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們對于清代,始終有一種複雜的感情。那是一段少數民族征服中原,并統治了200多年的曆史,尤其是清末被西方列強侵略簽訂各種不平等條約的事實,讓人們覺得清朝是一個落後、腐朽的朝代。
但縱觀曆史,少數民族統治中原地區的各個時代,清朝也許不是最好,但也絕不是最差。清代的各種古董珍玩保留到現在的數量是各個朝代最多的,從各種器物上,我們可以感覺到,人口隻有幾十萬人的滿族,統治1億左右人口的漢族而付出的文化融合的努力。如何在博大精深的中原文化圈的包圍下,還保持民族文化特色,事實上是清代統治者一直在考慮的。
與中正平和的明代儒家統治者不同,自白山黑水中走出來的後金貴族們,賦予了中原很多彪悍的的文化特色,同時也吸收了很多漢族儒道釋混合的文化符号。清代刀劍的裝具非常精美,有鐵浮雕、鐵镂空、鉄鋄金、銅浮雕、銅镂空等,紋飾也是豐富多樣,除牡丹、葵花等草葉圖案外,也有蟠螭、龍、鳳、獬豸等瑞獸的造型,刃背飾以竹節、八卦紋,血槽也多有變化,刀的式樣更是無其不有,
在沈陽故宮博物院館藏的清代皇太極腰刀就同樣具有這種兇悍的力量(圖27-圖30,17世紀,94公分),在白山黑水間,後金勇士從茹毛飲血的苦寒之地,席卷中原。皇太極是清朝真正意義上的第一個皇帝,他重用漢族官員,推行滿蒙聯姻,建立了滿八旗、蒙古二旗、漢軍一旗,共十一旗的軍事體制,為龐大的清帝國的建立奠定了了政治和外交基礎。
圖27 沈陽故宮博物院館藏清代皇太極腰刀(1)
圖28 沈陽故宮博物院館藏清代皇太極腰刀(2)
圖29 沈陽故宮博物院館藏清代皇太極腰刀(3)
圖30 沈陽故宮博物院館藏清代皇太極腰刀(4)
鐵雕镂空鋄金銀是清代高階佩刀的标志,圖31-圖34為清代鐵雕镂空鋄金銀裝具佩刀(16世紀,97公分,秦川先生收藏)。這把刀裝具的形制是清早期滿蒙工藝的風格,從镂空柄箍還可以看到刀莖上纏繞的黃絹。但刀身的形制卻和清代刀大相徑庭。從圖34可以看到,刀身有一列銘文:“紹熙元年正月丙辰制殿中侍禦史劉”。紹熙元年為公元1190年南宋時期,當時的殿中侍禦史為劉光祖、《宋史》中記載:”紹熙元年春正月丙辰朔,帝率群臣詣重華宮……二月丁酉,雨雹。辛亥,殿中侍禦史劉光祖言:道學非程氏私言,乞定是非,别邪正。從之。”劉光祖非常痛恨女真,曾奏:“女真乃吾痛心疾首之仇,天亡此虜,送死汴京……”。
寶騰寶刀
寶騰寶刀
乾隆皇帝大閱圖
圖31 清代鐵雕镂空鋄金銀裝具佩刀(1)
圖32 清代鐵雕镂空鋄金銀裝具佩刀(2)
圖33 清代鐵雕镂空鋄金銀裝具佩刀(3)
圖34 清代鐵雕镂空鋄金銀裝具佩刀(4)
宋代《玉海》一書(13世紀)中記載:“乾道元道十一月二日,命軍器所造雁翎刀,以三千柄為一料。”南宋時期,逐步舍棄了環首刀,開始制造更接近于明清腰刀形制的雁翎刀。依照銘文判斷,這把刀刀身為南宋時期雁翎刀,在明末/清初被滿族貴族得到,重新裝配了鐵雕镂空裝具。
清代康熙時期,康熙皇帝征戰四方,中國現在的領土版圖基本是在康熙時期被确立下來的。康熙是一名勵精圖治,非常有作為的皇帝,在中國曆代統治者中,被譽為“千古一帝”。在内蒙古博物院和雲南省博物館中,各存放着一把康熙戰刀。
圖35-圖38是内蒙古博物院館藏的康熙戰刀,康熙三十五年(公元1696年),康熙帝西征準噶爾部噶爾丹凱旋,回京時路經歸化城,時逢崇福寺建成,此寶刀并盔甲等随身之物,留作紀念。民國時期出現的苗刀就是這類雙手戰刀的改良版本。乾隆曾在大小金川戰役勝利之後制作了“神鋒”佩刀,刀形與川藏交界的藏刀形制非常相似,内蒙古博物館館藏的康熙戰刀或也是在康熙平定三藩之亂之後制作。
圖35 内蒙古博物院館藏康熙戰刀(1)
圖36 内蒙古博物院館藏康熙戰刀(2)
圖37 内蒙古博物院館藏康熙戰刀(3)
圖38 内蒙古博物院館藏康熙戰刀(4)
圖39-圖42為存放在甯波博物館的另外一把康熙戰刀,此刀通長119公分,刀箱上刻了四字楷書:“永鎮龍荒”。這把刀是民國時期内蒙古土默特總管榮祥敬獻給蔣介石的。兩把康熙戰刀中,甯波博物館的這把鐵镂空裝具清代皇室的風格更濃郁一些。
圖39 甯波博物館館藏康熙戰刀(1)
圖40 甯波博物館館藏康熙戰刀(2)
圖41 甯波博物館館藏康熙戰刀(3)
圖42 甯波博物館館藏康熙戰刀(4)
圖43-圖46為清代鐵雕镂空鋄金嵌寶裝具雙手戰刀(17世紀,109公分,王毅先生收藏)。此刀鐵雕镂空裝具,刀姿雄壯,是清代早期的高等級雙手戰刀,這類雙手持握使用的,被稱為雙手帶刀。這類刀型尺寸大,殺傷範圍廣,宋代的樸刀、唐代的陌刀、明代的單刀都屬于此類刀型。
圖43 清代鐵雕镂空鋄金嵌寶裝具雙手戰刀(1)
圖44 清代鐵雕镂空鋄金嵌寶裝具雙手戰刀(2)
圖45 清代鐵雕镂空鋄金嵌寶裝具雙手戰刀(3)
圖46 清代鐵雕镂空鋄金嵌寶裝具雙手戰刀(41)
(未完待續)
下一篇
六爻技巧一覽
有話要說...