拔罐治療失眠
拔罐治療失眠
失眠是以經常不能獲得正常睡眠為特征的一種病證。輕者入睡困難,有入睡後易醒,有醒後不能再入睡,亦有時睡時醒等,嚴重者則整夜不能入睡。一般分為心脾兩虛、肝郁氣滞、心腎不交3型。
一、心脾兩虛
(一)症狀
多夢易醒,心悸健忘,伴頭暈目眩,肢倦神疲,飲食無昧,面色少華,或脘悶納呆。
(二)治法
1.方法一
(1)選穴 心俞、脾俞、内關、神門。
(2)定位 心俞:在背部,當第5胸椎棘突下,旁開1.5寸[由平雙肩胛骨下角之椎骨(第7胸椎),往上推2個椎骨,即第5胸椎棘突下緣,旁開約2橫指(食、中指)處為取穴部位,見圖2-8-1]。
脾俞:在背部,當第11胸椎棘突下,旁開1.5寸[與肚臍中相對應處即為第2腰椎,由第2腰椎往上摸3個椎體,即為第11胸椎,其棘突下緣旁開約2橫指(食、中指)處為取穴部位,見圖2-8-1]。
内關:在前臂掌側,當曲澤與大陵的連線上,腕橫紋上2寸,掌長肌肌腱與桡側腕屈肌肌腱之間(見圖2-25-1)。
圖 2-25-1 内關、神門
神門:在腕部,腕掌側橫紋尺側端,尺側腕屈肌肌腱的桡側凹陷處[仰掌,豌豆骨(手掌小魚際肌近腕部有一突起圓骨)的桡側,掌後第1橫紋上,尺側腕屈肌肌腱的桡側緣,見圖2-25-1]。
(3)拔罐方法 單純拔罐法,留罐10分鐘,每日1次,5次為1療程。
2.方法二
(1)選穴 足三裡、三陰交、神門。
(2)定位 神門:見前。
足三裡:在小腿前外側,當犢鼻下3寸,距胫骨前緣1橫指(中指)(站位,用同側手張開虎口圍住髌骨上外緣,餘4指向下,中指尖處為取穴部位,見圖2-20-4)。
三陰交:在小腿内側,當足内踝尖上3寸,胫骨内側緣後方(以手4指并攏,小指下邊緣緊靠内踝尖上,食指上緣所在水平線在胫骨後緣的交點,為取穴部位,見圖2-6-4)。
(3)拔罐方法 單純拔罐法,留罐l0分鐘,每日1次,5次為1療程。
二、肝郁氣滞
(一)症狀
失眠伴急躁易怒,嚴重者徹夜不能入睡,伴有胸悶脅痛,不思飲食,口苦而幹。
(二)治法
1.方法一
(1)選穴 肝俞、内關、神門、太沖。
(2)定位 肝俞:在背部,當第9胸椎棘突下,旁開1.5寸[由平雙肩胛骨下角之椎骨(第7胸椎),往下推2個椎骨,即第9胸椎棘突下緣,旁開約2橫指(食、中指)處為取穴部位,見圖2-19-6]。
内關:見前。
神門:見前。
太沖:在足背側,當第1跖骨間隙的後方凹陷處[由第1、第2趾間縫紋向足背上推,至其兩骨聯合緣凹陷中(約縫紋頭上2橫指)處,為取穴部位,見圖2-6-3]。
(3)拔罐方法 神門、内關、肝俞3穴采取單純拔罐法,留罐10分鐘。太沖穴點刺出血,以微微出血為度。每日1次,5次為1療程。
2.方法二
(1)選穴 肝俞、膽俞、内關、陽陵泉。
(2)定位 肝俞:見前。
膽俞:在背部,當第10胸椎棘突下,旁開1.5寸[由平雙肩胛骨下角之椎骨(第7胸椎),往下推3個椎骨,即第10胸椎棘突下緣,旁開約2橫指(食、中指)處為取穴部位,見圖2-17-4]。
内關:見前。
陽陵泉:在小腿外側,當腓骨頭前下方凹陷處(坐位,屈膝成90°,膝關節外下方,腓骨小頭前緣與下緣交叉處的凹陷,為取穴部位,見圖2-19-2)。
(3)拔罐方法 單純拔罐法。每日1次,每次留罐10分鐘,5次為1療程。
三、心腎不交
(一)症狀
失眠伴心悸不安,口幹咽燥,顴紅面赤,腰膝酸軟。
(二)治法
(1)選穴 心俞、腎俞、内關、神門。
(2)定位 心俞:在背部,當第5胸椎棘突下,旁開1.5寸[由平雙肩胛骨下角之椎骨(第7胸椎),往上推2個椎骨,即第5胸椎棘突下緣,旁開約2橫指(食、中指)處為取穴部位,見圖2-8-1]。
腎俞:在腰部,當第2腰椎棘突下,旁開1.5寸[與肚臍中相對應處即為第2腰椎,其棘突下緣旁開約2橫指(食、中指)處為取穴部位,見圖2-23-1]。
内關:見前。
神門:見前。
(3)拔罐方法 單純拔罐法,留罐10分鐘,每日1次,5次為1療程。
四、注意事項
(1)調适情志,喜怒有節,開闊心胸,淡泊名利,勞逸結合,起居規律,晚餐清淡,按時睡眠。
(2)積極查治可能引發本病的原發病證。
五、病例
徐某,女性,38歲。失眠2年,加重1月餘,終日不得眠,或眠後易醒,胃納不佳,精神疲倦,心悸健忘,曾服用中、西藥效果不明顯。患者面色蒼白,語聲低微,舌淡、苔白、脈細弱。穴取神門、内關、心俞、脾俞,采取單純拔罐法,留罐10分鐘,每日1次,5次1療程。治療1療程後,每夜可安睡4個小時,精神轉佳,胃納有所改善。繼續以前法治療,連續治療4療程後,諸症消失。
有話要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