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桂林市下轄荔浦市的荔江風景區遊玩,沒想到,這裡居然有一間“荔江灣奇石文化博物館”。場館不大,但建築頗有氣勢,藏品嘛也還有幾件值得觀賞的。
柳州、桂林奇石甚多,尤其是奇石館舍衆多,奇石市場規模龐大,堪稱全國奇石的集散地。相比較而言,荔江灣的博物館隻能是“小小巫”了。不過,柳州、桂林藏品豐富的奇石博物館,不是到荔江灣的人都能去或都去過,這個小小的奇石博物館也還有價值,何況它并不收費,供遊人随意參觀。
以上均為荔江灣奇石文化博物館藏品
這些奇石,看起來相當漂亮。漂亮在哪裡?
“形”——這是一般人賞石的第一标準,形狀好看,尤其像某一物,越像越好,越像價值越高。
“色”,這是一般人賞石的又一标準,石色純正,越純越好,純而正、純而潔、純而亮、純而透,更佳!
近二三十年來,奇石作為一種文化,開始走進百姓家中,賞石也越來越成為大衆之藝術。普羅大衆賞石,最主要是從形、色來觀賞、評價的。賞玩家、專家,評價标準就多了,紋、質、意、座、名等等,都是評價标準。
以上均為荔江灣奇石文化博物館藏品
奇石,一個“奇”字,不僅天然生成,自然奇異,更在欣賞之奇,不僅物奇,而且賞奇,賞者獨到的視角,奇特、奇異的眼光,非比常人的欣賞水平,更能品味石之奇、石之妙。
古代賞石,主要是文人、士大夫。賞石曆史悠久,說來已有數千年了。賞石之人相異,賞的角度也不甚相同,賞之味也不一樣。
鄭闆橋在《石竹圖》題跋中說,北宋書法家米芾論石,提出瘦、漏、绉、透四個字,說盡了石頭的妙處。蘇東坡說“石文而醜”,石頭的千姿百态都可用一個“醜”字概括。米芾知道石頭之美與好,不知道石頭的醜中藏着頂級的好。鄭闆橋說,他畫石頭,追求醜而雄、醜而秀。這“醜而雄”“醜而秀”,正是鄭闆橋賞石、畫石的獨特之處。
瘦、漏、绉、透,是米芾賞石的視角與标準。“石文而醜”,文,是绉,蘇東坡喜歡绉而醜的石。靈壁石因其绉而醜,大受東坡喜愛。宋豐元八年,蘇東坡離開黃州,前往江甯府(今南京),過揚州時,專程去張氏臯園拜訪張碩,園中有一塊靈壁石,樣子像麋鹿的脖子,從前後左右都可觀賞,東坡心中十分喜歡。他主動給老朋友張碩畫了一幅《醜石風竹圖》送給張碩,圖中的醜石就是像麋鹿脖子的靈壁石。張碩知道東坡想要靈壁石,就慷慨地将靈壁石送給東坡。東坡笑納了。
以上為靈壁石
有話要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