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健康養生 > 正文

糖尿病(消渴病)

糖尿病(消渴病)_新陳代謝疾病_古方中醫

糖尿病是一種常見的内分泌——代謝病,基本病理改變是由于胰島素絕對或相對不足,引起糖、脂肪、蛋白質和繼發的維生素、水、電解質等代謝紊亂。其特征為血糖過高及尿糖升高,臨床上早期可無症狀,發展到症狀期出現多尿、多飲、多食等症,并有疲乏、肥胖或消瘦等症群。嚴重時可發生酮症酸中毒。常見的并發症及伴随症有急性感染、肺結核、動脈粥樣硬化、腎和視網膜微血管病變及神經病變等。

糖尿病的病因可分為原發性和繼發性兩大類,原發性占絕大多數,原因未明;繼發性占少數,原因雖明了,但在發病原理方面尚有不少未闡明的問題。原發性糖尿病又可按起病年齡分為幼年型、成年型兩種。自從胰島素問世以來,對原發性和繼發性兩型的發病原理、病理生理及治療等方面的認識已有很大進步,特别采用放射免疫法測定血漿胰島素濃度及胰島細胞釋放胰島素功能後,對于絕對和相對胰島素不足作為此二型糖尿病的發病原理已進一步肯定,但引起胰島素絕對和相對不足的病因至今尚屬研究的問題。胰島素絕對不足多見于幼年型和成年起病的脆性型病人,其中細胞破壞較嚴重而分泌功能近乎衰竭或非常低下,臨床稱為胰島素依賴型糖尿病。胰島素相對不足多見于成年型病人,血漿胰島素濃度可稍低于正常或甚可高于正常,特别是肥胖的糖尿病人常較正常體重的糖尿病人或健康人分泌為多。相對性胰島素不足可能由于要求胰島素分泌較多或拮抗胰島素的激素等作用較強,或由于胰島素受體的結合力下降,以緻胰島素分泌雖已較多,甚或血濃度高于正常,但尚未能滿足調節血糖濃度及糖代謝等正常範圍的需要,臨床上稱為非胰島素依賴型糖尿病。多年來已發現與遺傳、多食、肥胖、感染、應激、妊娠、少活動等因素有關,但這又僅僅是一種誘發因素,确切的原因至今尚未研究清楚。

本病的急性并發症,除感染外,主要有酮症酸中毒;高滲性昏迷:乳酸性酸中毒。慢性病變,主要為微血管病變,包括心血管病變、眼部病變、腎髒病變及神經病變。由于抗菌素及胰島素的廣泛應用,死于酮症酸中毒、感染者已大為減少,主要死亡原因為心血管并發病,其次是腎髒病變及腫瘤。

本病主要診斷依據為多飲、多食、多尿,易患疖腫及尿路、膽道、肺部感染,皮膚瘙癢,感覺障礙,趾、指麻木酸痛等症,尿糖陽性,血糖明顯升高,體形肥胖或消瘦。

現代醫學對本病目前尚缺乏特别有效的治療措施。通常采用控制飲食,對症用藥。

本病在中醫學中屬“消渴病”範疇。認為其主要發病原理為素體陰虛,飲食不節,過食甘肥,複因情志失調,勞欲過度,導緻腎陰虛損,肺、胃燥熱,病延日久,陰損及陽,陰陽兩虛。臨床上分為上、中、下三消,上消為肺熱津傷,病見煩渴多飲,口幹舌燥,尿頻量多,舌邊尖紅,苔薄黃,脈洪數;中消為胃熱熾盛,症見多食易饑,形體消瘦,大便幹結,苔黃,脈滑實有力;下消為腎陰虧損,症見尿頻量多,混濁如脂膏,口幹唇燥,舌紅脈數。一般情況下,臨床上常“三消”症狀并見,略有偏重而已。 因此在中醫藥治療上,常常以三消中一消為主,同時治療其他二消以照顧全面,謂謂之整體治療。

你可能想看:

有話要說...

取消
掃碼支持 支付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