庶子雖賢甯奪嫡,人臣惟聖可行權。區區祭仲何為者,賣國容身豈足賢。——《祭仲》
古時候,嫡出與庶出是不同的,男子與女子也是不同的,嫡出就是長房的兒子或女兒,庶出就是妾室的兒子或女兒。
然而這嫡庶有别我們都知道,男尊女卑我們也知道,那嫡出的女兒與庶出的兒子,究竟又誰高誰低呢?
嫡子與庶子的區别
沒有人能夠選擇自己出生是嫡是庶,在我國古代,一個人出生的那一刻,他這輩子的地位基本上也就定了。
如果出生在富家子弟,且是嫡出,那便一生衣食無憂,幾乎沒有人能撼動自己的地位。如果是富家子弟的庶出,那就有點不幸,不過若是得了家裡男主人或女主人的喜愛,也一樣可以過上平安喜樂的生活。
古代嫡出的兒子,一般便可以繼承家産,而庶出的兒子,隻能得到家産的一小部分或者根本得不到家産隻能靠自己,古代特别看重嫡子,尤其嫡子若還是長子,那便尤為看重。
若是皇宮裡的嫡長子,那便是未來不二選的天子,一出生便是太子,可若是皇宮裡出生的庶子,無論長幼,以後都隻能輔佐君王做一個臣子。
不過這種立嫡立長的制度到了清朝,逐漸演變為立長立賢的制度,且這裡的長不一定是嫡長子,庶長子也可以,而這個賢,則是衆多皇子中,最聰慧最賢能的那一個。
為了穩定朝局,明清時期的皇帝一般都不會早立太子,因為怕前朝與後宮互相勾結,導緻國朝一片混亂。
然而盡管如此,也防不住那些别有用心之人,康熙年間九子奪嫡,兄弟之間互相殘殺,最後四阿哥一路斬荊截鐵,坐上皇帝的位置,這就是曆史上雍正的由來。
在清朝的男子中,嫡庶尊卑是次要的,真正有本事才是重要的。
嫡女與庶女的區别
古代的女子同男子一樣,不過是庶出的女兒比嫡出的女兒要卑賤些,且女孩子較男孩子心思細膩,便更容易争風吃醋,且常常體現在日常的小事之中。
一個庶出的女兒若是遇見一個脾氣好的嫡出姐妹還好,若是遇上一個脾氣既不好又得父親寵愛的,那她和她母親的日子,基本上會特别辛苦,缺衣少食不在話下,不過這隻是一種可能性。
還有另外一種可能性,就是庶出的女兒脾氣不好且得父親寵愛,那嫡出的女兒就沒有那麼容易欺負到她,不過嫡出的女兒總有正房的大娘子護着,便也不會受了别人的欺負。
比如,《知否》裡的四姑娘,雖是主君的妾室林小娘所生,但林小娘卻因主君的寵愛便嚣張跋扈,四姑娘也就仗着母親的地位耍威風,不僅脾氣不好說話還喜歡陰陽怪氣。
反而是嫡女五姑娘,說話中規中矩,不驕不躁,更不會像四姑娘一樣動不動就哭哭啼啼的給爹爹告狀。
一般出現這種情況,就是妾室太得寵所緻,而且古代的妾室,大都是沒有什麼地位的女子,甚至是紅樓裡的歌姬,他們大都沒有規矩和教養,生養出來的女兒,也大都和他們一樣。
而正房的娘子一般都是與主君門當戶對的大家閨秀,他們懂禮儀講禮數,教出來的女兒也更好一些。
庶女與嫡子的較量
文章開頭提到,嫡比庶尊貴,男比女尊貴,那嫡女與庶子之間又是誰更尊貴?其實,這得分兩種情況,在家庭待遇和生活質量上,嫡子大于嫡女大于庶子大于庶女。
不管男女,畢竟是嫡出的待遇總比庶出的要好一些。而在家産繼承時,則是嫡子大于庶子大于嫡庶任何女兒,因為中國人自古便規定,子承父業,女兒不僅要嫁人還要随他姓。
如此一來,女兒生來便是别人家的人,而兒子,才始終是自己家的。無論嫡子或庶子,都有繼承家産的資格,但女兒萬萬沒有的。
這也就是為什麼人們總覺得生女兒無用,時至今日,還有大部分家庭保持着重男輕女的陋習。
如此看來,嫡女與庶子誰更尊貴,還是要通過多方面去考慮,嫡女會比庶子享受更多的榮華富貴,而庶子則有可能繼承家業,其實誰高誰低,便也沒有必要非得分出個一二,因為這兩者的性質,壓根就不同。
從前人分三六九等,高低貴賤,那也隻是封建時期的皇帝便于管理而作的規定,然而這種規定沿用幾百甚至上千年,直到新中國成立,才給了咱們十三億中國子民一個人人平等的身份。
參考文獻:《中國通史》
有話要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