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科技 > 正文

成本會計去車間,要找3個好朋友!

作者介紹:ACCA資深會員,MBA,美資500強亞太财務負責人,小紅書賬号:安姐聊職場

許多小夥伴在成為成本會計之後,一直很困惑該如何深入業務,關注哪些關鍵指标,今天我就和大家談談我的經驗。

01

成本會計新上任

先去3個地方拜碼頭

工廠成本會計往往是制造業财務的核心崗位,第一次做成本會計的時候往往千頭萬緒,不知道該如何下手。

這裡我帶着大家先去三個地方拜碼頭:

  1. 生産車間

  2. 财務部

  3. 倉庫

第一個地方:生産車間。

企業現場,是比教科書上更實戰更有意思的地方。去車間了解産品生産工藝,弄清楚每類産品的工序,整個制造過程花了多少小時。

俗話說沒見過豬肉,也得先看豬跑。隻有知道産品長什麼樣?用的材料是什麼?這些有了直觀感受,看到系統數據才能更加有感覺。團隊裡的成本會計新上任的前6個月,我一般都會把他們趕出财務部,要求至少有一半的時間待在生産車間或者工程部。

第二個地方:财務部。

搞清楚生産的基礎情況之後,接着就是看系統的單據數據、進銷存、企業的生産系統、物流系統和财務系統的對接。所有單據的設置以成本核算方法的選擇都是需要關聯的。

這個時候最好挑一個簡單的産品在系統裡跑一遍,理解在ERP中的流轉過程和産生的财務憑證及影響。

現實工作中成本會計面臨着上千種材料的買進、發出、估價、沖減。

成本會計和成本核算的難點往往就在于對于海量簡單的業務進行重複處理,而這種大量的工作要做好,必須要找到其中的規律。

第三個地方:倉庫。

材料成本的計算的是通過材料“收發存”來提取當期材料的消耗成本。為了“收發存”的準确,成本會計少不了經常要跟倉庫打交道。如果連倉庫長啥樣都沒概念,基層很難會有人理你。

如果公司有SOP,先把倉庫SOP浏覽一遍。

有個概念性認識以後,會計同事到倉庫,多聊天、多觀察、少提問,關注盤點的方式。教科書上有永續盤點,實地盤點,感覺很簡單,但落實到具體的盤點方法和使用場合,不同環境适用不同方法,不同方法适用不同目的。比如盲盤、抽盤,怎麼使用才能用最小的成本達到内控的效果,這些都是一門學問。

02

成本會計去車間

要找3個好朋友

小夥伴們去完了3個地方拜了碼頭,還要找到能夠幫助我們的好朋友。要知道,我們财務的工作,離不開和業務團隊緊密的工作。那到底哪些朋友,對我們的成本核算、分析工作最有幫助呢?

我總結下來有三個最重要的朋友:

  1. 生産計劃

  2. 工程師

  3. 車間主任

小夥伴可能會說,去了車間工人都在埋頭苦幹,車間管理人員也認為财務是來找麻煩的,那麼财務去車間到底怎麼開展工作,并且可以事半功倍呢?

先來找第一個好朋友是:生産計劃。

因為他們對産線上的事了如指掌,可以說是成本會計的好搭檔、好夥伴。好的生産計劃,作為我們潛伏在車間裡的好朋友,通常都能告訴我們不少有用的信息。

比如說:在産品工序流轉的節點,是每道工序的加工、生産和報廢都詳細彙報了,還是隻記錄了關鍵工序的完工數量?工序領料單和派工單是按所有的工序發,還是按關鍵工序發?車間與倉庫之間的領料,是車間用多少領多少?還是先領後退?系統裡怎麼操作的?

從生産到最終完成需要幾十個工序的流轉,每道工序的完成,廢品情況、工時情況、工時統計是否準确,這些都在生産計劃的腦子裡。

我以前經常看到工廠裡的成本主管在月底結賬,或者做分析找原因的時候就捧着電腦坐在生産計劃旁邊,聊着聊着就發現也許靠自己一個小時對賬才能找出的原因,如果找對了人,可能很快就能在茫茫大海中有問題的這根針找出來了。

第二個好朋友是:工程師。

成本會計的工作内容很大一部分要和物料清單和工藝路線打交道。這些都是由工程師們做基礎設置的。如果做得不好,成本會計後期的差異分析就會很辛苦

如果有這樣一位好朋友,相信你對于業務和産品的理解度也會飛速提高,做出來的報告就不僅僅隻是平淡的數字了,而是真正了解生産制造之後的結果。

第三個好朋友是:車間主任或者生産主管。

如果自己是成本會計就找生産主管,如果是成本主管就找車間主任,總之眼光比生活高一點。

小夥伴們一定說平常我躲他們都來不及,為什麼還要主動去找他們?

要知道隻有和高階的生産主管聊,才可以了解到從生産的領導層面在關注什麼。也能讓自己跳出數字看業務,提供業務真正想要的幫助。

當然車間主任比較忙,不能像對待前兩個好朋友一樣經常串門去聊天。可以先表達出想學習的意願和支持生産運作的想法。車間主任也會有很多時候需要是我們的計算,當他慢慢的發現咱們成本會計能夠提供有價值的洞見的時候,就會覺得财務是生産的好朋友。

一個好的成本會計一定要走出财務部,深入工廠,了解流程,發現問題,改進流程,節約成本,這樣的你離升職加薪還會遠嗎?

03

倉庫必看3指标

小夥伴們可能要問了:既然我們要去倉庫,但是倉庫看上去總是很安靜,也很容易被忽視,那麼成本會計去倉庫到底要看什麼呢?

在去倉庫之前我們一定得先做點功課:作為财務肯定先從數字看起,以下三個數字指标,能幫大家更快了解倉庫的運營和庫存狀況:

  1. 庫存準确率

  2. 庫存周轉率

  3. 呆滞料占比及賬齡

第一:庫存準确率。

企業不同,生産的産品不一樣,比如對黃金或者抗原的準确率精度要求就不太一樣。所以我比較建議用物料的價值作為庫存準确率的依據。

庫存準确率=盤點物料值/賬面實存值*100%

這個公式有不同的變形:比如庫位準确率,對于經常找不到貨的倉庫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

庫位準确率=盤點庫位準确數量/盤點庫位總數量*100%

或者賬物相符率:

賬物相符率=盤點物料品種數/賬面實存品種數*100%

是指計算涉及的品種相符數不考慮價值。

庫存準确率一定是越高越好,如果相對較低或者這個指标在近期有走低的情況,等一下我們去倉庫的時候就要多留心現場管理了。

第二:庫存周轉率。

這是評價存貨的常用指标。但其實在公司裡這一般不算倉庫管理的考核指标。

因為庫存周轉率裡的分子是貨物的周轉量,主要靠銷售;分母是庫存的總量,取決于物料計劃或者采購。

那為什麼我們還要看?因為如果或待在倉庫的時間裡夠長,出問題的機會就會更多,這個時候也是讓我們更多地去留心。

第三:呆滞料占比及賬齡。

相對庫存周轉率來講,這個指标可真正屬于倉庫自己的考核指标了。

一般來講企業都會有定義,怎麼算呆滞料:比如多長時間沒有消耗或者發貨的物料。根據這個定義,通常我們還可以找到一張呆滞庫裡物料清單,如果這張清單過長或者金額過高,那都相當說明問題了,我們等一下都要去倉庫好好看一看。

04

倉庫必看3流程

好了,看完這三個指标做到心裡有數,就可以和安姐一起去倉庫實地看現場流程了。

作為成本會計,要看的自然主要是和存貨、系統相關的流程。

第一:包括倉庫的操作流程比如倉庫人員是不是有明确的崗位職責,存貨的收發貨流程是否規範,是否有定期盤點,有定期盤點的記錄。

第二:存貨管理流程是不是有嚴格的執行先進先出或者後勤先出的原則,存貨是不是進行了ABC分級管理,或者庫齡管理。

第三:系統操作流程

  • 3.1 系統裡的物料貨号是不是統一:還是一種物料對應好幾種名稱,你以後算賬可就痛苦了。

  • 3.2 存貨信息是否包含倉庫,這樣的話以後對照起來會就會更加方便。

  • 3.3 比如低值易耗品、委外物料、包裝材料,這些相對比較容易忽視的庫存資料是否都及時準确地納入了我們的系統的管理。

這樣是不是覺得其實倉庫也挺有看頭的?

本文來源:悅财

你可能想看:

有話要說...

取消
掃碼支持 支付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