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天病毒細菌出動,小孩子發燒變多,身邊每周好幾個。親生的孩子發燒,太考驗家長的心理素質,以及判斷力。
有的家長是淡定觀察派,但又熬不過心裡那個“萬一呢?”
有的家長是急于退燒派,心情焦慮就容易動作變形,反而把孩子體質搞差了。
隻要孩子發燒拖上幾天,兩派都奔潰了。。
我們收集了幾個代表性的中醫發燒意見,給焦慮上火的家長們定定心。
别人的孩子,盡快退燒。
自己的孩子,慢慢退。
——厚樸中醫學堂·徐文兵老師
我記得以前我的老師跟我說過,你如果給家人看病,你就觀察上兩天,讓他自己燒,隻要他不出生命危險。
給外人看病是什麼?是來了就想幫助退燒。
那退燒很簡單呀!一發汗不就退了嗎?但是呢,退了後熱起來怎麼辦?
我發現很多家長看病的時候,在考慮的問題是,怎麼能讓自己最好沒有心理負擔,孩子發燒了我送到某某醫院,然後挂上吊瓶,能把體溫降下來就好,餘下的不管。
有的西醫迎合這種心理,濫用抗生素,有的中醫濫用寒涼藥。
體溫雖然下去了,孩子生機也被冰伏涼厄,從此身體生長發育緩慢,精神萎靡,智力減退。這種慢性的扼殺和吞噬在摧毀整個家庭。
中醫治療外感效果是最好的,而且沒有負作用。
▼
小孩子發燒,一定先辨證,是受風了,還是受寒了,還是受熱了?
肚子裡面疙裡疙瘩的,摸上巨痛的小孩子,通腸胃,消食、化積,讓他拉出一頓臭屎來,他那個燒就會退。
高燒特别厲害、怕熱蹬被子、手又冰涼、風熱感冒的小孩子,我就給他捋胳膊内側這個三陰經(肺、心包、心經),再在手尖上中沖穴針刺、放血,擠出來一滴、二滴黑血以後,他那個熱能很快能退掉。
用食指、中指螺紋面着力,由孩子腕橫紋中點,推至肘橫紋中點。可以讓孩子體溫下降,不同類型引起的發熱都有效。
得了寒邪、怕冷、打寒顫的小孩子,就吃發汗藥,或者推一下背。
大家可以用這些簡單的物理方法,去先幫助孩子。
男孩子到12歲左右有一次高燒,老百姓叫換腦子
▼
如果你燒過來了,等于說離成人又近了一步,男孩子的變聲期、發育都跟這有關。
但我們現在就是沒有這個經驗,或者是一碰到這個事就慌,用一些誤治法,送到醫院,冷水一輸,寒藥一用,燒是沒了,但是那個人"蔫兒"了。
就把男人這個陽氣啊,扼殺在十二歲左右,導緻了我們現在看到很多問題,中國的爺們越來越少,娘娘腔越來越多。
為什麼?你追到根上,12歲那個燒就沒發好!沒熱出來!
感冒不治能好嗎?
1800年前,張仲景提出了人體七日節律、晝夜節律。
——北京中醫藥大學教授、《傷寒論》專家·郝萬山老師
有一年我在外地講課,一直講了六天,非常累,飛回家發燒39℃多,就是一個普通的感冒,我不想吃飯,看看它能不能自己好。
上床之後,我就用自然放松的方法,讓自己進入“物我兩忘,意氣俱靜,無無亦無,一靈獨覺”的狀态,一覺醒來上午10點多,體溫下降到37°左右。
可是離開被窩以後依然是打噴嚏、流眼淚,過了中午,症狀減輕了,可還是不舒服,仍然躺着休息,就這樣休息了好幾天,隻能吃清淡的,到了星期五的上午,一切症狀都消失。
這時我就想到一個問題,從周六感冒到星期五的上午,正好是經曆了七天。那麼我就把這種情況,叫做外感病的七日節律。
這個規律其實是1800年前張仲景提出來的
▼
張仲景在《傷寒論》中說:“太陽病,頭痛至七日以上自愈者,以行其經盡故也。”
太陽病一般類似我們現在的傷風感冒,包括風寒和風熱等等,頭痛、發冷、發熱、全身酸懶疼痛,沒有經過治療,七天以後自己好了,這是怎麼回事呢?
“以行其經盡故也”,就是說這個病的自然病程結束了,有許多疾病它屬于自限性疾病,比方說病毒感染,
沒有發生合并症和并發症的話,到了一定的天數,由于我們人體的自我調節機能,和自我抗病能力,發揮了很好的作用,它自己就好了。
在哪個時間段好呢?《傷寒論》也有說明:
▼
“太陽病欲解時,從巳至未上。”
巳、午、未時相當于上午9點到下午3點,正是太陽當頭照,我們人體陽氣最旺盛的時候,這個時候病就會好。
人體為什麼會存在七日節律、晝夜節律?我說非常簡單,就是天人相應。
這是我們1800年前的古人對外感病,自然病程的一個理論的認識。
那麼是不是可以說,得了感冒可以不去治療,
都可以自己好呢?
▼
你看嬰幼兒常常是這樣,七天高燒不退,你就等第十三天,第十四天,如果第十三天、十四天還是無名高熱不退,那差不多到二十天、二十一天,才能夠退。
我們知道,但不等于等待觀望,醫生及時地辨證,合理地治療,可以截斷病程,減少病人的痛苦。
小兒退燒最重要的一點:切忌發汗太多
小兒發熱,證各不同,治亦有異,或因風寒外感,或因飲食内傷,必須辨證清楚,不可妄行汗下。
曾屢發汗,汗出雖多,而熱不解,徒傷其表。
——近代内/兒科名醫﹐蒲輔周
《傷寒論》中有明文規定,感冒退燒的汗,就是切忌大汗:不可令如水流漓。
發汗藥是靠正氣來發揮作用的,汗出太多,或者傷陰,或者損陽,損傷了正氣,就很難把體内的邪氣祛除出去。
中醫針對普通發燒的發汗要求,是出小汗、出微汗、遍身,這樣的汗一出透,才能達到汗出熱退、脈靜身涼的效果。
現實中小孩子發燒38.5℃以上,很多家長會給吃泰諾林和美林,這兩種退燒藥,都是通過調節體溫中樞,大腦讓身體感覺到很熱,發汗來散溫。
小孩子服用之後,常常都會大汗,但是并沒有把底下造成發燒的病因去掉,所以很多孩子沒一會兒又燒上來。
如果難免吃退燒藥的話,家長一定要喂孩子多喝點蘆根竹蔗水、紅蘿蔔水、粥水等,及時補陰;
戳圖片進店購“茅根竹蔗清飲湯料”
病愈1周以後,視脾胃恢複的情況,在孩子食療的湯水中,适當地加入五指毛桃、太子參等,補氣。
戳圖片進店購“五指毛桃”
很多發汗過度、損傷了正氣的孩子,這次“治好”以後,會發現以後更愛出汗,也更容易感冒了,這跟不恰當的退熱,有很大關系。
着涼停食?or停食着涼?
——為什麼你的孩子比别人的孩子愛發燒?
——《傷寒論》專家·郝萬山老師
一個年輕媽媽,帶着三歲兒子找我看病,發燒一個禮拜,中西藥都吃過,高燒不退,把包着孩子的布包一打開,唉呦,放的屁特臭,我知道肯定是有停食了。
我說,給孩子吃什麼了?她說孩子感冒了,我想一定要增強抵抗力,才恢複得快,就給他炖元魚湯,炖烏雞湯。
我說你知道嗎?感冒以後,人體的正氣抗邪于表,裡氣相對地不足,消化能力它就低下,你又給他吃這麼多補的東西,這人體的正氣是顧得着在表抗表邪,還是顧得着在裡消化飲食啊?
兩頭顧不着,内外把正氣都牽扯住了,所以這孩子就高燒不退。
媽媽聽完以後恍然大悟,原來感冒期間,一定要飲食清淡。
我就在病曆上寫“着涼停食”,方子呢,外散表寒,内化食滞,開兩付藥,回去之後果然燒就退了。
三個月後,這個媽媽又帶着孩子來了,已經是春天了。
▼
她說,上次吃了你那兩付藥後,孩子食欲特别好,我就每天給他吃,沒想到那天給他穿少了一點點,又是高燒不退。
我就給他寫病曆,“停食着涼”,開兩付藥,這個媽媽拿着方子問,大夫,三個月前您寫的是“着涼停食”,用的是這幾個藥,現在您寫的是“停食着涼”,用的也是這幾個藥,您兩次的診斷不一樣啊?
我說你還挺心細,适合學醫啊!就給她說了:
第二次呢,孩子食欲好,要多少你給他多少,就先導緻他的停食,停食了之後,正氣趨向于體内來消化這些飲食,他的表氣就不足,
所以還沒有什麼風吹草動,幼稚園的其他孩子都沒有得感冒,你的孩子最先得。
她一聽挺有道理,說我今後怎麼辦?
我說,今後你要保證這孩子三分寒,七分暖,三分饑,七分飽,這樣養的孩子就少得病。
《傷寒論》桂枝湯條下明文禁令,感冒忌食:
生冷、粘滑、肉食、五辛、酒酪、臭惡等物。
劉力紅老師的師父盧崇漢先生強調,一旦外感發燒,基本隻能進食白粥,最多加點洗淨的榨菜。
大部分小孩子發燒,是免疫升級、體質up的機會。
但總有小部分病情惡化,家長需要懂得觀察。
處理小孩子發燒,你有啥經驗,or血淚教訓?
歡迎分享~
上一篇
《趣味代數學》運算與速度
下一篇
四景山水之山雨欲來圖
有話要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