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笑三語:辨其、審其、窮其——五十六聊書法臨帖之見
一笑三語:辨其、審其、窮其——五十六聊書法臨帖之見
這幾天三語一直聊書法臨帖是一生的事。有朋友說,何必呢?不就是寫個字嗎?因此,關于這問題有必要說明幾個問題,一是學書法不同于學寫字,寫字跟小學語文老師學就行了。因為隻要把字寫工整端正了,就可以一邊玩去,夠用就好。還有些人懶于臨帖,而直接想享受書法之揮灑之趣。而且又時不時拿出來曬曬,号稱創新了“自己某體”。還有些人認為臨帖就是頑固不化,自己就是不臨帖,想怎寫就怎寫,任意揮灑創造自己的風格,覺得隻要好看就行。其實,連書法好看的标準是什麼都不知道的。所以書法則不然,特别是要想成為有一定造詣、一定成就的書法者,或者說成為真正的書家,那麼臨帖就是一輩子的功課。至此,我認為臨帖學書的過程,其實是兼收并蓄、拜益多師的學知過程。也這是說臨帖學書到了一定階段必須做到的。明人屠隆在《考巢馀事》雲:“學書當兼收并蓄,聚古人于一堂,接豐采于幾桉,手執心談,求其字體形勢,轉側結構,若龍跳虎卧,風雲轉移;若四時代謝,二儀起伏”。其實這句話理解并不難,可說起來容易,做起來卻很難,許多人在實踐中不願意那麼麻煩,喜歡走捷徑。所以我認為在專攻一家的基礎上遍臨各家,博采衆長,兼收并蓄,淹貫衆有。隻有“聚古人于一堂,接豐采于幾案”,才能“融天機于自得,會群妙于一心”,此時的“收、蓄”乃以臨帖為主。 然,不管其點畫的形态怎麼千變萬化,但把握了萬變不離其宗。而這“宗”字就是“收、蓄”臨帖要牢記關鍵,同時“宗”也就法度。下筆書寫時逆入動作則快,如驚蛇竄入草地;且收筆時回鋒宜疾,似飛鳥沖出山林;而中間行筆時用适度的節奏、韻律,隻有這樣,筆法才能生動,點畫才能渾厚。其線條自然生動,辨其異同,審其出入,窮其源流,窮其變化,增損古法,使胸中宏博,縱橫有象。所以,臨帖是學書人一生的功課,研究古代碑帖用筆變化,才能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範雲峰壬寅十一月廿八北京早安!
有話要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