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戰争稱得上是,上世紀對我國造成影響最大,讓民衆記憶最為深刻的一場戰争。日本為了給自己争取更大的利益,選擇對中國發動侵略,妄圖借此侵占我國的土地、掠奪我們的資源。但最終在無數先烈和老百姓的努力下,趕走了日寇,換來了抗戰的勝利。
70多年過去了,如今的人們都隻能從曆史資料中,看到以往的戰鬥信息,了解到日軍的兇殘,知道抗戰的不易,深刻的明白落後就要挨打的道理。這些年,各種抗戰題材的電視劇和電影,在國内一直層出不窮,想要用這樣的方式吸引觀衆們的眼球。
也正是由于抗戰題材影視劇的數量相當龐大,導緻此類作品的質量參差不齊,其中有《亮劍》《雪豹》等按照真實曆史資料,作出一定藝術加工的經典作品,也有各種被稱為抗日神劇的作品。這類作品之所以會被冠以這樣具有諷刺性的稱呼,主要是其描述的内容存在十分嚴重的問題。甚至會出現徒手抓子彈、以及手撕鬼子等離譜場景。
對于心智已經成熟的觀衆來講,這類影視劇隻會成為茶餘飯後的笑料,但對于那些年紀尚小,對相關事物比較好奇的小朋友來講,這種電視劇很有可能會對其造成嚴重的誤導。讓後輩認為當年的抗戰很容易,日本人戰力很弱的錯覺,完全感受不到先輩們的付出,更無法銘記曆史的教訓。
除了手撕鬼子等奇葩劇情,在一些抗日神劇中還出現了,其他十分影響觀看體驗的情節。在一部名叫《狐影》的抗戰劇中,簡直是又刷新了智商下限,主角雷隊長所在的部隊,一次戰役中打敗了日軍,并且繳獲了大批軍事物資,其中不僅包括衆多槍支彈藥,還有很大一部分日軍沒能轉移的炮彈。
對于當初的中國軍隊而言,這些軍事物資無疑是十分寶貝的,能夠很大程度上彌補自身物資短缺的困境,增強軍隊的戰鬥力。但就在清點和檢查這些武器彈藥時,卻發現了新的問題,炮彈本身的尺寸和我方軍隊使用的大炮口徑不一緻,繳獲的炮彈大了0.2毫米,不能順利塞進我軍炮筒内射擊。
很快主角雷隊長就馬上“聰明”的給出了解決辦法,我軍炮彈口徑17.8毫米,日軍的是20毫米,不就是0.2毫米嘛?簡單的很,直接拿锉刀将炮彈外殼磨薄,就可以縮小其尺寸,從而利用現有的炮筒進行發射。聽到這個方案,估計電視機前的觀衆,已經笑噴了,這簡直是把觀衆的智商按在地上摩擦。
而劇中,周圍的人員動手實驗之後,發現确實可以使用,随後便開始大加贊賞他的聰明才智。但事實上,炮彈本身的外殼構造是經過嚴格缜密的設計方才能夠完成的,再出現磨損之後可能會出現無法控制的意外情況。而且在現實場景中,如果真的對炮彈外殼進行打磨,很大概率會導緻炮彈發生意外爆炸,同樣是一件很危險的事情。
有話要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