報告出品/作者:中信證券、閻貴成、金戈、于芳博、甘洋科、應瑛
以下為報告原文節選
------
數字經濟内涵
數字經濟是繼農業經濟、工業經濟之後的主要經濟形态,是以數據資源為關鍵要素,以現代信息網絡為主要載體,以信息通信技術融合應用、全要素數字化轉型為重要推動力,促進公平與效率更加統一的新經濟形态。
數字經濟主要包括數字産業化、産業數字化、數據要素價值化等環節。其中,新基建與信創構成産業數字化的底座,數據要素價值化推動數字産業化,為新基建和信創奠定數字技術基礎,進而打造數字經濟産業閉環。
數字經濟打造經濟複蘇新動能
數字經濟發展再上新台階。中國信通院報告顯示,2021年我國數字經濟發展取得新突破,數字經濟規模達45.5萬億元,同比名義增長16.2%,高于同期GDP名義增速3.4個百分點,占GDP比重達到39.8%,數字經濟在國民經濟中的地位更加穩固、支撐作用更加明顯。
産業數字化主導地位持續鞏固。伴随着數字技術的創新演進,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産業數字化對數字經濟增長的主引擎作用更加凸顯。2021年,我國産業數字化規模達到37.18萬億元,同比名義增長17.2%,占數字經濟比重為81.7%,占GDP比重為32.5%,産業數字化轉型持續向縱深加速發展。
産業數字化:新基建與信創是基礎,國産基礎軟硬件生态逐步成熟
美國限制中國高科技發展措施不斷,關鍵核心領域自主可控緊迫性上升。信創産業是數據安全、網絡安全的基礎,也是“新基建”的重要内容,是關鍵領域的全面安全,實現軟硬件高度自立自強,并逐步實現政務雲的國産化。
新基建與信創助力産業數字化,打造數字安全底座,目前信創生态逐步成熟。信創産業發展的核心在于通過行業應用拉動構建國産化信息技術軟硬件底層架構體系和全周期生态體系,解決核心技術關鍵環節“卡脖子”問題,為中國未來發展奠定堅實的數字基礎,為當前國内産業數字化轉型提供安全底座。在基礎硬件(芯片、整機終端等)、平台軟件(操作系統、數據庫、雲計算平台、中間件等)、行業應用(應用軟件、行業解決方案等)以及信息安全等環節均湧現出一批優秀的國産廠商。
産業數字化場景:工業互聯網
根據中國工業互聯網研究院定義:工業互聯網(IndustrialInternet)是新一代信息通信技術與工業經濟深度融合的新型基礎設施、應用模式和産業生态,通過對人、機、物、系統等的全面連接,構建起覆蓋全産業鍊、全價值鍊的全新制造和服務體系,為工業乃至産業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發展提供了實現途徑,是第四次工業革命的重要基石。
工業互聯網覆蓋産業包括直接産業和滲透産業,直接産業主要由網絡、平台、安全三大部分構成,其中網絡為基礎,平台為核心,安全為保障,同時工業互聯網與農林牧漁業、采礦業、制造業、建築業等實體産業深度融合,帶動滲透産業的經濟發展。
工業互聯網産業鍊包括設備、網絡、平台、軟件、應用層以及安全防護體系,其中,工業互聯網平台基于網絡向下接入各種工業設備、産品及服務、物料等,向上為各種軟件提供海量的标準化工業數據和模型,為全産業鍊的核心。工業互聯網平台由邊緣與連接層、IaaS層、PaaS層及SaaS層構成。
産業數字化場景:工業互聯網
我國錯過了第一次、第二次工業革命,趕上了第三次工業革命的末尾,成為了工業大國,但不是工業強國。
工業軟件的發展伴随着第三次工業革命而起,以PLC(可編程邏輯控制器)和PC的應用為标志。對于一家普通工廠而言,通常隻需要MES和ERP,一個是面向自動化制造,一個是面向業務管理,國内MES和ERP有所發展。但是因為大多數行業都是追趕過程,而非正向研發,因此CAD等軟件主要需要進口。
工業3.0階段,制造、銷售、研發設計都是割裂的,工業4.0重點是将研發、制造和銷售融合。
1)伴随國内3C、航空、汽車、機械等向無人區進軍,海外成熟工業軟件并不能完全滿足國内企業需求;2)工業4.0,促進不同系統不斷融合,工業互聯網平台搭建,工業軟件向雲化發展,形成平台+APP式發展。
産業數字化場景:工業互聯網
龍頭企業紛紛布局工業互聯網。為了順應工業互聯網潮流,企業也在加速轉型:傳統工業設備龍頭企業紛紛加速布局工業互聯網,如航天科工、海爾、三一重工、富士康等;以阿裡為代表的互聯網巨頭則主要為企業提供基礎平台支撐,推出或合作共建工業互聯網平台;以華為為代表的ICT廠商,則在邊緣層和基礎平台上對企業提供解決方案;同時還包括一些傳統IT企業将原有的解決方案向工業領域延伸,如用友、東方國信等,加速傳統軟件雲化發展,并強化工業機理模型的部署。
産業數字化場景:醫療
醫療數據包括診療數據、研發數據、患者數據、支付/醫保數據等多方面,涵蓋了大量基于患者、病種、藥品在内的多樣化數據;
當前國家高度關注醫療服務水平和臨床治療能力的提升,電子病曆的建設和普及,一方面是彙聚标準的診療數據,提升醫院服務水平,另一方面是可用于臨床研究,推動醫療治療能力提升;
以診療和個人健康數據為例,醫院/藥企/保險公司/醫療器械廠商/互聯網平台等,均可基于診療和個人健康數據,實現自身研發/服務/運用水平的提升;例如,慢病管理,醫生可以通過慢病類大數據和患者個人的情況,為患者提供定制化用藥和治療服務,通過與第三方服務機構合作,實現對慢病患者的院外管理,延長患者生命。
産業數字化場景:政務
政府單位作為各行業的主管部門,涉及的政務數據覆蓋全行業,具備較強的權威性/完整性/可靠性,因為在金融/民生建設/教育等多領域都有較高價值;
例如:2020年,青島市政務數據中台開放了包括工商、稅務、人社、公積金、不動産以及各類公共信用數據56類、398個字段,涉及可深度利用的各類政務數據達到1216萬條。1)将30餘項社保,就業相關接口與多家銀行機構實現開發和對接,大幅度提升貸款審批效率;2)将社保,就業等接口與銀行機構對接,建成了“靜默”養老認證,實現養老金的自動發放等;
數據要素需具備經濟效益,政府持續推進構建數據要素市場
數據要素是指能為使用者帶來經濟效益的數據。因此,數據要素是原始數據經過處理,形成使用價值和經濟效益的數據。
國家發展重心從大數據産業走向全面構建數據要素市場。早在2014年,“大數據”被寫入政府工作報告;2017年,中央政治局基于國家大數據戰略進行集中學習,明确提示要構建以數據為關鍵要素的數字經濟,構建以數據為關鍵要素的數字經濟,保障及改善民生;2020年4月,國務院發布《關于構建更加完善的要素市場化配置體制機制的意見》将數據要素确認為五大要素之一,加快培育數據要素市場;2022年10月,國務院印發《全國一體化政務大數據體系建設指南》,強調要加強數據彙聚融合、共享開放和開發利用,促進數據依法有序流動,結合實際統籌推動本地區本部門政務數據平台建設,為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提供有力支撐。
2022年11月16日,發改委《關于數字經濟發展情況的報告》提出:加快出台數據要素基礎制度及配套政策,推進公共數據、企業數據、個人數據分類分級确權授權使用,構建數據産權、流通交易、收益分配、安全治理制度規則,統籌推進全國數據要素市場體系。
數據要素是數字經濟發展的核心引擎,效益産生涉及多環節
數據要素因其使用價值,被稱為是“新資源”、“新資産”、“新資本”,是鍊接産業數字化、數字産業化重要橋梁。據國家工信安全發展研究中心數據顯示,預計2025年我國數據要素市場規模為1749億元,2020-2025年CAGR為26%。
數據要素的效應産生涉及多環節,包括要素供給、市場化流通、開發利用等,因此在數據要素市場化的過程中,需完善基礎制度,明确數據要素所屬權、運營權、使用權,确立要素交易市場、要素定價和交易等制度,從而構建全國統一的監管體系和标準,實現數據要素市場有序、安全、可靠的平穩運行。
數據要素市場核心環節:采集與供給
數據要素采集與供給是奠定數據要素市場的基礎,是一切經濟效益産生的起點。
數據采集機構主要分為2類,一是采集企業/部門自身生産/運營/監管産生的數據,如政府各部門、互聯網企業、電信運營商、涉及數據收集的IOT廠商;一類是各軟件廠商,通過服務客戶獲得大量原始數據,如ERP軟件提供商的ERP軟件中涉及大量企業運營數據。
考慮數據所屬權的問題,我們認為在數據要素交易市場處早期的情況下,基于企業/部門自身産生的生産/運營/監管數據會成為數據要素主要供給群體。
存儲技術發展為海量數據的管理提供重要支撐。數據存儲分為傳統存儲方式和雲存儲方式,其中傳統存儲包括藍光存儲、自建機房存儲等,雲存儲包括公有雲、私有雲、混合雲等,構建基于雲的數據存儲系統,實現對核心數據的存儲、保護和及時調用能力。
數據要素市場核心環節:數據加工、加密
數據加工是将原始數據變成數據要素的重要環節,是提高數據的使用價值。
數據加工主要包括數據清洗、數據标注、數據脫敏、數據加密、數據審核等。
數據清洗:主要側重在删除重複數據、無效數據,去除髒數據,提升數據質量;
數據标注:主要是将無序、不規則數據統一标準化,給數據打上特定标簽,實現數據分類與整理;
數據脫敏:主要是對某些敏感信息通過脫敏規則進行數據的變形,實現敏感隐私數據的可靠保護,例如,用某種規律字符對敏感内容進行替換,從而破壞數據的可讀性,并不保留原有語義和格式。
數據加密:主要是對數據的保護,減少數據洩露風險。本意是将一個信息經過加密鑰匙及加密函數轉換,變成無意義的密文,僅允許接收方将此密文經過解密函數、解密鑰匙還原成明文後才具備使用價值。例如,通過Hash(密碼算法)算法對于完整的數據進行Hash加密,使數據不可讀。
數據審核:主要是通過各類檢查規則來辨别缺失、無效或不一緻的錄入數據、是否仍包含有敏感數據等。
數據要素市場核心環節:确權
數據确權,明确數據所屬主體,即明确數據所屬權。根據當前數據主體的不同,可分為個人數據、企業數據和公共數據三類。1)個人數據即包括個人特征的數據,也包括個人行為産生的數據,後者容易與企業數據混合一起;2)企業數據即包括日常經營産生的數據,也包括經個人同意後獲取的數據;3)公共數據,即包括政府收集的個人、企業數據,又包括分析自然數據、經濟數據等經加工後的數據。
數據确權:當前有原則性規定,但缺少可實操的清晰産權規則和監管方式。
原則性規定層面,《個人信息保護法》是對個人信息使用的重要文件之一。法案提及:1)基于個人同意處理個人信息的,個人有權撤回其同意;2)處理敏感個人信息應當取得個人的單獨同意;3)網絡運營者以經營為目的收集重要數據或個人敏感信息的,應向所在地網信部門備案等。
區域性進行産權規則的部分制定,例如2021年11月,上海通過《上海市數據條例》,條例明确保護自然人對其個人信息享有的人格權益,保護自然人、法人和非法人組織在使用、加工等數據處理活動中擁有法定或者約定的财産權益。
數據要素市場核心環節:定價
定價缺乏統一标準,數據價值對客戶具備差異性。一般資産定價主要采用市場法、收益法和成本法,但考慮數據收集的難度、數據未來使用需求、數據交易的頻次等差異性,傳統定價方法均存在一定局限性,因此多數交易以協議定價(磋商)為主要定價方式,參考市場法和成本法為主,其中數據服務商會存在固定定價,如每條API調用設置一個固定價格。
當前數據定價存在三個主要問題:1)定價标準,數據價值對下遊的差異性,加劇統一定價難度;2)定價規範,數據定價的監管難度相對較大,協商本身造成交易周期拉長;3)缺少評估機構,數據作為資産的一種,應有權威機構進行定價評估和價格指導。
海外定價:多以固定價格和協議定價為準。例如Weathernews出售的全球氣象數據,則采用協議定價的方式向南方航空等公司出售。
數據要素市場核心環節:流通
數據流通,即數據的流轉,一般由數據交易+數據共享構成。
數據交易的流通分為:數據撮合交易(如各地數據交易所/數據交易平台)、數據服務提供商(如wind、AIS等)。
數據流通平台一般由可交易數據資源目錄和數據交付環境構成,是數據流通的IT基座。
有話要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