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位看官,我今天要和大家說的是中國曆史上比較有名氣的第53個女人。她八歲喪父,由舅父高士廉撫養,十三歲嫁,武德元年冊封秦王妃。武德末年,竭力争取李淵及其後宮對李世民的支持,當天親自勉慰諸将士。之後拜太子妃。即位13天即冊封為皇後。在後位時,善于借古喻今,匡正李世民為政的失誤,并保護忠正得力的大臣。 先後為李世民誕下三子四女。她就是在中國曆史上享有千古第一賢後美譽的----長孫氏(長孫皇後)。
她于公元601年3月15日出生在河南洛陽,(公元609年去世),乃右骁衛将軍勢力紛紛揭杆而起,群雄紛争。李家于公元617年五月舉,很快異軍突起,于同年十一月入主長安,先奉代王為隋帝,改當年年号為義甯。同月二十二日李世民被封為,次年(618年)三月初九改封。長孫氏随丈夫李世民先後為秦國夫人和趙國夫人。公元618年五月二十日李淵受禅登基為帝,國号唐,改元。六月初七李世民受封,長孫氏亦随之受冊為秦王妃。武德年代長孫氏斡旋當朝各派勢力之間,實在了不得,可以說在我中華知道唐太宗“貞觀之治”偉業的人不在少數,當然唐太宗自身具有卓越的才能,可是有幾許人知在唐太宗的身後長孫氏在默默為他作奉獻?
先說說她有勇有謀的事:時值李淵唐朝的開國皇帝,幾個兒子之間争鬥繼位權那是暗波湧動,排行老二的李世民一直跟着李淵南征北戰,為打下大唐江山立下了赫赫戰功。不管是人品還是能力,實話實說,李世民比哥李建成(太子)四弟李元吉兄弟要強得多。心知李世民是接自己班的最佳人選。但按傳統習慣,傳位的首選是嫡長子。長子李建成十分提防李世民,與四弟李元吉和父親的妃子張婕妤、尹德妃等結盟,設計陷害李世民。使得李淵疏遠了李世民,尤其是在李世民征伐四方,先後讨平了薛舉父子、、、和。于武德四年(公元621年)受封天策上将,位在王公之上。此時的李世民身兼數職,威望勢力功高震主。這時太子和齊王與後宮妃嫔設計害秦王,先是進讒言誣陷李世民謀掌兵權以篡位,使高祖起疑心;再在城南狩獵時,将一烈性胡馬妄圖摔死李世民;又借機令後宮妃嫔妄言“天命”誣陷秦王;于東宮設宴欲用毒酒加害李世民;最後又和齊王策劃在昆明池暗殺李世民,并乘機逼宮。所有的詭計被一一識破!眼見多次在外浴血征戰的丈夫與皇帝疏遠,又為太子和齊王所嫉,長孫氏直接出面緩和矛盾。她常常在宮中出入,孝順高祖李淵,同後宮妃嫔交往,以彌補丈夫與皇帝的嫌隙,在後宮中為丈夫存留助力。在尚書右仆射蕭瑀和太子少保等人的鼎力支持下,高祖李淵最終沒忍心對李世民下死手。長孫氏深信丈夫會成就大業,但她不盲目地從正面着手去幫助其出謀劃策,而是盡心盡力地侍候好公公,十分得體地處理與衆嫔妃和妯娌之間的關系,自己少說話多做事,盡量少為自己謀利益,一貫保持低調作風。有這麼一個能幹懂事的兒媳婦,李淵十分高興。
“玄武門之變”長孫氏一改柔弱的形象。親自給丈夫部隊的戰士們打氣,激勵他們勇敢戰鬥。長孫氏的哥哥長孫無忌也前來助陣。丈夫部隊的士氣大漲,一鼓作氣地将李建成、李元吉殺死,取得了“玄武門之變”的完勝。李淵見狀,三天之後就冊封李世民為太子,當年就退位讓李世民接任。再說長孫氏掌管後宮的睿智:被冊封為皇後之後,想方設法保持整個後宮的和諧,讓皇上有機會多多去親近其他的嫔妃,讓更多的“皇二代”問世。長孫氏對嫔妃和宮女的态度和藹,與她們的關系都處理得非常好。哪裡有困難,長孫氏就會出現在哪裡。從而取得了後宮衆人的擁戴。長孫皇後一方面欣賞“庇護”着魏徵那些敢于直言的忠臣。最著名莫過于“朝服進谏”。一次李世民下朝回宮後,十分氣憤地對妻子說:“我以後找機會一定要殺了那個鄉巴佬!”長孫皇後問道“是誰惹怒了陛下?”,李世民回答說:“魏征經常在朝堂上羞辱我。”長孫皇後面對盛怒中的丈夫。既沒有順水推舟出言煽動,也沒有唯唯諾諾,默不敢言。她做了一個奇特的舉動,暫時不理會丈夫,退到裡間,換上了正式的朝服。然後走到丈夫面前表示祝賀。李世民十分驚奇,詢問妻子的用意。長孫皇後則笑着答道:“我聽說君主開明則臣下正直,如今魏征正直敢言,是因為陛下的開明,我怎能不祝賀呢!”太宗聽了轉怒為喜,之後更加重視魏征。另一方面也在不斷地提醒着李世民要行仁政。她以女性特有的力量在男權至上的封建社會發揮着獨特的作用,輔佐皇帝丈夫,使得初唐出現了有利的政治局面。君明後賢臣直,文治武功,春風和睦,親切包容。大唐初期迎來了它令後世魂萦夢繞的理想境界“貞觀之治”。
她深知宦官和皇親國戚專權是造成内亂的重要原因。所以長孫氏很自覺地控制外戚的勢力。皇親如長孫氏的哥哥長孫無忌是個文武雙全的人才,為打天下和李世民争得帝位立下了汗馬功勞。李世民多次想把長孫無忌提拔為宰相。長孫氏直接給哥哥談了自己的想法。長孫無忌理解妹妹的良苦用心,向李世民辭去有實權的職務,隻當個閑散官兒。不過滿朝大臣都知道,遇到啥棘手之事,隻有找他才能處理妥當。
長孫氏還是個才女,有《春遊曲》傳世:上苑桃花朝日明,蘭閨豔妾動春情。井上春桃偷面色,檐邊嫩柳學身輕。花中來去看舞蝶,樹上長短聽啼莺。林下何須遠借問,出衆風流舊有名。
當她和太宗遊玩時,染上了疾病,眼看死神在一步步地逼近時,她很從容地對李世民說:死後諸事從簡,要求,希望不起,依山為陵。一向愛重妻子的太宗不僅聽從,更下诏将其作為祖制,以傳後世。從此開創了唐朝依山為陵的先河。[貞觀十年六月,長孫氏在立政殿崩逝,終年36歲,谥号,十一月葬于。長孫皇後出殡,李世民“親臨宵載,義追深遠”,更親自為長孫皇後撰寫碑文。之後太宗又做了件前所未有之事。他認為僅是在寝宮陵殿安奉皇後并不夠,于是命人在元宮外的棧道上修建了宅舍,令宮人居住其中,如侍奉活人一般侍奉皇後,在李世民心裡,長孫皇後永遠是活着的。
貞觀二十三年(649年),唐太宗入葬元宮,唐高宗李治希望繼續保留棧道起舍,卻被大臣谏止,理由是,按照舊例,“隻有寝宮安養供奉之法,而無陵上侍衛之儀”。可見這種在寝宮陵殿之外再修宅舍對已逝之人供養的生方式,是李世民為長孫皇後獨創的。在長孫皇後去世當年,太宗就開始設想将來與妻子的合葬事宜,決意将來與愛妻同穴而眠。先是于十年十一月(636年),刻雕像于。後又在十一年二月(637年)下達了功臣陪葬诏。并開始陸續讓功臣葬入昭陵。其實在長孫皇後生前,便與太宗同住一個寝宮,正因為如此,旦夕告變之時,才得以扶疾以從。 在元宮中等待了十三年的長孫皇後終于又一次與丈夫聚首,正所謂:長孫皇後和太宗生同寝死同穴,不負夫妻之義,。
有話要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