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腸炎
【辨證】胃熱脾弱,肝氣不暢,清濁不分。
【治法】調肝健脾,和中分洩。
【方名】調肝健脾湯。
【組成】南柴胡12克,焦茅術10克,茯苓10克,姜樸6克,焦内金10克,炙香附6克,炒山藥10克,車前子10克,炒抗芍10克,焦建曲10克,廣木香3克,殼砂仁3克,萸連2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劑,日服2次。
慢性結腸炎
(一)
【辨證】脾胃氣虛,中氣下陷。
【治法】補中益氣止瀉。
【方名】益氣湯。
【組成】黃芪12克,薏苡仁12克,黨參10克,獲苓10克,血餘炭10克,赤石脂10克,白芍10克,白術炭6克,陳皮炭6克,柴胡6克,厚樸6克,黃連6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劑,日服2次。
(二)
【辨證】脾失健運,濕熱蘊于腸中,肝脾氣滞。
【治法】健脾溫中,清腸化濕。
【方名】溫中湯。
【組成】黨參9克,白術9克,炮姜3克,炙甘草6克,茯苓9克,防風9克,焦神曲9克,焦山楂9克,陳皮6克,白芍12克,秦皮12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劑,日服2次。
(三)
【辨證】肝腎陽氣虛弱,運化失職。
【治法】溫陽益氣,澀腸止瀉。
【方名】赤石脂湯。
【組成】附子9克,黃芪9克,當歸9克,桔梗9克,石榴皮9克,川楝子9克,肉桂3克,黃連3克,炮姜6克,诃子6克,赤石脂30克,肉豆蔻1.5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劑,日服2次。
(四)
【辨證】濕熱邪毒壅滞胃腸。
【治法】清熱利濕,健脾和胃。
【方名】解毒清腸湯。
【組成】白頭翁30克,秦皮20克,黃柏12克,黃連16克,白芍30克,白術30克,蒼術12克,茯苓30克,豬苓16克,匾蓄16克,山藥30克,木香10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劑,日服2次。
慢性睑緣結膜炎
【辨證】脾濕肝熱。
【治法】清熱活血,除濕祛風。
【方名】清解湯。
【組成】赤芍18克,川芎18克,郁金18克,蒺藜18克,蟬蛻12克,莪術12克,蘆根30克,茯苓12克,黃芩12克,前仁12克,花粉12克,丹皮12克,焦楂12克,神曲12克,甘草3克,夏枯草30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劑,日服2次。
慢性牙周炎
【辨證】胃與大腸伏熱,循徑上蒸。
【治法】清熱解毒,消腫止痛,化腐生肌,收斂止血。
【方名】固齒散。
【組成】滑石粉18克,甘草粉6克,朱砂面3克,雄黃1.5克,冰片1.5克。
【用法】共研為細面,早晚刷牙後撒患處;或以25克藥面兌60克生蜜調和早晚塗患處。
慢性乙型肝炎
【辨證】濕熱邪毒内蘊,肝郁血瘀,脾腎兩虧,營衛失調。
【治法】清化解毒,活血祛瘀,健脾疏肝,益氣濕腎。
【方名】乙肝解毒湯。
【組成】
方1:黃芪30克,虎杖15克,白花蛇舌草15克,露蜂房15克,半枝蓮15克,仙鶴草15克,土茯苓15克,仙靈脾15克,鹿銜草15克,柴胡12克,郁金12克,當歸12克,生雞内金12克,桂枝9克,甘草3克。
方2:雄黃30克(色赤如雞冠者為上品,效高毒性小),生白礬(即酸礬)15克,五靈脂60克,共研細末裝膠囊。
【用法】方1煎服,先将諸藥用冷水浸泡半小時,沸後再煎5分鐘即可。
方2膠囊用湯藥或溫開水送服均可。每次吞服0.3克(2粒),每日2次。湯藥、膠囊均6日一個療程。
慢性淺表性胃炎
(一)
【辨證】濕熱蘊結中焦,熱重于濕。
【治法】清利濕熱,理氣安中。
【方名】清濁安中湯。
【組成】白蔻仁12克,川厚樸12克,法半夏12克,滑石30克,生苡米30克,郁金香12克,珍珠母30克,炙甘草5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劑,日服3次。
(二)
【辨證】脾氣不足,脾胃虛寒,兼氣滞血瘀。
【治法】健脾補氣,佐以溫中、理氣、活血。
【方名】胃炎煎劑。
【組成】黨參10克,白術10克,茯苓10克,丹參15克,香附10克,良姜5克,甘草5克,青黛1克。
【用法】取上方7劑,煎成200毫升,青黛後加。每日服3次。每次10毫升,或每日2次,每次15毫升。
慢性萎縮性胃炎
(一)
【辨證】脾胃虛寒,氣滞血瘀。
【治法】補氣溫中,活血散瘀,消腫生肌。
【方名】益中活血湯。
【組成】黃芪30克,肉桂8克,吳萸10克,丹參15克,乳沒各8克,生蒲黃13克,三棱10克;莪術10克,川芎12克,烏藥10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劑,日服2次。
(二)
【辨證】肝郁胃寒。
【治法】疏肝理氣,和胃散寒。
【方名】疏肝和胃湯。
【組成】柴胡10克,瓜蒌仁15克,川連10克,枳殼10克,木香15克,青皮10克,陳皮10克,草豆蔻10克,半夏15克,榔片10克,萊菔子10克,黃芩10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劑,日服2次。
(三)
【辨證】肝郁胃虛。
【治法】疏肝健胃,益氣活血。
【方名】疏肝健胃湯。
【組成】柴胡10克,黨參10克,百合15克,山藥10克,當歸10克,郁金10克,烏藥10克,烏梅10克,赤芍10克,甘松5克,甘草6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劑,日服2次。
有話要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