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文化 > 正文

《中悘自然論》「河圖」、 「洛書」淺析(九) 《中悘自然論》「河圖」、 「洛書」淺析(九)

佛教四法印:“諸行無常印,諸法無我印,涅槃寂靜印,一真法界印”為我們打開了指示燈。
真理就是真理,是不變的。善變的唯有人心,山河大諸法如藥,《對應》才靈,佛法與時俱進就是為了對應當下“無常”與“無我”。
宇宙中的一切現象都是對立的統一,這是古今中外聖賢大徳對宇宙~萬物生命現象的公理。
“陰陽”就是“對立統一”的代名詞!小而無内(無不在現代科技目前所能了知的細胞,分子,誇克,中微子,量子……人類各維難解),大而無外(數學家已無法了解,哲學家也隻能用……00。神學家數學家、人類永遠解不開,故無外),無一不是“陰陽”之理。
道教講陰陽,佛教不講陰陽。但無論道教佛教還是其它各宗各派的哲都深刻貫穿着陰陽哲理。看各宗各派運用陰陽公理探索宇宙萬物生命現象最高實踐者首推“道教”與“佛教”。陰陽哲理也是佛學中的“識蘊”,在諸教派裡,佛教是不提陰陽的陰陽大家。
佛學著作浩如煙海,窮其一生都難!通讀。

一般人都認為佛教主要講的“諸惡莫作,衆善奉行”不殺生、不結婚…而佛教的基本教義主要是“四谛”、“八正道”,這才是釋迦牟尼佛的根本教義四谛:就是苦、集、滅、道。苦谛,即要人們把現世看成是痛苦的。人生充滿着苦。集谛,即要人們把産生苦惱是原因,看成是起源于人“本性”迷失後的欲望(色、聲、香、味、觸五欲)。滅谛,即要人們相信苦惱的根源--“五欲”是可以完全消除的,因此每個人都可以修戒定慧而悟入“空明”得到“解脫,回歸本源心即成佛。道谛。即要人們真誠回歸“自性”,一定會有一條可以使人解脫的大道。八正道,又叫八聖道,包括:正知見、正思維、正言語正業、正命、正精進、正念、正定,要求人們按照佛教的教義來觀察思考,說話、行為、生活,舍迷信而轉智信。
何為善?何為惡?這是個千古争論不休的問題。大修行人不能以社會生活去判斷:衆人所惡為惡,衆人所善為善。《六祖壇經》就有這樣的論述:“善根有二,一者常。二者無常。佛性非常非無常,是故不斷。名為不二。蘊之與界,凡夫見二,智者了違。其性無二。無二之性,即是佛性”。可見佛對善的理解與俗人不同,俗人之見是迷和無明。佛對善的理解是:非善,非非善。這表明覺悟者知--陰善則陽惡,陽善則陰惡。

在原文中的“一者善,二者不善”。此二者均非覺悟者的善惡觀!佛性非善非不善,佛教要的是兩者,陰陽兩者中的《中和點》,統稱“不二法”門。

不二者實為既反對陰鬥陰的陰理,也反對陽鬥陽的陽理。涅槃圓寂乃是陰陽(中和點)。

證到這個中和點才是正果,明白這個中和點就是理悟。

佛教的因果論,四聖谛,八正道。十二因緣,五蘊,四禅,三業。五根。五境,六識。六入等等,如果你深入感悟,用陰陽的哲理中的“陰為陰中陽。陽為陽中陰:陰中有陽,陽中有陰;以陽比陽見真陽。以陰比陰見真陰”就會發現佛教中的“不二法門”的“不二”:是指既不能用陰的利弊去判斷是非,也不能用陽的利弊去判斷是。佛教講的諸行無常,色不異空,空不異色即是道家講的“道”,又是陰陽家講的太極,更是《河圖》之中的五個“中和點”--水陣→木陣→火陣→土陣→金陣→水陣。

佛更是直接稱為“空”。這五個《河圖》陣正好是真陰對真陽,真陽對真陰的陰陽“中和”的最佳狀态。
既然諸行無常,諸法無我,涅槃寂靜就等同了“無”和“空”(即不左不右之中道)。

“諸行無常”、“諸法無我”這裡的“無常”與“無我”,都是諸作用力相互作用下的“引斥”力的自然客觀規律。隻有“中和平衡”(正果),才是實存的能量永恒法則。在《洛書》中處處都凸顯出《能量平衡》法則。《洛書》中,不管你以豎向、橫向,斜向的數字相加,其結果均是一個得數--15。

從而充分證實中華文明智慧的超越性(在中醫診療實踐中應用,已取得神奇的療效),超前性。
“色不異空,空不異色”,從《河圖洛書》的開示下認識到隻有這個“中和點”才是真正的實相,先天《河圖》中示真陰與真陽的“中和點”為“五陣”。這十分類比老子的“萬物生于有。有生于無”,有是陰陽不平衡狀态。由于“三界”所處的場總體上不平衡,故有萬物。
而“無中生有”僅僅是肉眼看不到而講述的,為了了解“無中生有”,我們不仿借用現代場論講的“真空”(根據陰陽互根原則,宇宙中不存在絕對的“真空”)表述:真空是處于基态的子場,電磁場等物理性質。量子動力學表明:真空是有結構的,具有“暗物,反物質”的。

“絕對”的'暗物質’和'暗能量’是'真空’

​真空實際上一點也不空,其内部永遠存在着各種各樣的量子場,隻不過這些場都處于基态而已。現實世界的一切都是由“真空”激發形成的。由此可見,現代科學也不得不承認“無能生有”。

無所以能生有,是無中本來就是由陰陽兩種完全相反的正負有相互中和,互相抵消的一種平衡狀态。可見二千多年的道教、佛教以及陰陽家、儒教等世界各宗各派的先哲們這早認識到宇宙的本性,直到今天才被自然科學實驗所逐漸證實。

你可能想看:

有話要說...

取消
掃碼支持 支付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