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除标明外,均由安東老王攝于2019年5月26日
交河故城,是世界上最大最古老、保存得最完好的生土建築城市,也是我國保存兩千多年最完整的都市遺迹,唐西域最高軍政機構安西都護府最早就設在交河故城。1961年被列為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2014年6月22日,在卡塔爾多哈召開的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第38屆世界遺産委員會會議上,交河故城作為中國、哈薩克斯坦和吉爾吉斯斯坦三國聯合申遺的“絲綢之路:長安-天山廊道的路網”中的一處遺址點成功列入《世界遺産名錄》。
交河故城是公元前2世紀至5世紀由車師人開創和建造的,在南北朝和唐朝達到鼎盛,9至14世紀由于連年戰火,交河城逐漸衰落。元末察合台時期,吐魯番一帶連年戰火。交河城毀損嚴重,終于被棄。
姑師人建交河城:交河故城,當地人稱“雅爾和圖”,意為崖兒城。《漢書·西域傳》記載:“車師前國王治交河城。河水分流城下,故号交河。由此可見,交河城系車師人所建,建築年代早于秦漢,距今約2000~2300年。作為車師前王國都城的交河故城,起碼已有2300多年的曆史吐魯番盆地的居民是車師人,車師又稱作姑師,是生活在這裡最早的原始居民。交河故城就是他們的王城。它堪與雅典衛城廢墟媲美,是世界最大、最古老、保存最完好的生土建築城市,也是我國保存超過2000年的最完整的都市遺迹。
古車師在今其實就是今天的吉爾吉斯斯坦國,譯為(jushi)車師,現如今其民族主要是吉爾吉斯族占71%,主要民族還有烏孜别克族。那是的車師國人可能是今天的吉爾吉斯族,或烏孜别克族。
14世紀蒙古貴族海都等叛軍經過多年的殘酷戰争,先後攻破高昌,交河。同時蒙古統治者還強迫當地居民放棄傳統的佛教信仰改信伊斯蘭教。精神與物質的雙重打擊下,交河終于走完了它生命的曆程。
曆史變遷:漢代在西域的戌已校尉,設立“交河壁”,起初就駐在這裡。北魏至唐初,為高昌王國屬下的交河郡。公元5世紀時,這裡是高昌王國的郡治,西州設立後,此城為西州治下交河縣。唐代安西都護府也曾一度建此。8世紀中葉至9世紀中葉,交河曾為吐蕃人所據,後又為回鹘高昌王國屬下交河州。13世紀末葉,毀于蒙古貴族叛亂之戰火中。後經西遼、元,直至15世紀才被廢棄。13世紀末葉,毀于蒙古貴族叛亂之戰火中。
地理位置:位于吐魯番市以西13公裡的一座島形台地上。因河水分流繞城下,故稱交河,最早是西域36國之一的 “車師前國”的都城。
交河城址,位于吐魯番市以西約13公裡的亞爾鄉,吐魯番市西郊10公裡牙爾乃孜溝兩條河交彙處30米高的黃土台上,長約1650米,兩端窄,中間最寬處約300米,呈柳葉形半島。這裡是古代西域三十六城郭諸國之一的車師前國都城,是該國政治、經濟、軍事和文化中心。吐魯番的幹旱少雨,使故城保存得非常完整,建築全部由夯土版築而成,形制布局則與唐代長安城相仿。城内市井、官署、佛寺、佛塔、街巷,以及作坊、民居、演兵場、藏兵壕、寺院佛龛中的泥菩薩都還可以找到。寺院占地5000平方米,有汲水井一口。佛塔群有佛塔101座。從空中俯視,交河故城像一片大柳葉。
網圖,下三幅同
交河故城在曆經數千年的風雨滄桑之後,這座城市建築布局的主體結構依然奇迹般的保存下來。這些都得益于吐魯番得天獨厚的幹燥少雨氣候。交河故城的規模,大體為唐代的建築,建築物主要集中在台地東南部約1000米的範圍内。古城四央臨崖,在東、西、南側的懸崖峭壁上劈崖而建三座城門。
交河故城的建築布局主要由明顯可見的三個部分組成:貫穿南北的一條中心大道把居住區分為東、西兩部分,大道北端是一座規模宏大的寺院,以它為中心構成了北部的寺院區,這一區的建築面積約為9萬平方米。建築多是長方形院落,院落門向着所臨街巷。從每所院落的平面布置來看當為寺院,尢其是主室裡都有一個方土柱,應是神壇或塔柱;
大道東區南部為大型民居區,建築面積約為78000平方米,北部為小型居民區,中部為官署區;大道西區除大部分為民居外,還分布有許多手工作坊。城中大道兩旁皆是高厚的街牆,臨街不設門窗。大體南北、東西向垂直交叉、縱橫相連的街巷把36萬平方米的建築群分為若幹小區,頗似中國内陸古代城市的坊、曲。
這種建築布局足以說明,交河故城在唐代曾經進行過一次有規劃的重修改建,而唐代以前舊城痕迹則早已面目全非了。從城市布局來看,他一方面受到了中原傳統城市建築規制的影響,又獨具地方特征。以街巷為骨架的交通網絡、城門及其它建築,在營建時,無不把軍事防禦作為其建築時的指導思想,整修古城就是一個巨大的軍事堡壘,反映出了曆史上這一地區激烈的民族和社會矛盾。
另外令人難以置信的是,建築形式除了沒有城牆外,還有一個明顯的特征,即整座城市的大部分建築物不論大小基本上是用“減地留牆”的方法,從高聳的台地表面向下挖出來的。寺院、官署、城門、民舍的牆體基本為生土牆,特别是街巷,狹長而幽深,像蜿蜒曲折的戰壕。可以說,這座城市是一個龐大的古代雕塑,其建築工藝之獨特,不僅國内僅此一家,國外也罕見其例,體現出古代勞動者的聰敏才智和巨大的創造力。
古城遺址保存相當完好,古城南北長約1750米,東西最寬處約300米,分為寺院,民居,官署等部分。古城總面積47萬平方米,現存建築遺迹36萬平方米。城内建築物大部分是唐代修建的,建築布局獨具特色。該城保留着宋代以前我國中原城市的建築特點。
全城象一個層層設防的大堡壘,人行牆外,像處在深溝之中,無法窺知城垣内情況,而在牆内,則可居高臨下,控制内外動向,城中布防,也是極為嚴密的。
交河故城的布局大體分為三部份,一條長約350米,寬約10米的南北大道,把居住區分為東、西兩大部分。
大道的北端有一座規模宏大的寺院,并以它為中心構成北部寺院區。城北上還建有一組壯觀的塔群,可能是安葬曆代高僧的的塔林。
東南方,有一座宏偉的地下宅院,頂上有11米見方的天井,天井東面南道,設有四重門栅,天井地面,有一條寬3米,高2米的地道,長60米,與南北大道相通。據考察推測,可能是安西都護府的住所,後為天山縣的官署衙門。
西部有許多手工作坊。大道兩側是高厚的土垣,垣後是被縱橫交錯的短巷分割的“坊”,臨街不開門。“坊”内有居住遺址和紡織、釀酒、制鞋等手工作坊。東側有軍營、餘為民居。交河城僅有東門和南門兩座城門。由于城建在30米高的懸崖上,不用築城垣,城門亦非正式建築。
南門,是古代運送軍需糧草、大軍出入的主要通道。南門地勢險要,有“一人守隘,萬夫莫向”的山崖.
東門,巍然屹立在30米高的峭壁上,主要是為城内居民汲引河水的門戶。
1961年國務院公布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被譽為“世界上最完美的廢墟”。
交河故城曾出土不少文物,如唐代蓮花瓦當、蓮花經卷等。1994年考古工作者,在故城保護性發掘中,首次發現一座地下寺院和車師國貴族墓葬,并出土海珠,舍利子等一批珍貴文物。
唐人李顧《古從軍行》:“白日登山望烽火,黃昏飲馬傍交河。行人刁鬥風沙暗,公主琵琶幽怨多。野雲萬裡無城郭,雨雪紛紛連大漠。胡雁哀鳴夜夜飛,胡兒眼淚雙雙落。聞道玉門猶被遮,應将性命逐輕車。年年戰骨理荒外,空見蒲桃入漢家。“
引用網圖兩幅
下一篇
主治燙傷不留疤痕特效秘方
有話要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