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媒體《泰晤士報》與當地時間12月12日在自己的官方媒體賬号上發表了一篇名為《MH370航班起落架顯示飛行員有犯罪意圖》的文章,該文章一經發表,在國内外都引起了不小的轟動。
文章中指出:2017年漁民意外撿到了墜落的殘骸,該漁民的妻子便在家中一直當作洗衣闆使用,也沒有意識到這塊闆子很重要。
11月(也就是25天之前),有人意外在馬達加斯加島嶼有漁民家中發現馬航殘骸。發現後,專家判定,确認該殘骸為當年馬航MH370航班起落架的殘骸。
文章截圖
另外,英國工程師理查德·戈弗雷(Richard Godfrey)和美國MH370殘骸搜尋者布萊恩·吉布森(Blaine Gibson)根據殘骸推斷:該飛機墜毀時,應該是飛行員故意為之的行為。
依據是:這塊殘骸四周破損嚴重,根據這個推斷,這塊殘骸受到了非常強的俯沖力。這樣導緻的直接結果就是:飛機解體非常嚴重。
《泰晤士報》中所說的這個并不是沒有任何道理。
一般來說,飛機在起飛後會将飛機的起飛架收起來,因為這樣可以避免架子在飛行過程中增加阻力,加劇颠簸,耗費機油,一定程度上可以節省成本且給乘客安全多一份保障。
如果飛機完成目标,降落後,這個架子也會打開,一來實現飛機的軟着陸,二來為乘客安全。
總的來說,這個飛機起飛架子是支撐飛機在陸地,水面正常行駛的唯一支撐部件。如果沒有它,飛機就無法正常在陸地或說面行駛。
飛行員在經過數以萬次的訓練後,遇到危險,降落于海面,不出意外,飛行架一定會被打開。打開飛行架一來可以增強阻力。二來減小沖擊力,實現軟着陸。三延緩飛機墜海下沉的速度,為救援獲取更多時間。
假設媒體報道中的殘骸确定為馬航MH370起飛架的殘骸,從殘骸的破裂程度來看,可以确定一點:當時飛機确實是受到了強大沖擊力。
與此同時,也還存在三種可能:其一,飛行員忘記打開起飛架,造成該殘骸破裂嚴重。其二,飛行員故意不打開起飛架,這樣可以加速飛機墜落速度且加速飛機本身的解體。其三,外力不可控因素,飛行員無法有機會打開起飛架。
這三種可能,無論是哪一種,造成的後果都是不可挽回的。
按照英國媒體和其它國外媒體的報道内容來看,對方似乎更傾向于第二種可能,也就是當時墜落,飛行員沒有打開起落架,目的在于解體飛機。第一種和第三種堆放将之排除在外。
不過,從當前情況來看,即便是三種可能都發生了,最後背鍋的隻會是“飛行員”。因為第一種可能會被某些人歸結為類似于“飛行員操作不當”的原因理由,第二種和第三種會被某些人歸結為類似于“飛行員有意或無意,都是犯罪”的原因理由。
無論是哪一種都離不開“飛行員”,這也就奠定了“飛行員”會是背鍋俠的“冤情”。
回頭看外媒的報道,無論是專家言辭,還是殘骸指向,都明顯将重點轉移至“飛行員”,而非是“背後動機”,這種做法某種意義上會引導輿論朝着對方想要走的方向走,直到到達“對方營造的事實真相”公布于衆。
所以,如果從外媒報道的角度來看,這就意味着:無論結果如何,都是飛行員犯的錯,是飛行員造成的悲劇。
當然,外媒的分析也或許是對的,畢竟真正的真相并沒有浮出水面。
看到這樣的報道,很多人可能會覺得英國媒體說的沒有一句是真話,也會有人不自覺發出感歎“難道我們不是更應該關注的而是飛行員背後:為何會出現操作不當?為何會犯罪?”的問題嗎?
遺憾的是,這些問題目前都暫時無法得到答案。
該事件已經過去了8年,到現在也沒有任何結果,隻是偶爾冒出一些陰謀論或是無關緊要的表層因素,這一刻,至少可以确定一點:真相至少不會在這一刻公布。
無論當時的真相如何,也無論外媒将其報道為什麼,真相隻有一個,遲早都會露出水面,不過是時間早晚的問題。
以上隻是個人從某個角度分析,請勿以偏概全,對号入座。如果你也有不同看法,歡迎一起交流。
有話要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