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健康養生 > 正文

人體

1、五髒六腑

五髒:心、肝、脾、肺、腎六腑:小腸、膽、胃、大腸、膀胱、三焦。其中三焦是按髒腑部位和功能分為三個部位:心、肺為上焦,脾、胃為中焦,肝、腎、大小腸、膀胱為下焦。

2、七情六欲

七情:喜、怒、哀、懼、愛、惡、欲。

六欲:色、聲、香、味、觸、法 (或:食财色丁權貴)

3、人體四大組織

上皮組織、結締組織、肌肉組織和神經組織。

4、人體器官

人體器官很多,很難劃分,在現代醫學中,把軀幹分為上下兩各腔洞即,胸腔和腹腔,中間由一叫做橫隔膜分開。上面的胸腔中有心髒、肺髒,食道、氣管、支氣管、和大動脈等器官組織,而下面的腹腔中有胃、肝髒、膽囊、胰髒、小腸、大腸、腎髒、膀胱、輸尿管、子宮、卵巢、輸卵管、脾髒等器官組織。

5、人體七大系統

消化系統、呼吸系統、循環系統、排洩系統、神經系統、運動系統、内分泌系統。

人體因其生理作用的不同也可分為如下十二個系統: 心髒血管系 ;呼吸系 ;消化系(腸胃管、肝、膽、胰) ;腎髒泌尿系 ;内分泌系(甲狀腺、腦下垂體、腎上腺、副甲狀腺) ;新陳代謝系 ;血液淋巴系 ;皮膚 ;神經系 ;肌肉骨骼系 ;生殖系 ;免疫系。

6、人體細胞類型

人體細胞的類型比我們想像的少得多。按照常規的組織學分類方法,脊椎動物和人體細胞類型約有200餘種。這些細胞在人體中呈現有序的空間分布。

7、人體細胞功能

人體是一個多細胞個體生命。在人體内可以分為兩種細胞類型:功能細胞和幹細胞。其中幹細胞在人的各個發肓階段占的比例是不一樣的,從幼年到老年他的比例會一直減少。一般在成年人體内,它隻占十萬分之一。

人體是由無數個單細胞構成的。是細胞之間相互堆疊、排列而成的?這樣的人體可能會由于做一個簡單的傾斜動作而使整座細胞城失去原有排列,尤其是表皮細胞不會随風而去,而因萬有引力的吸引依附于人體?

人體是多細胞生物,組成它的細胞和細胞之間不是憑空的,人體細胞相互間能分泌一些連接物質比如一些粘附分子和支架結構,從而形成一個細胞群,大量的細胞群又靠一些筋條、紉帶、骨架連接組合成人。我們把細胞向外分泌的物質稱為細胞膜外結構。因此,可以認為細胞膜外結構是細胞對外〔多細胞生物中〕表現功能的物質〔比如連接功能〕。當然這些物質是多種多樣的,連接細胞之間的結構物質隻是其中最簡單功能之一。



幹細胞在人體内的作用是繁殖功能細胞,原理上是因為人體功能細胞不能繁殖自身,所以它會因為衰老死亡日漸減少,而幹細胞正好可以繁殖功能細胞并維持功能細胞在人體内一定數目,從而得以維持人體的正常生理功能。其實細胞膜内的結構人們都已了解,這裡就不再詳解,它的功能就是維持自身的生理功能并為它的膜外結構提供必要的物質能量。幹細胞的主要區别是它的細胞膜外結構是一個信息受體,它可以從這裡聯系并接收到距它最近的人體組織給它的繁殖指令,從而決定繁殖哪一種人體特定功能細胞。

功能細胞的主要作用是一直維持人體所賦于它的特定使命——維持它的膜外結構的生理功能,從而維持人體的正常生理功能。

随着人的日漸衰老,人體内環境會變的越來越差,導緻人體幹細胞不能正常繁殖相對數量的功能細胞,随着一批又一批功能細胞的衰老死去,功能細胞的膜外結構也會日漸減少,而使人體某一組織無法完成正常的生理功能(比如消化功能),人體再也無法維持正常的生理功能了。是這些惡性循環,導緻人體的衰老死亡。分泌功能物質的細胞叫做功能細胞。所以說細胞外分泌物是微觀生命個體構成宏觀生命個體必不可少的物質,是區别單細胞、多細胞生物之間的細胞功能特征之一。

人體細胞外分泌物減少時,會使人進入亞健康、發病狀态。當我們研究人體的某種元素缺乏症時,因為元素隻有經過人體攝入、吸收、過濾、輸送環節才能到達個體細胞内,所以應考慮以下情況:1。食物中該元素的含量。2。消化道營養吸收膜上該元素載體的含量。3。腎小管營養回收膜上該元素載體的含量。4。毛細血管營養輸送膜上該元素載體的含量。除第一種情況外,導緻元素缺乏症可以解釋是因為相應的功能細胞缺乏良好的生活環境,而導緻的結果。隻有待人體分裂出大量新細胞,新細胞經一段時間發育成長逐漸強壯起來,它們分泌的載體才會增多,所涉及的人體症狀才能有效改善。可以說,大多數人的亞健康狀态是人體細胞外分泌物減少引起的,需要較長時間的療養才能逐漸康複。





日積月累,某些人體外部客觀因素,會使人體内環境越來越差,人體幹細胞無法繁殖出相對數目的功能細胞,以補充人體的局部功能細胞的衰老死亡的數目,當然細胞膜外結構也相應減少導緻某一組織無法完成人體所指派的生理功能,這樣也就導緻了人體無法完成正常生理活動,這樣的惡性循環導緻了人體的衰老死亡。

8、人體基因

美國和英國科學家2006年5月18日在英國《自然》雜志網絡版上發表了人類最後一個染色體———1号染色體的基因測序,解讀人體基因密碼的“生命之書”宣告完成。

在人體全部22對常染色體中,1号染色體包含基因數量最多,塊頭最大。其基因數目多達3141個,是平均水平的兩倍,共有超過2.23億個堿基對,破譯難度也最大。一個由150名英美科學家組成的團隊曆時10年,才完成了1号染色體的測序工作,曆時16年的人類基因組計劃書寫完了“生命之書”的最後一個章節。

據估計,人類染色體大約由2萬到2.5萬個基因組成。科學家在破譯1号染色體的過程中,至少發現了1000種新基因。

領導測序項目的格雷戈裡博士說:“我們正邁入下一階段,那就是弄清楚基因的作用及如何相互影響。”



人類基因研究将促進生物學的不同領域如神經生物學、細胞生物學、發育生物學等的發展。人們從中更可以發掘出診斷和治療5000多種遺傳疾病以及惡性腫瘤、心血管疾病和其他嚴重疾患的方法,阻止甚至扭轉一些疾病的遺傳。其中,超過350種疾病被認為與1号染色體上的基因出現問題有關,包括癌症、帕金森氏症、老年癡呆症和智障等。

格雷戈裡說:“人類最後一個染色體測序完成,為基因組計劃畫上了句号,标志着建立在人類基因測序基礎上的生物學和醫學研究掀起高潮。”科學家預言,之後的10至20年内,基因醫學将進入黃金時代。

9、人體染色體

人類體細胞具有46條染色體,其中44條(22對)為常染色體,另兩條與性别分化有關,為性染色體。性染色體在女性為XX,在男性為XY。生殖細胞中卵細胞和精子各有23條染色體,分别為22+X和22+Y。

10、人類血型

1921年,世界衛生組織(WHO)正式向全球推廣認同和使用A、B、O、AB四種血型,這也就是傳統的ABO血型分類。由于在血型發現和分類上的貢獻,蘭德斯坦納獲得1930年的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并被譽為“血型之父”。

但是,随着研究的一步步深入,人們發現自身的血型除了ABO血型外,還可以有其他的分類。1940 年蘭德斯坦納和韋納又發現了Rh血型,到1995年,共發現23個紅細胞血型系統,外加一個低頻率抗原組、高頻率抗原組和尚未形成體系的血型集合,抗原總數達193個。後來法國的道塞特于1958年發現人類白細胞抗原(HLA),到1995年已公布112種HLA特異性表型,HLA等位基因已達503個。此外,血小闆血型抗原也在1957年後陸續被發現。 所以粗略地講,人類現在的血型分類就至少有ABO血型、Rh血型、HLA血型等多種血型系統。而在今天,在生活和醫療中應用最廣的當然要數ABO血型、Rh血型、HLA血型,前兩者與輸血和妊娠密切相關,後者與器官、骨髓和幹細胞移植密切相聯。

血型是人類的一種遺傳标記,在血細胞表面的常稱為血型抗原。紅細胞、白細胞、血小闆上共有幾百種血型抗原,可組合的血型數大于10^17種,已超過地球上的人口總數。 理論上除同卵雙胎外,沒有兩人的血型相同。通常指的紅細胞血型,是指ABO血型系統,有A、B、O和AB四種血型。分類原則為看紅細胞上有無A、B抗原即隻有A抗原稱A型;隻有B抗原稱B型;無A、B的稱O型;有A、B的稱AB型。血型又是可遺傳的,即每個人有兩個基因:A型為AA或AO; B型為BB或BO; O型為OO; AB型為AB。父母各傳一個基因給子女,組成子女的血型,因此子女的血型可根據父母來推測。如A和O型父母可有 A和 O型孩子及無 B和 AB型孩子; A和B型父母可有A、 B、 O、 AB四種血型的孩子。 ABO血型與輸血關系最大,其次為Rh血型。Rh血型有陽性和陰性之分,Rh陰性人隻能輸Rh陰性血,不然将有嚴重反應。我國漢族Rh陰性占0.4% ;有高加索血統的少數民族有5~15%的Rh陰性,輸血應特别注意。

11、人類種類

人種是世界人類種族的簡稱,是指人類在一定的區域内,曆史上所形成的、在體質上具有某些共同遺傳性狀(包括膚色、眼色、發色和發型、身高、面型、頭型、鼻型、血型、遺傳性疾病等)的人群。人種的概念,最初于1684年由法國博物學家伯尼埃首先提出的。

最早的人種分類,是3000多年前古埃及第十八王朝西替一世墳墓的壁畫,它以不同的顔色區别人類,将人類分為四種:第一,将埃及人塗以赤色;第二,亞洲人塗以黃色;第三,南方尼格羅人塗以黑色;第四,西方人及北方人塗以白色。成為今日将人類分成白種人、黃種人、黑種人、褐色人的基礎。 瑞典傑出的科學家林奈,在1758年所做的分類中,将世界人種劃分為:野蠻種——菲拉斯,怪物種——蒙斯托拉斯,理智種——塞比恩斯;進而按當時衆知的洲數,把理智種進一步分為歐洲白種人,亞洲黃種人、非洲黑種人和美洲人紅種人四大種族。

被譽為“西方人類學鼻祖”、“人類之父”的德國格丁根大學教授布魯門馬赫,是第一個用科學方法進行分類的,他根據膚色、發色和發型、眼色、身高、頭型等體質特征,以及原住居民地,把現生人類劃為五大人種:

①高加索人種(白種)。皮膚白色,頭發栗色,頭部幾成球形,面呈卵形而垂直,鼻狹細,口校歐洲和西亞、北非的居民屬之,但芬蘭人、拉普蘭人等除外。

②蒙古人種(黃種)。皮膚黃色,頭發黑而直,頭部幾成方形,面部扁平,鼻小,顴骨隆起,眼裂狹細。西亞以外的亞洲人和北部的因紐特人、拉普蘭人和芬蘭人屬之,但不包括馬來人。

③非洲人種(黑種)。皮膚黑色,頭發黑而彎曲,頭部狹長,顴骨突起,眼球突出,鼻厚大,口唇脹厚,多數人有八字腳。除北部非洲人外,其他非洲人皆屬之。

④美洲人種(紅種)。皮膚銅色,頭發黑而直,眼球陷入,鼻高而寬,顴骨突出。除因紐特人外,其他美洲原住居民屬之。

⑤馬來人種(棕種)。皮膚黃褐色,頭發黑而縮,頭部中等狹細,鼻闊、口大。太平洋諸島和馬來半島居民屬之。這個劃分可說是人種的地理分類。 其實,美洲的紅種人并不存在,印第安人是黃色人種的一大分支,由于他們崇敬紅色,常用紅顔料塗臉,被誤為紅種人。

另外,還有報道稱在熱帶雨林地區,考古探險隊員曾發現罕見的綠色人種和藍色人種,不過這些都沒有得到充分考評

  人體分五大部分,即頭、胸、骨盆、上肢(包括上臂、小臂、手)、下肢(包括大腿、小腿、腳)。頭部、胸部、骨盆部是人體中的三個主要的體塊,它們本身是不能活動的,把這三部分連接在一起的是頸椎和腰椎。由于年齡和性别的不同,人體的比例也有所差異。以人的頭長為單位,全身的長度通常為七個到七個半頭長。頸部約為四分之一頭長,胸部約為一又四分之一頭長,腰部約為四分這一頭長,骨盆部約為四分之三頭長,上肢約為三又三分之一頭長,其中上臂約為四分之三頭長,上肢約為三又三分之一頭長,其中上臂約為一又三分之一頭長,小臂約為一又三分之一頭長,手約為三分之二頭長,下肢約為四個半頭長,其中大腿約為二又四分之一頭長,小腿至腳跟約為二又四分之一頭長。從頭頂至骨盆下端的長度比骨盆下端至腳跟的長度約短半個頭長。



  










你可能想看:

有話要說...

取消
掃碼支持 支付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