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殼公司“保殼”之路再次迎來監管層狙擊。
繼1元退市指标在近一年内大顯神通後,11月19日,上交所、深交所分别發布《财務類營業收入扣除指南》,對上市公司财務類退市指标進行了新的明确,進一步優化并修訂了營業收入扣除标準,精準打擊空殼公司。
據了解,财務指标一直是A股上市公司退市最為關鍵的指标之一。2020年年報披露後,滬市共有42家公司被實施退市風險警示,其中25家因觸及新增的财務類退市指标被實施*ST。而年底往往也是空殼公司操縱财務報表虛增利潤的高峰,而随着退市新規再打補丁,那些殼公司或迎來最難的年關。
業内人士表示,此次《指南》的發布是對之前退市新規的打補丁,有利于進一步優化我國證券市場退市流程,促進我國金融市場自我淨化,有效增強市場的金融資源配置功能。
退市新規再打補丁,空殼公司操縱财務報表手段被狙擊
年底了,一些公司又在忙着保殼。11月17日,昔日一口氣賣房400多套而保殼的海馬汽車再度公告,欲轉讓兩家公司股權,合計将獲得超3億元收益。
與此同時,監管層也在狙擊年底保殼行為。2021年是退市新規執行的關鍵一年,為進一步統一執行标準,滬深兩大交易所分别總結2020年上市公司年報營業收入扣除情況和監管經驗,進一步優化并修訂了營業收入扣除标準,制定了上述《指南》。
據了解,2020年新一輪退市制度改革實施,2020年底退市新規也随之發布。彼時,退市新規新增了扣非前後淨利潤孰低者為負且營業收入低于1億元的組合财務指标,目的是更為精準地刻畫描述上市公司的持續經營能力,力求出清空殼公司。
同時,在适用該指标時,退市新規明确營業收入扣除項為“與主營業務無關的業務收入和不具備商業實質的收入”,并要求公司在經審計的扣除非經常性損益前後的淨利潤孰低者為負值時,應當在年度報告中披露營業收入扣除情況及扣除後的營業收入金額,年審會計師應當對營業收入扣除是否準确出具專項核查意見。
2020年年報披露後,滬市共有42家公司被實施退市風險警示,其中25家因觸及新增的财務類退市指标被實施*ST。
這次打補丁的《指南》主要在關注什麼?據了解,上交所在監管實踐中發現,部分空殼公司通過突擊開展貿易、類金融等業務做大營業收入,規避退市。貿易業務、類金融業務一般投入少,進入和退出成本低,難以形成穩定的業務模式,無法根本改變空殼公司的實質。
為防止此類情形,《指南》明确了應當扣除本會計年度以及上一會計年度新增的貿易業務收入與具備資質的類金融業務收入。同時對于不具備資質的類金融業務,如拆出資金利息收入,由于其本身就是與主營業務無關的收入,為防止上市公司脫實向虛,因此明确每年均予以扣除。
二是規範“穩定業務模式”判斷标準。為防止公司通過各種類型的其他新增業務保殼,《指南》将“未形成或難以形成穩定業務模式的業務所産生的收入”作為“與主營業務無關的業務收入”的兜底條款。同時進一步明确了“穩定業務模式”的判斷原則。
據了解,為防止上市公司通過受托表決權、受贈子公司或業務等方式突擊“控制”其他公司實現“并表”,進而做大營業收入規避退市,上交所明确表示,将非正常交易合并取得的收入進行扣除。
川财證券首席經濟學家、研究所所長陳靂向貝殼财經記者表示,本次各版《營收扣除指南》的發布,在原有退市指标上新增營業收入扣除相關規定,進一步細化了對企業穩定經營标準的判斷,從而加快對通過其他手段增加營業收入以實現“保殼”的企業的清退。
《營收扣除指南》的發布,有利于進一步優化我國證券市場退市流程,促進我國金融市場自我淨化,有效增強市場的金融資源配置功能。陳靂表示,預計我國證券市場股票退市率将逐步提高,滿足退市機制的企業将加速出清,促進我國金融市場良性發展。
武漢科技大學金融證券研究所所長董登新向貝殼财經記者表示,此次上交所補錄的新規非常重要,将來在一定程度可以加大營收指标的退市通道,對空殼公司的财務造假起到更好的約束作用。
談及退市新規疊加《指南》所帶來的新變化時,董登新強調,過去企業堂而皇之地操縱營收、虛增利潤的會計手段将不再允許,空殼公司财務操縱的空間被壓縮到最小,這會使得财務報表更真實,年報質量更高。
年内22家A股公司終止退市,專家:重新上市應按照普通IPO的程序來
退市新規實施即将滿一年,在這段時間裡,多元化退市渠道更加通暢。貝殼财經記者在滬深交易所官網發現退市,2021年以來,共有22家A股公司退市,其中上交所13家終止上市,深交所9家終止上市。
具體來看,終止上市原因主要是因為連續虧損的财務類指标和觸及“1元退市”交易類指标。陳靂表示,自新規發布以來A股退市企業數量實現較大幅度提升,有效促進了我國證券市場良性發展,推動A股常态化退市機制形成。
值得注意的是,據Wind數據顯示,除了已被終止上市的公司外,今年以來,共有77家A股公司被實施ST,實施原因主要為近一年虧損且營業收入低于1億元以及注冊會計師出具無法表示意見或否定意見的審計報告等。
“近一年來,1元退市标準大顯神威,退市的決定權交由投資者用腳投票來決定,這說明投資者在逐漸覺醒,是成熟投資者素質提高的一個重要标志,也是注冊制改革帶給退市制度的一個全新面貌。”董登新表示。
不過,董登新也指出,和整個上市公司的情況相比,退市力度較小,退市數量較少。在他看來,其中一個重要原因是重新上市條款,即主動退市之後再重新上市,留下了一個制度套利的空間。
目前A股市場已經有彙綠生态、招商南油等3家A股公司退市後重新上市。前者剛剛于11月17日在深交所“重新上市”,也是退市新規實施以來首家“重新上市”的公司,開盤最高漲幅一度達122.51%。
據董登新介紹,退市公司重新上市,并非大家理解的“平等條件”下的IPO,而是另開“後門”、特殊照顧。“垃圾股隻要主動退市,就可以換取條件更加優惠的重新上市機會,再次激起了人們炒小炒差,尤其是爆炒垃圾股的投機之風。”
“強烈呼籲盡早廢除重新上市條款。”董登新認為,退市之後企業要重新上市應該按照普通的IPO程序來,不應該給退市公司特殊的重新挂牌機會。
根據退市新規,2021年年報披露後,上市公司若首次觸及扣非前後淨利潤孰低者為負且營業收入低于1億元的财務類退市指标,将被實施退市風險警示(*ST)。已經被實施退市風險警示的公司,即*ST公司,2021年若繼續觸及退市指标,将直接退市。
截至目前退市,A股市場共有ST股票和*ST股票188隻,其中80隻個股最新股價低于3元,自2020年12月31日退市新規實施以來,近四成的ST股票和*ST股票呈現下跌狀态。
上交所表示,投資者應當高度關注相關上市公司可能披露的年度業績預告、業績預告更正公告、業績快報、業績快報更正公告、風險提示等公告,謹慎做出投資決策,切實防範投資風險。
董登新表示,保護投資者最好的辦法是制度保護,隻要把遊戲規則制定好,逐漸完善遊戲規則,就是保護投資者。“相信在一系列制度完善之後,投資者會更加增強風險意識,自覺主動地遠離空殼企業。”
有話要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