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話說得好“人無遠慮,必有近憂”,然而大部分人都是明白很多大道理,卻依然過不好自己的人生。
比如很多年輕人高舉着“不婚不育保平安”的大旗,卻很少考慮如何安享晚年。
對于這個擔憂,有人提出了惬心貴當的方案:在年輕的時候努力賺錢,老了依靠積蓄選個優質的養老院。
這個方案貌似行之有效實則問題多多,比如究竟要有多少積蓄才能保證衣食無缺,在沒有子女的支持下晚年如何保障利益等。
日本在這方面就做出了很糟糕的示範,這裡有一批年齡在65歲到70歲的老年人,他們有房有子女甚至還有不少存款。但依然晚景凄涼,甚至要面臨破産的尴尬局面。
這将近1000萬人直面的“老後破産”困局已經成為日本近年來最尴尬的現實議題,參與讨論的人有很多,建設性意見卻寥若晨星。
人口的老齡化早就成為日本之殇,新世紀初就不斷被拿來讨論。然而直到現在,政府依然沒有給出行之有效的解決手段,導緻問題愈演愈烈,一發而不可收拾。
早些時候,媒體對日本老齡化問題的報道還是淺嘗則止,沒有深入内核。
但2016年日本NHK電視台制作的記實錄——《老後破産》就把這個問題近乎直白的展現在社會層面,引發了輿論熱潮。
這部紀錄片的主角是十幾位日本老人,裡面清晰描述了他們的真實生活狀态和遇到的困境。
它以金錢為線索,講述了日本“團塊世代”在退休後瀕臨破産的生活,直指一個名為“長壽”的噩夢。
所謂的“團塊世代”指的是1947年到1949年出生的日本人,是日本在二戰之後的嬰兒潮。
這短短的幾年裡誕生了将近1000萬的新生人口,他們長大後成為了建設日本的骨幹力量,後者能在七八十年代獲得騰飛就是這些人汗水和心血的結晶。
在他們的努力下,日本短暫地進入了全民中産的時代。因此,這個世代曾經被認為是日本最富裕的一代。
到了紀錄片播出的時候,這些人的年齡在65到69歲,已經過了日本的法定退休年齡。
然而其中很多人正陷入瀕臨破産的困境,哪怕他們有房子、有積蓄、還有養老金,但問題依然嚴峻。
這些人大多有幸福的家庭,他們的父母輩是日本最長壽的一代。
因此,對“團塊世代”來說,哪怕已經退休了,很多人還在承擔贍養父母的責任,開銷不菲。
屋漏偏逢連夜雨,這些人的子女又趕上了日本的經濟萎靡期,不少都面臨着“中年失業”的危機。
對“團塊世代”來說,他們的退休生活就是上有90歲父母,下有失業子女的尴尬情況。
“父母雙全,兒孫環繞”對他們來說既是難得的天倫之樂,也是沉重的生活負擔。
而且最近這幾年,日本的經濟愈發下行,通脹問題遲遲無法解決。
“團塊世代”辛辛苦苦存下來的積蓄,面對日漸提高的生活成本,開始變得杯水車薪。
一旦家中成員遇到了突發情況,很可能就會破産,變得一貧如洗。
在NHK拍攝的紀錄片中,幾乎每一個出境的老人年輕的時候都是兢兢業業在工作,甚至不少都做好了完善的儲蓄計劃。
但是他們在退休之後依然困頓于毫無希望的情狀。
當記者詢問他們如何看待現在的生活時,這些人都情不自禁地歎了一口氣,惆怅地回複:“從沒想過老了會變成這樣。”
根據相關的數據,在“團塊世代”的近1000萬人中,超過67%的受訪者表示政府提供的養老金根本不足以覆蓋生活成本。
為了繼續生活,很多人年近古稀依然在忙碌工作。
“團塊世代”的生存現狀之所以每況愈下,和日本這兩年居高不下的失業率有着很大關系。
這群人裡有将近三分之一的家庭處于三代同堂的狀态,而其中的失業人口高達62萬。
在紀錄片《老後破産》中,生活在埼玉縣的新美夫婦是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他們是典型的三代同堂。
夫妻兩個人年過花甲還需要繼續外出打工,因為不僅要照顧年邁的父母,和他們同住的兒子與孫子一家也需要在老兩口的接濟下才能生活。
年輕的時候,新美夫婦從來沒想過自己會過上如此拮據的晚年。
他們在結婚以後一直努力工作,早早就帶着家人過上了中産生活。不僅居住在高檔小區,還給兩個兒子提供了優渥的教育。
而且兩個人在年輕的時候就有着非常清晰的生活規劃,也很重視儲蓄和理财。
到妻子退休的時候,夫妻兩一共有200多萬日元的積蓄,加上一套不錯的房産。
其實如果隻是老兩口自己,生活還可以維持得很體面。因為妻子惠子的退休金加上丈夫吉春的工資已經超過了37萬日元,足夠負擔現有的開銷,照顧他們的父母也完全不吃力。
在兩個兒子都結婚之後,新美夫婦本以為能過上幸福安康的晚年。
誰知道變故卻突然發生了,3年前兒子司今的妻子去世,他自己又被公司辭退,一家三口隻能寄居在新美夫婦家。
兒子和孫子的到來,讓新美夫婦的生活成本瞬間提升。
他們不僅需要照顧惠子89歲的老母親,還需要給兒子和孫子提供生活費,飲食起居上的照顧也消耗了惠子大量的精力。
67歲的吉春本來準備在前兩年就選擇退休的,結果兒子到來後,面對飙升的生活費成本,他隻能繼續在殡儀館工作。
但是伴随着年紀的提升,他已經越來越不适應工作的強度和氛圍。
而且惠子母親的年齡也在增長,老人的身體也出現了問題,每周都需要送到專業的護理中心,一待就是四天。
每個月光是護理費用就需要3.2萬日元,而老太太的退休金很少,還需要新美夫婦補足所缺。
當孫子從小學升到了中學後,他們在衣食住行上的花費變得越來越高,無論怎麼節省,一家人每個月的夥食費都需要15萬日元。
新美夫婦的财務狀況逐漸從三年前的收支平衡發展到如今的入不敷出,每個月的赤字都在10萬日元以上。
而老兩口的積蓄隻有200萬日元,如果他們的兒子遲遲找不到工作,隻要兩年左右,家裡的錢就會見底。
在接受采訪的時候,新美夫婦表示從來沒想過退休後會是這樣的凄慘。
早知如此,年輕的時候就應該再少花一點,多準備一點積蓄。
可如今的情況也并非夫妻倆的責任,如果沒有特殊情況,其實他們的退休金已經足夠日常開銷了,還會剩下不少。
彼時的中年夫妻根本不可能預知到日本會在之後的幾十年裡發展停滞,失業率居高不下。
如果說新美夫婦遇到的問題還可以勉強歸因于存款不夠,抗風險能力較差。那麼,另一位受訪者青山政司的問題又該如何解釋?
68歲的青山老先生已經退休,6年前妻子不幸離世後,他獨自一人悉心照顧着91歲的老母親,生活過得非常清貧。
讓紀錄片制作組沒想到的是,這個穿着樸素、家中空空蕩蕩的老人卻有超過2000萬日元的存款。
說起這一點,青山政司露出一點些微的笑意。年輕的時候,他立志給父母妻子提供優渥的生活。
因此當時非常賣力地工作,閑暇之餘還跟人做了一點生意,數十年的奮鬥後讓他積攢了不錯的身家。
他對自己的生活一度非常滿足,認為存下的積蓄足夠給家人提供一個幸福的晚年生活。然而,如今他和母親卻過得非常拮據。
青山政司的家中基本上沒什麼像樣的家具,每天吃的也是粗茶淡飯,和他高額的存款完全不相稱。
這其實是一種無奈之下的妥協,如果不加控制的消費,老先生很可能幾年後就會破産。
雖然青山老先生每個月都有8萬日元的退休金,但是根本覆蓋不了母子兩個人的日常消費。
因為他的母親是農民,之前一直交不起保險金,因此年老後根本沒有退休金。
這一點也是團塊世代的通病,他們的父母輩基本上都沒有退休金。
為了控制好每日的花銷,青山政司和母親一直過着非常簡樸的生活,他們每天的夥食費都盡量控制在500日元以内,購買的都是平價菜,冰箱中幾乎看不到水果。
除了日常的開銷,青山政司每個月還要給母親支付非常高的護理費用。
把所有的花費加在一起,每個月至少要支出15萬日元。他隻能看着自己的存款逐年減少,卻幾乎沒什麼辦法。
和很多退休老人一樣,青山政司也想過要外出打工來貼補家用。但是他的母親已經患上了老年癡呆,必須有人時時陪伴。
他打工賺的錢根本無法抵消護工的費用,還不如自己在家中照料。
面對讓人近乎絕望的未來,青山政司的心态已經趨于平和。他表示無論如何都要照顧好母親,會陪伴她直到最後一刻。
當記者詢問“有沒有考慮過積蓄花光”這個問題的時候,青山先生歎了一口氣,平靜地回答“可能會選擇自殺吧”。
這個答案并不是青山政司獨有,在《老後破産》這個紀錄片裡,幾乎每個受訪者在談到未來的時候都隻能想到這個結局。
伴随着老齡化趨勢席卷全球,日本遇到的這些問題已經并非它一地所有。
放眼望去,幾乎每個發達國家都遇到了類似的困境。而它們的政府絞盡腦汁也沒想到合适的解決方案。
而這個問題也逐漸在中國有了苗頭,很多一二線城市已經開始進入老齡化社會。
到了2050年,如今活躍的90後和95後也會步入老年,屆時問題将更加嚴重。
根據專家的預估,在2050年的時候,中國的老齡人口可能會達到4.87億,占總人口的34.9%。
而考慮到我國如今不斷走低的生育率,那時的老人必然要面臨一個問題——養老金不足。
因為養老金運行的機制就是用年輕人當下繳納的資金去給老年人提供生活所需。
生育率大幅下降會導緻未來的年輕人越來越少,養老金必然會捉襟見肘。
而且伴随着年輕人的減少,人力成本也會迅速提升,未來的養老花費也會比如今高出很多。
相較而言,日本已經算是擁有相對完善的養老體系了,這裡的老年人依然面臨着如此嚴峻的形勢。
我國的養老資源一直比較匮乏,如果沒有子女,單靠養老院根本無法滿足需求。
不少年輕人在談到這個問題的時候都選擇了逃避,有的人還寄希望于政府找到解決問題的“靈丹妙藥”。
可惜的是,這是一個近乎無解的問題,歐美發達國家都束手無策。
他們能找到的解決方法無非是延長退休年齡,加大财政補貼這樣的基礎手段。說到底,養老最終還是隻能靠自己。
因此對年輕人來說,從現在開始就要着手開始準備。首先是養成良好的儲蓄習慣,不要被消費主義裹挾。
“及時行樂、享受生活”這樣的想法在30歲之前嘗試下沒有問題,之後就要盡量避免。
經過疫情的沖擊,其實不少人也意識到了儲蓄的重要性。
因為隻有手中有錢,心中才能不慌。而養老就好像一場時間被大幅拉長的“疫情”,所以存款必須要搞得多多的。
其次,考慮到各個發達國家的現狀,中國未來延長退休年齡已經是必然,否則單靠養老金完全無法滿足社會需求。
既然它的實施已經是勢在必行,那年輕人就要提前做好準備,培養一些不太消耗體力,但是又有旺盛需求的技能。
這樣以後年紀大了,也可以有一個養家糊口的手段。雖然可能薪水微薄,但隻要有金錢流入,晚年就不會覺得無依無着。
“老有所養,幼有所教,貧有所依,難有所助”是古代儒家最高的治世理想。
但是它何時實現,與人力、政府甚至時代形勢都無關,隻看生産力是否能大踏步發展。
就目前的科技發展趨勢來看,80後和90後年老的時候,能否等到生産力的大幅躍遷是個未知數。
因此,在日本發生的這些養老難題也有可能在中國出現,這并非聳人聽聞。
與其到時候捶胸頓足、悔不當初,不如從現在開始拒絕消費主義,給未來的自己提供依靠。
有話要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