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星座運勢 > 正文

黃帝時期創立天文理論圖像與地球自轉并圍繞太陽公轉的對應關系

黃帝時期創立的天文理論圖像與地球

自轉并一起圍太陽公轉相互對應密切關系

——中國古代天文學起源和發展史(第四章)

作者:薛景蘭(河北省天文易理科研工作者)

茫茫宇宙,奧妙無窮。

學習認識,永無止境。

由淺入深,步步高升。

天文威力,力大無窮。

社會進步,緊密相通。

始祖黃帝,我們祖先。

制定曆法,天文精通。

傳統文化,我們繼承。

中西結合,加強易理,三者合一,

天文進步。攀登目标,世界頂峰。

伏羲時期,隻是用雙眼觀測,立竿測影和親身體驗,确立一天的時間,一個季節和一年的天數,都不能完全準确。中華民族始祖黃帝在伏羲時期天文理論的基礎上,先發明了指南車,确定好正南方向。同時用立杆測影時,首先确立好南北線,通過認真反複觀察圭表上第一天中午到第二天中午的日影變化後,确定好一天準确時間。就由以前用先天八卦圖,象征一晝夜的時間變化規律,改為用十二局說明。并定為全年大概360天,每天十二局一共 4320局。

單憑以上天文理論運用到人民實際生活中還不那麼得心硬手,為此,中華民族始祖黃帝又命大桡氏探察天地之氣機,探究五行之情,始作天幹、地支。又通過到全國各地用圭表反複測量正中午時間的日影,懂得了一太陽年準确天數後,創立了“晷影圖”也為“十二辰經星分野分度總圖”。并以此創立了天赤道、黃道、經緯度、黃赤交角、視方位的四個正方位、季節所在時空方位,恒星星座28宿所在黃道一個圓位置、到南北兩極的度數,進行了春夏秋冬一年四季正确劃分。創立出人類曆史上的第一部曆法知識。用于人民生産、生活的實際需要。

黃帝時期創立的天文,《曆法》知識,是對時空變化規律的總結和概括,是正确認識天體在時空位置和運行規律的總根基。現在所使用的“萬年曆”就是以此理論為基礎,經過奴隸制社會,封建統治王朝時期各朝代繼承發展,修改補充制定的。

第一節 天幹、地支作為時空符号體系含義

天幹: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十天幹。

地支:子、醜、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十二地支。

天幹、地支的始作,對整個宇宙空間天體在時空位置運行規律所生出的氣候性質認識的更加清楚準确,更有利于直接用于人民生産生活的實際需要。

天幹、地支含陰陽五行性質,作為時空符号,能有多層次的含義,也就更能概括起整個宇宙空間,陰陽變化的循環細節,及對萬物生長過程的全部影響。

天幹地支簡稱幹、支,取義樹的幹、支。以象征整個宇宙空間,把時間托起,緊密聯系為一體,牽一,而動全身關鍵細節。

“幹”分天幹和日幹,為陽。

“天幹”的含義,以東西南北中為主,為“空間符号”,要依照“空間含時間”進行認識和理解。

假如我們把整個宇宙太空當做一個活的整體去認識,那麼“天空”就是這個宇宙太空的“形”因為“天幹”含【陰陽五行】性質,象征晝夜交替天象變化和全年春夏秋冬四季整個宇宙太空各方位的冷暖氣候性質,運動方向和變化規律即對萬物的影響。由此“天幹”就是宇宙太空的“靈”。

因為,天幹所象征晝夜交替天象變化,各季節所在時空方位,冷暖氣候變化和運行規律,是由于“日”東出西落,在南北緯度回歸線上轉一周,不同位置所決定的,由此也為“日幹”。那麼,“太陽”就是日的“形”,日幹就是日的“靈”。 因為天幹和日幹含義兩者是一體,在社會流傳統稱叫“天幹”。

十天幹分陽幹和陰幹

陽幹,甲、丙、戊、庚、壬;陰幹,乙、丁、己、辛、癸。

古代用天幹陰、陽各一個字,配五行中一個字,來象征(五行順布相生)季節所在時空方位氣候性質。甲乙屬木,甲屬陽木,乙屬陰木;丙丁屬火,丙屬陽火,丁屬陰火;戊己屬土,戊屬陽土,己屬陰土;庚辛屬金,庚屬陽金,辛屬陰金;壬癸屬水,壬屬陽水,癸屬陰水。

天幹相生:甲乙生丙丁,丙丁生戊己,戊己生庚辛,庚辛生壬癸。

五行相生和天幹相生是一緻的,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

天幹配五行含時間

論一晝夜,東方甲乙木“寅、卯”(3—7點);南方“丙丁火“巳、午”

(9—13點);西方庚辛金“申、酉”(15—19)點;

北方壬癸水“亥、子”(21點—1)點。

論全年,天幹配五行說明各季節所在時空方位所含冷暖氣候性質

東方甲乙(木)“春季”;南方丙丁(火)“夏季”;中央戊己(土)“長夏”;西方庚辛(金)“秋季”;北方壬癸(水)“冬季”。

天幹 東方甲乙木為首,所含時間是“寅、卯”

論全年,陰曆一月為“寅”二月為“卯”位于春季,東方,五行為木,生的氣候性質。由此,春季為首。

春季從立春開始一年時間是十二個月,立春到立秋正六個月,這樣立秋正是一年十二個月的正中間,由此立秋為“土”,如把一年時間為一個圓,圓的中央用“戊己土”做符号

以上可知,天幹配五行相生,說明季節所在時空方位和河圖配五行、順布相生周流四季的運動方向,是一緻的。

“十二地支”一個圓,是一晝夜十二個時辰的名稱,其中每個時辰為兩個小時。

23 — 1 點(子)、1 — 3 點(醜)、3 — 5 點(寅)、5 — 7點(卯)、

7 —9 點(辰)、 9 — 11 點(己)、 11 — 13 點(午)、13 — 15 點(未)、15 — 17 點(申)、 17 — 19 點(酉)、19 — 21 點(戌)、 21 — 23 點(亥)。說明一晝夜太陽在時空轉一個圓按時間所在時空方位,和所生出晝夜交替天象變化。

其中用“子午卯酉”四正時間,說明太陽位于時空四個正方位,“子”位于下北;

“午”位于上南;“卯”位于左東;“酉”位于右西。

同時,地支“子午卯酉”作為全年春夏秋冬四季正中間節氣符号,冬至為“子”,春分為“卯”,夏至為“午”,秋分為“酉”符号。

古人認為,南北為上、下,左、右為東、西,為道。天,永遠從左東方往右西方運行,地永遠從右西方往左東方前進。無論是一晝夜小圓,還是一年四季的一個大圓,“地支”子永遠為下,正北方,為陰;午永遠為上,正南方為陽,上、下,陰、陽對稱;卯永遠為左、正東方,為陽長;酉永遠為右、正西方,陰長,左、右陰、陽平衡。

由于,“十二地支”不但是人在大地上所看到,太陽按時間所在時空方位,所生出晝夜交替天象變化十二個時辰的名稱,全年用“子午卯酉”四個字,作為太陽東出西落在南北回歸線轉一周時,位于最低點,行走天赤道,最高點,行走天赤道的時間,正是大地上,春夏秋冬四季,各季節正中間節氣“冬至、春分、夏至、秋分”按季節位于時空,下北、左東、上南、右西四個正方位所生出冷暖氣候變化符号;

同時作為,依照月亮從朔到望在回到朔周期時間,29.5天,确定好陰曆年月份為“月建”

十一月 (子)、十二月 (醜)、一月 (寅)、 二月(卯)、 三月 (辰)、四月 (巳)、五月 (午)、六月 (未)、七月 (申)、八月 (酉)、 九月(戌)、十月(亥)

作為全年十二個月每個月的符号。

由此“支”要分地支和月支。

假如,把大地作為一個活的整體去認識,那地球就是地的“形”,因為用

“十二地支”說明一晝夜,太陽按時間所在時空方位所生出晝夜交替天象變化,正是地球在以太陽為中心坡形公轉軌道上,由自身右西往左東自轉前進一圈,公轉軌道中央不動的太陽向後返回所生出的;全年,依照太陽在南北回歸線上轉一周,在北半球看太陽東出西落最低點、行走天赤道、東出西落最高點、行走天赤道的時間,所确定春夏秋冬四季正中間節氣,“二至二分”用地支“子午卯酉”四個字含陰陽五行性質作符号,象征位于時空四個正方位,所含冷暖氣候性質。

同樣是一太陽年,地球在以太陽為中心,坡形公轉軌道上自轉前進約365又四分之一圈公轉軌道一個圓,位于以太陽為中心,下方正北、左方正東、上方正南、右方正西,四個正位置,由于所在以太陽為中心,坡形公轉軌道方位位置不同,使太陽對地球南北緯度直射點不同,所生出四季冷暖氣候性質和運行規律,由此地支就是地的“靈”。

如果把月亮作為一個活的整體去認識,月球就是月亮的“形”;因為月支作為陰曆年月份符号,一朔望月29.5天,是當地球在圍太陽坡形公轉軌道上自轉前進時,月亮一起圍地球轉一周生出的,由此月支就是月亮的“靈”。

依照“日地關系”,在北半球看太陽,中午最低的“冬至”為起點,太陽在黃道上運行一周,在返回到冬至節氣,一太陽年,365日5時48分46秒。

依照“月地關系”月支所定每月天數,全年月數和全年總天數叫陰曆年。可是,用月支作陰曆年一個月的符号是29.5天,一年十二個月一共三百五十四天。陽曆年和陰曆年一年時間相差十一天多這樣積累下去,十六年就差近半年。依照月地關系的陰曆年和依照日地關系的陽曆年,就會産生四季混亂現象,古代通過反複觀察天象,認真研究,制定了“十九年置七閏”的方法。通過閏月,讓冬至節氣永遠在陰曆年十一月,同時都為(子);夏至節氣永遠在陰曆年五月同時都為(午);春分節氣永遠在陰曆年二月同時都為(卯);秋分節氣永遠在陰曆年八月同時都為(酉)。這樣就能讓地支一個字,同時作陽曆年節氣的符号和陰曆年月份的符号,來象征季節所在時空方位和氣候性質不出現矛盾,又能使陽曆年年終和陰曆年年終的時間相差天數不能太多。

依照“月地關系”所确定的“月支”和依照“日地關系”所确定的地支,都是服務于大地上冷暖氣候變化和運行規律是一體,由此在社會上流傳統一叫“地支”。

地支配方位,寅卯東方;巳午南方;申酉西方;亥子北方;辰戌醜未中央。

地支配陰陽五行:寅卯為木,寅為陽木,卯為陰木;巳午為火,巳為陽火,午為陰火;申酉屬金,申屬陽金,酉屬陰金;亥子屬水,亥屬陽水,子屬陰水;辰戌醜未屬土,辰戌為陽土,醜未為陰土。

地支配季節:春季,寅、卯、辰;夏季,巳、午 、未;秋季,申、酉、戌;冬季,亥、子、醜

以上可知,地支配五行按時間所在時空方位,與天幹配五行,空間含時間是對應一體的。

比如一晝夜,天幹 東方 甲乙木所含時間是“寅、卯”(3—7)點,

同樣地支“寅、卯”(3—7)點的時間 所在甲乙木的東方·········。

全年,天幹東方 甲乙木所含陰曆一月為“寅”,二月為“卯”,同樣陰曆一月為“寅”二月為“卯”兩個月份,所在甲乙木的東方···········。

隻是地支作為“時間符号”與天幹作為“空間符号”開始不同,

天幹,甲乙為首,甲乙含陰曆一月寅、二月卯月份,位于東方,五行為木,氣候性質為生。

我國社會風俗過了春節正月初一就是新一年,由此天幹作為“全年”空間符号,是以新的一年作為開始。

論一晝夜,天幹,甲乙所含“寅、卯”是(3—7點)正是以太陽從東方升起,作為新的一天開始。(因為北半球,夏至日大約4點30太陽從東方地平線上升起正是寅時,春分日大約6點出太陽正是卯時,隻是冬至日大約7點30分出太陽過了卯時30分鐘)

地支以“子”為首,論一晝夜“子時” 深夜 “23 — 1”點 作為開始;

論全年冬至為“子”作為開始。 由此,地支以陰盛一陽生開始。

一晝夜“23—1”點,太陽在經度位置,位于大地的最下方,以後慢慢上升,為開始; (如果與地球在圍繞太陽坡形公轉軌道上自轉前進一圈對應,正是所在時區地形地理的南方,由面向太陽照射地球陰影正中,向着太陽方向自轉作為開始)

全年,“冬至”為“子”在 北半球看太陽位于時空緯度最低點,以後太陽在緯度上一天比一天升高為開始。(如果與地球在圍繞太陽公轉軌道上自轉前進365又四分之一圈,公轉軌道一個圓對應,正是地球位于以太陽為中心下、正北方,太陽直射地球南緯23.26度,全年北半球的人看太陽在時空最低,白天時間最短,向着以太陽為中心的上南方,太陽對北半球直射方向自轉前進作為開始)

以上說明,用天幹地支含陰陽五行氣候性質,作為時空符号,能把什麼時間,就是什麼空間方位,所含晝夜交替天象和氣候性質,說明的全面詳細清楚正确。并且完全能符合所看到真實自然界發展變化必然規律。

“天幹地支”時空符号體系,是中華始祖黃帝,派大撓士探察天地之氣機,探究五行之情為根基始作。

因為“天地之氣機,五行之情”就是天地運動相互配合,所生出晝夜交替天象變化,四季冷暖氣候變化,運行規律對萬事萬物的影響,由此古人提出了天幹、地支的字義。

十天幹字義,相生順序藴涵着萬物萌芽、成長、興旺、衰退消失的全過程。

甲:外殼、覆甲 ,陽氣開始萌芽,象征草木開始破甲而出。

乙:即軋,陽尚未得正,雖已出殼但仍彎曲,尚未茁壯。

丙:即炳,陽已強陰,萬物炳然看見強大。

丁:即壯,陽已經很強大,能與陰氣相抵萬物茁壯之時。

戊:為陽土,萬物生長在地“戊”為茂指萬物茂盛。

己:為陰土,“己”,也為起的意思,指萬物已經成長起來。

庚:即更,陽氣漸弱,陰氣漸強,陰陽更替果實開始包覆。

辛:即新,陽在下陰在上萬物秀實已成,成熟有味道。

壬:即妊,陽氣潛伏,萬物懷妊象征種子成熟,生命開始孕育。

癸:即揆管理之意,幼胎經過藴藏之後便可以萌芽了。

十二地支也和十二天幹一樣,包含了萬物從孕育,生長,繁盛再回到衰亡的過程。

子:即孽,萬物生于此,陰極而陽生。

醜:即紐,表示萬物依舊卷曲地下,不敢冒頭。

寅:即演、津,指事物從這裡開始進入成長之路。

卯:即茂,陽氣始盛,萬物茂盛生長。

辰:即震,萬物震而生長,一派欣欣向榮。

巳:即起,陽氣達到極限,萬物興旺而複起。

午:即長,陽氣始衰而陰氣始生,萬物已經豐滿長大。

未:即味,萬物開始成熟而有滋味。

申:即身,指萬物身體全部長成。

酉:即老,萬物十分成熟,收斂。

戌:即滅,陽氣尚未窮盡已經潛伏,萬物衰落。

亥:為純陰,指萬物收藏,即堅核。

天幹和地支都含陰陽五行屬性,與四時五方相對應,下面列表加以說明。

天幹

地支

辰戌

醜未

五行

四時

四季

五方

西

伏羲時期,用“蓍草”記數目确立好一個月的天數和全年的總天數。是通過觀察月亮盈虧一次,确立一個月的天數和全年的月數,即全年的總天數,在社會上流傳較早。由此從古至今,記年月日時的時間,在民間以陰曆年為基礎。春節後,從陰曆年第一天開始換新肖象,每人長一歲,成為我國人民的傳統習俗。

自從黃帝用日晷到全國各地反複測量太陽的高度,觀察測量恒星、行星、月亮在時空經緯度位置,懂得一太陽年準确天數,制定好了曆法知識。

傳說開始時用天幹代表年和日,用地支代表月和時,例如甲年寅月乙日卯時等等。後來因為如此紀年會出現大量重複。

到黃帝登基(公元前2697年)立為甲子年、甲子月、甲子日、甲子時。并确定好,制定“黃曆”陽曆用公元紀年;陰曆用幹支紀年、月、日、時;确定為天心正值,冬至日為上元;冬至日為一年之始;朔旦為一月之始;夜半為一日之始;甲子日是幹支紀日之始)這一曆史記載屬實,可以用以下幾方面證實

一、 用公元前2697年,立公元紀年和幹支紀年,60年一周,能符合到1984年是甲子年正78個輪回。

二、 現在用奇門遁甲式盤測事,同樣是“冬至”位于坎一宮,為陽遁九局的開始,冬至日為陽遁一局的上元。

三、 從我國奴隸制社會,封建統治王朝社會一直到現在,測量回歸年的長度都是以冬至日作為之始,各曆法知識都是讓朔旦為一月之始;夜半為一日之始;甲子日是幹支紀日之始。

用幹支記陰曆,年月日時,其方法,用十天幹和十二地支配合成六十個組合的序數,象征新的循環便開始了,用起來非常方便。

六十幹支周期表

古人以十天幹和十二地支互相排列組合成六十幹支周期體系,紀年、紀日,其搭配順序如下表:

0甲子

12丙子

24戊子

36庚子

48壬子

1乙醜

13丁醜

25己醜

37辛醜

49癸醜

2丙寅

14戊寅

26庚寅

38壬寅

50甲寅

3丁卯

15己卯

27辛卯

39癸卯

51乙卯

4戊辰

16庚辰

28壬辰

40甲辰

52丙辰

5己巳

17辛巳

29癸巳

41乙巳

53丁辰

6庚午

18壬午

30甲午

42丙午

54戊午

7辛未

19癸未

31乙未

43丁未

55己未

8壬申

20甲申

32丙申

44戊申

56庚申

9癸酉

21乙酉

33丁酉

45己酉

57辛酉

10甲戌

22丙戌

34戊戌

46庚戌

58壬戌

11乙亥

23丁亥

35己亥

47辛亥

59癸亥

(表中各幹支前面的阿拉伯數字是該幹支名在六十幹支周期中的序号,在古代曆法計算中通常以甲子為0序号)

此表周遍循環往複,六十年一周轉,稱為一個花甲,十年為一甲。

年上,起月法,就是查每一年十二個月的幹支名稱,其方法有六句口訣;

甲己之年,丙作首,乙庚之年戊為頭。丙辛之年,尋庚上,丁壬、壬寅順水流。

若問戊癸何處去,甲寅之上好追求。

口訣告訴人們:逢甲、己年時,正月的月幹支是丙寅,其餘各月順推;乙庚年的正月為戌寅;丙、辛年是庚寅;丁壬年正月是壬寅;戊癸年的正月則是甲寅月。詳見下表。

凡遇,甲年、己年,正月起丙寅,二月起丁卯,其它如上表所示。

推日,一般靠萬年曆或日曆來推算。普通的曆書都注明了每日的幹支,隻需查找便可用。

日上起時

“甲己還還甲”就是'甲日,己日’的子時的名稱起'甲子’,醜時是'乙醜’。

“乙庚丙作初”就是“乙日、庚日”的子時起“丙子”醜時起“丁醜”時。

“丙辛從戊起”就是“丙日,辛日”的子時起“戊子”醜時起“己醜”時。

“丁壬庚子居”就是“丁日,壬日”子時起“庚子”醜時起“辛醜”時。

“戊癸何方發壬子是真途”就是戊日,癸日的子時起“壬子”醜時是“癸醜”。

詳見下表:

日上起時表

時 日

甲 己

乙 庚

丙 辛

丁 壬

戊 癸

甲子

丙子

戊子

庚子

壬子

乙醜

丁醜

己醜

辛醜

癸醜

丙寅

戊寅

庚寅

壬寅

甲寅

丁卯

己卯

辛卯

癸卯

乙卯

戊辰

庚辰

壬辰

甲辰

丙辰

己巳

辛巳

癸巳

乙巳

丁巳

庚午

壬午

甲午

丙午

戊午

辛未

癸未

乙未

丁未

己未

壬申

甲申

丙申

戊申

庚申

癸酉

乙酉

丁酉

己酉

辛酉

甲戌

丙戌

戊戌

庚戌

壬戌

乙亥

丁亥

己亥

辛亥

癸亥

始作天幹地支以後,十二地支為一晝夜十二個時辰,正好配十二局的名稱。十二地支作為一晝夜時間符号配一晝夜十二局的名稱是:夜半(子)、雞鳴(醜)、平旦(寅)、日出(卯) 、食時(辰))、隅中(巳)、日中(午)、日佚(未))、哺時(申)、日入(酉)、黃昏(戌)、人定(亥)。由此可見,黃帝時期十二局的名稱和當時的天象,及每段時間對人和動物的影響有密切對應的關系。

天幹地支論時空,清楚正确又分明。辯證認識細分析,能知地球、天體如何行。

第二節 用天幹地支配陰陽五行作為時空符号,如果與地球在以太陽為中心坡形公轉軌道上自轉前進,月亮圍地球轉,并随地球一起圍太陽公轉相互對,就能清楚懂得地球正确運動規律;月亮按季節所在以太陽為中心方位位置,一晝夜所在以太陽為坐标,以地球為中心真位置,正确運行規律

一 、用12地支(24小時)配陰陽五行說明一晝夜太陽按時間所在時空方位,所生出晝夜交替天象變化與地球赤道在以太陽為中心坡形公轉軌道上自轉前進一圈相互對應

下面圖像,是人們每天所看到太陽在時空東出西落,地支一個字兩小時,行走30經度,十二地支24小時,前進時空一個圓360經度,按時間所在在時空方位,所含陰陽五行性質,晝夜交替天象變化,最正确的天然幾何數理模型,

現在懂得了,太陽在時空東出西落所生出晝夜交替天象變化,是太陽位于地球圍太陽坡形公轉軌道正中央不動,人随地球赤道在坡形公轉軌道上,由自身右西往左東自轉前進,依照地球不動所看到,太陽往反方向運行天象反映。

由此,上面圖像,同樣是人随地球在坡形公轉軌道上由自身右西往左東自轉前進一圈,按時間所在時區地形地理東南西視方位面向以太陽為坐标,以地球為中心方位位置,所看到太陽東出西落晝夜交替天象變化,最正确天然幾何數理模型,因為兩者是對應一體的。

也就是當所在時區地形地理的南方面向太陽照射地球陰影正中,左邊東方是地球自轉的前方,但面向的是地球在公轉軌道上自轉前進時的後方,右邊西方是地球自轉的後方,但面向的是地球在公轉軌道上自轉前進時的前方,正是

“子時”,随地球向着太陽方向自轉前進。一小時前進地球赤道15經度,6小時(同樣是從子到醜,從醜到寅,從寅到卯三個時辰)前進地球赤道90經度後,南方正面向地球在公轉軌道上自轉前進時的後方,西方面向太陽照射地球陰影一方,東方面向太陽,正是“卯時”,如果是春秋兩季正看到太陽從東方升起;所在時區地形地理的南方繼續往太陽一方自轉前進,一小時前進15經度,依照地球不動所看到的是太陽從東方往南方升起,等自轉前進6小時(同樣是從卯到辰,從辰到巳,從巳到午三個時辰)前進地球赤道90經度後,南方正面向太陽,“午時”看到太陽位于南方,這時東方面向地球在公轉軌道上自轉前進時的前方,西方面向地球在公轉軌道上後方;以後所在時區地形地理的南方,向着太陽照射地球陰影一方自轉前進,等自轉前進6小時(同樣是從午到未,從未到申,從申到酉三個時辰)前進地球赤道90經度後,正是“酉時”這時南方面向地球在公轉軌道上自轉前進時前方,東方面向太陽照射地球陰影正中,西方正面向太陽,由此,依照地球不動所看到的是太陽由位于南方,下落到西方地平線上落下;這一時區地形地理的南方,繼續随地球向着太陽照射地球陰影正中自轉前進,等自轉6小時(同樣是從酉時到戌時。從戌時到亥時,從亥時到子時三個時辰)前進地球赤道90經度後,南方就又面向太陽照射地球陰影正中,東方面向地球在公轉軌道上自轉前進時的後方,西方面向地球在公轉軌道上自轉前進時的前方。正是一晝夜時間,所在時區地形地理東南西三個視方位,随地球在公轉軌道上自轉前進了(地支12個字)24小時,地球赤道一個圓全長距離360經度。

以上用12地支作為按時間所在時空方位符号,使我們能夠懂得,地球自轉并繞日公轉運動規律,依照地球用一種自轉運動圍太陽公轉,24小時前進地球赤道全長距離,所在時區地形地理的東方面向太陽,就看到太陽位于東方,南方面向太陽就看到太陽位于南方,西方面向太陽就看到西方面向太陽,完全能與每天所看到真實天象對應一起說明是正确的。

(關于現在我國天文學界所宣傳西方天文理論,用恒星日23小時56分作為地球在公轉軌道上自轉前進一圈周期時間,哥白尼《天體運行論》一書,第三卷,第二十六章可變的自然日有說明。

哥白尼認為,地球赤道在公轉軌道上行走,所對應的是上方天赤道,太陽在黃道上行走的視位置,要比天赤道加長。由此,一太陽年時間,地球365次自轉後需要在加一次地球自轉,确定為太陽日為均勻日,一晝夜24小時;地球自轉一圈23小時56分叫自然日。以後天文學界,把哥白尼所提出的自然日23小時56分叫“恒星日”;把所提出的均勻日24小時叫作“太陽日”。

因為地球赤道在圍太陽坡形公轉軌道上自轉前進時,天赤道是地球赤道所對應的上方時空,太陽所行走的黃道,是太陽對地球南北緯度直射點。

所看到黃道坡形,是因為地球公轉軌道的坡度所形成的。太陽行走的黃道根本沒有加長。由此,讓地球365次自轉後需要在加一次地球自轉,所提出地球自轉前進一圈23小時56分作為地球自轉一圈時間都是完全錯誤的)

以上能證明,現在我國天文學界所宣傳西方天文理論所提出,用恒星日23小時56分恒星日作為地球在公轉軌道上自轉前進一圈周期時間,是錯誤的。

同時,人随地球在以太陽為中心坡形公轉上自轉前進時,所在時區地形地理東南西三個視方位,12地支按時間所面向以太陽為坐标,以地球為中心方位與人生理功能消化系統運行一周,五髒六腑當令是相互對應的。如下表:

二、依照太陽東出西落在南北緯度回歸線上轉一周,用天幹地支,四維卦配陰陽五行說明全年24節所在時空方位,與地球在坡形公轉軌道上自轉前進約365又四分之一圈,按季節所在以太陽為中心公轉軌道方位位置相互對應

下面圖像是我國古代聖賢,依照太陽在南北緯度回歸線上轉一周,用12地支,八天幹,四維卦,說明全年24節按季節所在時空方位,所含陰陽五行氣候性質所繪制的。同樣是全年24節按季節所在時空方位,所含冷暖氣候性質,最正确天然幾何數理模型。

(正中間是羅盤,風水師依照太陽在南北緯度的光照,地理位置,确定好房屋即各建築的坐向)

全年24節氣所在時空方位,同樣是地球在坡形公轉上自轉前進約365又四分之一圈,按季節地球所在以太陽為中心坡形公轉軌道24個方位位置,由于所在以太陽為中心方位位置不同,使太陽對地球南北緯度直射點不同,所生出四季冷暖氣候性質。由此,同樣是地球圍太陽自公轉時,按季節中24節氣,地球所在

以太陽為中心方位位置,最正确天然數理幾何模型。

圖中“冬至”用地支“子”和天幹“壬癸作符号,象征位于下北方,五行為水,寒冷氣候性質;“春分”用地支“卯”天幹用甲乙作符号,象征位于左東方五行為木,溫暖萬物出生的季節;“夏至”用地支“午”天幹用丙丁,象征位于上南方,五行為火,炎熱萬物快速生長氣候性質;“秋分”用地支“酉”天幹用庚辛作符号,象征位于右方正西,五行為金,涼爽莊家成熟收割的季節。

如果依照【洛書】圖像按季節所在時空方位,所繪制下面地球圍太陽自公轉坡形公轉軌道相互對應

正是地球在以太陽為中心坡形公轉軌道上自轉前進時,“冬至日”地球所在以太陽為中心公轉軌道下正北方位置,由于有往北23.26的坡度,使地球南緯23.26度正面向太陽;“春分日”地球所在以太陽為中心左東方公轉軌道位置與正中央太陽平行,使地球赤道正面向太陽;“夏至日”地球所在公轉軌道上南方位置,比正中央太陽往南往有23.26的坡度,使地球北緯緯23.26度正面向太陽;“秋分日”地球所在公轉軌道位置與正中央太陽平行,使地球赤道正面向太陽。

春夏秋冬四季,四個正中間節氣,地球位于以太陽為中心公轉軌道,下北、左東、上南、右西四個正方位,和太陽對地球所在公轉軌道四個正方位位置“二至二分”直射點,所生出陰陽五行氣候性質。

在前面已經講過,所看到太陽在時空東出西落行走南北緯度天赤道,是地球自身南北緯度赤道面向太陽所形成。也就是當地球位于以太陽為中心坡形公轉軌道正下方,“冬至日”時,由于有往北23.26度的坡度,地球赤道在公轉軌道上自轉前進,使南緯23.26度正面向太陽,由此看到太陽東出西落行走南緯23.26度。由于公轉軌道是由北往南的坡度,必然會由地球南緯23.26度面向太陽往地球赤道方向慢慢移動,同時看到太陽南緯23.26度往天赤道方向慢慢移動,使北半球的人看太陽一天比一天高,白天一天比一天長;

當地球自轉前進到以太陽為中心左正東方“春分日”時,公轉軌道正與正中央太陽平行,地球赤道在公轉軌道上自轉前進,赤道也就正面向太陽,由此看到太陽行走天赤道,

以後地球圍太陽公轉軌道同樣是由北往南的坡度,使由地球赤道面向太陽慢慢往地球北緯面向太陽方向移動,使北半球的人看太陽繼續一天比一天高白天一天比一天長;等自轉前進到以太陽為中心上南方,“夏至日”時,由于地球所在公轉軌道位置比正中央太陽有往南23.26度的坡度,使地球北緯23.26度正面向太陽,由此看到太陽東出西落行走北緯23.26度,全年北半球看太陽在時空最高,白天時間最長。夏至日以後,地球圍太陽公轉軌道是由南往北的坡度,地球在公轉軌道上行走,必然會由北緯23.26度面向太陽往地球赤道方向面向太陽移動。

由此北半球的人看太陽一天比一天低,白天一天比一天短;當地球自轉前進到以太陽為中心右正西方“秋分日”時,公轉軌道正與正中央太陽平行,地球赤道在公轉軌道上自轉前進,赤道也就正面向太陽,由此看到太陽行走天赤道。地球繼續在坡形公轉軌道上自轉前進,就又回到下北方冬至日位置,正是地球在以太陽為中心坡形公轉軌道上自轉前進約365又四分之一圈,和起點相切

回歸到原來以太陽為中心位置,一太陽年時間。

以上說明,依照【洛書】圖像所确定地球圍太陽坡形公轉軌道,地球用一種自轉運動圍太陽公轉,用12地支、八天幹、四維卦說明地球按季節全年24節所在以太陽為中心坡形公轉軌道位置,既能與所看到晝夜交替天象變化對應說明,又能與全年所看到太陽在南北緯度回歸線上轉一周,北半球冬至日以後太陽一天比一天高,白天一天比一天長;夏至日以後,太陽一天一天比一天低,白天一天比一天短,四季冷暖氣候變化和運行規律真實天象對應一起進行說明,是完全正确的。

(關于現在天文學界所宣傳,用恒星年365日6時9分9.7秒作為地球自公轉太陽周期時間,是依照哥白尼天體運行論中,第三卷,第十三章,太陽年的長度和非均勻性一文為基礎提出的。

書中提出:托勒密認為,依照二至點作為一太陽年的周期時間,不如春分點準确。可是太陽行走天赤道時,沒有位于冬至日到夏至日總天數的正中間,從冬至日太陽行走南緯23.26度到太陽行走天赤道的天數,要比從太陽行走天赤道到夏至日太陽行走北緯23.26天數少約四天。由此哥白尼認為,太陽行走春分點漂移,就依照恒星星座,白羊宮角上兩顆,西面的一顆星,作為全年黃經圈的起點和終點,定為一恒星年為“365日6時9分12秒”(哥白尼說是撒披特·伊恩·克拉首先發現的。比現在天文學手冊中的,恒星年時間365日6時9分9.7秒,僅相差2秒。

關于确定地球自公轉太陽周期時間,隻有依照地球南北緯度面向太陽,太陽對地球南北緯度直射點才能正确。由此隻有依照北半球的人看太陽最低點的“冬至日”正中午作為地球自公轉太陽起點和終點周期時間最準确。依照恒星說明從根本就是錯誤的)

由此現在天文學界不用回歸年365日5時48份46秒作為地球自公轉太陽周期時間,而用恒星年365日6時9分9.7秒作為地球公轉太陽周期時間是完全錯誤的。

同時,地球在坡形公轉軌道上自轉前進時,按季節所在以太陽為中心方位氣候性質,左東春季生;上南夏季長;右西秋季收;下北冬季藏,運行規律與人生理功能,肝屬木與左東春季生對應;心屬火與上南夏長對應;肺屬金與右西秋季收對應;腎屬水與下北冬季藏對應,脾胃屬土在中央,如下圖

地球(屬土)圍太陽自公轉,所在以太陽為中心方位位置不同,使太陽對地球南北緯度直射點不同,生出冷暖氣候,孕育萬物生出生存生長造就出一個美好客觀世界。

人的肝心肺腎,位于人身體各部位,各發揮不同功能,通過人的大腦調節,進行氣血運行帶動(脾胃屬土)消化吸收,供給全身營養進行生命活動使人能有一個健康身體。

以上能說明,地球化生人類,又化生出萬物供人類所需。地球運動規律會直接影響人的生理功能,如同父母影響自己孩子遺傳因素有相同道理。

由此,古代聖賢把孕育大地上萬物生出生長,各時空方位氣候性質分【陰陽五行】;地上生出供人類所需食品五味屬【陰陽五行】;人體的五髒、五官等,屬【陰陽五行】“天地人一體”創立出博大精深中醫學養生治病知識世代流傳。

(以此證明,如果用高科技技術把人類遷入火星居住,完全不符合科學道理。因為人類是地球上化生出的也就隻有地球上的環境能适應人類生存生活,其他星球的環境根本不能适應人類的生存,由此,此想法是完全錯誤的)

三、依照12地支作為月亮從朔到望在回到朔周期時間29.5天,确定好陰曆年12個月份符号為“月建”,十一月 (建子)、十二月

(建醜)、一月 (建寅)、 二月(建卯)、 三月 (建辰)、四月

(建巳)、五月 (建午)、六月 (建未)、七月 (建申)、八月

(建酉)、 九月(建戌)、十月(建亥)與地球赤道在以太陽為中心坡形公轉軌道上自轉前進時,月亮圍地球轉并一起圍太陽公轉對應

首先能懂得依照地支“子午卯酉”四個字,作為全年春夏秋冬四季正中間節氣

“二至二分”符号與作為一晝夜四個正時間,太陽位于四個正方位的不同

冬至為“子”五行為水,象征位于下北方,寒冷萬物收藏的季節;春分為“卯”五行為木,象征位于左東方,溫暖萬物出生的季節;夏至為“午”五行為火,象征位于上南方,炎熱莊家快速生長的季節;秋分為“酉”五行為金,象征位于右西方,涼爽莊家成熟收割的季節。正是地球在坡形公轉軌道上自轉前進約365又四分之一圈時,按季節位于以太陽為中心下北、左東、上南、右西四個正方位,由于所在以太陽為中心方位位置不同,太陽對地球南北緯度,赤道直射點不同,所生出冷暖氣候性質。

地支“子午卯酉”四個字作為一晝夜四個正時間太陽位于四個正方位,

“子”五行為水,象征太陽位于下北方,深夜(23—1)點;“卯”五行為木,象征太陽位于左東方,早晨(5—7)點;“午”五行為火,象征太陽位于上南方,中午(11—13);“酉”五行為金,象征太陽位于右西方,傍晚(17—19點)

正是人随地球赤道在坡形公轉軌道上自轉前進一圈時,所在時區地形地理的南方,“子時”面向太陽照射地球陰影正中;“卯時”面向地球赤道在坡形公轉軌道上自轉前進時的後方,(東方面向太陽,看到太陽從東方升起);“午時”面向太陽,看到太陽位于南方;“酉時”面向地球在公轉軌道上自轉前進時的前方,(西方正面向太陽,看到太陽從西方地平線上落入地下)。在前面已經講過,視方位東方是地球自轉前進時的前方,視方位西方是地球自轉前進時的後方,南方是人随地球赤道在公轉軌道上自轉前進一圈,所在時區地形地理面向以太陽為坐标,以地球為中心的四個正位置。

古人以陰曆初一為“朔日”。合朔時刻不取平均值,而采用實際天象,四分術,朔、上弦、望、下弦,推算合朔時刻。同樣是四個期限,從初一朔到初八上弦;從初八上弦到十五望(滿月);從十五望到二十三下弦;在從二十三下弦到朔,一朔望月周期時間,29.53日。

關于所看到月相變化的朔、上弦、望、下弦在時空南方位置,與人随地球在公轉軌道上自轉前進時,所在時區地形地理的南方,子卯午酉四個正時間所面向以太陽為坐标,以地球為中心四個正位置有相互對應關系。也就是,陰曆十五“子時”所在時區地形地理的南方面向太陽照射地球陰影正中,看到月亮位于南方“滿月”同樣是月亮位于太陽照射地球陰影正中;二十三“卯時”南方面向地球在公轉軌道上自轉前進時的後方,看到月亮位于南方“下弦月”,同樣是月亮位于地球在公轉軌道上自轉前進時的後方;初一“午時”面向太陽,看不到月亮“朔月”是因為月亮正位于地球和太陽的中間,月亮不能反射太陽光;初八“酉時”南方面向地球在公轉軌道上自轉前進時的前方,看到月亮位于南方“上弦月”是因為月亮位于地球在公轉軌道上自轉前進時的前方。

下面圖像是人在地球上所看到一朔望月的月相變化

下面談談月相變化生出的由來

月亮圍地球轉,永遠與地球赤道在圍繞太陽公轉軌道上自轉前進是同一方向,月相是月亮反射太陽光部分,由此,永遠位于太陽一方。人在地球上看月亮和太陽之間的角度越小,月亮反射太陽光面積就越小,月相也就越小;角度越大,反射太陽光面積就越大,月相也就越大。

每天觀測月亮要遲出約50分鐘,古人提出月亮在退行。實際上不是月亮退行,而是當地球在圍太陽坡形公轉軌道上自轉前進時,月亮一起圍地球轉,所看到月亮在恒星背景下每日行走的,13.36875度減去地球行走的一度,正是月亮每天超過地球前進的度數,由此需要多自轉50分鐘,12經度多,當所在時區地形地理東南西三個視方位面向月亮時才能看到月亮,由此要比昨天要晚出約50分種。

人們常說:大二小三月亮露邊。是因為陰曆三十月亮位于地球和太陽正中間,月亮前進兩天以後,超過地球在公轉軌道上自轉前進約25經度,使月亮能有一點邊面向月亮,由此當太陽落入地下以後,看到有峨眉月在西方或西南方出現。月亮一天超過地球12經度多,晚出約50分鐘,7天多時間超過地球90經度,就要晚出約6小時。

比如,陰曆三十午時月亮位于太陽一方,南方面向月亮,被陽光淹沒“朔月”,到初八就由位于太陽一方,超過地球自轉前進90度後,就前進到地球在公轉軌道上自轉前進時的前方,人在地球上看太陽和月亮約是直角,“上弦月”這一時區地形地理南方由三十午時面向月亮,多自轉6小時90經度後,到酉時正面向月亮,由此,看到月亮位于南方。(人們常說,初八、二十三,月亮出沒半夜天,正是初八晚上位于南方,半夜沒)

月亮由位于地球在圍太陽公轉軌道上自轉前進時的前方,往太陽照射地球陰影一方前進,同樣一天超過地球12經度多,使人在地球上看太陽和月亮之間的角度越來越大,由直角改為鈍角,月相由上玄月改為凸月。月亮從初八到陰曆十五,7天多時間又超過所在時區地形地理自轉90經度,就由位于地球在公轉軌道上自轉前進的前方,前進到太陽照射地球陰影一方,這時地球位于太陽和月亮正中間,人在地球上看太陽和月亮是平角180度,月亮一面整個面積都能反射太陽光“滿月”。

同時酉時人們會看到月亮從東方升起,是因為酉時所在時區地形地理的東方所面向太陽照射地球陰影正中,正是月亮所在位置。這一時區地形地理由東方面向月亮往南方面向月亮一方自轉,也就看到月亮由東方往南方升起。所在時區地形地理的南方一小時自轉15經度,6小時自轉90經度,就由初八酉時面向面向月亮,到十五子時面向月亮,看到月亮位于南方;

月亮由十五子時位于太陽照射地球陰影正中,以後往地球在公轉軌道上自轉前進時後方前進,同樣一天超過地球自轉12經度多,人在地球上看月亮由平角改為鈍角,同樣看月相由滿月改為凸月。前進7天多的時間,90經度,到陰曆二十三正前進到地球在圍太陽公轉軌道上自轉前進時的後方公轉軌道附近。人在地球上看月亮和太陽由鈍角改為直角,月相由凸月改為“下弦月”。

這時,二十三子時會看到月亮從東方升起,是因為所在時區地形地理的東方子時面向地球在公轉軌道上自轉前進時的後方,月亮所在位置。所在時區地形地理的南方由十五子時面向月亮,到二十三需要在自轉6小時90經度到卯時面向月亮,看到月亮位于南方。月亮繼續圍地球轉同樣一天超過地球12經度多,人在地球上看月亮由直角變為銳角,月相由下弦月變為殘月,到陰曆三十就又返回到太陽一方,同時這一時區地形地理的南方,由早晨卯時面向月亮,改為午時面向月亮,同時人在地球上看月亮和太陽無角度,“朔月”正是一朔望月29.5天時間。

用地支作為陰曆月符号,為“月建”說明一朔望月周期時間,通過看月相變化就能懂得月亮圍地球轉時,所在以太陽為坐标以地球為中心“經度”正确位置。關于月亮所在以太陽為中心位置,因為月亮是圍地球轉,也就應依照地球所在以太陽為中心位置進行确定,全年24節氣所在時空方位位置同樣就是地球按季節所在以太陽為中心方位位置。古人為正确說明月亮所在黃道位置,(同樣是月亮所在以太陽為中心位置)把24節氣分為十二節氣和十二中氣。依照其中十二個中氣确定月亮在時空黃道位置,為“月将”與太陽在時空緯度位置找到相互對應點。(關于這方面内容,在第二章月将和月建的區别在第二章講的很清楚)

通過對月相變化如何生出的說明,使我們能懂得以下幾方面道理

一、 朔望月29.53日,是月亮圍地球轉的準确周期時間

一方面,當地球在以太陽為中心坡形公轉軌道上自轉前進時,月亮圍地球轉并一起繞日公轉,以太陽作參照,通過看月相,按陰曆月份日期和晝夜時間就能知道所在以地球為中心,太陽一方;地球在公轉軌道上自轉前進時的前方;太陽照射地球陰影一方;地球在公轉軌道自轉前進時的後方一個圓位置。

另一方面,關于現在天文理論所提出,月亮兩次朝向某一顆恒星之間的周期時間27.32日,為恒星月作為月亮圍地球轉的周期時間,這一觀點根本不符合客觀實際。因為太陽位于地球自公轉軌道正中央不動,恒星位于地球自公轉軌道一個大圓的外圈不動,月亮圍地球轉一周,就随地球在以太陽為中心公轉軌道上前進了約30度,也就根本不能兩次在同一方位朝向同一顆恒星,完全不符合所看到真實天象。

我認為,鈕衛東所著《天文學史》一書提出:月亮在時空依照太陽作參照物運行一周天數為“朔望月”29.53天;如果依照恒星背景為參照,來測量月亮的運動,則所得的運動周期叫“恒星月”,古曆一般不直接給出恒星月的數值,而是用周天360度除以月亮在恒星背景下每日行走度數,13.36875進行說明,能符合所看到實際天象。

可是如果依照月亮在恒星背景下每日所行走的度數,裡面含有地球在圍太陽公轉軌道上自轉前進時行走的一度,度數多,天數必然少。也同樣是月亮圍地球轉一周,不是行走了360度,而是超過地球自轉前進的360度。如果讓周天度數除以照月亮在恒星背景下每日行走13.36875度,就應該讓實際行走389.53度除,不應該用360度除。如果用周天360度除以月亮每日行走度數,就應該用13.36875度減去地球前進的一度,12.36875才能正确。這樣就能和朔望月周期天數大約相同。

由此,依照現在天文學所宣傳27.32日恒星月作為月亮圍地球轉的周期時間,也就根本不能說明月相變化生出的由來,是錯誤的。

二、月亮用追、超、返回的規律圍地球轉,并且永遠與地球在圍繞太陽公轉軌道自轉前進是同一方向

(在前面已經講過,地球赤道在以太陽為中心公轉軌道上自轉前進時,所在時區地形地理的東方是地球自轉的前方,西方是地球自轉的後方,南方是面向以太陽為坐标,以地球為中心真位置。由此,确定月亮所在以太陽為坐标以地球為中心正确位置,必須要以視方位南方為标準)

農曆二十三“卯時”月亮位于地球在公轉軌道自轉前進的後方,在地球圍太陽公轉軌道裡圈,向着太陽所在方位位置追地球,前進七天多時間以後,超過了地球赤道在公轉軌道上自轉前進時90度,到三十或初一“午時”正追上地球位于地球和太陽的正中間,與地球、太陽平行,上下有一定角度,如果沒有角度就會出現日食。

(所在時區地形地理二十三卯時東方面向太陽,南方面向地球在公轉軌道上自轉前進時後方,每天都是向着太陽方向自轉前進。從二十三到三十,七天多時間,月亮超過地球自轉前進90度,就需要所在時區地形地理南方多自轉6小時90度到午時正面向太陽一方,月亮所在方位位置);

三十或初一午時以後,月亮在地球圍太陽公轉軌道裡圈超地球,到初七或初八“酉時”七天多時間,超過地球赤道自轉前進90度,正位于地球在公轉軌道上自轉前進的前方。(這一時區的南方午時面向太陽,每天都是向着地球在公轉軌道上自轉前進時的前方前進,月亮從初一到初八,超過地球自轉前進90度,就需要多自轉6小時90度,到酉時南方正面向地球在公轉軌道上自轉前進的前方月亮所在位置由此看到月亮位于南方);

初八酉時以後,月亮在地球圍太陽公轉軌道外圈往太陽照射地球陰影正中前進,到農曆十五“子時”,七天多時間,超過地球自轉90度,前進到太陽照射地球陰影正中,地球位于太陽和月亮正中間,太陽、地球、月亮三者平行(上下有一定角度,如果無角度就會出現月食)(同時這一時區地形地理的南方,每天酉時面向地球在公轉軌道自轉前進時的前方,以後同樣往太陽照射地球陰影一方自轉,到十五需要多自轉6小時90度,正是子時面向太陽照射地球陰影正中,月亮所在時空位置,由此看到月亮位于南方),

月亮從陰曆十五子時位于太陽照射地球陰影之中,行走地球圍繞太陽公轉軌道外圈,往地球在公轉軌道自轉前進時的後方返回,到陰曆二十三,卯時,七天多時間,又超過地球在公轉軌道上自轉前進90度,就返回到地球在公轉軌道上自轉前進時後方軌道附近。以上說明,月亮用追、超、返回規律,四個期限一共超過地球赤道在公轉軌道上自轉前進時360度,也就正圍地球轉了一周,以此更能證明,朔望月29.53天就是月亮圍地球轉的周期時間。

三、能懂得“卯時”方位是地球在公轉軌道上自轉前進時的後方,因為這一時間太陽位于地球自轉前進的前方;“酉時”是地球在公轉軌道上自轉前進時的前方。一方面,這時間是太陽位于地球在公轉軌道上自轉前進時的後方。另一方面,在前面已經講過,地球永遠24個時區地形地理南方中午面向太陽時在公轉軌道上自轉前進。

四、更能進一步懂得,地球自轉并繞日公轉,隻有地球用一種自轉運動圍太陽公轉,同時自轉前進 一圈,正好前進完地球赤道全長距離才能完全正确,

在前面講的很清楚,月亮圍地球轉與地球用一種自轉運動圍太陽公轉,同時地球自轉前進一圈正好前進完地球赤道全長距離是同一方向。月相變化,朔、上弦、望、下弦,是月亮超過地球赤道在公轉軌道上自轉前進時,人在地球上看太陽和月亮成三角形,不同角度月亮反射太陽光生出的。同時,月亮圍地球轉一周,一朔望月時間正好超過地球赤道一個圓上空全長距離360經度。

如果依照現在天文理論所提出,依照恒星月27.32日作為月亮圍地球轉的周期時間,地球自轉每秒鐘465米,公轉每秒約30千米,兩種疊加運動圍太陽轉,月亮以每秒1.023千米速度根本不能用追、超,返回規律圍地球轉,更不能說明,月相變化是怎麼生出的。

依照地球用一種自轉運動圍太陽公轉,同時自轉前進 一圈,正好前進完地球赤道全長距離的規律,不但能符合每天所看到的晝夜交替天象變化規律,四季冷暖氣候變化和運行規律,月亮圍地球轉所生出的月相變化規律。更重要的是完全能符合,用物理學知識,所制作出人造同步衛星運行原理。

因為,地球用一種自轉運動圍太陽公轉,自轉運動速度每秒465米,一小時前進15經度距離,24小時在公轉軌道上,前進360經度,地球赤道40076千米全長距離。完全能與地球同步衛星距地球赤道高度約為36000千米,運行速度,每秒為3.08千米,角速度與地球自轉速度相同,運轉周期為24小時相吻合。

(因為地球同步衛星距地球赤道高度約為36000千米,必然是36000千米加上地球赤道半徑6378千米乘2在乘3.14,正是人造衛星24小時運行全長弧度的距離,約266124千米。266124÷地球赤道的長度40076千米,約等于6.6倍,與人造衛星每秒速度3080米÷地球自轉前進每秒速度465米同樣約等于6.6倍數相同)

根據以上道理,必須重新确定地球圍太陽公轉軌道的長度,和地球離太陽的正确距離。

要依照地球赤道長度為40076千米,乘以地球在公轉軌道上自轉前進從開始到相切點,約365又四分之一圈數,作為地球圍太陽公轉軌道總長度,14637759千米,在用圓周率算出,直徑為4661707千米,減去太陽體積,除二,就是太陽離地球距離,大約是233萬千米。比月亮離地球平均距離約38萬千米遠6倍多,太陽比月亮遠6倍多,體積也就比月亮大6倍多。這樣正符合每天所看到日月輪回周而複始,太陽在時空行走時行走時體積大小,同時也符合當出現日全食,三點一線,地球上的人所看到月亮把太陽擋住隻是露出周圍一點邊光芒的真實天象。地球比月亮大49倍,太陽大約比月亮大6倍多,太陽的體積大約是地球的八分之一。這樣當地球在圍太陽坡形公轉軌道上自轉前進時,正符合地球自身南北緯度什麼位置面向太陽,太陽就直射地球什麼緯度位置,全年,所看到太陽東出西落在南北回歸線上轉一周運行規律。同時也符合受地球自身所影,當太陽直射地球南緯23.26度,太陽對北半球斜射,北半球受地球自身所影面積大,使冬至日北半球的人看太陽全年最低,白天最短;當太陽直射地球北緯23.26度時,由于受地球自身所影太陽面積小,使北半球的人看太陽全年最高,白天最長。太陽體積和地球離太陽的準确距離。

五、月亮是地球赤道在公轉軌道上自轉前進正确規律的保護神

地球上的潮汐與月球對地球的引力有密切關系。月亮圍地球轉一周,陰曆三十或初一“午時”月亮位于太陽一方“朔月”,十五“子時”月亮位于太陽照射地球陰影一方“滿月”,與人随地球赤道在公轉軌道上自轉前進時,所在時區地形地理的南方按時間所面向以太陽為坐标,以地球為中心方位位置相互對應,由此看到月亮位于南方,能保護地球在圍太陽公轉軌道上自轉前進永遠上下對稱;初八“酉時”月亮位于地球在公轉軌道上自轉前進時的前方“上弦月”,二十三“卯時”位于地球在公轉軌道上自轉前進時的後方“下弦月”,與所在時區地形地理的南方按時間所面向以太陽為坐标,以地球為中心方位位置相互對應,由此看到月亮位于南方,能保護地球在圍太陽公轉軌道上自轉前進永遠前後平衡,使地球世世代代有規律的在圍太陽公轉軌道上自轉前進,化生養育萬物造福人類。由此如果用高科技技術開采利于月球上的資源是完全錯誤的。

(前面講解了,用天幹地支含【陰陽五行】作為時空符号,依照太陽位于坡形公轉軌道正中央不動,完全能正确說明,地球正确運動規律;當地球在以太陽為中心坡形公轉軌道上自轉前進時,月亮一起圍地球轉并随地球繞日公轉正确運動規律。如果以此方法也完全能正确說明,恒星所在以太陽為中心正确位置,行星所在以太陽為中心位置,以太陽為坐标以地球為中心位置,運行規律。關于這方面内容,在以後文章中在詳細講解)

可是我國天文學界,自建國到現在,一直學習宣傳西方,用開普勒行星運行三定律,牛頓萬有引力定律,物理學所确定的橢圓形公轉軌道,地球用自轉、公轉兩種疊加運動圍太陽公轉。相關理論知識、數據,如,太陽是地球的130萬倍;太陽離地球約1.5億公裡,地球自轉每秒鐘465米,公轉每秒約30千米等。

由于丢掉了地球運動生出的一陰一陽之為道。也就是沒有依照人随地球在公轉軌道上自轉前進時,所在時區地形地理東南西方位,面向太陽一方,從日出到日落為陽,面向太陽照射地球陰影一方,從日落到日出為陰;地球自轉是所在時區地形地理的南方,由面向太陽照射地球陰影正中,向着太陽方向自轉前進,在由面向太陽一方向着太陽照射地球陰影正中返回;地球圍太陽公轉,是由太陽對北半球斜射,離太陽最遠的冬至日向着太陽對北半球直射,北半球離太陽最近的夏至日自轉前進,在由北半球離太陽最近的夏至日向着北半球離太陽最遠,對北半球斜射的冬至日返回到起點。

也就不能說明,每天所看到的太陽東出西落,月相變化,全年太陽在南北緯度回歸線上轉一周,是怎麼通過地球運動生出的講清楚。不能與所看到真實天象對應說明,理論脫離實際,就是完全錯誤的。也就不能成為正确地球自轉并繞日公轉理論知識,必須依照【陰陽五行】天文文化為根基重新确定。

當前弘揚我國傳統文化,立起中華天道文明,成為不可阻擋的社會潮流,而【陰陽五行】天文文化是我國傳統文化,中華民族天道文明的根和魂。所有易學大師,是按傳統方式隻是把【陰陽五行】天文文化用于預測學,對我國天文學界所宣傳西方錯誤天文理論,置之不理,還是把【陰陽五行】天文文化與地球自轉并繞日公轉相互對應,通過大家共同研究努力,立起一整套《中西結合新天文理論體系》,使西方錯誤天文理論真相大白。我國天文學取得全世界領先水平後,取代西方所提出錯誤天文理論,在我國和全世界傳開,最值得每個人認真深思。

最重要的是,當前美國為永遠成為全世界霸主,用維護民主、自由、平等的言論,對我國進行經濟制裁和想法挑起武力戰争,阻礙中華民族的複興,強大。一旦發生武力沖突,爆發第三次世界大戰,由于各國都存有大批先進核武器,就有毀滅世界毀滅人類的危險。

由此,我國在維護好自己國家主權和航海領空的前提下,即不進行經濟戰,更不進行武力戰,要開展文化輿論戰。讓我國【陰陽五行】天文文化取得全世界領先水平後,對西方錯誤天文理論大力批駁。并大力痛斥,當前自然災害過多,是由于西方天文理論錯誤;美國為霸權首先制作大批先進軍事武器;美國政治制度完全為私人多占有金錢、物質利益,丢掉作人應有高尚道德品質幾方面所造成的。這樣,我們不但不傷國家實力,能百分之百取勝,同時能結交全世界很多朋友。

總會有一天,北京成為天文文化交流中心,全世界人民緊密團結起來,沿着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康莊大道,為美好客觀世界長久永存,人類社會持久和平幸福共同奮鬥!

思考題:

(1) 是讓“太陽日”24小時一分一秒都不差,作為地球在以太陽為中心公轉軌道上自轉前進一圈時間對,還是依照現在天文學界所宣傳讓“恒星日”23小時56分對?

(2) 是依照【陰陽五行】天文理論,【洛書】圖像中按季節所在時空方位,确定好坡形公轉軌道正确,還是依照物理學所确定的橢圓地球圍太陽公轉軌道正确?

(3) 是讓回歸年365日5時48分46秒作為地球圍太陽自公轉周期時間對,還是讓“恒星年”365日6時9分10秒對?

(4) 是讓朔望月29.53日作為月亮圍地球轉的周期時間對,還是讓恒星月27.32日作為月亮圍地球轉的周期時間對?

(5) 當地球在以太陽為中心坡形公轉軌道上自轉前進時,月亮圍地球轉,并随地球一起繞日公轉時,月相變化是怎麼生出的?

(6) 是地球用一種自轉運動圍太陽公轉,前進一圈正好前進完地球赤道全長距離對;還是用自轉、公轉兩種疊加運動,自轉每秒前進465米,公轉每秒前進約3千米對?

(7)地球離太陽的距離,是用地球赤道長度×地球赤道在公轉軌道上自轉約365又四分之一圈數,作為地球圍太陽公轉軌道長度,在用圓周率計算出的數值作為地球離太陽距離能符合客觀現實;還是現在天文學界所提出的地球離太陽約1.5億千米距離符合客觀現實?

2022年9月18日 陰曆8月23發送

.

你可能想看:

有話要說...

取消
掃碼支持 支付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