歲,應該人格自立、學識自立、事業自立。

不惑之年

指四十歲。

出自《論語·為政》:“四十而不惑。”是說四十歲的人,應該能很好地控制情緒變化,遇到事情應當明辨不疑。

知命之年

指五十歲。

出自《論語·為政》:“五十而知天命。”是說五十歲的時候,已經體驗過世事之艱,所以做事情不再一味追求結果,對個人榮辱得失已經淡然。

耳順之年/花甲之年

指六十歲。

“耳順”出自《論語·為政》:“六十而耳順。”是說到了六十歲,哪怕是對那些于己不利的意見也能聽得進去了。

“花甲”一詞出自中國古代曆法,以六十年為一循環,一循環稱為一甲子,又因幹支名号複雜,所以稱花甲。

從心之年/

古稀之年/懸車之年

指七十歲。

“從心”出自《論語·為政》:“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

“古稀”出自杜甫《曲江》:“酒債尋常行處有,人生七十古來稀。”

“懸車”是說古人一般到七十歲就辭官引退,廢車不用。《晉書·劉毅傳》記載:“昔鄭武公年過八十,入為周司徒,雖過懸車之年,必有可用。”

從0歲到100歲,古人對年齡的稱謂,居然這麼美!

杖朝之年/

耄耋(mào dié)之年

指八九十歲。

《禮記·王制》:“五十杖于家,六十杖于鄉,七十杖于國,八十杖于朝。”指過了八十歲就允許拄着拐杖入朝。

《禮記·曲禮上》:“八十九十曰耄。”《說文》: “年八十曰耊。”後将耄耋兩字連用,表示八九十歲的老年人。

鲐(tái)背之年

指九十歲。

《釋名》:“九十曰鲐背,背有鲐文也。”鲐是一種有斑紋的魚,由于老年人背部的褶皺如同鲐魚的斑紋,故有此用法。

期頤之年

指一百歲。

《禮記·曲禮上》:“百年曰期,頤。”是說,滿百歲稱為“期”,由人贍養,頤養天年。因将百歲稱為“期頤之年”。

從0歲到100歲,古人對年齡的稱謂,居然這麼美!

以及一些比較特别的壽辰

喜壽

七十七歲的雅稱。

因“喜”字的草書近似豎寫的“七十七”,故名。

米壽

八十八歲的雅稱。

因“米”字拆開,其上下各是八,中間是十,可讀作八十八,故名。

白壽

九十九歲的雅稱。

因“百”字去掉上邊的“一”是“白”字,百數去一為九十九,故名。

茶壽

一百零八歲的雅稱。

因“茶”字的草字頭即雙“十”,相加即“二十”,中間的“人”分開即為“八”,底部的“木”即“十”和“八”,中底部連在一起構成“八十八”,再加上字頭的“二十”,一共是“一百零八”,故名。

來源:鄠邑宣傳 責編 闫含

你可能想看:

有話要說...

取消
掃碼支持 支付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