邊緣的急劇裂變,會引發整個系統的重建。當邊緣計算風生水起,基礎設施也必然随需而動。
根據IDC咨詢的預測,未來幾年,邊緣算力的投資增速将遠快于核心位置,到2025年,全球邊緣計算服務器占總體服務器支出比重将從14.4%升至24.9%;Gartner發布的《2022年中國信息和通信技術成熟度曲線》報告亦指出,随着越來越多的企業對風險下降程度感到滿意,邊緣計算已進入快速增長階段。
應用場景的千變萬化是邊緣計算的典型特征,這意味着基礎底座需要具備萬物歸宗的禀賦,滿足各行業差異化的訴求。作為邊緣基礎設施中的核心角色,邊緣服務器必然擔綱重任,以産品創新謀求突圍。
“量身定制”的産品策略曾被寄予厚望。面對紛繁複雜的邊緣計算場景,很多廠商以定制化的方式應對特定需求,雖然取得一城一池的勝利,但由于設計生産周期過長、測試與售後服務難以保障等因素,無法實現規模化的推廣,不同類型定制化産品之間更是溝壑林立,最終反倒成了阻礙邊緣計算場景落地的絆腳石。
德内拉•梅多斯在其著作《系統之美》中指出,系統成功重建的關鍵是找到合适的“杠杆點”——改變系統中的連接或目标,會讓系統發生顯著變革。在邊緣計算領域,服務器産品研發的“杠杆點”究竟在哪裡?在量身定制之外,是否有更優的路徑選擇?
在國内邊緣服務器市場屢創佳績的浪潮信息,祭出了獨特的破解方案——模塊化設計。如果說模塊化是創新者們前往複雜新世界的常用密碼,那麼突破傳統以CPU為中心的研發思路,采用系統架構設計方式重構邊緣服務器各部件模塊,則是更具颠覆意義的闖關實踐。
以模塊化設計應對碎片化場景
客戶需求存在個性化與差異性,是市場不斷演進的必然結果,并非邊緣計算獨有的現象。
在數據中心領域,也遇到過類似的問題。伴随雲計算的高速增長,視頻、電商、通信等場景會有不同的業務需求。為了解決燃眉之急,浪潮信息聯合CSP客戶,研發出模塊化的整機櫃服務器,集中供電、散熱和管理,并可根據需求配置不同的節點,靈活滿足各類應用場景對硬件平台的要求。
顯而易見,模塊化是應對複雜環境的有效方式,但邊緣計算場景的碎片化程度更高,對設備所能适應的運行溫度、體積、網絡環境、适配功能千差萬别,很難簡單複制數據中心領域模塊化産品的研發路徑。
與數據中心相比,邊緣計算應用的細分度有幾何級數的上升:既有零售、醫療、金融等室内場景,又有交通、油井、煤礦、海上風電等室外環境,甚至同一個企業的不同廠房、礦井都有不同需求,同一條馬路的不同路口還要階梯式的算力布局。
場景的高度複雜必然帶來對産品本身的多重要求,疊加在一起的實現難度可想而知。在新一代邊緣服務器産品規劃會上,浪潮信息研發工程師在筆記本上,記下了領導、同事和客戶們對邊緣服務器的諸多訴求:
“它要身材玲珑小巧,算力越大越好”;“它要能耐住高溫,還要防塵、防腐、抗震”;“它要在藍牙、WiFi、ZigBee、4G和5G裡都遊刃有餘”;“它要收放自如,能單打獨鬥也能組隊參戰”……
盡管模塊化設計的難度系數增加了不少,但其整體的思維框架遠超傳統的“量身定制”,在邊緣計算領域依然存在突圍的可能。浪潮信息知難而上,再次瞄準模塊化設計:通過将核心計算平台、異構加速平台、IO模組、管理功能等進行架構解耦,實現标準化、模塊化,讓算力能夠靈活擴展,支持有線、無線不同通信标準,給系統提供更多的IO擴展和網絡選擇。
以系統架構創新實現突破
當然,羅馬不是一天建成的。邊緣服務器的模塊化之路,首先要應對“極限瘦身”的挑戰。
為了滿足多元化的邊緣計算需求,服務器内部要添加計算、存儲、網絡等各種硬件。然而,硬件之間的接口、電壓、電流都不一樣,服務器的結構布局越複雜,信号、散熱等方面的隐患就會陡增。
經過三個月的日夜奮戰,浪潮信息的工程師對内部鍊路和熱設計進行反複驗證,終于将産品控制在長、寬約30cm的較小體積内。可是,這個身材還是“胖”了點——産品經理們通過調研客戶現場發現,邊緣服務器的部署空間十分有限,長、寬控制在20cm左右才更具競争力。
看似隻有10cm的差距,實際上要在顯著瘦身的前提下再減掉1/3的“體重”,談何容易?既有的方法已用到了極緻,另辟蹊徑方有望走出困局。
在不知經曆了多少次複盤讨論會後,浪潮信息的工程師們碰撞出新的火花——答案或許就在承載硬件的底闆上。研發人員決定從頭開始,改變過往以CPU為核心的設計思路,轉而以系統架構為核心進行設計。
以CPU為核心推進産品設計,是可上溯至Win-Tel時代的強大路徑依賴。雖然近年來XPU以及異構計算的迅猛發展,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CPU的中心地位,但其對産品創新思路的影響綿延至今,要真正跳出窠臼殊為不易。
以系統架構為核心進行産品設計,必須基于差異化的客戶需求對功能進行分區,将計算平台、IO、管理功能等模組做架構解耦,重構成标準化的模塊,并将同一模塊設計統一接口與底闆連接。
這畢竟是嶄新的嘗試,研發人員很快發現計算模組中CPU面臨PCIe資源不足、USB和UART無法滿足設計要求的難題。針對上述問題,研發人員引入PCIe Switch芯片,将CPU一組X2接口拓展為4個X1,并設計複雜的USB、UART拓撲架構,滿足系統在對外、對内、調試接口等方面的需要,使x86、ARM等不同架構的芯片可通過統一的接口與底闆相連。
在信号和散熱之間尋求平衡,同樣不容忽視。研發人員為此将接口設計從平行改成疊放,并從仿真到實物打樣反複調整内部各個模塊布局,達成每一個部件極緻的統一性。在此基礎上,邊緣服務器才能根據不同的場景需求,進行快速的組合,匹配合适的算力和功能。
從架構設計到産品落地
曆時1年半的研發,全新的邊緣模塊化設計架構ECOM(Edge Computing Optional Module)最終打磨完成。從架構設計到産品落地,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浪潮信息深谙此道,基于ECOM架構,重磅推出邊緣服務器新品EIS800。EIS800室内節點體積小巧,滿足企業信息化、雲桌面等一般室内應用場景的溫度環境;室外節點可适應-40°C~70°C環溫,具備工業級防水防塵特性,在智慧交通、電力巡檢等極端條件場景亦可高效穩定運行。
值得關注的是,EIS800微中心節點支持多樣IO擴展,部署形式靈活,可達成多節點堆疊的桌面級微中心和兩節點拼接上架的機櫃級微中心部署。針對更高密度的部署需求,EIS800可通過整機櫃形态一體交付,大幅提升邊緣場景下設備的運維部署效率,并且能夠支撐更為複雜的AI負載。
“極緻瘦身”的獨創架構,使EIS800具備秀外慧中的特質,并獲得2022年德國紅點設計大獎。一方面,EIS800外表線條流暢,設計低調極簡,機箱結構可以組合出單主機、防水主機、數據中心節點等形态的産品;另一方面,EIS800基于标準化、模塊化的設計,實現内部計算平台、IO、管理功能等模組的架構解耦,可根據通信、交通、制造、能源等不同場景的差異化需求随需而變。
獨樂樂不如衆樂樂。浪潮信息作為中國邊緣服務器市場第一的廠商,一直緻力于以開放的理念,推動整個産業的快速發展。目前,邊緣模塊化設計ECOM已經在ODCC開放設計标準——在ECOM架構下,浪潮信息将以往設計門檻較高的CPU核心計算單元、BMC帶外管理單元、AI計算單元等關鍵部件,設計成标準化的部件模塊,并開放了産品化設計。ECOM開放的邊緣計算産業标準,将助推行業夥伴加速産品開發,有利于邊緣計算整個産業的健康成長。
以模塊化為支點,從系統架構設計入手,浪潮信息撬動起邊緣計算服務器的發展空間,并将惠及千行百業的數字化轉型。邊緣計算的新生态正蓬勃向上,浪潮信息的同路人會紛至沓來。
有話要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