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l懸崖上的貓
公衆号 l 彪悍貓先生(ID:BHMaoXianSheng)
10年前我還在某公司班的時候,認識一位500強公司的高管, 她每天都特别忙,不停地各地飛,不停地會議,不停地打call。我說你這麼忙,和你聊天都覺得特别有壓力,生怕浪費你時間。
她說,客觀地講,我們的時間是很貴的,都是按小時計價,有的人甚至是按分鐘和秒來計,那麼你就要考慮一下,如果客戶要買你的1小時,市場上價位是多少。
我當時問她,那你的時薪有多少?“1000美元吧”。我當時就懵了,因為這夠我當年一個月的工資。
後來随着我的個人成長,我也逐漸明白了,這個世界的一切都是有成本的。你要得到一樣東西,必然要付出成本,如果你這輩子想得到的足夠多,那麼你必須要成為一個很會支付成本的人。
那些真正厲害的人、甚至财富自由的人,他們都有成熟的成本思維,都是成本支付的高手。
01 沒有任何一種成本比時間成本更高有時候在職場上越久,越會發現自己對錢的敏感度越來越差,因為随着你的經驗積累和認知的提高,賺會越來越容易,相反的對時間的敏感度會越來越高,因為時間越來越少。
以前我有個朋友要買電腦,他不在公司旁邊的電腦店買,也不在小區附近的店裡配,更不在網上直接讓人送貨上門,而是非得等到周末去離他家20公裡的市中心電腦城裡面買,他省下了300元金錢成本,但在路上的時間和談單的時間,以及等裝機的時間,讓他多花了大半天時間。
回過頭來看,另一個朋友在某知名服裝店裡賣衣服的情景,每次我去他店裡的時候,經常能遇到一些人一下子買很多,幾千上萬元甚至更多錢的衣服。而往往這些買得多的人又是挑得最快的,他們不磨叽,結賬的時候也不會砍價求打折 ,甚至甚都不會去掃碼注冊會員換8折優惠券,都是直接付。
當時我以為這就是所謂的“人傻錢多”,後來我才明白,這些人要麼是一些集團高管,要麼是一些生意場上的精英老闆,在他們看來,錢不是唯一成本,時間才是最重要的。
我一直相信,抽象的時間價值,是可以用具象化的金錢來衡量的。你覺得自己的一小時值多少錢,你的一天值多少錢,基本上就能判斷你在什麼階層。
記住:如果你因為舍不得買東西而貨比三家的時候,應該選擇甯可花多點錢來過濾,用錢換來時間,而不是用時間來換錢,能用錢解決的時間,就不要花時間。
02 真正的牛人都很重視自己的社交成本事實上,在我看來,當下很多社交是沒有意義的,隻有自我增值才沒有浪費時間。這句話從大概率上來說是對的,除非你的時間本身不值錢。
當你的财富和能力達到一定高度後,你自然就會用金錢的價值來衡量時間,你一小時100元和一小時1000元甚至一萬元,分量當然是不一樣的。
普通人和牛人的差别,就是他的時間成本有多大。一個人财富的積累程度和他對時間的吝啬程度,一般都是成正比的。
我在上大學的時候,我發現不少人在省錢這件事上就很有意思。我爸有個同事,他的電腦總是出問題,其實修一次電腦也不貴 ,一般找樓下師傅上個門就10來塊錢,但是他就是喜歡找我去修,甚至配件有問題,他也是托朋友直接從廠家買,就為了省那幾十塊錢。
每次修電腦,雖然他省下了那30元,但付出了其他成本,比如更多的社交時間成本,還有更多的人情成本,因為你找别人幫了忙,你以後也得付出時間和精力一個忙一個忙地幫,你不能拒絕,因為人家也幫過你,你欠着人情債呢。
這些還來還去的人情債 ,時間長了時間成本也就越來越高。如果你總是在社交上付出巨大的成本,總是欠人情債。
你會發現,隔三岔五地就有人找你,你要應付各種飯局,各種花時間但對自己又沒太大利益的事情,加起來就會消耗你很多時間、精力、心力。現實中有很多這樣的大忙人,他們忙來忙去,其實最後是虧的。
當我們還在渴望社交和連接的時候,很多牛人的行為,往往是反社交的。他們生活更簡單,更有規律,所以更專注,更有效率。有時候你要了解一個人的段位,你隻要看他如何處理自己的時間,和如何對待你的時間。
03 機會成本中的長期價值是最貴的在說機會成本之前,應該先把沉默成本聯系起來,沉沒成本是我們在決定是否去做一件事的時候,不僅是看這件事對自己有沒有好處,而且也看過去是否已經在這件事情上有過投入。這些已經發生且不可收回的支出,如時間、金錢、精力等,稱為“沉沒成本”。
然而我認為沉沒成本本身并不重要,因為沉沒成本都是一些眼前和過去的價值投入,都是眼前短期的,且你已經花出去也無法再收回的成本,你也不用再為它放棄什麼,它當然也就不重要了。
與之相反的是機會成本,機會成本的核心是從長期價值出發,這需要讓我們學會放棄和立足長遠,提升長期價值。這裡有個機會成本的核心思維:太容易賺的錢不要賺。
為什麼說太容易賺的錢不要賺?因為這類賺錢的工作通常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就是門檻低、回報快,或者說很容易上手,在将來相當長一段時間你都是顆螺絲釘,這類賺錢方式通常會給你一個隻要努力就有回報的假象。
比如開網約車,這種賺錢方式,可能在一些旺季時間能跑不少錢,但開車的時間價值無法複制、無法重複銷售,這個司機就算很牛逼了,明星司機了,他也同一時間也隻能送一單,大部分的時間精力每天隻能白白消耗在路上。
可以說這種賺錢方式的工作,本身并不會因為你的經驗、技術、服務、勤奮、努力和工作年限的增加而有大幅度的提升。
從另外一個角度來講,開網約車看似非常的辛苦和努力,但是,深一層說或許和混日子差不多,一種非常努力的混日子方式,一種陶醉在自我麻木裡的混日子。
但是如果網約車司機,把時間和精力用來做自駕遊的旅遊自媒體,那情況就會完全不同,就我所關注的幾個自駕遊博主,有的人在半年時間内的收入就超過70萬元,這包括平台的流量廣告費、粉絲的付費咨詢和打賞,以及一些帶貨的收入等等。
當然現在不是讓你立馬去做旅遊博主,我隻是想用這個例子說明一點,同樣是開車,同樣花半年時間,你每天開12個小時的網約車,都是接一單賺一單的錢,你運運氣好半年時間可能賺10萬元就頂天了,很多人一個月隻有幾千收益。
而做自駕遊自媒體博主,你每天花費大概4小時開車,4小時創作,正常8小時時間,剛開始收益很低,可能做了近兩個月,才收獲幾百幾千的粉絲。
不錯,剛開始一段時間的确比不上短時間來錢快的跑單,但是你隻要堅持下來,堅持在旅遊自媒體上投入時間,那這塊慢慢就會給你帶來下一個機會。
也許一年、半年甚至更少時間就可能比開網約車多數倍收入,而且這個方式具有複利效應,随着粉絲的積累和你自己影響力的提升,你會得到持續的營收。
哪怕換個角度來說,你不去做自媒體,把開網約車的時間和精力用來去學習或做其它更有長期價值,更能形成積累和正向循環的事情,那也是有利無害的。
因為每個人的時間都是有限的,你把時間用在A上,就意味着那段時間你失去了A以外的所有機會。
而有些機會需要投入很多來換取,比如從2018年開始,幾大自媒體平台的重量級産品,無論圖文還是短視頻,每個平台幾乎都背靠上億的用戶流量,如果你沒做,就意味着你支付了很高的機會成本。
未來在工業4.0的成熟下,人工智能會淘汰一大批職場人,其中還會有不少的白領,我們要在這樣殘酷的競争中勝出,就必須要提升自己的思維認知,而這裡的成本思維就是其中最重要的思維認知之一,你要根據它更好地做選擇、判斷和決策,萬物皆有成本,凡是都有性價比,而你,要做一個交易成本中的高手。
歡迎關注公衆号@彪悍貓先生,資深媒體人、設計師,從思維到技能,隻寫最接地氣的逆襲幹貨,讓你一路逆襲!
上一篇
唯美古風句子離别彙編五篇
下一篇
我惜殘暮,誰伴夕陽?
有話要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