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小學之前的小孩,都是處在玩兒的階段,看起來幾乎沒有什麼差異,但是一旦上了小學之後,差距就逐漸地顯現出來了!
有的小孩總是能夠考100分,但有的小孩卻居然不及格,難道這些小孩是不夠聰明嗎?當然不是。如果做一下智力測試,就會發現,這些小孩個個都是很聰明的,但為什麼成績卻總是不理想呢?
原因就是這些小孩的專注力不夠,缺乏定性和耐心。很多成績不好的孩子,根本就坐不住闆凳,就好像闆凳上有刺一樣,坐上去就渾身難受,過不了幾分鐘就站起來遛一遛。
我弟弟就是這樣的,明明很聰明,但學習成績就是不好,因為他根本靜不下心來,做不了10分鐘的作業,就要出去玩,不讓他出去,他就在那兒發呆,其實心兒早就飛出去了!
無法集中精力認真學習的小孩,做不到專注聽講,也不能夠專注的寫作業,成績怎麼會好呢?
那麼問題來了,為什麼有的小孩兒專注力很強,然而有的小孩兒專注力那麼差呢?是天生如此嗎?當然不是!
孩子之所以專注力比較差,就是因為爸爸媽媽常常做這樣的事情,那就是總喜歡“幹擾孩子”。比如,孩子明明在自己玩,爸爸媽媽卻非要去打擾,不是問你在玩什麼呀?就是直接打斷孩子說不是那樣玩的。
如果你常常去打斷他,孩子的專注力怎麼能得到培養呢?專注力的表現就是能夠專注地做一件事,是一種持之以恒的能力。
孩子無論是通過玩也好,學習什麼東西也好,會慢慢地養成專注做事的能力。爸爸媽媽要從孩子很小的時候開始,就要注意培養孩子專注的能力。
如果條件允許,盡量給孩子創造一個不被打擾的空間,然後給他買一些有意思的玩具,比如積木,剪紙等,讓孩子自己去探索。如果孩子不需要你,就盡量不要去打擾!
如果你的孩子能夠專注的玩半個小時,甚至更長的時間,那恭喜你,你的小孩上學之後,成績就不會太讓你操心了!
除了盡量不打擾孩子之外,父母還要控制自己“好為人師”的行為。比如,陪孩子玩玩具時,不要輕易說你玩得不對,應該這麼玩,看我給你示範!吃飯時,也不要說筷子拿得離筷子頭太近了,或者太遠了!
誰不是在摸索學習中長大的呢?孩子學習的過程就是成長的過程,雖然有困惑,但更多的是樂趣!
很多爸爸媽媽或者爺爺奶奶覺得自己更年長,經驗更多,凡是覺得孩子做得不對的,都希望糾正過來,把正确的方法教給孩子。
這種心情可以理解,但卻不可取。孩子不但不會像大人期待的那樣,很快掌握“正确”的方法,而且還容易逆反,從而影響自主學習的能力。這隻是你的一廂情願,殊不知孩子早已反感,可能還會失去學習的耐心和興趣!
前天,看到小區裡一位媽媽陪女兒跳繩。孩子擺好姿勢,準備起跳,媽媽在旁邊喊:“停停停,有你這麼跳繩的嗎?”孩子不解:“我怎麼啦?”媽媽答:“你一腳前一腳後呢。”孩子調整了腳,再次準備起跳,又被叫停,媽媽說她跳的太高了。再調整,再準備,再被叫停,又是哪裡哪裡不對。孩子氣餒中帶一絲懊惱:“是我跳繩還是你跳繩啊?!跳繩我還不會?”媽媽卻不自知,還大為光火:“你那麼跳就不行!”最後,孩子一臉沮喪,不想再跳了。
這讓我回想起我小的時候也很喜歡玩跳繩,細繩、粗繩、紅薯繩,各種各樣的都跳過,各種姿勢也都用過,想怎麼跳就怎麼跳,跳高興了,還給自己較勁,非要一下子跳夠200個!
家長從來不管,他們沒有那個時間,更沒有那個閑心管。所以我就随心跳,随意跳,興高采烈的跳!我的耐心也特别好,常常給自己設定目标,要一下子跳夠200個,跳不到就一直跳,可以跳一兩個小時,就是自己跟自己較勁!
孩子不是成人,摸索的過程就是學習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孩子會反複嘗試、發現問題,然後改進行動,解決問題。
在解決一個又一個的問題中,不斷地養成專注、耐心做事的習慣,自信心也慢慢地建立起來了。
所以,爸爸媽媽要給予孩子充分的自由,孩子自己活動時,要仔細觀察孩子是想自己繼續嘗試,還是表現得想要求助。如果孩子表現得想自己繼續嘗試,那麼就不打斷他;如果孩子表現得想求助,爸媽可以禮貌地問他:“需要幫忙嗎?”或者“需要爸爸媽媽教你一下嗎?”
這個真的非常重要,要從孩子一兩歲的時候就開始注意培養了,給孩子的各種行動給予充分的尊重!隻要是在他的安全範圍内,盡量不要去幹涉!
成長就是一個不斷地試錯的過程,在一次次試錯中掌握各項技能,再加上爸爸媽媽适時的鼓勵和安慰,想不變得專注、自信都難!
有話要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