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美食 > 正文

老鸹撒:在外名不見經傳,卻是很多陝西人喜歡的美食

相信看過電視劇《白鹿原》的朋友,都會想起裡面陝西特色的面食,油潑面就先不說了,但裡面鹿三曾對白嘉軒說過的一句話,不知道有沒有人還有印象:“老鸹(wa)頭,咱陝西男人沒有不會做的。”

那麼這個“老鸹頭”,到底是什麼呢?

“老鸹頭”,在陝西,更常見的叫法是“老鸹撒”,也叫老哇撒。老鸹,實際上就是我們平時說的烏鴉,西北方言中大都叫做老鸹,而“撒”和“頭”是一個意思,“老鸹撒”說的就是烏鴉的頭。

之所以叫這個名字,其實還有個典故,跟曆史上的飛将軍李廣有些關系。

傳說李廣有一次與匈奴作戰,用了“佯攻”之計,且戰且逃,丢盔棄甲。雖說計謀起了作用,但大軍休整要做飯的時候卻犯了愁,因為鍋釜都已被丢棄得所剩無幾。于是李廣命将士以盔為釜,取草木為筷,将面團撥入盔中,入野蔬烹之。三軍将士食之皆是腹飽,且精神大振。之後誘敵深入,大勝而歸。回朝後,漢武帝聽說這件事,便命禦廚仿照李廣将軍的方法精做,用以犒賞三軍。

有說法稱,匈奴人以烏鴉為祥鳥,而這種食物中的面團煮熟後,又酷似烏鴉頭,因此被漢武帝賜名叫做“老鸹撒”,寓意江山永固,蠻軍不得再擾。一時間“老鸹撒”盛行宮中,直至唐時傳入民間,後又盛行于關中,因其便捷,便一直流傳了下來。

從适才的典故中其實可以看出,這“老鸹撒”做法極其簡單,而且就是因為做法簡單才一直流傳下來。因此,民間又将它戲稱作“懶漢飯”。

老鸹撒做起來簡單,于是每家每戶做起來,都會依照自己的喜好做出一些小小的變化,所以這老鸹撒反而沒有了固定的口味。有鹹有淡,有酸有辣,有素有葷,都各有特色。

要做老鸹撒的話,隻需要準備一個西紅柿、幾顆小青菜、一節大蔥、一個雞蛋即可,想做的豐富一點呢老鸹撒的做法,也可以加西葫蘆、火腿、白菜、香菇、木耳之類的配菜,總的來說,都是比較随意的。

将西紅柿切成塊兒,青菜也稍稍切一下,大蔥切成段,再弄點兒蒜末,就可以起鍋燒油了。

油溫起來以後,放蒜末爆香,然後下西紅柿、青菜、大蔥,翻炒得差不多以後,加清水。

另拿個碗出來,放上不多一點兒面粉,加些水進去老鸹撒的做法,用筷子攪成面糊。面糊要稠些,以能用筷子夾斷再夾起來為宜。

等水燒開以後,按照個人口味加食鹽、醋之類的調味料,稍煮兩分鐘,便可以下面了。

用筷子從碗裡夾起一塊塊兒的面糊下入鍋中,單個面疙瘩不用太小,但也不宜太大,差不多桃核大小就行。

等煮的差不多了,将打好的雞蛋液倒進去打成蛋花,老鸹撒就可以出鍋了。

有人可能要說了,這不就是疙瘩湯嘛,有啥稀奇的!

你還别說,這就是疙瘩湯,但不能叫它疙瘩湯,你叫它疙瘩湯或者面疙瘩,那就顯得你太較真,又不夠豪爽,就可能會不招關中漢子待見咯。

你可能想看:

有話要說...

取消
掃碼支持 支付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