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是中華文化中一顆璀璨的明珠,它是一種現成的話,和諺語相似又有一些區别,有固定的結構形式和說法。大部分成語都出自古代的文學典籍,它們背後都至少有一段故事,有的講的是古代的名人,有的講的是古代發生的大事,非常有趣。
在日常溝通和書寫中,如果可以用上幾個成語,那麼就可以使人顯得更有文化氣息。但是一些成語真正的意思與字面意思有很大的出入,如果不了解它背後的故事,那麼就很容易出現用錯的情況。例如“鑿壁偷光”和“鹿鹿魚魚”這兩個成語,大家知道他們出自哪裡嗎?它們是什麼意思?
螞蟻莊園課堂4月23日題目:成語“鑿壁偷光”的典故講述了誰勤奮苦讀的故事?
選項:A、匡衡B、孔子。
成語“鑿壁偷光”也叫“穿壁引光”,可以用來形容勤學苦讀。這個成語出自晉代葛洪的《西京雜記》,是講述西漢時期的學者匡衡的故事。匡衡小時候家裡窮,白天要幹活,晚上家裡沒錢點燈,最後憑着鑿壁偷光的毅力博覽群書,下筆成章,成為一名學者。
螞蟻莊園課堂4月23日題目:成語“鹿鹿魚魚”是用來形容?
選項:A、人平庸無作為,B、動物種類多。
成語“鹿鹿魚魚”出自清代陸隴其的《答曹微之進士書》,原文為“弟恐鹿鹿魚魚,不足以當鼎植耳。”,現在被人們用來形容人平庸無作為,含有貶義,大家在日常交流中一定不會随着對他人使用,一些人會用來自嘲。
螞蟻莊園課堂4月23日答案:
1、成語鑿壁偷光的典故講述了誰勤奮苦讀的故事?答案:匡衡。
2、成語鹿鹿魚魚是用來形容?答案:人平庸無作為。
有話要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