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文化 > 正文

館長對話|沈一萍:從陳洪绶到蘭亭,講好“中國故事”

2022年是陳洪绶逝世370周年。“高古奇駭——陳洪绶書畫作品展”(9月28日-12月20日)正在紹興博物館對外展出,展覽攜手國内35家文博和古籍收藏單位,遴選陳洪绶的書畫作品、文獻手稿、碑刻拓片,及其師友和後學書畫、版畫、古籍等100件文物,從時代背景着眼,全面展現陳洪绶的藝術世界。

“此次展覽是國内首個全面展示陳洪绶一生和藝術風貌的特展,也是全國舉辦的陳洪绶臨展中,規模最大、藏品最優、參展單位最多的專題展覽。”在展覽将落幕之際,策展人、紹興博物館副館長沈一萍接受澎湃新聞專訪時說,“近年來,紹興把‘文化名人年’作為推動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的重要抓手,圍繞王羲之、王陽明、徐渭、魯迅等名人打造一系列節會活動,推動了紹興文化品牌的傳播,此次‘陳洪绶書畫作品展’是新的嘗試,繼續助力讓文物活起來。”

餐芝圖軸 絹本 縱107.5厘米,橫45.5厘米 天津博物館 藏

主持博物館策展工作之餘,沈一萍也是一位書畫藝術家。可以說,熱愛書畫和策劃展覽,二者在她的生命裡彼此輝映,擁有同等重要的地位。

“我書法是寫王铎風格的,繪畫是喜歡陳洪绶一路的。”采訪當天,沈一萍在辦公室對着牆上的畫作向澎湃新聞記者介紹說,“這是我二十多年前畫的,因為我很喜歡陳洪绶,我是他的鐵粉。我一進博物館就畫了這張畫,雖然畫得不好,但一直舍不得扔,就放在那,絹本的。所以策劃這次展覽,我是很有感情的。”

“高古奇駭——陳洪绶書畫作品展”展覽海報

紹興博物館副館長沈一萍

從2013年起,紹興博物館就開始緻力于名人文化的推介。沈一萍認為能為紹興的這些曆史名人做一點點小事,是一種榮幸,也是一種緣分,“我相信我前輩子肯定是他們身邊的小書童。”她說。這一年她策劃的“蘭亭的故事”特展并啟動全國巡展,截止2022年12月份,該展覽已在國内45家大大小小的博物館巡展,還走向意大利等國開展國際文化交流。2017年,由其策劃的品牌展覽“聖賢之道——陽明的故事”在紹興博物館開展,此後幾年,“陽明的故事”已在全國巡展11家博物館。而在策劃當初,是一件作品都沒有。

2020年12月蘭亭巡展走進黃岩博物館

2021年8月陽明巡展走進嘉定博物館

目前,“蘭亭的故事”與“陽明的故事”也已成為紹興博物館品牌展覽。沈一萍介紹,這是不容易的,我們開啟了中國博物館界巡展的一個新模式,我會邀請對方和我們一起做,館藏一起整合。我們會提出,你們有東晉、西晉、南北朝時期的文物,或者說文房用具、生活用具都可以展出,包括羲之後學都可以參展。這個涵蓋範圍就大了,而且我們這個巡展做的就有意義了,不僅是把紹興蘭亭輸出去,也是着眼于整個中國傳統文化的書法藝術。

徐生翁 行書梧竹池台七言聯 縱172.5cm 橫45.2cm 紹興博物館藏

徐生翁(1875—1964)

2019年,紹興博物館繼續推出了“返璞歸真——徐生翁書畫精品展”。“這個展覽是我們堅持要做的,這一年是徐生翁145周年,那個時期時間很緊,又趕上疫情,但我說我一定要做,因為我覺得我們是虧欠徐生翁的,故居都小小的,他的孫子還在那裡,我們原來也向他借過東西,他孫子有幾顆印章,他媳婦那邊也有一些東西。而且徐生翁的作品真的是沒有人學得會,從來沒有人看他寫過字,他很低調,就是為了書畫而來的,就這樣默默走了,而且他不要名不要利,不求任何東西,就是喜歡,他大部分的書法都捐給了浙江圖書館,當時紹興沒有這樣的館。”沈一萍說。

“畸人青藤——徐渭書畫作品展”現場

徐渭 草書春雨帖詩卷(局部) 紙本 上海博物館 藏

徐渭 墨葡萄圖軸 紙本 故宮博物院 藏

徐渭 三友圖軸 南京博物院 藏

2021年是徐渭誕辰500年,她又主持策劃了“畸人青藤——徐渭書畫作品展”。此次大展彙聚全國30家文博和古籍收藏單位的100件(組)文物。其中一級文物17件,二級文物47件,三級文物19件,珍貴文物占比達83%。故宮博物院《墨葡萄圖軸》、上海博物館《草書春雨帖詩卷》、南京博物院《三友圖軸》、廣東省博物館《淮陰侯祠卷》、天津博物館《應制詠筆詞軸》、天一閣博物院《白燕詩軸》等著名作品都是首次外展與觀衆見面。這也是迄今為止規模最大、展品最優、參展單位最多的徐渭主題展。

此次“高古奇駭——陳洪绶書畫作品展”是繼徐渭特展後,沈一萍策劃的又一年度大展。展覽以“高古奇駭”為主題,“高古”是指從繪畫本源上直追晉唐遺風,“奇駭”是指不同于世俗的奇特畫風、立意不凡的藝術表達。沈一萍介紹,“定下主題後,我們對展覽結構做了設計,主要通過生平、作品、陳洪绶與徐渭、影響四部分表現展覽主題。”

陳洪绶《寶綸堂集》

與一般畫展不同的是,此次展覽突出了陳洪绶的藝術理念。進入展廳,首先映入眼簾的是陳洪绶《寶綸堂集》中的一句話:“如以唐之韻,運宋之闆,宋之理,行元之格,則大成矣。”意思是學畫要有唐人的神韻,宋人的規範和理性,元畫的風格。這也是他敬守古人的法度能擇其所長,學習古人的精神但求創新的藝術特色。展廳結尾,又以《寶綸堂集》中“師其意思,自辟乾坤”之句總結陳洪绶的成功之道。這句話貫穿于整個展覽,在海報、輔助展闆等重要版面不斷出現,指明陳洪绶本人成功的原因,也是這次大展的核心要義。這種藝術精神也因應了紹興改革開放的時代精神,對當代人是一種啟示。

觀音圖軸 絹本 縱82厘米 橫24.3厘米 故宮博物院 藏

鐘馗像軸 紙本 清順治五年(1648) 縱180.5厘米 橫89.5厘米 中國美術館 藏

花鳥草蟲圖卷 絹本 縱32.6厘米 橫161.5厘米 上海博物館 藏

在參展的100件(組)展品中,一級文物20件,二級文物30件,三級文物25件。故宮博物院的《觀音圖軸》《草書緻水師遠辱劄頁》、上海博物館的《花鳥草蟲圖卷》、中國美術館《鐘馗像軸》、南京博物院《雜畫冊》、首都博物館《華山五老圖卷》、天津博物館《餐芝圖軸》等著名作品都是首次外展與觀衆見面。配合展覽同步推出由紹興博物館編輯、故宮出版社出品的《高古奇駭——陳洪绶書畫作品展》圖錄,濃縮了特展的精華。陳洪绶與徐渭是明代紹興藝術家的雙璧,兩位皆是明代中後期開創時代新風的藝術家,兩人旨趣、精神相同,又因青藤書屋隔代神交。展覽突出了青藤書屋,以此強調藝術傳承和獨立精神的常青。展陳空間營造上,原有徐渭展陳中潑墨大寫意風格的布局,與本次陳洪绶專擅工筆的細膩形成反差,烘托青藤、老蓮兩位大師400年後在此相遇。四個展廳的出入口處,以陳洪绶的人物畫、博古葉子與原展廳中的青藤、枯樹等藝術牆繪形成對比。展闆設計上,凸顯了陳洪绶葉子木刻版畫的特點,反映其作品的市民性和娛樂性,提示徐渭和陳洪绶風格雖異,精神卻同源。

“高古奇駭——陳洪绶書畫作品展”展出現場

“我的專業知識,對于我在策展過程中很有幫助。因為學藝術的人,藝術感覺很重要,對形式的宏觀把握,諸如色彩的搭配、展線的節奏、制作的細節等都需要細心體會和琢磨。” 沈一萍說,“每一件文物,從一開始打開之後,我就站在那裡,有些時候我是親自上手的,哪怕很細小的一個毫米我都要調整,因為我要把最好的呈現給大家。”

在沈一萍看來,名人文化推介之外,紹興還應做好越文化、宋文化兩篇文章。“越國是我們這裡的發源地,古越文化如果紹興不做是沒有人做的,我們責無旁貸也是理所當然,而且我們這幾年博物館文物征集也一直緻力于越文化研究這一塊,比如越國時期的青銅器、禮器、兵器,我們都會去征集,想方設法把越文化這一塊做得更好。特别是明年搬新館之後,這個館可能會作為越文化的遺址博物館,因為它本來就是卧龍山小城遺址,越王勾踐的政治中心,在這裡做一個遺址博物館,既可以看到遺址又可以看到實物,我覺得這個是很好的。”

“守望——兩宋皇陵考古成果展”展出文物 南宋 迦陵嫔伽

“守望——兩宋皇陵考古成果展”現場

“宋六陵雖然沒有很大的重器,但可以做人文。比如我們近期開幕的‘守望——兩宋皇陵考古成果展’,就是紹興南宋皇陵(宋六陵)與鞏義北宋皇陵考古出土文物的首次聯展。展覽以一脈相承的兩宋陵寝制度為主線,以考古時間為順序,以文物類型作為單元标識,再現了大宋皇陵的布局、形制和埋葬制度。”

“博物館的口碑是通過一個一個展覽樹立起來的。講好‘蘭亭的故事’,就是講好‘中國的故事’。希望通過博物館一年又一年的努力,把紹興文化這塊牌子重振起來。”沈一萍最後說道。

你可能想看:

有話要說...

取消
掃碼支持 支付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