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财經 > 正文

巴蜀辭賦學院楹聯班預備課第五講 字 類(助字)

巴蜀辭賦學院楹聯班預備課第五講 字 類(助字)

主 講:辛 勤

大家回憶一下,上節課我們知道古代漢語字類是由實字、虛字、助字這三部分組成。

實字:實字和半實字;

虛字:半虛字、死虛字、活虛字。

實字:普通名詞、專用名詞、代詞、量詞。

半實字:抽象名詞。

半虛字:數詞、時間詞、方位詞、抽象形容詞

死虛字:形容詞、副詞

活虛字:動詞

助字: 介詞、連詞、助詞、歎詞、拟聲詞

一、助字

什麼是助字呢?:它相當于現代漢語的的連詞、介詞、助詞、歎詞、拟聲詞等虛詞,如:如、與、然、則、者、也、于、乎、哉等。具體看例詞。

1:自題 鄭燮

疑處翻成悟;

窮時自有神。

聯中“從”和“到”按着現代漢語語法均為介詞,古代字類中為助字,助字歸屬于“虛字”類,均屬于虛字相對。

2:賀阿桂壽 紀

丹心直軍前死;

白發新戰後生。

聯中“向”和“從”按着現代漢語語法均為介詞,古代字類中為助字,助字歸屬于“虛字”類,均屬于虛字相對。

再看例3:榮寶齋 高其佩

軟紅不藤蘿外;

嫩綠新幾案前。

“到”:〈介〉可作狀語,介紹出動作的時間,表明動作到此時的狀況。

不到:不到達,活虛字,偏正結構。

到那時使吾眼睜睜看汝死。——清·林覺民《與妻書》

“添”:〈動〉(形聲。從水,忝聲。本義:增加,增補)。

新添:又添加,繼續添加,活虛字,偏正結構。

按現代漢語語法“到”為介詞,“添”為動詞,當他們組成新的詞語後,“不到”和“新添”都屬于現代語法的動詞,古代字類中為活虛字,屬于虛字相對。

(一)介詞

1.介詞

它是一種用來表示詞與詞、詞與句之間的關系的虛詞,在句中不能單獨作句子成分。介詞後面一般有名詞代詞或相當于名詞的其他詞類,短語或從句作它的賓語。介詞和它的賓語構成介詞詞組,在句中作狀語,表語,補語或介詞賓語。介詞可以分為時間介詞、地點介詞、方式介詞、原因介詞和其他介詞。

介詞的定義及特點

  介詞是從動詞虛化而來的一種詞類。動詞屬于實詞,在句子裡主要充當謂語;介詞屬于虛詞,介賓結構主要用在謂語前面作狀語,或是用在謂語後面作補語。

介詞的基本功能是與所帶的名詞、代詞或名詞性詞組組成介賓結構,介紹動詞謂語所表示動作行為的時間、處所、工具、方式、原因、對象等,介詞也可用在形容詞謂語後介紹比較的對象。

①恥學于師(介詞,表示處所、方向,從、向)

②其皆出于此乎?(介詞,表示處所、方向,從、在)

③于其身也(介詞,表示對象,對,對于)

④師不必賢于弟子(介詞,表示比較,比)

⑤不拘于時(介詞,表示被動,受,被)

⑥庖丁為文惠君解牛(介詞,替) 

⑦依乎天理(介詞,相當于“于”) 

介詞結構後置(狀語後置)

①學于餘。

②恥學于師。

③師不必賢于弟子。

介詞賓語有時前置

  君若以力,楚國方城以為城,漢水以為池,雖衆,無所用之。

古代漢語的介詞賓語在介詞位于謂語前面充當狀語時有時可以省略。

  例:項羽大怒,曰:“旦日飨(xiǎng)士卒,為擊破沛公軍!”

  一些介詞結構的位置較靈活。

  例:項伯亦拔劍起舞,常以身翼蔽沛公。

2.古代漢語常用介詞介紹

1)于(於、乎)

①引進動作行為的時間、處所或涉及的範圍,可譯為“在”“從”“向”“到”“在……方面”。

  例:初,宣子田於首山,舍于翳桑。P197

②引進動作行為所涉及的對象,可譯為“給”或“對于”

  例:凡諸候有四夷之功則獻於王。

③用在形容詞或少數表心理活動動詞的後面充當補語,引進比較的對象,可譯為“比……更……”。

  例:苛政猛於虎也。

④用在被動句的動詞後面,引進動作行為的主動者,可譯為“被”。

  例:勞心者治人,勞力者治於人;

  介詞“于”在古籍裡有時寫作“乎”,“乎”作介詞的用法與“于(於)”大緻相同。

  例:生乎吾前,其聞道也,固先乎吾,吾從而師之。

“乎”也可以用在被動句裡引進行為的主動者。

介詞“于”用于聯中,如:

1:清聯73、賀梧門書屋落成 前

小築山水間,直以雲霞為伴侶;

大名在歐蘇上,盡收文藻助江山。

[簡注]梧門書屋:在北京。為清文學家法式善所築。書屋成,紀題此聯以賀。小築:見前注。此代梧門書屋。歐:指歐陽修(1007—1072),北宋文學家、史學家,字永叔,号醉翁。蘇:指蘇轼,與歐陽修為“唐宋八大家”之一。文藻:詞采,文采。聯語結構有緻。上聯切書屋,以表賀意,下聯切文名,以表仰慕之情。 見《中華對聯大典》

2:清聯166、無 題 缪

妻子望他龍虎日;

功名我馬牛風。

[簡注]缪艮(1766--?),字兼山,号蓮仙子,清浙江錢塘(今杭州)人。諸生。有《塗說》、《四書對語》。龍虎日:指會試中選,登上龍虎榜之日。馬牛風:典見《左傳?僖》四年所記。喻事不相幹。此聯乃作者落第所題。上聯說:妻子盼望丈夫高中龍虎榜,博得夫貴妻榮;下聯說:科舉對我來說是不相幹的事。聯語構思别緻,以“馬牛風”對“龍虎日”尤見奇巧,自嘲中亦見諧趣,如見那時應試者的一掬辛酸淚。見《巧聯續錄》

2)

  “以”本來是動詞,基本意義是“用”。虛化為介詞,其用法也多與“用”(憑藉)的意味相關。

①介紹動作行為憑藉的工具、手段、條件、依據,可譯為“用”“拿”“憑”“根據”。

  例:姜與子犯謀,醉而遣之。醒,以戈逐子犯。

  ②介紹動作行為所處置的對象或涉及的人。

  “以”介紹動作行為所處置的對象時,相當于“把”。

  例:陳子以時子之言告孟子。

  “以”介紹動作行為所涉及的人時,常有“率領”的意思。

  例:宮之奇以其族行。

③介紹動作行為的原因、動機,可譯為“因為”。

  例:君子不以言舉人,不以人廢言。

④介紹動作行為發生的時間,可譯為“在”。

  例:文以五月五日生。

  介詞“以”還常與動詞“有”“無”(亡)組成“有以”“無以(亡以)”等凝固用法。“有以”相當于“有東西(或辦法)用來……”,“無以(亡以)”相當于“沒有東西(或辦法)用來……”。

  例:臣乃得有以報太子。

    河曲智叟亡以應。

  “以”組成的介詞結構位置比較靈活,可以位置于謂語前面充當狀語,也可以位于謂語動詞後面充當補語。

  “以”作介詞常有省略賓語的情況,在閱讀理解時,要補出賓語以完整理解文意。

  例:将行,謀于桑下。蠶妾在其上,以告姜氏。

  名詞或代詞充當介詞“以”的賓語有時前置。

  例:詩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無邪。

  代詞充當介詞“以”的前置賓語最常見的用便是組成“是以”的固定結構。相當于“因此”(憑着這個,因為這個)。

例:吾聞國家之立也,本大而末小,是以能固。

介詞“以”用于聯中,如:

3:清聯201、飛雲洞 龔學海

洞辟幾時?撫孤松而不語;

雲飛何處?輸老鶴以長閑。

[簡注]飛雲洞:在貴州黃平東坡山,又名飛雲崖,似洞非洞,内部極寬。洞内石乳倒垂,形成各種天然的怪異形象。清代鄂爾泰曾稱此為“黔南第一勝景”。龔學海,清湖北天門人。清代嘉慶年間曾任貴州地方官吏。撫:敲,拍。此謂輕輕敲打之意。輸:輸送、轉運。此謂贈送的意思。聯語自問自答,點明飛雲洞天然勝景之美。語氣輸緩,韻味悠長。見《中華對聯大典》

4:清聯218、自題聯 前

苟利國家生死

豈因禍福避趨之。

[簡注]這副自題,是林則徐遭誣陷被朝廷流放新疆伊犁的途中所作的七律《赴戍登程口占示家人》詩中的颔聯。全詩為:“力微任重久神疲,再竭衰庸是不支。苟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谪居正是君恩厚,養拙剛于戍卒宜。戲與山妻談故事,試吟斷送老頭皮。”道光皇帝聽信讒言,罷了林則徐的官,并流放新疆。在受到極大的打擊下,林則徐沒有奉行“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善天下”的古訓,而是“自念禍及生死,早已置之度外”。在流放途中,他沒有悲觀和絕望,仍與妻子戲談、吟詠。舒展“苟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的忠懷。苟利:如果有利。豈因:那能因為。避趨:回避和趨向。上聯說隻要對國家有利,個人的生死自不計較;下聯說,那能因禍就回避,是福就趨向。聯語直抒胸臆,悲壯感慨,表現林則徐一顆赤忱的愛國之心和把個人的生死、禍福都置之度外的高尚情操。見《中華對聯大典》

3)

  “為”在古代原是一個意義非常廣泛的動詞,音wéi,虛化為介詞後,除在被動句中引進行為主動者時讀音仍為wéi外,其餘的介詞用法讀音均為wèi。

①介紹動作行為關聯的對象。

  “為”表示動作行為為誰而發,可譯為“給”“替”“幫”。

  例:及莊公即位,為之請制。

  “為”表示動作行為向誰發出,可譯為“向”“對”。

  例:犀首以染為齊戰于承匡而不勝。

②介紹動作行為的原因或目的。

  介紹動作行為原因的“以”可譯為“因為”。

  例:天行有常,不為堯存,不為桀亡。

  介紹目的的“以”可譯為“為”“為了”。

  例: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

③在被動句裡,引進動作行為的主動者。

  可譯為“被”。

  例:免不可複得,而身為宋國笑。

有時,介詞“為”省略賓語,即不出現行為的主動者,這樣“為”就直接與動詞連用,來表示被動。

例:胥之父兄為戮于楚。

介詞“為”用于聯中,如:

5、清聯155、衍慶宮 阮

水能性澹吾友;

竹解心虛是我師。

[簡注]衍慶宮:在遼甯沈陽故宮鳳凰樓右側。是帝王進行政治活動召見親近大臣議事的地方,此聯作為文物保存在衍慶宮内。阮元(1764—1849),字伯元,号芸台,清江蘇儀征人。乾隆進士。官至體仁閣大學士。卒谥文達。澹:恬靜。《莊子?逍遙遊?注》:“雖澹然而不待坐忘行志。”這裡形容水性。竹解:把竹子劈開。解,剖開。因竹乃空心,喻虛心謙遜。聯語富有哲理。以“水”和“竹”性能特征為喻,形容治學應采取的正确态度:一是甯靜,一是虛心。比喻形象生動,涵意深遠。

6、自題聯 梁同書

能受苦方志士;

肯吃虧不是癡人。

[簡注]梁同書(1723—1815),字元穎,号山舟,清浙江錢塘(今杭州)人。乾隆特賜進士,官翰林侍講,加學士銜。有《頻羅庵集》。聯語通俗易懂,涵意深刻,能有這樣的論識,難能可貴,直可當作格言來讀。蔣心餘的自題聯有同工之妙。聯雲:“垂訓一無欺,能安分者,即是敬宗尊祖;守身三自反,會吃虧者,便為孝子賢孫。” 見《古今聯語彙選》(五)

7、題戲台聯 蔣士铨

過去古人重寫照;

看将來吾輩亦登場。

[簡注]戲台:在江西南昌。蔣士铨(1725—1785),字心馀,号清容,清江西鉛山人。乾隆進士。官編修。戲曲為世所推崇。有《忠雅堂全集》。上聯說,今天戲台演出扮演古人的形神,下聯說将來登台演出則是扮演我等的神姿笑貌了。寫照:寫真,指畫人物肖像。登場:上台。聯語于平淡的詞句中,含蘊了去來今的曆史規律,貼于戲台自然得體。 見《中華對聯大典》

4)

  介詞“與”也是從動詞虛化而來的。主要有以下幾種用法:

①介紹出動作行為發出時所小溪主的對方。可譯為“和”“同”“跟”等。

  例:王割子期之心以與随人盟。

  有時,“與”所帶賓語省略,但所表意思不變。

②介紹動作行為的服務對象,可譯為“為”“替”“給”。

  例:陳涉少時,嘗與人傭耕。

③介紹比較的對象,可譯為“跟……相比”“對……來說”

  例:受時與治世同,而殃禍與治世異。

  “與”和疑問代詞“孰”搭配使用表比較,後來形成一個固定結構“孰與”,大緻意思是“和……比誰(哪一個)更……”。

  例:我孰與城北徐公美?

有時比較已有結論,“孰與”就帶有“哪裡比得上”的反問意味。

例:大天而思之,孰與物蓄而制之?

介詞“與”用于聯中,如:

8、挽朱筠聯 前

學術各門庭,子平生無唱和;

交情同骨肉,俾予後死獨傷悲。

9、179、嶽王廟 陳 琪

精誠松柏同堅,萬古昭昭,公自大名垂宇宙;

廟貌共湖山并壽,寸衷耿耿,我為時勢吊英雄。

[簡注]嶽王廟:在杭州。見前注。陳琪,清浙江青田人。生活于乾隆、嘉慶時期。精誠:真誠。昭昭:彰明,顯示。“公自”句:用王守仁題于謙祠聯句。廟貌:見前注。耿耿:剛直、誠信。“我為”句:變化王守仁聯句。上聯頌贊嶽飛萬古彰揚,名垂天地的精忠的氣節;下聯表達憑吊嶽飛廟的敬慕之情。聯語意切情真,對仗工穩,造語謹嚴,而構思則多少受明代王守仁聯的影響。王守仁題于謙祠聯為:“赤手挽銀河,公自大名垂宇宙;青山埋忠骨,我來何處吊英賢。”見《中華對聯大典》

10:200、海心亭 黃奎光

有亭翼然,占綠水十分之一;

何時閑了,明月對影而三。

[簡注]海心亭:在雲南昆明翠湖。黃奎光,字星岩,清福建人。乾嘉時期文人。有亭翼然:見歐陽修《醉翁亭記》:“有亭翼然臨于泉上者,醉翁亭也。”翼然:此指亭子四角飛檐像鳥張開的翅膀一樣。對影而三:化自李白《月下獨酌》詩:“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聯語用典自然,雅淡清疏,将翠湖的雅緻,海心亭的靈巧,很自然的融入聯中,情景交融。表達了作者欲掙脫世俗羁絆,追求淡泊甯靜的閑适的生活情懷。

例11:235、多景樓 李彥章

雄區,欲遊目騁懷,一層更上;

地因多景,喜山光水色,四望皆通。

[簡注]多景樓:在江蘇鎮江北固山甘露寺的左邊,是李彥章捐款重建的。李彥章(1794—1836),字蘭卿,号榕園居士,清福建侯官(今閩侯)人。嘉慶進士。官至山東鹽運使。有《榕園文鈔》、《榕園楹帖》。雄區:指地勢險要的北固山。遊目騁懷:眺望四境,放懷抒意。一層更上:化自唐代詩人王之渙《登鹳雀樓》詩:“欲窮千裡目,更上一層樓。”地因多景:多景樓居北固山高處,可俯瞰全江及附近諸山諸景緻。聯語構思缜密,抓住“雄區”與“多景”的特點,點出該樓的地理優勢。再從“高”和“空”擴展開去,表現更上一層方能極目千裡,“四望皆通”的壯闊心懷。寫景抒情,層次分明。見《古今名勝對聯選注》

(二)連詞

連詞,是用來連接詞與詞、詞組與詞組或句子與句子、表示某種邏輯關系的虛詞。連詞可以表并列、轉折、假設、選擇、遞進、條件、因果等關系。連詞主要有和、或、跟、若、與、而、同、即使、因為、不但、不管、以免、然而、而且、但是、因為、如果等。

并列關系連詞:和、跟、與、既、同、及、而、況、況且、何況、乃至等。

承接關系連詞:則、乃、就、而、便、于是、然後、至于、說到、此外、像、如、一般、比方、接着等。

轉折關系連詞:卻、雖然、但是、然而、而、偏偏、隻是、不過、至于、緻、不料、豈知等。

因果關系連詞:那麼、原來、因為、由于、以便、因此、所以、是故、以緻等。

選擇關系連詞:或、或者、還是、亦、非…即、不是…就是等。

假設關系連詞:若、如果、若是、假如、隻要、除非、假使、倘若、即使、假若、要是、譬如等。

比較關系連詞:像、好比、如同、似乎、等于;不如、不及;與其…不如、若…則、雖然…可是等。

讓步關系連詞:雖然、固然、盡管、縱然、即使等。

遞進關系連詞:不但、不僅、而且、何況、并、且等。

條件關系連詞:不管、隻要、除非等。

目的關系連詞:以、以便、以免、為了等。

成語中也有使用連詞的情況,如:甯缺勿濫、三思而行、好整以暇。

連詞是比副詞、介詞更虛的一個詞類,它用來連接詞、短語、分句和句群乃至段落,具有純連接性,沒有修飾作用,也不充當句子成分。

一般說來,連詞有很多是由副詞、介詞發展而來的;很多副詞、介詞又是由動詞發展而來。

例12:清聯113、憩雲樓 曹龍樹

喜開心眼常登閣;

若問行藏看雲。

例13:清聯291、題理發店 石達開

磨砺以須,問天下頭顱有幾?

及鋒試,看老夫手段何如?

[簡注]理發店:在廣西貴縣。石達開(1831—1863),清廣西貴縣人。金田起義後,領左軍主将,晉封翼王。太平軍東下,任前線指揮。天京事變後受命輔政,因受疑忌,遂率十萬精銳出走,在大渡河安順場被圍,失敗死難。磨砺以須:磨刀以待。比喻作好準備,待時而動。亦作“摩厲以須”。及鋒:趁銳氣正盛有所作為。後稱乘有利之機,一鼓作氣為及鋒而試。聯語義含雙關,明是說理發師技藝之高明,實際上表現了作者心雄萬夫的壯志豪情,造語氣勢磅礴,擲地有聲,因而傳誦不衰。見《中華對聯大典》

(三)助詞

助詞,是一個漢語詞語,意思是附着在詞、短語或句子上表示某些附加意義的虛詞。有結構助詞(的、得、地)、動态助詞(了、着、過)、語氣助詞(的、了、嗎、呢)三類。

助詞通常附着在其他詞彙、詞組,或是句子之上,以突出句子的結構或者某種功能。助詞若位于句子的前、中、後,通常表示某種語氣;若用于句子中間或詞與詞之間,則表示提示某種結構上的關系。

助詞在漢語中,通常分為結構助詞、時态助詞和語氣助詞三種。白話文中常見的助詞包括:的、了、着、吧、啊等等;文言文中則有:之、乎、者、也、矣等。

1.語氣助詞

語氣助詞(語氣詞)通常位于在句中或者句末,表示描述(說話)時的語氣或者狀态。在表示複雜語氣的時候,可以使用多種語氣詞來表示,如“啊,你真聰明呀!”。相同的語氣詞有時根據前後文、語境的不同,也有各種不同的意思,如“你真厲害啊!”(贊揚),“你真是厲害啊!”(批評,反語)。所以,語氣詞沒有實義,也不能單獨使用。

常見的語氣詞有以下這些分類:疑問語氣、祈使語氣、感歎語氣、肯定語氣和停頓語氣。

疑問語氣:“嗎(麼)、吧、呢”或文言中的“也、者、乎、哉、與、欤、邪(耶)、為”等等。某些情況下,當“啊”讀升調時,也表疑問語氣。不同的疑問語氣詞,表示的疑問程度也不盡相同,“呢”和“吧”疑問程序較“嗎”來的要小,通常表示(推測出答案)征求意見。

祈使語氣:“吧、罷、呀、啊、啦”或文言中的“矣、焉、哉”等等,表示命令、請求、勸告、督促等語氣,例如:“不要在這裡吸煙好吧”。

感歎語氣:“啊、呀、哇、哪”或文言中的“也、矣、乎、焉、哉、與、欤、已”,表示輸出主觀的感情色彩。注意,感歎語氣詞和歎詞不同,歎詞通常用于句首,而感歎語氣詞一般用于句末且不能獨立使用。

肯定語氣:“的、了、嘛、呢、啦、罷了、而已”或文言中的“也、矣、乎、然、焉、耳、而已、雲、爾”。有些肯定語氣詞,如“罷了”、“而已”,有時帶有主觀的感情色彩。注意,肯定語氣詞與結構助詞不同,結構助詞若去掉便會影響句子的結構,而語氣詞去掉則無傷大雅。

停頓語氣:“啊、吧、呢、麼”或文言中的“也、矣、乎、焉、兮”,一般用于句中,有停頓、強調突出前方詞語的功能。

2.時态助詞

時态助詞也稱動态助詞,通常接在動詞或形容詞後,表動作或變化的狀态,可與時間副詞連用。白話文中常見的時态助詞有“着、了、過”,文言文中有“矣”。但“矣”字通常兼有語氣助詞的功用。

3.結構助詞

結構助詞附着在詞、詞組的前面或後面,用以表示句子的結構關系。常見的結構助詞有前綴的“所”,以及後附的“的、地、得、似的”等等。而文言中則有“之、者、所、然、夫、所以、乎、焉、等、且”等等。

在日語中,助詞用于體言、準體言以及修飾語間,表示它們的位格關系,或是為前置的詞彙增添意義,居于相當重要的地位。本身沒有實質的意義、不能單獨使用,也沒有詞形變化。分類上各家說法不一。

在漢語中,助詞與連詞、介詞、歎詞同屬于虛詞,不能表示概念,但是可以表示語法結構或是各種語氣。在句子中無實義,也沒有統一的語法功能,不能單獨使用,是獨立性最差的一種詞。通常在白話文中,助詞被念為輕聲。

“的、地、得”三個字在五四運動之前并沒有嚴格的分别,在舊時文學作品中常有混用的現象。五四後,通常依序作為标示“定語、狀語、補語”的作用。分述如下:

①“的”字用于标示前面的詞或詞組是定語。最常見的用法是接在形容詞後,用來修飾其後的名詞、代名詞,如:“美麗的風景”;也可以接在名詞或代名詞後,表示所屬、所有的關系,如:“我的書”;或是接在副詞以外的實詞後,組成帶有有名詞功能的詞組,在句子中當作主語或賓語使用。如:“我們要的是和平與安定。”

②“地”字通常用于副詞後,标示前面的詞或詞組是狀語,現今經常誤用為“的”字。

③“得”字通常用于動詞、形容詞後面,标示其後面是補語,用來表示可能(如:“她去得,我也去得。”、“我拿得動。”)、結果或程度(如:“你說得很好。”)。有的辭典會将這種用法歸類為介詞。

當“之”字做結構助詞時,用法有:

①與白話“的”字相同,如“夫子之文章”。

②.無義,僅表賓語提前,如“蓮之愛,同予者何人”,“蓮之愛”意為“愛蓮”。

③“是”字做結構助詞時,也是表賓語提前,如“唯你是問”即“唯問你”。

例14:清聯10、贈賈漢複聯 前 人

未聞安石棄東山,公能不有斯園,賢于古人遠矣;

漫說少陵開廣廈,彼僅徒懷此願,較今日何如。

[簡注]賈漢複:字膠侯,号靜庵,明末清初山西曲沃人。入清後,官至兵部尚書、陝西巡撫。安石:指晉時謝安,字安石,《晉書》載:東晉謝安石“累違朝旨,高卧東山”,年四十餘始出仕。後為尚書仆射,領吏部。斯園:指其在北京西草廠所建之園亭,“賈棄而不居,改為鄉館,凡山右(即山西)名賢之客都門者,皆得寓焉。”少陵:即唐代大詩人杜甫,字子美。少陵,為漢宣帝許後之陵,在陝西長安縣南,其地稱少陵原,杜甫曾在此住居,自号少陵野老。廣廈:杜甫曾在《茅屋為秋風所破歌》中高呼:“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顔,風雨不動安如山!”杜甫“徒懷此願”,但無法實現。聯語意在褒揚賈氏,叙中有議,追昔撫今,有感而發。 見《古今名人聯話》

例15:清聯55、題天使館聯 周 煌

聖化洽扶桑,萬裡而遙瞻日近;

皇華臨辨嶽,九州外仰天高。

[簡注]天使館:駐外使館。清朝在外交上自稱為天朝,在外設立的使館就叫天使館。館址在琉球那霸城。此聯題于館署二堂,配以橫額:“聲教東漸”。琉球,古國名。後被日本占領,俘其國王,改為沖繩縣。周煌(?--1784),字景垣,一字海山,清四川涪州(今涪陵)人。乾隆進士。官至兵部尚書。卒谥文恭。輯有《琉球國志略》。聖化:聖人的教化。洽:霑潤。扶桑:古國名。為日本的代稱。皇華:乃使者或出使的典故。出自《詩經?皇皇者華》篇。辨嶽:遙遠的大山。聯語作于乾隆21年(1756),切使館、切地域,造語有氣勢,體現康乾盛世華夏之威儀。亦反映駐外使者心懷國家的心情。 見《中華對聯大典》

(四)歎詞

1.歎詞:它是一個漢語詞彙,為語法學術語。表示感歎、呼喚、應答的詞。我們常用的歎詞有哈哈、唉呀、啊、哼、呸、哎喲、咳、哦、喂、嗯,哎等等。

歎詞可以表示驚訝、贊美、埋怨、歎息等感情,起呼喚、應答的作用。歎詞的獨立性很強,它不跟其他詞組合,也不充當句子成分,能獨立成句,無論是在句子的前邊還是在後邊出現,在它的前後都有一定的停頓。例如:

好壯觀呀,萬裡長城!

咱們走着瞧,哼!

2.歎詞的用途主要是:

①獨立成句,構成非主謂句。如:“喂!你打算去那裡?”

②作插入語。如:“回頭一望,啊!滿山的紅葉”。

1)歎詞有時活用為其它詞,作句子成分。

如“嘴張着,好像在喊'啊’”(活用為名詞,作賓語);

“他急忙'啊’了一聲”(活用為動詞,作謂語的中心詞);

“電話裡發出'喂喂’的聲音”(活用為拟聲詞,作定語);

“人們啊哈哈大笑起來了”(活用為形容詞,作狀語);

“他疼得直哎喲”(活用為拟聲詞,作補語)。

歎詞有時連用,表示感歎的加強或連聲的呼喚、應答。

如:“哎,哎,怎麼出錯了,哎喲喲,唉呀,瞧瞧,全搞糟了。”

2)有時同一歎詞讀不同的音調,便表示不同的意義。

例如:啊(ā)!真好看!(表贊歎)

啊(á)?這麼快呀?(表驚訝或不知道)

不要哭了,啊(á)!(表追問)

啊(ǎ)!這麼回事啊!(表特别驚訝或醒悟)

3.歎詞從功能上看可以分為以下幾類:

①表示驚訝、贊歎的歎詞。漢語中表示驚訝、贊歎的歎詞主要有:

啊、咦、嘿、嗨、嚯、吓、嘔、喲;

例如:

咦?你不是會了嗎?

嘿!他沒有問題的?他跑的地方可多了!

喲!還挺厲害啊!

嚯,還留有一手啊!

嘔,原來是老鄉呀。對不起,讓你久等了。

②表示喜悅、譏諷的歎詞 主要有:哈哈、嘻嘻、呵呵

例如:

哈哈,我終于可以單幹了啊!

呵呵,他也能買上天府的商住房呢?

③表示悲傷、惋惜的歎詞 主要有: 唉、哎呀、嗨

例如:

唉!假如你當時聽我的話該多好哇!

唉!求職不易啊,不該把那份工作丢了。

哎呀!我真不知道他是一個好心人呢!

嗨!第一次出去工作,可要上點心哦!

④表示憤怒、鄙視的歎詞主要有;呸、啐、哼、吓;

例如:

呸!誰有時間聽你那套!

哼,你竟然不考慮我的感受?

啐,他走到今天這地步完全是咎由自取!

⑤表示不滿、異議的歎詞主要有;唉、嗨、嚯、吓(he

例如:

唉!他的觀點我還就是不采納!

吓,你怎麼能這樣狡辯呢?

⑥表示醒悟、明了的歎詞主要有: 嘔(去聲)

他哼了一聲。(述語) 門外傳來喂、喂的聲音。(定語)

他唉呀唉呀亂叫。(狀語) 他疼得直哎喲。(補語)

(五)拟聲詞

1.拟聲詞

拟聲詞是模拟自然界聲響而造的詞彙,是世界上所有語言都具備的成分。拟聲詞雖然也是摹仿自然的聲音,卻有很大的主觀性。自然界的聲音無限,通過我們耳朵和大腦的诠釋,主觀音感的辨别,再由自己語言的音位系統模拟,這樣的模拟往往會失真。因此,它和口技的聲音摹仿,有所不同。

2.拟聲詞特點

①能重疊;

②修飾限制名詞和動詞;

可以單獨成句。拟聲詞因為拟聲詞多半用來描繪、形容,因而有人把它歸屬形容詞。也有人把主觀的感情、情緒所興發的聲音(例如唉!啊呀!烏乎!)歸入拟聲詞。都是不妥當的。

形容詞和拟聲詞仍有界限存在,前者的重疊形式有強調意味和感情色彩,拟聲詞的重疊形式是純表音的,不産生任何附加意義(注一)。拟聲詞在語法上不像形容詞可以受程度副詞和否定副詞的修飾,例如我們不會說“雨點十分嘩拉嘩拉地下着”,也不會說“風不呼呼地吹着”。拟聲詞也不能用“A不A”的方式表示疑問。拟聲詞可以和數量詞結合,而形容詞不能。雙音節的重疊,拟聲詞可以是AABB式(叮叮當當),也可以是ABAB式(叮當叮當)也可以是ABCA式(咚的嚨咚),形容詞通常隻是AABB式。拟聲詞在句中的位置比較靈活,有較大的獨立性,形容詞則不具備這樣的特性。

單音節:乒、乓、哧、唰、嘩、轟、嘭、砰、噓、咻、飕、當、吐、噎、叮、吱、啪

雙音節拟聲詞:啦啦、嘩嘩、汪汪、咚咚、隆隆、呀呀、呼呼、嗖嗖、潺潺、噓噓、咻咻、鴨鴨、嘎嘎、鈴鈴、令令、滴滴、答答、飕飕、訇訇、籲籲、淅淅、得得、瑟瑟、冽冽、剌剌、瀝瀝、哼哼、啊啊、叨叨、隆隆、嗚嗚、呷呷、嘶嘶、嗡嗡、嘟嘟、喋喋、嗚嗚、咯咯、咩咩、關關、雝雝、嘤嘤、嘐嘐、嗷嗷、叫叫、軒軒、烈烈、铿铿、啾啾、啧啧、喳喳、蠻蠻、勞勞、呴呴、曉哓、唶唶、咕咕、叽叽、唧唧、渣渣、呱呱、啪啪、喔喔、嘀嘀、呼呼、沙沙、吱吱、哇哇、崩崩、簌簌、翛翛[1]

春淙亭 前

泉水在山清,聽天籁淙淙,到此且停雙不借;

煙岚随地好,問塵寰擾擾,幾人來作小遊仙。

[簡注]春淙亭:在杭州西湖北山的清繞橋上。乾隆六年(1743)建。天籁:自然界的音響。淙淙:拟聲詞。指泉流的響聲。不借:草鞋。絲制者履,麻制者稱不借。以賤而易敝,不借之于人,故名。塵寰:人世間。擾擾:紛亂的樣子。遊仙:脫離塵俗,遊樂仙境。聯語爽朗雅麗,畫境清奇。俯可聽泉聲,仰可挹山翠,有聲有色,脫俗自然。見《古今名人聯話》

二、具有工對效果的字類

同類的詞相對為仗,古人還設了具有标識性意義的幾類詞要求嚴格相對:

①數目自成一類:

九曲溪 黎士弘

九曲初通三島近;

萬山遙拜一峰尊。

古人在數字對時往往工對,需要注意的是,一些暗含了數目的字,如“孤”、“滿”、“半”、“全”、“并”,也可以算數詞。

②顔色自成一類:

題安甯溫泉 張

白鳥忘機,看天外雲舒雲卷;

青山不老,任庭前花落花開。

聯中“白”、“青”,為顔色類詞,這類詞往往嚴格相對。

③方位自成一類:

榮寶齋 高其佩

軟紅不到藤蘿外;

嫩綠新添幾案前。

雨入花心,自成甘苦;

水歸器内,各顯方圓。

現代詞性:

名動名名 代動形形

名動名名 代動形形

古代字類:

實虛實虛 實虛虛虛

實虛實虛 實虛虛虛

其中,“心”指花的中心,“内”指容器的内部,都是方位名詞,所以按古代字類,應是半虛字,歸為虛字。

④專名隻能以專名相對:最好是人名對人名,地名對地名。

其中,因為古代的人名有本名、字、号、官銜代名等表示方法,在對聯中,也應該以本名對别名、字号對字号、官銜對官銜為工。如:

贈洪昇 朱彜尊

海内詩家洪玉父;

禁中樂府柳屯田。

聯中“洪玉父”是宋代詩人洪炎的字(别名),“柳屯田”是宋代詞人柳永的别名。這裡為專名相對。

抱甕軒 前

香草美人憐,百代豔名齊小小;

芳亭花影宿,一泓清味問憨憨。

注釋:

抱甕軒:在蘇州虎丘擁翠山莊。

美人:指真娘。虎丘有貞娘墓。

小小:即蘇小小,南朝錢塘名妓。:

憨憨:相傳憨憨原為孤兒,視力很差,以乞讨為生。虎丘山頂無水,他被寺中僧人收留,為挑水和尚。整天幹活,人稱憨憨。憨,癡呆意。老方丈把他當牛馬使,他不堪忍受,一心想在山上找到泉脈。于是,他白天挑水,晚上挖地,終于挖成一口水井,并用井水治好眼病。因而井名憨憨泉。憨憨後為南朝梁天監中神僧。聯語于傳說故事中寄寓新意,讓人尋味其中。 見《中華對聯大典》

楹聯要求詞性相對,有兩層意思:一是現代漢語中的詞性相對;一是古代字類中的虛實相對。隻要符合其中之一,均可成對。它們之間大部分相和,但是并不是完全兼容。古代字類虛實相對,更注重修辭效果,偏重于小類工對,尤其在顔色、數量、方位等方面要求嚴格相對;現代漢語語法則更注重詞的語法功能。這些區别,有待于我們以後慢慢領悟。

本講提綱:

一、助字

二、具有工對效果的字類

巴蜀辭賦學院楹聯預備班第五講作業

一、按照現代詞性和古代字類分類,标注下列對聯的古音今音平仄、現代詞性和古代字類。

自題 鄭燮

書從疑處翻成悟;

古音:

今音:

詞性:
字類:

文到窮時自有神

古音:

今音:

詞性:
字類:

二、标注下列對聯的現代詞性和古代字類,找出上下聯的詞性是否有不對的字,并判斷古代字類是否符合實對實虛對虛的規則。

贈洪昇 朱彜尊

海内詩家洪玉父;

禁中樂府柳屯田。

聯中“洪玉父”是宋代詩人洪炎的字(别名),“柳屯田”是宋代詞人柳永的别名。這裡為專名相對。

你可能想看:

有話要說...

取消
掃碼支持 支付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