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義] 瘊子是生長于手指、手背、足背、面部及男女陰部、肛周的一種灰褐色豌豆大小,表面如花蕊狀或刺狀的皮膚病。
[病名考證] 瘊子病名各地流傳,其種類繁多,名稱各異,有刺瘊、水瘊子、陰瘊子。中醫學稱千日瘡、鼠瘡、青年疣、濕疣。西醫之尋常疣、扁平疣、傳染性軟疣、尖銳濕疣,可以參考辨治。
[主症]
刺瘊:1.一般無自覺症狀,偶有壓痛; 2.皮損為針尖至豌豆大,半圓形或多角形丘疹,表面粗糙,角化明顯。觸之略硬,呈灰黃、污褐或正常膚色,乳頭樣增殖,表面多呈花蕊或刺狀; 3.好發于手指、手背、甲緣及足部。
青年瘊:多發于顔面、手背、前臂,突然發生,褐色扁平,常多數散在,偶有微癢,舌質淡紅,苔膩,脈滑。
水瘊:即西醫之傳染性軟疣,典型損害為受感染局部表皮細胞增生形成的丘疹,直徑2~8mm,單發或多發,圓形或半球形,有蠟樣光澤,中心臍凹狀,并含有幹酪樣栓塞物,丘疹呈肉色或粉紅色。初期質地堅硬,成熟變軟,可擠壓出幹酪樣物。臨床可分兩個類型:
①兒童型:通過皮膚直接接觸或經傳染媒介受感染,軟疣見于面部、軀幹及四肢。
②成人型:可為性傳播,軟疣多見于外生殖器、臀部、下腹部、恥骨部及大腿内側區,肛交者發生于肛門。皮損可發生于除掌跖外的任何接觸部位,也可出現于唇、舌及頰粘膜、結膜等,結膜損害可伴有反應性結膜炎或角膜炎。少數損害異常巨大,稱為巨型軟疣,有的可角化而像小的皮角,稱為角化性軟疣。一般無自覺症狀。
陰瘊:本病好發于外陰(冠狀溝、包皮内、女陰、大小陰唇),初發為少數微小淡紅色丘疹,逐漸增大增多,形成乳頭狀,蕈樣,雞冠樣,或菜花狀,表面濕潤糜爛,舌質紅,苔黃膩,脈滑快。
[辨析] 此多為感受濕熱邪毒,透發于肌膚所緻。
[治法] 清熱利濕,敗毒除瘊。
[方藥]
内治
土茯苓、鵝不食草、半枝蓮、七葉一枝花各30g,黃藤10g,水煎服,1日3次。(适用于軟疣、濕疣)
外治
1. 生石灰500g,草木炭500g(土堿)加水1碗搗拌,澄清,取上清液加糯米适量,泡成糊狀加鴉膽子粉混合,敷于瘊體上,1周即可脫落。(适用于尋常疣、扁平疣、濕疣)
2. 木賊草、香附子、山豆根、闆藍根等分水煎趁熱洗。(适用于扁平疣、傳染性軟疣)
3. 雪上一枝蒿(雲南一枝蒿),醋磨成糊狀,塗于瘊體上,1周即可脫落。(先用黃屯煎水洗)(适用于尋常疣、尖銳濕疣)
4. 生半夏搗爛外敷(适用于尋常疣、扁平疣)。
有話要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