鶴崗曾經以幾萬元一套房的房價,在全網爆紅過。
甚至還吸引了不少無房者去當地買房定居。
但是“鶴崗化”的現象,也是存在的。主要體現在城市的收縮、産業的收縮、人口的收縮。
(一)發達國家也有“鶴崗化”現象
不止我國的小城市在鶴崗化,歐洲的中小發達國家們都在“鶴崗化”。
連法國德國英國這些大國的小城市也在“鶴崗化”。
人口減少的城市
立陶宛90年代到現在,人口流失三分之一,波蘭的年輕人大學畢業也跑法國德國找工作。羅馬尼亞人,喜歡跑意大利。歐盟也有轉移支付,用于維持東歐所謂“準”發達國家們的基礎教育。然後培養了大學生後,又跑走了!
人都有追求更美好的生活權利,尤其有能力的青壯年,更喜歡到機會更多的大城市生活。哪怕在那裡成為一支點燃自己的蠟燭。
(二)“鶴崗化”的成因。
鶴崗市各區示意圖
鶴崗全市目前有常住人口80多萬,六個區總人口是50多萬,其中最小的興山區隻有2萬人左右。類似的城市還有不少,齊齊哈爾、雞西、遼陽以及阜新等城市的市轄區人口都不多。
在我國工業化的初期,東北和華北的重工業基地,曾經有過輝煌,在他們的鼎盛時期,當地居民享受到了高工資,高福利。較高的工業化水平,城鎮化水平,也讓這些城市成為國人羨慕的對象。
随着時代的發展,經濟結構開始變化,民營經濟也開始蓬勃發展。
而傳統老工業基地,負擔較重,轉型困難,經濟發展速度相對較慢!
全球化加快了差距拉開過程,中國沿海地區,尤其是兩個三角,抓住了機會,迅速崛起。中國沿海發達地區,目前形成了較全面的産業基礎,擁有較高的工資水平和較好的就業環境。
相對充足的财政(也包括房産繁榮後,賣地帶來的基金收入),也加快了城市的建設。這些都是吸引外來人口的重要因素。而外來勞動力和人才的湧入,又讓這些地區進入了良性發展的循環中。
(三)沿海地區是全球化的受益者
在西方,也是類似的趨勢,美國的經濟重心是東、西兩個海岸,東部以紐約為首的新英格蘭地區。西部是西雅圖,舊金山(矽谷),洛杉矶沿海一線。可以講,美國的大多數高薪崗位,也在這兩個區域。而内陸的五大湖地區,都慢慢變成“鐵鏽帶”。底特律一美元一套房子的故事,大家也不陌生。
歐洲的主要大國,德國,法國,英國,意大利,均是沿海國家。
包括日本,澳大利亞等國的大都市,也基本是海濱城市或是近海城市。
沿海港口
第二次世界大戰後,新崛起的四小龍,韓國、新加坡,香港,台灣省,都是沿海國家或地區,這也不是巧合。
全球化大背景下,全球的産業加速融合,而沿海地區,因為較低的運輸成本,可以優先實現工業化和積累。這個積累包括資金的,也包括人才的。有了工業化基礎後,也有了原始積累後,這些地區也會加強基礎教育。而較高的教育水平和人才的湧入,又會推動這些地區的産業升級。
所謂發達,莫過于此!
反過來也一樣,當一些城市的傳統産業在新時代無法維系優勢的時候,就會遇到人口和産業的流失,最後形成“鶴崗化”或“鐵鏽帶”局面。
有機會,筆者會在後續文章中,繼續談談解決類似問題的思路!
有話要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