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蔡壘磊
01羅振宇和俞敏洪論35歲,引發了一衆讨論。
35歲是一個老生常談的問題了。
為什麼是35歲
?
從支出上,上有老下有小,有房貸有車貸,全都是要花錢的地方。
從收入上,比剛畢業的年輕人高,但對多數人而言,高得有限。
從身體上,漸漸意識到,自己已無法再依靠延長工作時間的方式來增加收入。
對多數人而言,這個一個幸福感很低的年齡,而造成這一原因的,是他們的身上被綁上了太多的東西,而自身的創富能力卻沒有同倍數增長。
02我公司裡也不喜歡雇30多歲的人。
這不是歧視,而是他們會得不多,要求卻不低。
舉個簡單的例子,大學畢業生會12345,而30多歲的就算會的是123456,但他們通常不願意拿隻比大學畢業生高一丢丢的薪水,理由是這個收入無法養家。
可問題是,你能不能養家,關我毛事?
或者說,你背了多少“債務”和“義務”,又跟我有什麼關系呢,我隻會在我的選擇範圍内挑性價比最高的人。
03我在上行部落裡安排過學習“老闆思維”的内容,有人就覺得“我又不是老闆,也不打算做老闆,為什麼要學”。
你要學是因為你求職是要站在老闆的角度去思考的,是老闆需要什麼,老闆在考慮什麼,你才能知道自己該做什麼。而不是總在考慮“我要什麼”,你要什麼不重要,你要什麼跟别人毛關系沒有。
很多人就是弄不清這一點。
04那可能還有人會提出疑問,為什麼在我們父母輩的35歲,很少聽到這種大面積的焦慮和危機感呢?
這隻能說明那時候的社會進步太慢了。
大家要知道,一個社會不進步的表現,就是現有知識可以一直用,現有技能可以一直用。舉個例子我爸,年輕時候考了廚師執照,在之後很長的年份裡,他都可以憑借這個找到很優質的工作,他帶出過好幾個星級酒店的大廚,也包括後來自己開酒樓,都沒有問題。
但在最近10年,不用說是他這樣的老廚子,就算五星級酒店的年輕行政總廚,不一直創新菜品,基本也是被淘汰的命。
各行各業的叠代速度都在加劇,技能失效、經驗失效的時間在不斷提前,所以對于不持續叠代自己的人而言,35歲就出現了大坎。不出意外,這個年齡未來會繼續提前。提前到什麼時候是個頭?直到跟我們逐漸推遲的平均結婚年齡撞上,就達到了平衡。在一人吃飽全家不餓的時期就撞上了焦慮期,也就不怎麼焦慮了。
05所以解決35歲問題的最根本點在哪裡?
還是叠代能力。多數人被逼着學習了太久,以緻于養成了一種思維定勢,那就是:有人逼着學習所以才不得不學。因此當這些外力消失的時候,自然就不學了。在以前社會進步緩慢的時期,的确一個人憑着文憑,或許憑一個技能就可以混到退休。
但這種思維完全不适合當今社會,就連所謂的“硬技能”,也根本“保”不了你多久。知道我們公司開掉過多少開發麼?永遠有你不會的新語言,永遠有你想不到的更優質的解決方案,永遠有你要精進和學習的東西。不管你當下掌握了多少東西,隻要你停下了,就離完蛋不遠了。
這就是新時代。所以為什麼到35就完了?
他們可是有着10年的經驗啊
。錯了,能讓這些人把一個經驗用上10年,已經是這個時代的恩賜了。下一個時代,可沒有到35歲才出現危機這麼好的事情了。
....................................
我是蔡壘磊,感謝你的閱讀。
有話要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