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健康養生 > 正文

針灸必讀《玉龍歌》原話白話解

《玉龍歌》淺釋原秦皇島市海港醫院副主任中醫師王玉堂注 劉鑫整理

針灸必讀《玉龍歌》原話白話解

《玉龍歌》乃戰國時期扁鵲所著,為明代楊氏轉載于《針灸大成》。此文用歌賦形式寫成,便于後人記憶,精簡疏針,效專力宏,卻包涵五行學說、髒腑經絡、絡 郗俞募,奇經八脈,根結标本等内容。餘從事針灸專業60餘年,均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故不辭簡陋,撰寫成文。望同道批評指正。

扁鵲授我玉龍歌,玉龍一試絕沉疴。玉龍之歌真罕得,流傳千載無差訛。

我今歌此玉龍訣,玉龍一百二十穴,醫者行針殊妙絕,但恐時人自差别。

補瀉分明指下施,金針一刺顯明醫。伛者立伸偻者起,從此名揚天下知。

釋:曲池行六陰,為大腸經合穴,與陽經交接,調節陰陽,人中乃督脈穴位,為任脈與督脈的中點,調節任督兩脈;少陽主腎,腎藏精、生髓、主骨,取髓會絕骨,風池為膽經穴位,同貫多歧,與肝相為表裡,肝腎同源,與絕骨上下呼應。

中風不語最難醫,發際頂門穴要知。更向百會明補瀉,即時蘇醒免災危。

釋:頂門禁針;百會為三陽五會,督脈、足厥陰肝經、手足三陽經交會之處,貫通心腦腎。

鼻流清涕名鼻淵,先瀉後補即可痊。若是頭風并眼痛,上星穴内刺無偏。

釋:上星穴位于兩眉之間,入發際一寸。督脈為諸陽之會。鼻流清涕為受寒所緻,陰邪傷陽,可配合合谷使用。

頭風嘔吐眼昏花,穴取神庭始不差。孩子慢驚何可治,印堂刺入艾還加。

釋:急驚風多因高熱、驚吓等引起,頸項強直、抽搐等表現為主,慢驚風多因腦炎等引起,也可由急驚風轉變,多以抽搐發作為主。現代醫學多配合鎮靜藥物。心與腦通,心主神明,督脈入腦交巅,與腦相通。

頭項強痛難回顧,牙疼并作一般看。先向承漿明補瀉,後針風府即時安。

釋:承漿與風府前後對應,承漿為任脈穴位,與足陽明胃經相交彙;風府為督脈穴位,須淺刺,莫深刺。

偏正頭風通難醫,絲竹金針亦可施。沿皮向後透率谷,一針兩穴世間稀。

釋:偏正頭風為少陽病候,針灸效佳。絲竹空三焦經,沿皮平刺向率谷,依據疼痛部位,在于足少陽膽經。取同側穴位,頭病足取,可取足臨泣配合。今以血管舒縮障礙性頭痛居多。

偏正頭風有兩般,有無痰飲細推觀。若然痰飲風池刺,倘無痰飲合谷安。

釋:

口眼㖞斜最可嗟,地倉妙穴連頰車。喎左瀉右依師正,喎右瀉左莫令斜。

釋:今鼓腮試驗可見面神經麻痹症狀,以春季及秋末多見,以肝主筋故也,故以風邪外中為稱,風善行數變,發病迅速,外感風邪,非痰火内發中風所緻。

不聞香臭從何治,迎香兩穴克堪攻。先補後瀉分明效,一針未出氣先通。

釋:迎香為手足陽明交彙之處,陽交于陽。合谷可作配穴。

耳聾氣閉痛難言,須刺翳風穴始痊。亦治頸上生瘰疬,下針瀉動即安然。

釋:瘰疬多出現在頸部、腋下,今以結核病人多見。古以肝火旺,少陽經病症,少陽為相火,火性炎上,三焦經病耳中聾,故出現此症。

耳聾之症不聞聲,痛癢蟬鳴不快情。紅腫生瘡須用瀉,宜從聽會用針行。

釋:足少陽膽經聽會為結,竅陰為根,與手少陽三焦經一脈相通。可配合外關、竅陰或中渚、關沖、足臨泣針刺,效佳。聽會須張口取之。

偶爾失音言語難,啞門一穴兩筋間,若知淺針莫深刺,言語音和照舊安。

釋:後天性疾病,如乙腦等可出現失音、言語困難情況,啞門穴可用(1973年邯鄲救災時邱縣陳村病人陳三立患乙腦遺留後遺症,針刺此穴确有實效)。

眉間疼痛苦難當,攢竹沿皮刺無妨,若是眼昏皆可治,更針頭維即安康。

釋:攢竹為足太陽膀胱經穴位,單取攢竹、頭維效果欠佳,《會元針灸學》提出可配合解溪穴治療,待讀者探讨研究。

兩睛紅腫痛難熬,怕日羞明心自焦,隻刺睛明、魚尾穴,太陽出血自然消。

釋:太陽穴點刺放血、洩熱開竅,睛明慎用。

眼痛忽然血貫睛,羞明更澀最難睜,須得太陽針血出,不用金針疾自平。

釋:西醫稱紅眼病,太陽、關沖放血即可。

心血炎上兩眼紅,迎香穴内刺為通,若将毒血抽出後,目内清涼始見功。

釋:迎香是大腸經和胃經交接的穴位,鼻塞不同、鼻流清涕皆可治療。配合遠端合谷效果更佳。

強痛脊背瀉人中,挫閃腰酸亦可攻,更有委中之一穴,腰間諸疾任君攻。

釋:脊柱疼内傷外感皆可導緻此證。督脈經病,督脈為陽脈之海。委中别名血郄,是氣血深聚的地方。膀胱經第一側線,第二側線均交會委中。所以《四總穴歌》言簡意赅地指出“腰背委中求”。

腎弱腰痛不可當,施為行止甚非常,若知腎俞二穴處,艾火頻加體自康。

釋:腎俞對應深部為腎髒,左右各一,腎主骨生髓,外傷、寒涼、勞累過度均可引起腰痛,取此穴對于腎、腰、膀胱均有益,艾火灸之更佳。

環跳能治腿股風,居髎二穴認真攻。委中毒血更出盡,愈見亦可神聖功。

釋:腿股風現代醫學為坐骨神經痛,有腰椎間盤突出、外傷、受涼等病因,坐骨神經部分以足少陽膽經所循行通路而行,沿大腿外側沿至足趾,因邪氣而受阻,以針刺之,祛邪外出,效較中藥更佳,體位要求務必擺放準确。

膝腿無力身立難,原因風濕緻傷殘,倘知二市穴能灸,步履悠悠漸自安。

釋:二市為風市、陰市。伏兔、髀關、陰市治療癱瘓病人擡腿困難,效果佳。

髋骨能醫兩腿疼,膝頭紅腫不能行,必針膝眼、膝關穴,功效須臾病不生。

釋:髋骨存疑代考。膝頭紅腫病因多以濕熱為主,膝關節主屈伸運動,其紅腫導緻屈伸困難,針内外膝眼,即犢鼻穴,可配合太沖使用,膝關位于曲泉下兩寸,膝關屈腿取之。

寒濕腳氣不可熬,先針三裡及陰交,再将絕骨穴兼刺,腫痛登時立見消。

釋:現代醫學稱寒濕腳氣為末梢神經炎,表現在感覺遲鈍、下肢走路無力,由寒濕之邪誘發或飲食所傷導緻。脾主肌肉、四肢,足三裡為陽明多氣多血之經,脾主升清胃主降濁,氣機失調,出現痰飲,痰飲為病望診形體肥胖,舌質淡胖,白膩苔,脈弦或弦滑,可緻水走腸間辘辘有聲。

腫紅腿足草鞋風,須把昆侖二穴攻,申脈太溪如再刺,神醫妙訣起疲窿。

釋:此為濕熱下注于足腕部。申脈、昆侖屬于足太陽膀胱經的穴位,與足少陰腎經的太溪配伍。太陽主寒水,太溪屬腎,疏通陰陽表裡,水氣清則病自愈。

腳背疼起丘墟穴,斜針出血即時輕,解溪再與商丘識,補瀉行針要辨明。

釋:此為濕邪下注于足背部,橫貫于膽、胃、脾三經。脾主升清,胃主降濁,更加丘墟,利膽和胃,則疼痛俱消,其病自愈。

行步艱難疾轉加,太沖二穴效堪誇,更針三裡、中封穴,去病如同用手爪。

釋:素有膝總疼痛疾患,行路加重,為何取太沖穴呢?太沖乃肝經原穴,主本源之氣,肝藏血,肝主筋,故也。足三裡為胃之合也,再加肝經中封,益氣養血,益氣榮筋。

膝蓋紅腫鶴膝風,陽陵二穴亦堪攻,陰陵針透尤收效,紅腫全消見異功。

釋:什麼叫鶴膝風呢?兩個膝關節紅腫熱痛,上下肌肉枯瘦,步履艱難,日漸加重。陽陵泉,膽之筋會也,陰陵泉乃脾經合穴,二穴合用,疏筋利骨,健脾利濕,相得益彰。(餘曾治一18歲男性患者,患此症已三年餘,經連續針此穴,于數月餘痊愈。五年後随訪健康無恙。)

腕中無力痛艱難,握物難移體不安,腕骨一針雖見效,莫将補瀉等閑看。

釋:此病屬于實證。《靈樞經》:“實則瀉之,虛則補之。”大抵疼痛為實,癢麻為虛。故針腕骨用瀉法。

急疼兩臂氣攻胸,肩井分明穴可攻,此穴元來真氣聚,補多瀉少應其中。

釋:肩井在大椎與肩峰連線的中點,具有降氣的作用,以手指按之,則沉困酸麻。兩胸脅乃膽經所行所過之處,肩井降肺氣,甚速。氣降其痛自止。

肩背風氣連臂疼,背縫二穴用針明,五樞亦治腰間痛,得穴方知疾頓輕。

釋:兩臂靠攏時出現皺紋,阿是穴,局部穴主治局部病,止痛、祛風、活血通絡的作用。五樞在帶脈下三寸,髂前上棘。腰痛是膽經連帶脈所行所過之處,針此穴,治療腰胯、下肢外側疼痛。經脈所過,主治所及。

兩肘拘攣筋骨連,艱難動作欠安然,隻将曲池針瀉動,尺澤兼行見聖傳。

釋:此處指經脈攣縮,一是寒邪傷筋,二是中風癱瘓,均能引起此病,所以筋急攣縮不伸。尺澤能醫筋骨攣,曲池行六陰,陰陽交接,陽氣盛。二穴相合,相得益彰。即能溫筋散寒,又能養血榮筋。

肩端紅腫痛難當,寒濕相争氣血旺,若向肩顒明補瀉,管君多灸自安康。

釋:寒勝則痛,濕勝則腫。濕熱相争,故痛難當。針此穴,濕去熱除,則痛自止也。

筋急不開手難伸,尺澤從來要認真,頭面縱有諸樣症,一針合谷效通神。

釋:尺澤乃手太陰肺經合水穴,肺主氣,氣主煦之,血主濡之。筋脈得氣血的溫煦濡養則病自除。合谷乃手陽明大腸經原穴,在鼻旁迎香交會于胃經,均屬陽明經。陽明多氣多血,所以治療頭面五官疾患。

腹中氣塊痛難當,穴法宜向内關防,八法有名陰維穴,腹中之疾永安康。

釋:内關乃手厥陰心包經絡穴,其經脈曆絡三焦。腹中氣塊痛難當乃中上焦病,脾升胃降,脾胃和則肺氣自旺,肺氣通則諸氣皆通。培土益金,金氣旺,以防肝木相克,脾胃和、脾胃健,則疼消痛止。

腹中疼痛亦難當,大陵、外關可消詳,若是脅疼并閉結,支溝奇妙效非常。

釋:腹痛一般指中腹部的脾胃和小腹疼痛。心包經曆絡三焦,三焦經偏屬三焦。大陵乃包絡經的原穴,外關乃三焦經的絡穴,原絡相配治療表裡相通之病。閉結,閉指小便不暢,結指大便燥結。支溝是三焦經經穴,所行為經,其經脈具有疏洩三焦,通利肝膽的作用。

脾家之症最可憐,有寒有熱兩相煎,間使二穴針瀉動,熱瀉寒補病俱痊。

釋:脾主濕土,胃主燥土,燥能濟濕,濕能濟燥,才能保持脾升胃降,陰陽平衡。間使為包絡經經穴,經主喘息寒熱,包絡經曆絡三焦,與三焦、肝膽相通,所以出現有寒有熱之症,故也。

九種心痛及脾疼,上脘穴内用神針,若還脾敗中脘補,兩針神效免災侵。

釋:程鐘齡在《醫學新悟》裡對九種心痛作了切合實際的解釋,引證如下:“心痛有九種:一曰氣,二曰血,三曰熱,四曰寒,五曰飲,六曰食,七曰虛,八曰蟲,九曰疰,宜分而治之。”上脘,中脘相對應深部為脾胃所居,調理脾胃為主,脾主升清,胃主降濁,“陰平陽秘,精神乃治”《素問·生氣通天論》

痔漏之疾亦可憎,表裡急重最難禁,或痛或癢或下血,二白穴在掌中尋。

釋:二白穴在大陵穴上四寸,在桡側腕屈肌和尺側腕屈肌之間。為什麼取包絡經呢?包絡代君行事。《内經·至真要大論》雲:“諸痛癢瘡,皆屬于心。”

三焦熱氣壅上焦,口苦舌幹豈易調,針刺關沖出毒血,口生津液病俱消。

釋:三焦相火炎熾,火性炎上,故口苦咽幹。關沖,手少陽三焦經井穴,洩熱。相火靜,則口苦自治。

手臂紅腫連腕疼,液門穴内用針明,更将一穴名中渚,多瀉中間疾自輕。

釋:相火熾盛,中渚乃三焦經輸穴,是氣血灌注之處。所以它的作用與本經各穴不同,大有差異。

中風之症症非輕,中沖二穴可安甯,先補後瀉如無應,再刺人中立便輕。

釋:中沖乃包絡經井穴,洩熱開竅醒腦,殊效。人中具有回蘇啟閉功能。

膽寒心虛病如何?少沖二穴最功多,刺入三分不着艾,金針用後自平和。

釋:此乃心膽兩虛,膽為清淨之腑,性喜甯谧,而惡煩擾。針刺此穴有激發旺盛膽的功能,病在髒者取之井,故也。

時行瘧疾最難禁,穴法由來未審明,若把後溪穴尋得,多加艾火即時輕。

釋:仲景所著《傷寒論》把瘧疾歸結為少陽病。後溪為手太陽小腸經輸穴,“太陽主開”,又是奇經八脈的穴位,“後溪督脈内眦頸”,交會于督脈的大椎穴貫通諸陽;陽明主合,少陽主樞,太陽主開,故也。

牙痛陣陣苦相煎,穴在二間要得傳,若患翻胃并吐食,中魁奇穴莫教偏。

釋:牙疼指下牙痛,二間是大腸經的荥穴,下牙疼是大腸經所行所過之處,入下齒中。中魁穴存疑待考。

乳鵝之症少人醫,必用金針疾始除,如若少商出血後,即時安穩免災危。

釋:乳鵝之症指扁桃體炎。咽喉者,肺胃之門戶。針肺之井穴少商,能洩五髒之熱。肺主一身之氣,肺氣通諸氣皆通。

如今瘾疹疾多般,好手醫人治亦難,天井二穴多着艾,縱生瘰疬灸皆安。

釋:天井屬手少陽三焦經合穴,主半表半裡,宣洩三焦之熱。解表清熱,表證清,裡證除,則病自愈。

寒痰咳嗽更兼風,列缺二穴最可攻,先把太淵一穴瀉,多加艾火即收功。

釋:列缺是手太陰肺經絡穴,又是奇經八脈的穴位,“列缺任脈行肺系”。太淵是肺經的原穴,統治肺髒疾患。古人言“言灸者未必皆灸”,因為太淵深部是桡骨動脈,古人有說“灸則傷神明”;神明二字指動脈。

癡呆之症不堪親,不識尊卑枉罵人,神門獨治癡呆病,轉手骨開得穴真。

釋:痰火閉塞心竅,《素問·靈蘭秘典論》:“心者,君主之官,神明出焉。”人的精神意識導于心,心與腦通。神門乃心經原穴,統治心腦疾患。

連日虛煩面赤妝,心中驚悸亦難當,若須通裡穴尋得,一用金針體便康。

釋:此為心火炎上。何以知之?面次,舌診邊尖具紅,兩脈細數。陽氣有餘,陰氣不足,所以表現為虛煩面赤。通裡乃少陰心經絡穴,慢性久病取之絡。

風眩目爛最堪憐,淚出汪汪不可言,大、小骨空皆妙穴,多加艾火疾應痊。

釋:作者未曾經過實踐,因此不做釋義。

婦人吹乳痛難消,吐血風痰稠似膠,少澤穴内明補瀉,應時神效氣能調。

釋:少澤乃手太陽小腸經井穴,小腸與心相表裡。心主血脈,小腸主液所生病者,血乃粘稠的液體所化生。所以取少澤,病在髒者取之井。

滿身發熱痛為虛,盜汗淋淋漸損軀,須得百勞椎骨穴,金針一刺疾俱除。

釋:百勞即大椎穴的别名。督脈是七脈之會,對人體各種虛勞症有良好的作用。振奮陽氣,所謂陽盛陰長。

忽然咳嗽腰背疼,身柱由來灸便輕,至陽亦治黃疸病,先補後瀉效分明。

釋:身柱在第三胸椎下,主一身之柱。(身柱局麻曾多次做,用手術刀切開皮膚,以三棱針挑斷皮下肌纖維,治療發際瘡,效果顯著,僅供參考。)身柱相對應深部是肺髒,有宣肺止喘,化痰止痛的作用。六十年代有人在中醫雜志報導,至陽有明顯壓痛是黃疸發病的預兆。

腎敗腰虛小便頻,夜間起止苦勞神,命門若得金針助,腎俞艾灸起邅迍。

釋:命門火衰,腎陽不足。多發于老人,灸腎俞。益火之源,以消陰翳。

九般痔漏最傷人,必刺承山效若神,更有長強一穴是,呻吟大痛穴為真。

釋:痔漏主要是飲食過多導緻。長強局部穴主治局部病。承山乃足太陽膀胱經穴位,膀胱與腎相表裡,腎主二便。

傷風不解嗽頻頻,久不醫時勞便成,咳嗽須針肺俞穴,痰多宜向豐隆尋。

釋:傷風,肺被風邪所傷,不能宣發肅降。咳嗽吐痰,久病不治或醫治不當則成肺痨(即肺結核)。肺俞,宣肺止咳。豐隆乃胃經絡穴,久病入絡,絡病治痰治血。

膏肓二穴治病強,此穴原來難度量,斯穴禁針多着灸,二十一壯亦無妨。

釋:膏肓治療虛勞病,灸療為宜。在第四胸椎旁三寸,肩胛骨脊柱緣。單玉堂先師所講膏肓取法:正坐兩手抱膝頭,勿令搖動得穴純。

腠理不密咳嗽頻,鼻流清涕氣昏沉,須知噴嚏風門穴,咳嗽亦加艾火深。

釋:腠理不固,衛氣虛熱,風邪侵入人體。風門為風出入之門戶,故也。

膽寒由是怕驚心,遺精白濁實難禁,夜夢鬼交心俞治,白環俞治一般針。

釋:膽為六腑之一,有柔無剛,《至真要大論》“膽者,忠正之官,決斷出焉。”膽為清淨之腑,性喜甯谧而惡煩擾。心虛膽寒則多夢,多夢則出現上述症狀。心主神,心與腦通。白環俞相對應深部是腎髒,調節肝腎,腎得陽則開。

肝家血少目昏花,宜補肝俞力便知,更把三裡頻瀉動,還光益血自無差。

釋:肝開竅于目,肝藏血,肝血不足則目䀮䀮無所見。三裡補後天脾胃之氣,血乃水谷精微之氣化生。

脾家之症有多般,緻成番胃吐食難,黃疸亦須尋腕骨,金針必定奪中脘。

釋:中醫理論認為,黃疸的病機是由于脾濕胃熱,濕熱蘊蒸,則出現黃疸。腕骨系小腸經原穴,中脘位于任脈,腑會,胃募,根本标結之結。二穴同用,共奏相輔相成之功。

無汗傷寒瀉複溜,汗多宜将合谷收,若然六脈皆微細,金針一補脈還浮。

釋:被寒邪所傷自然無汗。複溜有利尿的作用,利水除濕,水弱則火旺,火旺則汗自出,其病自解。合谷乃手陽明大腸經原穴,陽明多氣多血之經。汗多是陽虛不能固表,氣血旺汗自收。

大便閉結不能通,照海分明在足中,更把支溝來瀉動,方知妙穴有神功。

釋:照海位于足内踝下一寸《甲乙經》,位于足少陰腎經,又是奇經八脈的穴位。支溝在前條已叙述過治療大便秘結的病機。張景嶽:“三焦屬腎,腎上連肺,故将兩髒。”二穴合用,相輔相成,相得益彰。

小腹脹滿氣攻心,内庭二穴要先針,兩足有水臨泣瀉,無水方能病不侵。

釋:少腹脹滿系其深部為肝髒所居,腎陽不足不能溫化水氣,水氣上行攻心。内廷乃足陽明胃經荥穴,直接聯系脾胃,心胃同源。胃屬燥土,以濟脾濕,故取内廷。脾濕不能運化水。肝和膽相表裡,在五行屬木,來克制脾土。更加膽木經輸穴足臨泣,輸是灌注的意思,由地平面突然下降,取膽經足臨泣,膽随胃降。

七般疝氣取大敦,穴法由來指側間,諸經俱載三毛處,不遇師傳隔萬山。

釋:肝脈環陰器抵少腹,上行至頭頂百會,升清陽降濁陰。下病上取,髒病取之井。肝脈起于大敦。(臨床曾見到男童單側睾丸下脫,一般多得于性情暴躁,紮太沖而愈)。

傳屍勞病最難醫,湧泉出血免災危,痰多須向豐隆瀉,氣喘丹田亦可施。

釋:傳屍日晡潮熱,刺湧泉出血,瀉熱引火歸原,也叫水中瀉木。豐隆系胃之絡穴,痰系水所化,久病入絡,絡病“治血”“治痰”。丹田為任脈的關元穴,足三陰交會于任脈。所以有人記載“諸虛百損關元好”。

渾身疼痛疾非常,不定穴中細審祥,有筋有骨須淺刺,灼艾臨時要度量。

釋:不定穴即阿是穴,取痛點針刺。但在針刺前需考慮不定穴的深處有無重要髒器及組織器官。

勞宮穴在掌中尋,滿手生瘡痛不禁,心胸之病大陵瀉,氣攻胸腹一般針。

釋:勞宮、大陵均屬于手厥陰心包經。勞宮是包絡經的火穴,大陵是包絡經的原穴,與肝經一脈相通,對于氣滞、胸滿、心煩都有顯著效果,它又是十三鬼穴之一,有甯心鎮靜安神的作用。滿手生瘡指手掌部位刺癢、脫皮、皮膚層層剝落甚至露出紅肉,實難治療,而且臨床常見。針勞宮一穴,手以重刺激,隔日一針,連續治療十餘次,完全痊愈。

哮喘之症最難當,夜間不睡氣遑遑,天突妙穴宜尋得,膻中着艾便安康。

釋:哮喘,呼吸急促謂之喘,口有痰聲謂之哮。甚則氣逆胸滿,不能平卧。天突降肺氣,膻中氣會,調節氣機,均能取效。老者不宜根治。

鸠尾獨治五般癎,此穴須當仔細觀,若然着艾宜七壯,多則傷人針亦難。

釋:鸠尾在人體劍突下,相對應深部有橫膈,最好不針多灸,針亦傷内髒。

氣喘急急不可眠,何當日夜苦憂煎,若得璇玑針瀉動,更取氣海自安然。

釋:其病在肺,璇玑相對應深部是肺髒,肺主氣。所以針氣海調節氣機,“一切氣機針氣海”。凡是髒氣虛憊,真氣不足,均可取氣海。

腎強疝氣發甚頻,氣上攻心似死人,關元兼刺大敦穴,此法親傳始得真。

釋:關元為肝、脾、腎、任脈四脈交會。來自腎的奔豚氣,氣逆上沖。張仲景在《傷寒論》稱為“奔豚氣”,桂枝加桂湯主之。大敦是肝經井穴,病在髒者取之井。

水病之疾最難熬,腹滿虛脹不肯消,先灸水分并水道,後針三裡及陰交。

釋:此病多屬于腎髒。水道、水分都是利水的主要穴位。三裡、陰交健脾和胃,還有升降氣機的作用,脾升胃降。針後加灸更好。

腎氣沖心得幾時,須用金針疾自除,若得關元并帶脈,四海誰不仰明醫。

釋:關元是小腸經募穴,又是四脈交會。帶脈環腰腹一周,如束帶然。什麼叫腎氣沖心呢?腎為陰陽水火之髒,腎陽不足則水氣上犯于心火。關元是丹田之氣,取關元治療腎氣虛損,開郁結節刺募穴,帶脈約束諸脈。究其緣由,系水谷寒熱之氣,感則傷于六腑,傳于五髒。小腸,膀胱均屬太陽,“腎得陽則開”引自《醫學法律》。通利小便,排出寒水之氣,陰寒自除,心火必勝。

赤白婦人帶下難,隻因虛敗不能安,中極補多宜瀉少,灼艾還需着意看。

釋:白帶乃人體的廢物,排出體外。如果長期大量排洩,則有損于人體健康。灸中極,振奮陽氣,溫暖下焦。

吼喘之症嗽痰多,若用金針疾自和,俞府、乳根一樣刺,氣喘風痰漸漸磨。

釋:俞府、乳根相對應深部是肺髒,局部穴主治局部病及鄰近疾患。由于相對應深部是心和肺,針刺時十分小心,避免事故。

傷寒過經猶未解,須上期門穴上針,忽然氣喘攻胸膈,三裡瀉多須用心。

釋:太陽病未解傳少陽,少陽傳肝,肝又傳于太陰。期門是肝經募穴,開郁結節刺募穴。三裡,培土生金,金氣旺,則喘自愈。

脾洩之症别無他,天樞二穴刺休差,此是五髒脾虛疾,艾火多添病不加。

釋:天樞乃足陽明胃經穴,又是大腸經募穴,臍旁兩寸,它具有天氣下降地氣上升的功用。脾屬土,能藏萬物亦能生萬物。土濕則木寒,脾洩乃脾濕過重,灸之,溫暖脾土,則萬木生發。脾升清則腹瀉自止。

口臭之疾最可憎,勞心隻為苦多情,大陵穴内人中瀉,心得清涼氣自平。

釋:心主精神意識思維活動,心緒思慮過度,心為火旺,故口臭。大陵乃包絡經原穴,大陵在五行屬土,土乃火之子,實則瀉其子。

穴法深淺在指中,治病須臾顯妙功,勸君要治諸般疾,何不當初記玉龍

你可能想看:

有話要說...

取消
掃碼支持 支付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