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易經文】
升:元亨;用見大人,勿恤;南征吉。
彖曰:柔以時升,巽而順,剛中而應,是以大亨。用見大人,勿恤,有慶也。南征吉,志行也。
象曰:地中生木,升;君子以順德,積小以高大。
初六:允升,大吉。
象曰:允升大吉,上合志也。
九二:孚乃利用禴,無咎。
象曰:九二之孚,有喜也。
九三:升虛邑。
象曰:升虛邑,無所疑也。
六四:王用亨于岐山,吉,無咎。
象曰:王用亨于岐山,順事也。
六五:貞吉,升階。
象曰:貞吉升階,大得志也。
上六:冥升,利于不息之貞。
象曰:冥升在上,消不富也。
【解讀诠釋】
【46.1】
升:元亨;用見大人,勿恤;南征吉。
【白話】
升卦:大為亨通;(君主)适宜接見大人,不必憂慮;(大人)南征吉祥。
【解讀】
○升卦,下巽上坤,地風升卦。《序卦傳》:“萃者,聚也。聚而上者謂之升,故受之以升。”升卦與萃卦是互為覆卦。升者,登也,往也,進而上也,故《雜卦傳》:“萃聚而升不來也。”
帛書《易》:“登:元亨,利見大人,勿血,南正吉。”升,帛書《易》作“登”;用見大人,作“利見大人”,正如《經典釋文》雲:“本或作利見”。用,宜也,利也。
萃卦“大人”指九五,升卦“大人”指九二,故有“利見”與“用見”之别。
【46.2】
彖曰:柔以時升,巽而順,剛中而應,是以大亨。用見大人,勿恤,有慶也。南征吉,志行也。
【白話】
彖傳說:陰氣按時升進,巽遜而坤順,九二剛爻守中與上相應,所以大為亨通。适宜接見大人,不必憂慮,因為有喜慶。南征吉祥,心志在于前行。
【解讀】
○升卦《彖傳》從卦象、卦德、卦體、爻象、後天八卦等方面解釋卦辭:
(一)柔以時升:
“柔以時升”有兩義,一者裁卦象卦主,二者斷成卦之主:
1.裁卦象卦主:此以卦象釋卦名,“柔以時升”當斷句為:“柔以時,升”,王弼曰“柔以其時,乃得升也”正是,此自上而下觀卦象以釋升卦卦名:上坤為柔、為地,承載萬物,下巽為時、為風(巽為風,八風即八節,時也;雞能報時,故巽為雞),“柔以時”即“萬物資生,乃順承天”,故升進。
《周易折中》引龔煥曰:《彖傳》“柔以時升”,似指六五而言,非謂卦變,故下文言“剛中而應”,亦謂二應五也。
朱熹《本義》“以卦變釋卦名”,卦變說非《周易》體例。
2.斷成卦之主:
《折中》曰:《升》以六五為主,《彖傳》曰“柔以時升”,六五升之最尊者也。然升者必自下起,其卦以地中生木為象,則初六者巽體之主,乃木之根也,故初六亦為成卦之主。
(二)巽而順,剛中而應,是以大亨:
此以卦德、爻象釋“元亨”。升卦下巽遜而上坤順,卦主九二與六五相應,所以大亨,元亨即大亨。
(三)用見大人,勿恤,有慶也:
此是爻象,九二猶如乾卦九二,故曰“用見大人”,大人為九二,六五君位而柔,以臣剛而應君柔,王弼曰“陽爻不當尊位,無剛嚴之正,則未免于憂”,處升之時,正适宜上柔而下能升進,故“勿恤”,二五相應,故“有慶”。
項安世曰:萃與升,皆剛中而應,萃剛中在上,其衆必聚;升剛中在下,其勢必升。故萃以五為大人,升以二為大人。聚者,下之所樂,故“利見大人”;升者,上之所忌,故勸以“用見大人,勿恤”。言上三陰勿以陽升為憂,陽來朋陰,乃陰類之慶也。“用見大人,勿恤”,戒陰也;“南征吉”,勉陽也。
(四)南征吉,志行也:
升卦下巽上坤,互體兌震,為何有“南征”之辭?《說卦傳》曰“齊乎巽,相見乎離,緻役乎坤”,蓋處升之時,志于升進前行,自巽至坤,必經離,離為正南(巽乾坤艮為四維,坎離震兌為四正),帛書《易》作“南正吉”,征必從正也。此亦“柔以時升”之義。
(五)升卦與晉卦的區别:
《彖傳》首句“柔以時升”,言升卦之時節特性,是晉升的自然屬性,升卦與晉卦都是晉升,而晉卦是言人文特性,是晉升的社會屬性。從兩卦的《大象傳》可以區别之:
晉卦《大象傳》曰:“明出地上,晉;君子以自昭明德。”
升卦《大象傳》曰:“地中生木,升;君子以順德,積小以高大。”
帛書《二三子問》:
《易》曰:“康矦用錫馬、番庶(蕃庶)、畫(晝)日三接。”孔子曰:此言聖王之安世者也。
康侯用錫馬、蕃庶、晝日三接,這是古代貴族領導者求上進的三大法寶,是《大象傳》“君子以自昭明德”的細化,故晉卦的卦義是指如何修煉自身品德以求晉升。
升卦則是指晉升的客觀規律,所以強調“時”,孔子生不逢時,故“魯終不能用孔子,孔子亦不求仕”(《史記·孔子世家》)。《乾鑿度》雲:“孔子生不知《易》本,偶筮其命得旅,請益于商瞿氏,曰:‘子有聖知而無位。’孔子泣曰:‘鳳鳥不來,河無圖至,天之命也。’于是始作《十翼》。”
升卦“南征吉”,言依巽離坤時序“柔以時升”也,奈何先儒許之以光明前進(如王弼曰“以柔之南,則麗乎大明也”,程頤、朱熹曰“南征,前進也”),遂使升卦的時節意義不顯。
隻有明了晉卦是積極進取的社會法則、升卦是順乎時位的自然法則,才能真正理解其卦爻辭的本義。
【46.3】
象曰:地中生木,升;君子以順德,積小以高大。
【白話】
象傳說:地中生木,是升卦的象;君子由此領悟當順行美德,積累小善以成就其崇高偉大的事業。
【解讀】
○升卦上坤地,下巽木,有地中生木之象。坤之德順,巽為木、為長、為高,故《大象》曰“君子以順德,積小以高大”。
○《正義》曰:“地中生木,始于毫末,終至合抱。君子象之,以順行其德,積其小善,以成大名,故《系辭》雲:‘善不積不足以成名’是也。”
李守力按:
“始于毫末,終至合抱”,是引用《老子》語“合抱之木,生于毫末”。《系辭傳》雲“善不積不足以成名”,是孔子解釋噬嗑卦上九爻辭“何校滅耳,兇”的。
《大象傳》純以卦象自上而下觀之,非從義理得之,《正義》雖說的在理,然非《大象》本義。
○順德,《集解》引虞翻、何妥《口訣義》作“慎德”。德,《釋文》“姚本作得”。以高大,鄭玄《禮記疏卷五十三》引、《集解》引虞翻作“以成高大”。
【46.4】
初六:允升,大吉。
象曰:允升大吉,上合志也。
【白話】
初六:信允升進,大為吉祥。
象傳說:信允升進而大為吉祥,因為與上爻心意相合。
【解讀】
○升卦初六遠無正應,上承九二,故言“允升”。“上合志”言初六上承九二。升者必自下起,其卦以地中生木為象,初六巽體之主,木之根,成卦之主,比二而允,故“大吉”。
《周易》古經“允”字出現兩處,另一處為晉卦六三“衆允,悔亡”,《象》曰“衆允之,志上行也。”六三上承九四,上應上九,志在上行,體坤為衆,故曰“衆允,悔亡”。
○何楷曰:初六巽主居下,猶木之根也,而得地氣而滋之,其升也,允矣。所以為升者,巽也;所以為巽者,初也,大吉孰如之。
○允:
《說文》:“允,信也。”
段玉裁注:《釋诂》《毛傳》皆曰:“允,信也。”
熹平石經《周易》(梁丘賀《易》)作“允”。傳本“允”是費直古文《易》,與梁氏同。
《說文》(夲部)引孟喜《易》,允作:“進也。《易》曰:‘升大吉。’”
《漢上易傳》:“施氏(施雠)《易》作,進也。”
《漢書·藝文志》雲:
訖于宣、元,有施、孟、梁丘、京氏列于學官,而民間有費、高二家之說,劉向以中古文《易經》校施、孟、梁丘經,或脫去“無咎”、“悔亡”,唯費氏經與古文同。
劉向校對施、孟、梁丘各家《周易》版本,發現費直《易》與皇宮所藏古文《易經》相同(中古文即西漢皇家秘府所藏先秦古籍,師古所謂“天子之書也”,其來源首先有蕭何“先入收秦丞相禦史律令圖書藏之”,“具得秦圖書也”,其次是西漢惠帝時取消挾書律,“大收篇籍,廣開獻書之路”,藏匿的古籍盡收秘府),這說明我們現在的傳本《周易》是最具權威的本子。而《漢書·儒林傳》雲:
費直字長翁,東萊人也。治《易》為郎,至單父令。長于卦筮,亡章句,徒以《彖》、《象》、《系辭》十篇文言解說上下經。
這說明費直所傳《易傳》同樣最具權威性。今本《易經》與《易傳》無疑是最優秀的本子。
【46.5】
九二:孚乃利用禴,無咎。
象曰:九二之孚,有喜也。
【白話】
九二:心存誠敬,雖祭品微薄,亦可用于享獻,沒有咎害。
象傳說:九二之心存誠敬,是說有喜慶。
【解讀】
○坤為吝啬,坤為簡,禴祭取象于坤。九二巽中,六五坤中,二五相應,巽坤又為借象(後天西南坤位,先天為巽卦),故九二曰“利用禴”。熹平石經《周易》無“用”字,“禴”作“瀹”。
升卦九二與萃卦六二爻辭都有“孚乃利用禴”,升卦“無咎”在後,萃卦“無咎”在前。何也?
萃以六二對九五,柔中之臣應剛中之君,九五不疑六二,六二亦不主動前往,九五主動應引六二,故先言“引吉,無咎”,後言“孚乃利用禴”。
升以九二應六五,剛中之臣應柔中之君,九二陽剛上升,六五難免憂恤于二,九二守中至誠,雖用薄禮,以中實為孚,與六五相應,馬其昶曰“德馨香祀,登聞于天,亦升之義。二、五相孚,二受福為有喜,五則有慶以及天下”,故先言“孚乃利用禴”,如此則“無咎”也。
【46.6】
九三:升虛邑。
象曰:升虛邑,無所疑也。
【白話】
九三:登上高丘之邑。
象傳說:登上高丘之邑,沒有任何疑慮。
【解讀】
○九三即将離開巽卦進入坤卦,巽為遜,坤為順,剛爻居陽位而得正,與上六相應,前無阻隔,互震為丘,坤為邑,其象正如登上高丘之邑而一覽無餘,無所疑慮也。
○震為丘為虛:
清代陳昌治刻本《說文解字》(卷八·丘部):“虛,大丘也。崐崘丘謂之崐崘虛。古者九夫為井,四井為邑,四邑為丘。丘謂之虛。從丘虍聲。”可見,虗為虛的本字。從《周易》丘、虗、陵的取象看,八例中都有震卦,其中五例震艮皆有,三例無艮卦;再從丘字的古義,丘字古文字與震卦數字卦卦符一緻來看,《周易》本以震象為丘(見《周易密鑰·論《周易》以震象為丘)。
○尚秉和曰:
馬(融)雲“虛,丘也。”按《左傳·僖二十八年》“晉侯登有莘之虛”,《詩·鄘風》“升彼虛矣。”虛者高丘。巽為高,故曰虛。坤為邑。升虛邑者,言升邑之高處也,正巽上象也。與同人九四之“乘其庸”(墉)取象正同。荀爽作空虛解,後來諸家以虛為坤象,多宗荀說,非。
【46.7】
六四:王用亨于岐山,吉,無咎。
象曰:王用亨于岐山,順事也。
【白話】
六四:君王到岐山祭祀,吉祥,沒有咎害。
象傳說:君王到岐山祭祀,是說柔順事上。
【解讀】
○王用亨于岐山:
與随卦上六“王用亨于西山”同,随卦上卦為兌,兌為西為享,岐山為周祖先古公亶父自豳遷于周原,築城作邑之地,位于宗周之西,故西山即岐山。
陳夢雷《周易淺述》曰:四未居尊位,文王在岐周時之象。又二大臣、四近臣,升有逼上之嫌,故皆不言升,而以誠意上達為升,如是則吉而無咎也。象曰“王用亨于岐山,順事也。”按,《本義》謂以順而升,登祭于山之象。竊按,順宜就文王言之。文王三分有二以服事殷,順之至也。守人臣之位而以積誠上達為升,所謂順也。
馬其昶曰:殷王帝乙之時,王季為西伯,以功德受此賜。王用享者,謂五以四有順德,而使之主祭,所以吉無咎也。
【46.8】
六五:貞吉,升階。
象曰:貞吉升階,大得志也。
【白話】
六五:守持正固而獲吉祥,以禮沿台階上升。
象傳說:守持正固而獲吉祥,以禮沿台階上升,說明六五大遂其進升賢人之志。
【解讀】
○《彖傳》首句“柔以時升”,時亦位也(後天八卦時空不二),六五處升卦之最尊,已無再升之理。坤為土,為順,故有“升階”之象,古者賓主相見,必須三揖三讓才可登台階,其遜順如此,故“升階”實際是說六五君主納賢也。故《象傳》雲“貞吉升階,大得志也”,言六五大遂其進升賢人之志。
陳夢雷曰:以陰居陽,疑于不正,故言必正固則吉。
【46.9】
上六:冥升,利于不息之貞。
象曰:冥升在上,消不富也。
【白話】
上六:在幽暗中升進,适宜固守于不再生息。
象傳說:在幽暗中升進,處于上爻,消弱不能富盛。
【解讀】
○冥,幽也,取坤為純陰之象。陽實為富,陰爻故不富。
○上六與九三相應,升已至極必下降,故曰“冥升”,實際是不再生息,即《象》曰“消不富也”。
○屈萬裡《讀易三種》釋上六“冥升”曰:
《法言·問明篇》:“鴻飛冥冥。”冥升,言升之高。
李守力按:
冥,幽暗也,非高遠之義。漢·揚雄《法言·問明》:“鴻飛冥冥,弋人何篡焉?”大雁飛遁而避禍,射鳥的人無法取得。舊喻賢者隐處,免落入暴亂者之手。屈萬裡以上六為高處,“鴻飛冥冥,弋人何篡焉?”又使人聯想為“遠走高飛”,故誤釋“冥”為高。
“冥”字從甲骨文、金文到篆體,絕無“高”義。冥,從冖。冖,《說文》“覆也。從一下垂也。”冥,《說文》“幽也。”幽,與明相對,困初六,豐九四《象》并曰“幽不明也”,《系辭傳》“是故知幽明之故”,《說文》“幽,隐也。”《玉篇》“幽,不明。”《正韻》“幽,闇也。”
冥,從日從六,冖聲,愚以為是會意字,太陽被覆蓋,六表太陰(《周易》陽九陰六)。上六爻體坤,正是純陰卦,故為“冥”。
“冥”字甲骨文,郭沫若先生釋為幻想兩手将夜幕合攏蒙蔽日星,以示幽暗之義。“冬”的金文寫法亦類似(雙手忽略,代之以紮口)。冥,取象坤,冬,取象坎,古時坤坎互借。
冥的衍生字:瞑、暝、溟、凕、覭,皆幽暗之引申義也。
冥冥,昏晦,幽深。《詩·小雅》“無将大車,維塵冥冥。無思百憂,不出于熲。”《素問·陰陽類論》:“上合昭昭,下合冥冥,診決死生之期,遂合歲首。”《素問·八正神明論》:“觀于冥冥者,言形氣營衛之不形于外,而工獨知之。”
【升卦總結】
《彖傳》曰“柔以時升”,“南征吉”,下卦巽體三爻有可升之理,自巽之離“南征”之後,上坤為西南秋季,陽消陰長,故上卦三爻無再升之理。初六柔爻最得卦義,順承比于九二,故“上合志”而“允升大吉”。九二剛爻與六五相應,正為大臣進升之時,然君柔臣剛,需防咎害,喜有九三同性剛爻稍阻而不急于升進,故以誠信祭祀洗心齋戒,故“無咎”而“有喜”。九三為升進最順者,互卦震主為虗之高丘,上坤為邑,故登高處一覽無餘而釋疑。六四近臣之位,體柔互兌為享獻,故“用亨于岐山”以“順事”。六五君位,與九二相應,禮賢下士而“大得志”。上六無位而升必窮困“不富”,故誡勉“利于不息之貞”。
(本文引自李守力著《周易诠釋》,最新修訂日期為2018年9月4日 ,為文化傳統平台原創發布,本鍊接可用于個人學習分享。)
有話要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