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一個真實的故事,為了保護隐私,我用了化名。
“李老師,又不肯寫作業了,現在還躺在床上對我大吼大叫……”因為情緒失控,這位媽媽邊哭邊說,表述得很零亂。這天是5月19日,這已經是這個學期她的第五個求助電話了。這是位周末媽媽,家在外地,長沙租了房,每周末過來陪孩子。
我一邊安慰她,一邊要她停止在孩子面哭訴抱怨,建議她到小區樓下走走,先讓自己平靜下來。
四十分鐘的電話,都是抱怨哭訴。抱怨孩子懶惰,愛玩手機,不寫作業不聽話;哭訴孩子父親從不管孩子教育,自己一個人已經承受不來……
抱怨完後,忽然蹦出一句:“李老師,我給你十萬,初一初二就放你家裡,行不?就周五晚和周六一天,好不好?我真的是沒有辦法了!”言語裡都是無奈和懇求。
十萬的後面,我看到了一位無助到絕望崩潰的母親。在教育孩子無能為力的時候,有多少父母想到的是把孩子推開?我婉拒了她,因為這并不能真正解決問題。
我接着撥打了孩子的電話。他是我上一屆的學生,思維敏捷,有個性有主見,内心敏感驕傲。在與我相處的兩年裡,他是非常信任喜歡我,我們一直保持着亦師亦友的關系,即使上了外面的初中,依然會經常和我分享自己的學習生活。
又是長達一個小時的電話,孩子情緒失控,暴躁絕望。他沒有辯解,電話那頭更多的是自說自話,是冷笑和語氣誇張的嘲諷,全是對父母的不屑和怨恨。争吵原因是這次半期考試沒有考好,所以媽媽每次隻要看到他沒在學習就會指責他貪玩不用心,還用不讓他打籃球威脅他(他最大的愛好就是打籃球),說了最傷人的話“你讀書不行怎麼不去死!”當天他爸爸也給他打了電話,父親給孩子說了什麼呢?說自己身體不好,反正是廢人一個,你讀不讀書是你自己的事情,我管不了,你自己看着辦。
安撫完這對母子後,我答應第二天和他們面對面地溝通。
中餐一起吃飯,桌上還有幾個以前的家長。看這位媽媽怎麼做的,吃飯的四十分鐘裡,這位媽媽三次當着大家的面表揚别人家孩子,抱怨小輝,并不斷提醒他作業沒有完成。我雖然不停地制止她,但沒有效果。抱怨與批評,已經成為這位母親的常态,可怕的是她完全沒有意識到,更不用說去改變自己。
飯後,是近五個小時的心理疏導,孩子三個小時。我們交談融洽又放松,話題開放:從如何同父母、老師同學相處到班級趣聞;從籃球愛好到初中三年規劃;從成長煩惱到學習方法……我們無所不談,最後我收住話題,給出要求:1、首先上課做到認真聽,作業按時完成,耽誤的學習趕快補上;2、期末考試要有實質性的進步。輝很愉快地接受了我的提議,然後一個人坐公交趕回去寫作業了。完全不同的談話效果,說明了很多時候孩子需要的隻是發自内心的包容、尊重、理解與鼓勵。
接下來和母親談了二個小時。我對媽媽提出三點要求:1、多鼓勵少抱怨,給孩子一個積極樂觀的父母形象;2、學會包容、尊重孩子,給孩子适當的空間和自由。3、父母要養成學習習慣,和孩子共同成長。4、即使孩子表現不盡人意,也别表現出你的失望,這對孩子是緻命的打擊。
當孩子出了問題時,家長們是采取消極冷漠,抱怨嘲諷?還是冷靜反思,幫助孩子找出問題,給予孩子更多的耐心、包容、尊重和鼓勵,直至解決問題?
抱怨嘲諷,并不能解決問題,相反,它會讓膽小的孩子失去自信,變得縮手縮腳,畏首畏尾,嚴重的還會造成心理陰影;個性強的孩子則會選擇無視、反擊和暴力對抗,甚至做出讓父母後悔莫及的舉動。
給老師十萬,不如從改變自己開始。
有話要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