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美食 > 正文

清明節吃什麼 清明節各地的傳統食物

  導讀:提起清明節,這一天不光會說到是祭祖掃墓的日子,還會說到清明節吃什麼,不同的地方有不同的飲食習俗,中國清明節的傳統食物有哪些,清明節吃什麼呢?小編這就給大家盤點了清明節各地的傳統食物,這些你都有吃過嗎?大家一起來瞧瞧吧。

  清明節吃什麼

  清明節吃青團子,艾闆,暖菇包,馓子,雞蛋薄餅,大蔥和蛋餅,芥菜飯,棗糕,清明飯,子福,菠菠棵,烏稔飯,潤餅菜。

  清明節,又稱踏青節、行清節、三月節、祭祖節,節期在仲春與暮春之交。清明兼具自然與人文兩大内涵,既是自然節氣點,也是傳統節日。清明節是傳統的重大春祭節日,掃墓祭祀、緬懷祖先,是中華民族數千年以來的優良傳統,不僅有利于弘揚孝道親情、喚醒家族共同記憶,還可促進家族成員乃至民族的凝聚力和認同感。

  清明節各地的傳統食物

  1、福州清明粿

  福州的“菠菠粿”,也叫“清明粿”。原料中有一種草,福州人管它叫菠菠草,又名鼠耳草,中藥稱白頭翁,野生植物,長于冬季農田及荒埔中,芯末開白色小花,花蕾及枝葉有棉絮狀的白色纖維。從田間采集後,選摘芯葉入鍋熬煮,瀝去澀水之後,放入石臼舂爛。再以糯米粉摻和揉制成團塊,作為粿皮。再将團塊分成小塊,壓捏成圓餅,墊在蕉葉上入蒸籠蒸熟或入鍋油煎熟即可。

  2、莆田清明龜

  在福建莆仙各地一到清明節,凡在異鄉者,都要盡量回鄉祭祖掃墓。祭品除素葷菜、果盒、酒及點香燭燒紙錢外,家家戶戶要用糯米和“鼠麯草”(清明草)磨成粉蒸制“清明龜”,因為外形酷似龜狀,所以叫做清明龜。

  “清明龜”是蒲仙一帶特色的節果,皮是用糯米和清明草磨粉拌和溫水制成,以紅綠豆或地瓜幹加糖煮熟為團餡,用龜形木質模印制做成龜狀,放入蒸籠蒸熟。成品色淡黑、質韌、味香、可口健胃,是莆仙很有特色的品。清明節那天,人們備酒馔、果品、“清明龜”等祭品上山掃墓、祭奠。

  3、烏稔飯

  烏稔飯又名烏米飯,每年三月初三,畲族人家家戶戶煮“烏稔飯”,并饋贈漢族的親戚朋友,久而久之,當地的漢族人民也有了清明時食“烏稔飯”的習俗。特别是枯榮縣民間,每年都須用“烏稔飯”祭祀。

  畲族烏稔飯來自大自然烏稔樹(也叫烏飯樹)的綠色樹葉泡制而成的色香味和開脾健胃驅濕膳療作用,是男女老幼四季皆宜的綠色食品。

  “烏稔飯”顔色烏黑但卻米香撲鼻,别有一番風味。制好的“烏稔飯”,單從外表來看,不甚美觀,顔色烏黑,然而米香撲鼻與一般糯米飯相比,别有一番風味。

  清明時節,閩東各地無論城鄉,大多有吃芥菜的食俗。據說每年二月二吃了用芥菜和大米混煮的“芥菜飯”可以終年不長疥瘡。也有在三月三,煮泥鳅面祭祖送人習俗。而且在這段時間裡,在閩東許多城鄉中還可以吃到一種富有閩東特色的食品,那就是春菊和金櫻子花拌到磨好的米漿裡,烙熟為時令小吃,這種小吃頗富鄉野風味。

  4、潤餅

  春餅,又名春卷、薄餅,是閩南、台灣着名的民間吉祥民俗食品。每年農曆三月三、清明前後,閩台民衆都喜歡吃春餅,這已成為閩台民間的一種食俗,也是閩台習俗相近的見證。

  5、龍岩艾糍

  在客家人的餐桌上,艾草可算是一種常見的食材。每到春季,田頭水邊就會長出一叢叢艾草,綠色的葉子盤旋而上,像寶塔似的非常可愛。這時,女人們會把它們采下來,回家将糯米蒸熟之後拌入艾葉一起舂成米膏,在中間包些花生或芝麻餡,團成一個個綠綠的小粑粑放進鍋裡蒸熟,這就成了有名的客家美食“艾糍”。

  艾糍味道濃烈,并不是每個人都能接受。如果吃不慣,可以在做艾糍時少放些艾葉,這樣吃起來就會滿口清香,還帶着一種特有的甘味,讓人頓時胃口大開。

   

你可能想看:

有話要說...

取消
掃碼支持 支付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